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 神经调节第一部分
这是一篇关于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 神经调节第一部分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信号(兴奋)传递、主题。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神经调节(第一部分)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神经细胞
神经元
结构
树突
短而粗且数量多,产生、接受、传递兴奋
胞体
含细胞核,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综合
轴突
神经纤维
集结成束成为神经
神经末梢
功能
传出兴奋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或将兴奋传至效应器;
神经胶质细胞
对神经元起辅助作用,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功能。
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脑(颅腔)
大脑
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小脑
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下丘脑
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血糖的调节中枢等,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
脑干
是连接脊髓和脑其他部分的重要通路,有许多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如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
脊髓(椎管)
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它是调节运动的低级中枢
外周神经系统
脑神经 12对
脊神经 31对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躯体运动神经(受意识神经支配)
内脏运动神经(不受意识支配)
交感神经
从脊髓的胸腰段发出
机体兴奋状态时占优势
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
副交感神经
从脑干和脊髓骶部发出
机体安静状态时占优势
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
结构基础:反射弧
感受器
感觉神经(传入神经)长树突的神经末梢
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感觉神经的神经纤维集结成束
将感受器产生的兴奋向神经中枢传导
神经中枢
调节某一生理功能的细胞群
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综合与处理
运动神经元的神经纤维集结成束
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
效应器
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对内外刺激做出相应的应答
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
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图示中与 神经末梢 相连的为 传入神经,与胞体或者树突相连的为传出神经。
脊髓灰质结构。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小入大出”
反射发生的条件
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完成反射的前提条件
有适宜的刺激
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的调节
与生活•社会的联系
局部麻醉剂作用于传入神经或者感受器
小儿麻痹症:骨髓灰质炎病毒主要攻击脊髓前角,造成患儿的运动障碍“瘫痪”,但感觉一般是正常的,
类型
非条件反射
先天性、终身性,不需大脑皮层参与,数量有限。
意义
动物生存必不可少
条件反射
概念
后天性、可建立、可消退,需大脑皮层参与,数量几乎是无限的。
建立过程
以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的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为例:
食物(非条件刺激)→ 味觉感受器 → 味觉中枢 → 效应器分泌唾液
铃声(无关刺激)→ 听觉感受器 → 听觉中枢 → 不分泌唾液
当食物与铃声多次同时刺激时,两处中枢建立暂时性联系时,无关刺激成为条件刺激
消退过程
神经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铃声的出现不再预示着食物的到来。
提高人和动物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联系
条件反射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
信号(兴奋)传递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发现过程
伽伐尼的青蛙实验
宣称动物组织可以产生“生物电”
蛙坐骨神经表面电位差实验
在神经系统中,兴奋以电信号(局部变流)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叫做神经冲动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
静息电位
K+通过K+通道外流,使膜电位表现为:外+内 -
测定方法
电表两极中的一极连在膜外,一极连在膜内。
动作电位
Na+通过Na+通道外流,使膜电位表现为:外 - 内+
电表的两极连在神经纤维膜外的不同部位。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
过程
情况一:刺激离体神经纤维一端(刺激反射弧中的感受器)
兴奋单向传导
情况二:刺激离体神经纤维中段
兴奋双向传导
特点
兴奋在离体的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
膜内局部电流方向: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 膜外局部电流方向: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
使用膜片钳膜电位曲线解读
两电极均位于神经纤维膜外侧
两电极均位于神经纤维膜同一位置的内侧和外侧
影素膜电位的因素:外侧溶液中离子浓度变化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兴奋在脑与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中传导
子主题
主题
浮动主题
注意
膜内局部电流不会从兴奋部位→兴奋过部位
髓鞘
由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构成
两者对同一器官的作用一般是相反的(交感神经可以控制血管收缩与舒张)。意义是: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脑神经和脊神经中,都有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