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梳理,一张图带你完全了解相关内容,通过思维导图帮你提高效率,赶紧来试一试吧~
编辑于2022-12-07 20:13:11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
党组织成立(1920)
3月,李大钊,北京大学组织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这是中国最早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8月,①中国工人阶级政党最早的组织(上海);②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织;各地共产主义者进行建党活动的联络中心。
8月,陈望道,《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位中文译者,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史上的一件大事;在建党的思想理论准备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共一大召开(1921.7.23上海-浙江嘉兴)
1921年,浙江萧山县衙前村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民协会。
1.内容:(1)确定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 (2)党的纲领: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即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 (3)选举陈独秀为书记。 2.历史特点:(1)思想基础好。它所接受的,是具有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的马克思主义; (2)阶级基础好。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基础上产生的。中国工人具有坚强的革命性,中国工人阶级没有社会主义改良的基础。 (3)所以,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党,是一个区别于第二国际旧式社会改良党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 3.历史意义:(1)有了一个先进的、坚强的政党作为凝聚自己力量的领导核心; (2)确立了目标: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3)形成了伟大的建党精神: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奋斗,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4)三个深刻改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中共二大(1922)
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9月,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领导并取得完全胜利的工人斗争。
8月,中共中央一 -些领导人在杭州开会,讨论国共合作问题
1.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2.党的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3.党的当前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4.民主纲领:反帝反封建。
中共三大(1923)
1月
共产国际执委会作出《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对国共合作起了推动作用。
孙中山和苏俄代表越飞联名发表《孙文越飞联合宜言》,标志着孙中山联俄政策的确立。
2月7日,京汉铁路罢工遭到镇压,造成二七惨案,因此中国共产党决定联合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
正式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
国民党一大(1924)
1.大会党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2.孙中山对三民主义做出了新的解释。 3.大会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 4.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反帝国主义 民权主义-强调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后来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 5.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的政纲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
国民大革命(1925-1927)
1925年5月,英、日等国军警在上海制造枪杀中国民众的五卅惨案,导致五卅运动爆发。
1925年7月1日,国民党政府在广州建立。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1927年4月12日,“四一二”政变,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共政变
1927年7月15日,“七一五”政变,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
大革命失败
1.1925年至1927年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比以往任何一 次革命,包括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 ①群众的动员程度更为广泛 ②斗争的规模更加宏伟 ③革命的社会内涵更其深刻,因此被称作大革命。 2.在这场革命中,中国共产党起着独特的、不可代替的作用。没有中国共产党,就不会有这场大革命。这是因为: ①大革命中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政治口号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 ②大革命是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下进行的,而中国共产党正是[国共合作]的倡导者和[统-战线]的组织者,但不是领导者; ③大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空前广泛而深刻的群众运动,而中国共产党正是[人民群众]的主要发动者和组织者; ④大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革命战争,中国共产党推动国民革命军的建立。
北伐战争(1926)
7月,以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为目标的北伐战争开始。
9月1日,毛泽东发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指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所谓国民革命运动,其大部分即是农民运动”。
“东北易帜”(1928)
12月,“东北易帜”(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标志着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统治
土地革命的兴起(1927)
7月中旬,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决定了三件大事
①准备南昌起义;②组织湘、鄂、赣、粵四省农民,在秋收季节举行暴动; ③召集中央会议,讨论和决定新时期的方针和政策。
8月1日,南昌起义
①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②这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8月7日,八七会议
①拿了一个陈: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提出了“整顿改编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而找着新的道路”的任务。 ②一个总方针: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a.明确提出土地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 b.强调党“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实际上提出了以军事斗争作为党的工作重心的问题。 ③选了一个瞿:会议选出来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
9月9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起义军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在攻打中心城市长沙受挫后,毛泽东果断改变计划,决定向敌人控制比较薄弱的农村转移。
9月29日,三湾改编:①从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②是建设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
10月7日,起义部队抵达江西省宁冈县茅坪,开始了创建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12月11日,广州起义,对国民党的屠杀政策发动了又一次英勇的反击。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1927-1928)
1927年11月,成立湘赣边界第一个红色政权一茶陵县工农兵政府
1928年2月中旬,打败江西国民党军队对井冈山地区的进攻。
古田会议(1929)
1.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 2.规定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 ①必须绝对服从共产党的领导; ②必须全心全意为党的纲领、路线和政策而奋斗; ③必须加强思想和政治路线的教育,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3.提出红军必须担负打仗、筹款和做群众工作的任务,必须加强政治工作。
《井冈山土地法》 ①进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以立法的形式,首次肯定了广大农民以革命的手段获得土地的权利。 ②局限: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禁止土地买卖等。这些规定,并不适合中国农村的实际。 《兴国土地法》 ①进步: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是一个原则性的改正,保护了中农的利益使之不受侵犯。 ②局限:仍规定没收的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农民对所分得的土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毛泽东主要著作(1928-1930)
