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公文写作成稿的七个环节
阐述了公文写作成稿的七个环节,专治公文写作时的下笔难、无头绪、没思路、不新颖等问题。快收藏学习起来吧。
编辑于2022-12-11 22:05:02 甘肃公文写作成稿的七个环节
定“调子”:目存于鹄,手往从之
“调子”
就是发文的意图
“定调子”
就是要先搞清楚文章写作的目的是什么,方向是什么,基调是什么,就是要先给文章一个方向,再围绕这个大方向去组织素材
公文起草人在动笔前,首要的一步就是要“定调子”
如何定
首先,基本要素要清楚。
了解和把握公文材料的具体事项和规范要求,也就是有一个具体的“定位”
一要清楚用文主体,明确发文机关。
要准确地体现发文机关和受文机关的关系,即何人何机关用文。
二要清楚受文对象,明确读者听众。
应交代清楚发送范围和阅读对象及听众。
如一份工作报告是报送上级机关,公文内容要多反映过去一段时间的工作情况、工作实效及从工作中获得的规律与经验总结;
如果是下发给下级机关,公文的内容要在回顾过去那段时间工作情况与工作实效的同时,多写获得的规律、经验和教训,以及对过去那段时间工作的指导意义和重要作用。
三要清楚使用文体,明确文稿形式。
由于重要文稿多是职务作品,在很大程度上,不取决于个人的意图,所以写什么文体应由领导交办任务时一并指明。
根据公文的用途和目的不同,写作的要求和技法也不同,要根据这些不同来明确文稿。
起草领导讲话稿,要适当活脱些,文字要尽量口语化;
起草决定、决议、通知类文稿,必须严谨,用书面语;
如果是工作总结,则与经验材料性质类似,但前者要细,后者要精,等等。
只有文体清晰、文稿形式明确了,才能在写作过程中不跑偏、不走样。
四要清楚写作时限,明确成稿时间。
即领导要明示应在什么时间内撰写好。
许多公文材料的写作都有十分严格的时间限制,有时必须在几天,甚至一两天内撰写出来
其次,原因目的要清楚。
一要明确写作动因、目的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凡动手写作,就有一个“写作意图”“写作动机”,或表达情意,或宣事明理,或传授知识。
在接受组织和领导交代的写作任务时,一定要完完全全、明明白白地弄清楚写作动因、目的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准确领会领导意图和要求。
有时领导意图不可能谈得那么具体、那么透彻,这就要靠写作人员平时对近期领导关注问题的掌握程度了,要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了。
二要明确写作方向和全局思路,这是全部写作活动的基本依据。
由于上级机关的指示精神有时是指导性、原则性的,或者领导仅有一个大体想法,这时就要将交代任务与组织讨论相结合,以便在写作时抓住本质,明确要旨。
要善于把握领导意图的精神实质,进行必要的提炼、概括、完善、拓展、创新,做到融会贯通。
领导在形成意图时阅读过的有关文件和材料,要认真学习领会,善于站在上级、领导和全局的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达到与领导同步思维,从根本上实现双重作者的思想一致。
三要查找行文依据。
公文主旨提炼出来了,明确了,接下来进入的程序便是查找行文依据了。
注意:领导指令只是行文的缘起,行文的动因,并非行文依据。
行文依据的概念
指行文所依靠的理论或事实,主要涉及法律依据、政策依据、现实情况和条件依据等。
行文依据种类
法律依据
是公文行文的根本依据,公文是治国理政的具体方式,具体方法,必须依法,必须以国家法律法规作为最高标尺和最坚实靠山。
政策依据
是指以国家现行的各种方针政策为行文依据。
现实情况和条件依据
指的是公文常常是为布置某项工作、解决某一问题而发布的,其针对的正是具体的实际情况。
公文行文必须有依据,越是重要的公文材料越要有依据,而且依据必须明确,否则是不可以草率动笔的。
理“路子”:袖手于前,始能疾书于后
“路子”
就是研究推敲写作思路,围绕思路组织和研究素材,通俗地讲就是“构思”
