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社会医学的研究方法
社会医学研究方法包括基本步骤、问卷设计、生命质量的研究和健康危险因素的评价等
编辑于2020-01-04 14:48:35主要根据物质发射,吸收电磁辐射以及物质与电磁辐射的相互作用来进行分析的一类重要的仪器分析法。光学分析法是基于物质对光的吸收或激发后光的发射所建立起来的一类方法,比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及拉曼光谱法,原子发射与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和分子荧光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质谱法等。本思维导图主要整理了卫生化学中的光学分析法,喜欢的小伙伴可以点个赞哦!
色谱分析法、又称层析法,色层法,层离法。是一种物理或 物理化学分离分析方法。是先将混合物中各 组分分离,而后逐个分析。其分离原理是利 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溶解、解析、吸附、脱附或其他亲和作用性能的微小差异,当两相作相对运动时,使各组 分随着移动在两相中反复受到上述各种作用 而得到分离。色谱法已成为分离分析各种复 杂混合物的重要方法,赶快收藏学起来吧!
建议收藏!下图主要整理了与卫生化学的分析数据处理与分析工作质量保证相关的内容,要点齐全,结构清晰,逻辑严密,并且还对重点知识做了特殊标记,值得收藏学习。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主要根据物质发射,吸收电磁辐射以及物质与电磁辐射的相互作用来进行分析的一类重要的仪器分析法。光学分析法是基于物质对光的吸收或激发后光的发射所建立起来的一类方法,比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及拉曼光谱法,原子发射与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和分子荧光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质谱法等。本思维导图主要整理了卫生化学中的光学分析法,喜欢的小伙伴可以点个赞哦!
色谱分析法、又称层析法,色层法,层离法。是一种物理或 物理化学分离分析方法。是先将混合物中各 组分分离,而后逐个分析。其分离原理是利 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溶解、解析、吸附、脱附或其他亲和作用性能的微小差异,当两相作相对运动时,使各组 分随着移动在两相中反复受到上述各种作用 而得到分离。色谱法已成为分离分析各种复 杂混合物的重要方法,赶快收藏学起来吧!
建议收藏!下图主要整理了与卫生化学的分析数据处理与分析工作质量保证相关的内容,要点齐全,结构清晰,逻辑严密,并且还对重点知识做了特殊标记,值得收藏学习。
社会医学的研究方法
分类
调查研究
调查事件的时间序列上划分
回顾性调查(病历对照)
前瞻性调查(队列研究)
具体收集资料的方法上划分
观察法
非参与性观察
参与性观察
访谈法
面对面访谈法
优点
比较灵活,调查员可以进行必要的说明,解释问卷中引起误解或不理解的内容,并可在访谈中随时纠正和完善被访谈者对问题的回答
缺点
需要大量甚至复杂的组织工作,如果访谈的样本较大,问卷中包含的问题较多时,访谈就非常耗费时间和人力、物力
电话访谈法
自填法
信访法
现场自填法
网络调查法
实验研究
研究对象的不同分为
动物实验
人群实验
按研究场所不同分为
临床实验
现场实验(社区干预试验)
评价研究
社会医学特有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评价步骤
收集资料
发病率和死亡率(当地性别、年龄别和疾病分类)
个人健康危险因素
行为生活方式:吸烟、饮酒、锻炼、膳食
环境因素:经济收入、居住条件、家庭关系等
生物遗传因素:年龄、性别、种族、疾病遗传病史等
医疗卫生服务:定期体格检查、直肠镜检查等
疾病史
分析资料
将危险因素转换成危险分数
计算组合危险分数
与死亡原因有关的危险因素只有一项,组合危险分数=该死因危险分数
与死亡原因有关的文献因素有多项时,组合危险分数=
相乘项之积
1.0作为相乘项;<=1.0的各项作为相乘项,分别相乘
相加项之和
>1.0的各项减去1.0后的剩余值作为相加项,分别相加
计算存在死亡危险
存在死亡危险=疾病平均死亡率x该疾病的危险分数
评价年龄
依据年龄和死亡率之间的函数关系,按个体所存在的危险因素计算的预期死亡率水平求出【各死亡原因的存在危险因素求和,用总存在危险因素查健康评价年龄表】
计算增长年龄
通过努力降低危险因素后可能达到的预期年龄
计算危险因素降低程度
危险降低百分比=危险降低量/总存在死亡危险x100%
应用
个体评价
概念
通过比较实际年龄、评价年龄和增长年龄三者之间的差别,以便了解危险因素对寿可能影响的程度及降低危险因素之后寿命可能延长的程度
类型
健康型
个体评价年龄<实际年龄
自创性危险因素型
个体评价年龄>实际年龄,评价年龄与增长年龄差值大。【危险因素:自创性,可通过自身的努力去降低或去除危险因素,来延长寿命】
难以改变的危险因素型
个体评价年龄>实际年龄,评价年龄与增长年龄差值小。【危险因素:既往疾病史和生物遗传因素,个人不易改变或降低;即使改变效果也不佳】
一般性危险型
个体评价年龄≈实际年龄,增长年龄与评价年龄相近,死亡水平接近当地平均死亡水平
群体评价
不同人群的危险程度
根据危险强度将上述4种类型分为健康组、一般组和危险组3种类型
危险因素属性
分析单项危险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危险强度】
生命质量评价
概念
WHO定义:不同的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与他们的生活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事情有关的生活状态的体验。
