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49违缘与证量
这是一篇关于49违缘与证量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不要学—经轻—经、违缘表证量、总结:修大乘佛法的人要法门无量誓愿学修行者面对违缘反而是有所证量的表现承受不了违缘可以修加行消业。
《楞伽经》全称《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其译名分别出自南朝宋元嘉二十年(443年)的求那跋陀罗、北魏的菩提流支、唐代于阗(今新疆和田)僧人实叉难陀。各译为四卷本、十卷本、七卷本。由于求那跋陀罗的译本最早,更接近本经的原始义,因此流传广、影响大。我们也以四卷本为工作底本。针对佛僧对话,散文与诗句相互交叉的特点来进行标点和分段。
过什么河?怎么过河?讲明白这俩件事佛教就讲明白了、认同三世说、生起出离心是佛教信仰的思想基础、人天乘解决来生不比今生差啊、跟众生结缘 最终引领众生解脱走向涅槃
这是一篇关于02 波罗蜜与三世说的生命观(上)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回顾:差异是佛教文化的核心价值、波罗蜜的含义、—世说生命观、二世说生命观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七夕活动策划
南北粽子
绘本阅读理念
创作工具思维导图
快速阅读核心技巧
自媒体教学笔记
茶文化旅游
演讲活动策划方案
2010年管综:学者追求真理
《老年社区服务》项目单思维导图
49违缘与证量
不要学一经轻一经
行菩萨道的人
要发四弘誓愿
法门无量誓愿学
做不到
心生忏悔
惭愧的心
对能做到的人
随喜赞叹
心生欢喜
为什么提这个问题?
有人学习《金刚经》
认为《金刚经》
走向解脱的甚深般若法门
对其他经不屑
这是严重的过失
佛经是佛亲口所说
不能学一经轻一经
更不能学一经轻一切经
这是过失
末法时期
念佛法门
成就众生
一条大法船
很多人喜欢《无量寿经》
认为是佛陀本体
对二谛
证空性
不耐烦甚至:一句佛号解生死
这是无意在学一法轻一法更严重就是学一经谤一切经
《金刚经》不生诽谤
有意可以不做
无意很容易发生
因无名 愚蠢
轻视诽谤每天都发生
怎样对待善知识
善知识难遇
好老师不多
子主题
目前情形
往昔发大心的菩萨
都在世间弘法
如遇到有正知正见
是福德显现
注意:不能因为因跟随哪位老师
对其他善知识轻视
对世间善知识
都要随喜赞叹
这是大乘心态
如佛塔庙
听《金刚经》信心不逆福德
比生命布施的福德还要多
受持读诵弘扬福德更不可思议
《金刚经》功德
不可称量
是无边功德
为什么这样说?
因弘扬《金刚经》能了知无生法义
能够证空性 见实相 走向解脱
众生成佛的 大法船
佛陀重复强调
般若甚深法门
是说给发大乘心的人
荷担如来家业
挑起佛法
传承佛法
乐小法者
不愿学无我法
不求解脱
不能读诵解说
经在之处
天人阿修罗
都应供养
为什么?
这部经在的地方
供佛的舍利
佛的遗骨
非常神圣
生起恭敬心
做礼围绕
佛教场所
寺院 塔庙
佛教圣处
右绕增上
用花 香散在那
以示供养
发大乘心的人要誓愿“法门无量誓愿学”
违缘表证量
因读诵《金刚经》
被人轻贱
往昔恶业
原驱使你堕恶道受苦
被轻贱缘故
被堕恶道的罪业
消灭
最终
得到无上正等正觉
要注意
有人学了佛
有佛菩萨加持
应该顺利
变得吉祥
学佛后
种种不如意
比如轻贱
想不通
《金刚经》解释违缘
学佛后出现障碍
一个发大心的菩萨
真正修行而言
违缘是修行有所证量
承受不了违缘分
可以修些法
暂缓违缘出现
降低违缘分程度
比如;藏传佛教修行
初入藏传的人
修四加行
磕大头十万
供扎曼十万
百字明十万
修上师相应法十万
修加行消除往生的业
违缘是修行有所证量的表现
总结:修大乘佛法的人要法门无量誓愿学 修行者面对违缘反而是有所证量的表现 承受不了违缘可以修加行消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