构思
是指在动笔之前,对文章基本框架、内容和形式搞好总体谋划和设计,做到“胸有成竹”
构思的三个思考方向
一是“为什么写”
旨在解决写作的“思想认识”问题,杜绝“为写而写,越写越空”现象。
二是“写什么”
即明确写作内容的问题,提升表达的厚度和精度。
三是“怎么写”
即谋划写作方法的问题,通过恰当得体的方法,实现文章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
构思的原则
“高”
就是站在全局高度思考问题,善于运用开阔视野和超前的思维,观察分析和处理新情况、新问题,透过现象看清本质,明确文章的“主攻方向”。
“新”
就是构思要力求有新意、有创意,奇特的构思往往能产生难以言传的效果。
“实”
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新颖实在。当然,如果脱离实际片面求新,就会显得华而不实。
构思的基本任务
一是统筹内容。
内容安排要合理有序
既内容丰富,又条理清晰,让所有材料和内容“殊途同归”
二是连贯首尾。
使开头和结尾一脉相连,思想内容衔接连贯,完整准确地表达思想观点,使人看后能得其要领。
三是关联左右。
写文章就是积字成句、积句成段、积段成篇,段落和层级之间只有相互衔接、联系紧密、细密无缝,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楚、脉络连贯。
四是取舍素材。
就是对所获得的素材进行取舍与定夺,做出合理安排。
取舍
就是保留对材料主题有用的,舍弃对主题没用的素材。
定夺
就是恰当安排素材,做到繁简适度、运用得当,更好地适应表现主题的需要。
构思的结果
应该是理出文章的方位、主题、标题、观点,以及论证观点的事实和道理。
构思的五个步骤
第一步是确定方位。
就是明确所写事项在全局工作中处于什么位置,从而找准写作思路的出发点。
高水平写手的思维是开放的,构思文稿的坐标轴是立体的,应该有上下、前后、左右、内外八个维度。
做足功课才能找准写作坐标
吃透上级的精神,摸清下面的实情;
了解过去的历史,把握未来的趋势;
学习兄弟单位的好做法,借鉴系统内外、国内国外的好经验
第二步是确定主题。
主题是公文中贯穿始终的基本观点、主张和意图,是公文的灵魂和统帅。
公文写作首先要确定主题,然后才能依据主题选材用材,布局谋篇。有了主题,公文就能提纲挈领,就会“举网以纲,千目皆张;振裘持领,万毛自整”。
例如,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在党的十九大上作的报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大会的主题表述较长,但也很鲜明,可以用四个字对大会的主题作简要概括“
“旗”即旗帜,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标”即目标,就是“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心”即“不忘初心”。
正是因为主题鲜明,报告虽然长达3.2万字,但做到了提纲挈领、环环相扣、逻辑严密、亮点纷呈。
第三步是确定标题。
在公文写作中,文章的标题与主题密切相关,标题是主题的概括,是为主题服务的,标题是为了引导主题。
所谓“题好一半文”“标题是文眼”,正说明了标题在文章写作中的重要性。
确定标题时要重点考虑三个方面:
首先,标题要与主题表现的思想内容、思想感情相适应,确切适宜地体现主题;
其次,标题的文字要简洁明白,含义清楚,一目了然;
再次,标题要醒目,有新鲜感、冲击力、吸引力。
第四步是确立观点。
一是从回答“为什么”的角度出发确立观点,把“为什么”的原因分析清楚。 这种常见于领导讲话材料。
二是从回答“怎么样”的角度出发确立观点,把“怎么样”的情况叙说清楚。 常见于工作报告、调查报告、调研报告、述职报告等。
三是从回答“怎么办”的角度出发确立观点,把“怎么办”的思路论述清楚。 这种常见于工作报告、调查报告、领导讲话、述职报告等文章的后半部分,即政策建议和工作思路的论述部分。
