导图社区 新行为主义
新行为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由托尔曼、赫尔和斯金纳等一批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在华生行为主义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加入中介变量而诞生的一系列学术流派的总称。这个学派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行为本身,主张以实验科学的方法分析行为原理,找出心理学相关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该学派注重社会因素的影响,把学习心理学的研究和社会心理学研究结合在一起,对学习理论的发展做出了独树一帜的贡献。
这是一篇关于普通心理学注意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注意的特征、注意的认知理论、注意的种类、注意的概述。
普通心理学之想象和表象知识梳理,包括表象的概念、表象的特征、再造想象的条件、创造想象的条件、表象的种类、想象的种类等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人际关系处理
人际交往思维导图
人生导航
处理人际关系6项原则
进行头脑风暴的准则的思维导图
自卑与超越
超强思维训练课
逻辑填空
东尼博赞简介
新行为主义
背景/产生原因
原因一:华生无视机体内部过程,遭到反对和责难。
原因二:1、30年代后美国布里奇曼的物理学操作观点。操作性定义——认为抽象概念应该根据测量它所用的方法来定义; 2、维也纳学派的逻辑实证主义激进实证主义——经验实证主义一-逻辑实证主义;从认为研究的对象必须是可观察的、可实证的理想化标准,退而承认对不能直接观察的对象也可用间接观察和逻辑实证的方法进行科学研究 。 3、动物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操作方法。
特征
新行为主义者差异很多,但共同倾向是
1234
新的新行为主义特点
大胆使用以往传统行为主义摒弃的心理学概念探索认知、思维、意象在行为调节中的作用。
强调行为和认知的结合
强调自我调节的作用
强调心理过程的积极与主动性
坚持客观主义的态度
班杜拉理论
观察学习
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再造(复现)过程;动机过程
特点;1不一定具有外显的行为反应 2不依赖于直接强化 3具有认知过程 4不是简单的模仿,有创造成分
交互决定论
自我调节理论
是个人的内在强化过程,是个体通过将自己对行为的计划和预期,与行为的现实成果加以对比和评价,来调节自己行为的过程。
自我观察一一自我判断一一自我反应
自我效能感理论
自我效能感:对自己在特定情境中是否有能力操作行为的预期(结果预期,效能预期)
掌握 概念
认知地图
潜伏学习
最小努力原则
习惯强度
反应的联结力量称为习惯强度,与S--R之间结对强化的次数有关
反应势能
一个已经习得的反应是否发生的可能性。受习惯强度和内驱力的影响
托尔曼的认知行为主义(目的性行为主义)
主要观点和成就
反对华生对行为所做的分子性定义,而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整体行为,而这种整体行为具有目的性和认知性 (1)心理学:关于整体行为的学说一整体行为特点
行为决定因素:中介变量
需求变量
动机变量
中介因子
需要系统
行为空间
信念
符号学习理论(格式塔模型)
托尔曼认为学习是有机体习得的关于周围环境,目标位置以及达到目标的手段和途径的知识,也就是形成“认知地图”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机械反应
托尔曼用“符号”这一术语来表示有机体对周围环境的认知。学习就是习得符号及其意义,所以他的学习理论被称为符号学习论(小白鼠走迷宫实验)
期待:有机体关于客观事件意义,通常是指目标物意义的知识和信念。
位置学习:动物不仅习得目标物的意义,也习得关于刺激情境的意义,即
潜伏学习:是指已经发生但还没有转化为行为的学习
评价
他弥补了华生行为主义的缺陷,构建符号—完形学习理论,成了认知心理学的先驱。但最终仍陷入客观主义和机械主义的境地
斯金纳
主要观点
行为原理:操作性条件作用
应答性S-R
特定刺激引起(巴甫洛夫)
操作性R-S
可观察的外部刺激(斯金纳)
学习规律:习得反应;条件强化;泛化作用;消退作用
心理学是描述行为的科学:反应是刺激的函数
斯金纳认为,科学研究的任务是建立实验者控制的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R=f(S.A)A代表影响反应强度的条件。
他认为,只要控制的好,单个被试进行实验,也能得出像团体平均数所显示的那样平滑、匀称的曲线来
贡献
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概念,确定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机制与规律,并把他们应用到学习和教学中去,对学习心理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以操作条件反射为基础,使行为分析理论得以建立,对心理学治疗产生重要影响
不足
忽视理论研究
实验研究范围较窄,用动物研究的结果解释人类行为,忽视影响行为发生的社会、文化、历史等因素
环境决定论,完全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其体系被称为“”直线行为主义“”
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性区别
123
什么是新行为主义
20世纪30年代后在美国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体系。主要代表人物有:托尔曼、赫尔和斯金纳等人。新行为主义赞成古典行为主义主张心理学的主题应该是外显的行为,但不赞成必须回避对抽象实体的理论思辨。如果使用的理论术语能够根据操作来定义,并且能够产生对外显行为的可检验性预测这种思辨就是可以接受的
托尔曼整体行为的特征-
第一、整体行为总是指向一定的结果。它是有预定目的的行为。 (目的性); 第二、整体行为总是利用环境提供的各种途径和工具来排除障碍、实现目的。 (认知的特征): 第三、整体行为必然优先选择较短的途径或较容易的手段来达到目的,这叫“最小努力原则”(principleofleasteffort)。 第四、整体行为不是对刺激的简单机械的、被动的反应是可以教育变化的。
了解概念
逻辑实证主义
逻辑实证主义,是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的结合。1924年左右维也纳一个哲学家团体将孔德和马赫的旧实证主义与形式逻辑结合发展的一种科学哲学。它不再坚持科学研究的对象必须是可观察的、可实证的理想化标准,退而承认对不能直接观察的对象也可用间接观察和逻辑证实的方法进行科学研究
操作性定义
布里奇曼创立,认为抽象概念应该根据测量它所用的方法来定义
新行为主义到新的新行为主义的转变
赫尔逻辑行为主义
赫尔的独特之处在于他企图以客观性为原则,以假设--演绎系统为方法论,构建一个人类和动物行为的普遍的、系统的心理学理论,使心理学最终像欧几里德几何学和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那样客观,精确及可操作性
学习的性质:刺激--反应的联结修改了S--R公式,使之成为S--s--r--R公式(S-刺激,s-刺激痕迹,r-运动神经冲动,R-外部行为反应外部环境刺激消失后,仍持续一段时间,成为刺激痕迹,引起运动神经冲动,导致外部行为。
学习的基本条件:接近和强化
初级强化
内驱力降低的过程(找到东西把它吃了就初级强化,吃的是强化物)
次级强化
中性刺激(钱)经常与初级强化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