生命质量全面评价疾病及其治疗对病人造成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影响。它不仅关心病人的存活时间,而且关心病人的存活质量;它不仅考虑客观的生理指标,而且强调病人的主观感受和机能状况;它不仅用于临床结局评价,而且用于预防、保健、康复和卫生决策。
内容
生理状态、心理状态、社会功能状态、主观判断与满意度等
方法
利用现成的量表
重新制定新量表
明确研究对象及目的
建立研究工作组
测定概念的定义及分解
提出量表条目形成条目池
确定条目的形成及回答选项
条目分析及筛选
量表的量分方法
预试与修改
量表性能评价
常用的信度评价方法:复测信度、复本信度和折半信度
常用的效度评价方法: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和准则效度
测量工具
通用型量表(普适性)
良好适应状态指数【QWB】
36条目简明健康量表【SF-36】
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
欧洲生存质量测定量表【EQ-5D】
特异型量表
癌症病人生活功能指数量表【FLIC】
慢性病治疗功能评价系统【FACIT】
癌症病人生命质量测量量表EORTC QLQ系列
应用
质量调整生存年【QALY】
综合反映了个体或人群生命质量和生存数量
效果评价
成本-效用评价【COST/QALY】
卫生服务评价
概念
是从卫生服务的供方、需方和第三方(如决策方、医疗保险公司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出发,研究卫生系统为一定的目的合理使用卫生资源,向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康复、医疗、健康促进等卫生服务过程。
卫生服务需要、需求与利用
卫生服务需要【need】
主要取决于居民的自身健康状况,是依据人们的实际健康状况与“理想健康状态”之间存在的差距而提出的对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卫生服务的客观需要,包括个人觉察到的需要和由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判定的需要,两者有时是一致的,有时是不一致的。
卫生服务需求【demand】
从经济和价值观念出发,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上人们愿意而且有能力消费的卫生服务量【由需要转化而来的需求;没有需要的需求】
卫生服务利用【utilization】
需求者实际利用卫生服务的数量
之间的联系
卫生服务需求是由需要转化而来,如果人们的卫生服务需要都能转化为需求,需求就有可能通过对卫生服务的实际利用得到满足。
测量指标与计算
卫生服务需要的测量
疾病频率(度)指标
疾病严重程度标准
卫生服务利用的测量
门诊服务利用
住院服务利用
预防保健服务利用
卫生服务的综合评价
基本思路是将人群健康需要、卫生服务利用和卫生资源3方面联系起来
卫生项目评价
德尔菲法
文献研究
基本五步骤
第一步:选择课题【概念的界定】
课题评价
需要性原则
创造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
可行性论证
第二步:制定研究方案
制定研究方法
抽样
总体是否已知而分
概率
非概率
普查
对调查对象是否干预而分
观察性
实验性
定性研究
深入访谈法
专题小组讨论法
选题小组讨论法
观察法
定量研究
访谈法
面对面
电话
自填法
信访法
现场自填法
网络调查法
问卷设计
主要类型
自填问卷
访谈问卷
由调查者将问题读给被调查者听
结构
1.封面信
调查者的身份
知情同意
调查目的
意义
主要内容
2.指导语
对填写问卷的说明
3.问题及答案
1.特征问题(人口学特征问题)【必不可少】
2.知识问题
3.态度问题
对事物的看法、认识、意愿等主观因素
4.行为问题
过去发生或者正在进行的某些行为和事件,如吸烟、饮酒、患病、就医等
5.影响因素
问卷及答案的设计
问题的设计
开放式问题
优点
可用于不知道问题答案的情况,开放式问题可以让回答者自由发挥,能收集到生动的资料,回答者之间的一些较细微的差异也能反映出来,甚至得到意外的而发现【问题和答案太长,容易使人感到厌倦,此时开放式问题为好
缺点
要求回答者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应答率低;统计处理常常比较困难
封闭式问题
优点
容易回答;节省时间;问卷回收率高;更能获得相对真实的回答;便于分析和比较
缺点
答案不易列全;给回答者提供了猜答和随便选答的机会;容易发生笔误
实际应用
许多采用封闭式问题的问卷,常常在预调查时先用部分开放式问题,以确定封闭式答案的种类。为了保证封闭式问题包括全部答案,可以在主要答案后加“其他”之类的答案
答案的设计
填空式
二项选择式
多项选择式
图表式
排序式
排序
先排列容易回答的、无威胁性的问题
先排列封闭式的问题
问题要按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
检验信度的问题须分隔开来
问题设计常见的错误
双重装填
含糊不清
抽象的提问
诱导性提问
敏感性提问
问卷的评价
信度
概念
指所得结果的可靠程度,通过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及一致性来判断结果的信度,用信度系数评价【R=2r/1+r r:两半问卷的相关系数】
种类
复测信度
复本信度
折半信度
效度
概念
指测量结果与试图要表达的目标之间的接近程度
种类
表面效度
内容效度
结构效度
准则效度
两者的关系
不可信的测量一定无效【信度不高,则效度也不高】
可信的测量既可能有效,也可能无效【信度高,效度不一定高】
无效的测量既可能是可信的额,也可能是不可信的【效度不高,信度不一定高】
有效的测量一定是可信的额【效度高,信度一定高】
4.编码
原则
目的性
反向性
实用性
步骤
明确研究目的
建立问题库
头脑风暴法
借用其他问卷的条目
设计问卷初稿
试用和修改
信度与效度的检验
第三步:收集资料
包括问卷、电话等
第四步:整理和分析资料
整理:Epidata(双录入)、 Ephth等
分析:医学统计(描述、推断、建模)
第五步:解释和评估结果
文献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