第五步是选择材料。
一是有用
能够为叙述和论证观点服务。对于不能为叙述和论证观点服务的材料,必须舍弃。
二是真实
必须真材实料,不能使用虚假的材料,引经据典也要有出处。
三是新颖
即富有吸引力,使用的是最新的事实、数据、经验、理论等。
四是典型
有代表性,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主流和发展规律,能够证明观点的正确性、科学性。
搭“架子”:成局了然,始可挥斤运斧
“架子”
就是根据写作目的和占有的素材来安排结构,确定层次,拟出比较详细的写作提纲。
公文结构有三层
一是通过制文要素体现出来的文面因素
如密级、文号、签发人等,也叫浅层结构。
二是通过标题、开头、结尾、段落、层次、过渡、照应等体现出来的语言因素,也叫表层结构。
层次
指文章各部分内容表达的次序,着眼于思想内容的划分
段落
是行文时自然形成的基本单位,侧重于文字表达的需要。
层次安排方式
有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和对比式,根据作者的思想或者线索来决定,段落划分强调的是集中、完整和匀称。
过渡和照应
是使文章内容前后连贯的重要结构手段。
过渡
起承上启下作用,使先后相关的两个层次和段落上下连贯,前后衔接。
照应
就是文章前后内容关照呼应,能使结构严密,脉络连贯。
开头和结尾
则应从文章的整体出发,有利于主题的表达和全文各部分的和谐。
“虎头龙尾”是好文章的半壁江山。
三是通过“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怎么办”等问题体现出来的逻辑思维因素,也叫深层结构。
公文主要是说理性质的文体,基本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脉络形态,自身必须具有条理性、贯通性和严谨性
分清先后顺序,有条不紊地表达思想;
合乎逻辑,合乎人们的思维形式,使文章流畅贯通;
思想脉络细密周严,没有漏洞。
公文写作提纲
围绕主题设计结构是起草文稿的重要方略,而结构的设计要通过列提纲的方式进行细化并固定下来,以便写作时有所遵循。
拟定公文写作提纲,就是搭建公文构成中的“骨骼框架”,是公文作者思路要点的文字体现形式,有助于理顺写作思路,使公文的构造初步定局,动笔写作时胸中有数,避免丢三落四,前后重复,主次不合理等结构上的问题,也有助于在写作过程中把握写作意图和目的。
公文写作提纲的分类
第一类是粗纲
只简略标出公文的层次段落和各部分之间的大致关系,所用语句也不一定是起草后文稿中的语句,只是“撮辞以举要”,有些内容简单的公文在下笔之前有个腹稿即可。
第二类是细纲
应该把大小标题、各层次的主要内容及各层内部的段旨,所用的材料,尽可能详细地开列出来。
这样的提纲不只是分条列项,已近乎文章的形式。
第三类就是两者的有机结合
将某些部分详细列明,有些部分只用简略语句加以概括。
公文提纲的写作步骤
一是确定主旨,即要反映的主要问题。这一步实际就是写主标题,是写好提纲的关键。
二是全面罗列素材,精心归纳提炼各层次的标题。
精心提炼标题,既可大题小做,也可小题大做。注意标题必须涵盖所要表达的内容。
对标题的提炼,可以尽量采取“对称”和“排比”等写作手法,尽量使用短语,使其便于记忆。
例如
勤于做“加法”,重点是补短板;
勇于做“减法”,重点是降不良;
善于做“乘法”,重点是建制度;
敢于做“除法”,重点是控成本。
妙在善于运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来喻指开展工作的系统路径,使人印象深刻。
三是细分写作层次。
公文提纲越细,往往写作质量就越高。
写作公文提纲时,尽量具体到一、二、三级标题以下各层次的内容,并对每一级标题下所要表述的内容都作相应的注明。
各层次、各段落之间的衔接与转换要妥善安排,使之相互连接,前后贯通,转折过渡自然,结构严密完整。
填“肚子”: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填肚子”
