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近代史
本篇是一个中国近代史的导图,导图包括从进入后代中华民族的磨难与抗争、不同社会力量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梳理,建议收藏。
这是一篇关于工程力学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轴向拉压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计算公式均匀分布、 M=Fd、弯曲正应力计算公式、弯曲切应力、应力状态分析。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英语词性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笔记
中国近代史
第一章 进入近代后中华民族的磨难与抗争
基本概念
1、“四有” 2、爱国主义 3、半殖民地半封建 4、虎门销烟 5、“垂帘听政” 6、两大历史任务 7、资本-帝国主义 8、租界 9、租借地 10、势力范围 11、传教士 12、义和团 13、《海国图志》 14、“边疆危机” 15、“师夷长技以制夷”
知识点概要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什么?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 3、近代中国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4、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5、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6、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7、简述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8、简述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
第二章 不同社会力量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太平天国 2、《天朝田亩制度》 3、洋务运动 4、戊戍变法 5、公车上书 6、《天演论》 7、“戊戌六君子”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战争的历史意义、失败原因及经验教训?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3、如何认识戊戍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4、如何认识戊戍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失败原因及经验教训?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清末“新政” 2、兴中会 3、中国同盟会 4、三民主义 5、黄花岗起义 6、保路风潮 7、武昌起义 8、辛亥革命 9、《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0、二次革命 11、中华革命党 12、护国运动 13、护法运动
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的内容。 2、如何评价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3、为什么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
主题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成立和中国革命新局面
1、新文化运动 2、五四运动 3、香港海员大罢工 4、京汉铁路大罢工 5、红船精神 6、省港大罢工 7、中山舰事件 8、整理党务案 9、“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0、“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11、马日事变 12、第一次世界大战 13、十月革命 14、三座大山 15、北洋政府 16、北伐战争 17、官僚资本
1、为什么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作为对象? 2、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3、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4、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三湾改编 2、八七会议 3、南昌起义 4、秋收起义 5、广州起义 6、古田会议 7、遵义会议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2、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3、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九一八事变 2、满洲国 3、华北事变 4、一二.九运动 5、卢沟桥事变 6、西安事变 7、台儿庄大捷 8、国民参政会 9、《论持久战》 10、百团大战 11、延安整风运动 12、福建事变
1、中国的抗日战争在二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2、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3、抗日战争为什么是持久战?为什么说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国人民? 4、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5、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6、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第七章 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
1、重庆谈判 2、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3、《中国土地法大纲》 4、第二条战线 5、第三条道路(中间路线) 6、二二八起义 7、三大战役 8、《论人民民主专政》 9、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共同纲领》 10、三大法宝
1、民主党派主张的第三条路线失败的原因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3、简述简述新中国成立后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条件 4、第三条道路在中国为什么行不通? 5、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第八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2、抗美援朝 3、1950年土地改革 4、镇压反革命 5、“三反五反”运动 6、过渡时期总路线 7、三大改造 8、和平赎买政策 9、第一个五年计划 10、反右派斗争 11、“大跃进” 12、人民公社化运动 13、文化大革命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篇章: 2、新中国成立初面临着严峻形势,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战胜困难: 面临的严峻形势: 采取的措施: 3、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性成就: 4、1949-1956年中国社会性质 5、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6、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7、中国共产党人在1956年至1957年的早期探索中对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理论建树? 8、为什么说毛泽东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者?怎样正确认识和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第九章 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
1、“两个凡是” 2、真理标准大讨论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三步走”发展战略 5、“一国两制” 6、科学发展观
1、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2、简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提出的背景、内容及其意义。 3、简述党的十三大所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及意义? 2、怎样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 众的需求已发生变化。 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是什么?或者“两步走”战略是指?
论述:
1、结合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的理解。 提示: (1)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与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2)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从弱小到强大,从50多位党员到拥有9000多万党员并成为世界上最大执政党的根本就在于“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保持初心不改、壮志不变。 (3)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奋斗得来的。只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一心,苦干实干,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请简要论述你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理解。 (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的战略布局,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居于引领地位;全面深化改革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具有突破性和先导性的关键环节;全面依法治国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具有基础性、保障性作用;全面从严治党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根本保证。 (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都是事关全局的战略重点。“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具有紧密逻辑和内在联系,是战略目标与战略举措相统一的有机整体。“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抓住了党和国家发展中根本性、全局性、紧迫性的重大问题,擘画了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顶层设计,集中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举措,是党在新时代把握我国发展性特征确定的治国理政新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