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三章之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的思维导图,包括重点概述、格式塔:完形学习理论、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奥苏贝尔:认知-同化论、学习的信息加工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内容。
科一 职业道德,内容有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口诀:三爱两人一终身)、教师职业道德内化(是由他律向自律转化的需要)、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
科一 第一章:职业理念,教育观(5+4)(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新课改下的教学观)、学生观(3)(“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教师观(4+4)(教师职业角色的转变、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
科一 材料分析题,请结合材料,从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的角度评析××的教育行为;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的教育行为。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人际关系处理
人际交往思维导图
人生导航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处理人际关系6项原则
进行头脑风暴的准则的思维导图
自卑与超越
超强思维训练课
第三章之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重点概述
主要理论
格式塔:完形学习理论
苛勒
完形 - 顿悟学说
实验:黑猩猩智力研究
观点
学习的实质
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完形是一种心理结构,是在机能上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整体结构,是对事物的关系的认知。
学习的过程
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布鲁纳
发现 - 认知理论
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教学观
教学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学习观
学习的实质:学习者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学习的过程:是类目化(概括化)的过程,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
促进学习的条件:布鲁纳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在促进学习中的作用
发现学习(优缺点,因此不能成为学生主要学习方法)
奥苏贝尔:认知-同化论
奥苏贝尔
强调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学习分类
根据学习方式: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根据学习内容与原有知识的关系: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
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即内在的、符合逻辑关系的联系)。
有意义学习的过程
即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适当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
三种同化模式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客观条件: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是学习者可以理解的
主观条件: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加以联系的倾向性; 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
先行组织者策略
先行组织者:在教新的学习材料之前,先给学生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新知识更抽象、概括和综合,并且能清楚地反映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与新学习任务的联系。
作用:在新旧概念之间架设了一道知识之桥,能更有效地学习新材料。
学习的信息加工论
西蒙、E.D加涅
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由三大系统构成,即信息的三级加工系统(信息流)、执行控制系统、期望系统
执行控制:已有的经验对现在学习过程的影响。
期望事项:是指学生期望达到的目标。也就是学习的动机
学习过程的8个阶段
动机阶段、领会阶段、习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反馈阶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皮亚杰(建构主义奠基人)
分类
个体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是每个学习者自身在个人知识建构中的作用。
社会建构理论:强调社会相互作用、文化在个人知识建构中的重要作用。
知识观
知识具有不确定性,仅是在一定的认识层次上对事物的一种暂定的解释和假设。
学生观
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是新知识的“生长点”。
学习(过程)观
三个特性
主动建构性: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社会互动性 :学习常常要通过一个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助来完成。
情境性:学习是在特定的情境中构建知识的意义和意义系统的过程。
教学观(学习的条件)
激发学生原有的相关知识经验,促进知识经验的“生长”
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活动,促进知识经验的重新组织、转换和改造
教育需要创设理想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自主建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