就是按照写作提纲,一段一段地往里填充有关能表达主题的材料和事例,这个过程就是写作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一定要按照提纲来写,所有的事例和材料都要立足能表达主题;只有能表达主题的材料和事例,才能更好地体现主旨,这就需要一个慢慢锻炼的过程。
填充材料和事例应做到
第一,博于选材。
撰写公文通常有两条最基本的要求:“上要着天,下要着地”。通俗地说,“着天”就是知上晓上;“着地”就是掌握信息、立足现实。
公文写作常被比喻为“来料加工”,这个来料就是日常积累的资料,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手中有粮,心里不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在写作公文之前,要努力让自己公文素材的“粮仓”丰盈,尽可能掌握更多的信息材料,经过鉴别、筛选、分析、综合,将相关材料转化为公文的内容。
公文素材一般有“四类”。
第一类是政治理论、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法规类材料,特别是与本行业密切相关的理论和政策法规;
第二类是本单位现任主要领导及领导班子的工作思路、思想风格,单位的历史传统、文化和理念等,特别要注意掌握领导讲话类材料等;
三类是本单位主要业务方面的材料、本行业基本材料和前沿情况,包括单位历年的工作总结、工作要点、会议纪要、典型材料、重点工作、中心任务及当年的工作指标、工作要点、重大事项安排等;
第四类是行业内外、国际国内与业务有关的学习型、启发型材料。
第二,登高望远。
就是要善于站在全局和理论的制高点上思考问题、提出对策,突出文字材料的思想性,给人以启示和共鸣。
写材料首先要注意提炼“思想”,着眼全局看局部,不就事论事,把具体的东西理论化。
在实践中,则应注意把握好几点。
一是体现针对性。
问题是材料的基础和灵魂。
文字材料影响的大小,根本就在于是不是真正抓住了问题,是不是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去写的。
必须注意抓问题
抓“一碰就响”的问题
抓普遍存在的、难以解决的突出问题
以此确立材料的主题思想
二是提升概括性。
公文写作要善于从局部的、感性的、表面的现象里面跳出来,用全面的、理性的、辩证的分析提炼和升华思想,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
这种高度的概括性,是领导思想的精华,也是文字材料的“眼睛”,具有画龙点睛的效果。
三是强化深刻性。
深刻性往往决定文字材料的思想性。
也就是说分析问题要有深度
要从众多的矛盾中提出主要矛盾
从复杂的问题中提出核心、本质原因
唯其如此,写出的材料思想性才能深刻,才能令人回味。
四是具备说理性。
文字材料的主要功能是用来指导工作的,既要使大家听得懂、听得明白,又要便于大家准确理解和贯彻执行。
这就决定了文字材料必须透彻地讲清道理,把握好讲道理的艺术
既要符合上级精神,又要贴近单位实际;
要有变虚为实、变大为小、变抽象为形象、变原则为具体的本领;
善于寓事于理,用一个典型事例说明一个道理,把深刻埋在浅显中。
第三,量体裁衣。
观点与材料的关系是所有文体都面临的一对关系。
处理得好,会发生“化学反应”,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处理不好,观点材料不合甚至互斥,则会“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让人不明就里。
起草公文一定要学会“量体裁衣”,也就是要切实处理好表达观点与选用材料的关系。
如何处理观点与材料的关系
先根据领导要求或上级部署,确定大的方向和主干框架,然后按图索骥,据此寻找相关素材
整理素材过程中不要简单地只做复制粘贴,而是要在浏览消化的基础上分门别类地整理,发现好的观点要及时充实完善,必要时可以对框架结构进行适度调整,以求达到最佳效果。