1928年10月和11月: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 ①深刻论证了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并发展的主客观条件 ②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与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 1930年1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①进一步阐明了中国革命只能走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的道路; ②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 a.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 b.是 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 ③回答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 1930年5月: 《反对本本主义》 ①阐明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的极端重要性(即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 ②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③提出了“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④表现了毛泽东开辟新道路、创造新理论的革命首创精神。
1931
土地路线
1.阶级路线: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 2.土地分配方法: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9月18日,九一八事变 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
①大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以及土地法令、劳动法等; ②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当选为主席; ③中华苏维埃实行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
1935
1月,遵义会议
1.内容: ①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②在组织上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的责任 ③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 2.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①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 ②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③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 -代中央领导集体; ④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⑤遵义会议的[鲜明特点]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确立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创造性地制定和实施符合中国革命特点的战略策略; ⑥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 ⑦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8月1日,八一宣言,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草拟《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一二·九”运动
12月9日,北平学生喊出“反对华北自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
12月16日,举行了更大规模的示威游行。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12月,瓦窑堡会议,《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1.提出党的基本策略任务是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阐明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3.批评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冒险主义、关门主义错误倾向。 4.规定了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 -战线的具体政策。决定将“人民共和国”口号代替“工农共和国”。
1936
5月,毛泽东、朱德联名发布《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放弃了反蒋的口号
9月1日,中共中央明确提出党的总方针是“逼蒋抗日”
12月12日,西安事变(为了实现停止内战,共同抗日,张学良、杨虎城扣留了蒋介石)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局面基本结束,国内和平初步实现。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系统地说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问题
1937
《矛盾论》《实践论》: ①科学地阐明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②揭露和批评党内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错误。
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
1.会前,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停止内战等五项要求。 2.若国民党将这五项要求定为国策,共产党愿意实行四项保证: ①停止武力推翻国民党政府的方针 ②苏维埃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为国民革命军 ③特区实行彻底的民主制度 ④停止没收地主土地 3.全会表示同意国共两党进行谈判,并在会议文件上第一次写上了“抗日”字样。( 抗日民族一战线初步形成)
7月7日,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并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8月,洛川会议
1.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2.强调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为此:①必须实行全国军事总动员、全国人民总动员;②必须改革政治机构,给人民以充分的抗日民主权利,并适当改善工农大众的生活。 3.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①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②在国民党统治区放手发动抗日群众运动。
9月23日,国共第二次合作
1937年7月15日,中共代表周恩来等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交给蒋介石。 1.形成标志: ①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宜言》; ②1937年9月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上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 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2.特点: ①党外合作,国共双方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 ②没有正式的固定组织形式和统一的纲领。
9月,平型关战役,取得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寻歼敌人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1月,忻口会战,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最激烈的一次战役;是国共两党军队合作抗日、配合最好的一次战役。
11月,王明右倾错误,“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抗日”
1938
3月,台儿庄战役,国民党正面战场
5月-6月,毛泽东《论持久战》
1.批驳了“亡国论”和“速胜论"等错误观点,系统地阐明了持久战方针; 2.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最后的胜利将是属于中国的: ①日本是强国,中国是弱国,强国弱国的对比,决定了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 ②日本是小国,发动的是退步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失道寡助;中国是大国,进行的是进步的、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得道多助。 因此最后的胜利将是属于中国的。 3.强调“兵民是胜利之本”。战胜日本的侵略,必须进行人民战争; 4.科学预测了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即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最关键阶段)、战略反攻。
10月,广州、武汉失守,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1.日本对国民党采取的方针: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2.国民党对内对外的政策: ①对内: 1939年 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成立“防共委员会”,确定“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 ②对外:将“抗战到底”解释为“恢复卢沟桥事变以前的状态”。
8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王稼祥回国,传达共产国际指示:中共中央的政治路线是正确的。
9月-11月,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
1.毛泽东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个命题。 2.全会基本纠正了王明的右倾错误,进一-步巩固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1939
1.毛泽东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 2.由于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开始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为此中国共产党在1939年7月提出“三大口号”: “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 “巩固国内团结,反对内部分裂”; “力求全国进步,反对向后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