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运动和力的关系
高中物理之运动和力的关系知识梳理,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力学单位制、超重和失重、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等等。
高中物理 必修二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学习笔记,包括重力与弹力、摩擦力、牛顿第三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共点力的平衡等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运动和力的关系
牛顿第一定律
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 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物理意义:解释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定义了惯性
不是实验定律,也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牛顿第二定律
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 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公式:F=ma
力的单位:牛顿,符号为N
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加速度与力同时存在,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F、m、a必须对应同一个物体或系统 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情况
力学单位制
基本量和基本单位:在物理学中,只要选定几个物理量的单位, 就能够利用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其他物理量的单位,这些 被选定的物理量叫基本量,它们的单位叫基本单位
导出量和导出单位:基本量根据物理关系推导出来的其他物理量 叫导出量推导出来的,相应单位叫导出单位
单位制: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就组成了一个单位制
国际单位制: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制订了一种国际通用的, 包括一切计量领域的单位制,叫国际际单位制,简称SI。
注意:国际单位制的单位不一定是基本单位,基本单位也不一定是国际单位制 单位除七个基本量的单位以外的单位都是导出单位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两类基本问题
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
桥梁:加速度
基本工具:正交分解法
分解力而不分解加速度 分解加速度而不分解力
连接体问题
两个或两个以上有一定相互作用的物体构成连接体
连接体内部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内力 系统内物体受到系统外的物体的作用力是外力
处理方法
整体法:把加速度相同的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来研究 不考虑系统内力,只考虑系统所受的外力
隔离法:把系统中某一物体或几个物体隔离出来,单独研究 隔离法可以求系统内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超重和失重
超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产生条件:物体有向上的加速度或加速度分量
物体可能所处的状态:加速上升,减速下降
失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产生条件: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或加速度分量
物体可能的状态:加速下降,减速上升
完全失重:物体对支持物完全没有作用力的现象 产生条件:加速度方向向下且大小a=g 运动状态:自由落体运动和所有的抛体运动,航天器内物体
并不是对立的,而是 相互结合,交替运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