对于出思想、出经验的系统性文字材料,需要认真地钻研,努力做到鲜明清楚、纲举目张。
梳“辫子”:各司其职,各安其位
肚子填满以后,也就是材料基本内容完成、文章的初稿已经写好后,接下来就要进入梳理阶段。
在此阶段就是从多个维度,对文章进行梳理。
一看切题是否准确。
切题就是符合题意,符合要求。
公文写作是遵“令”而作,也就是要根据领导和机关的意图行文。
写作公文首要的是要准确了解、把握领导和机关交拟文稿的意图,明确行文的目的、要求、中心内容以及发送和阅读的对象等
为什么写
要思考给谁写,不同的身份,其思维层次、考虑角度也不同;
写给谁
要问清写给谁,不同对象要求不一,不同场合口气不同;
写什么
要想明白稿子起什么作用,是对工作进行动员、部署、指导,还是对问题进行请示、报告、解答,这些都要清楚明白
切题的成功就是方向的成功
二看内容是否充实。
文章是思想的载体。
公文写作要实打实地阐述政策、表明态度、解决问题、推动工作。
在大的问题之下,紧扣工作领域,抓住几个具体问题,吃透上情,摸准下情,搞清内情,深入分析背景、成因,提出解决问题的主张、措施和要求。
一要紧扣问题,挑出能够体现讲话主旨的权威材料,能够揭示事物本质的典型材料,能够吸引人和说服人的新鲜材料。
二要抓住过程“打七寸”。事物都有发展过程,开始前、进行中、结束时各有阶段性特点。文稿要符合这个特点,根据不同阶段提出不同要求。要针对某项工作的不同发展阶段,提出有针对性的要求。
例如
工作刚开始时,要突出统一思想、周密部署;
工作进行一段时间后,要强调防止松劲、加强监督;
告一段落时,要强调总结经验、完善措施,做好后续工作等。
三看观点是否精准。
没有事实的观点,是空泛的观点;没有事实的思想,是无据的思想。
事实最有说服力,也最能感动人。
起草公文,抽象论述中要有具体事实,以增加生动性和直观性。
要把工作要求讲细致,并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述出来,确保观点真实,表述又栩栩如生、引人入胜。
论据的成功,就是观点的成功。
四看结构是否合理。
公文谋篇布局必须适应立意所包含的内容的需要,寻求好的表达形式,怎样有利于表达立意,怎样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情趣,就怎样谋篇布局。
一般来讲,“观点—事例—分析—结论”这是人们普遍接受的一种行文方式。从一定意义上讲,公文写作的流程,就是从大到小谋篇,从小到大行文。
从大到小谋篇
就是根据公文类别性质布局,搞清楚各种公文的框架套路。
从小到大行文
一般步骤是先说“是什么”,再分析“为什么”,然后阐述“如何做”,最后说“达到什么效果”。
结构最为重要的就是主线贯穿、上下贯通、一气呵成。结构的成功,就是逻辑的成功。
五看表达是否得体。
公文的表达要秉承两个原则
删繁就简
就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公文写作要简洁清楚、流畅自然,养成简约生动叙事、清楚明白说理、形象准确描绘的习惯;
精准表达每个字、每个词、每句话。
标新立异
就是每篇公文,无论立意谋篇还是遣词造句,都要有独创性。
当发现一种现象后,立即纵深一步探究原因,立即联想到与之相关的事物。
要把一些意念、想法和见解重组,提出新理念、新思想、新举措。
公文表达还应把握三种笔法:
一是用公文的语言写公文。
公文是代表组织的行为活动,是严肃、严谨、严格的事。
通常情况下,公文语言要庄重、准确、朴实、精练、严谨、规范,要慎之又慎,绝不能随意乱说。
公文写作要实话实说,多用直叙。
二是用散文的语言写公文。
公文也讲究文采,为增加可读性,适当运用散文语言也是可以的,但决不能把公文刻意写成散文,不然就背离了公文的特性。
三是用杂文的语言写公文。
在公文写作中,如要揭示落后、腐朽、反动现象,使用杂文语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专题性公文
在写好文章的基础上,进行整体的梳理,达到“锦上添花”的目的。
“花”
就是在文章的关键之处,在最能体现观点的地方,点缀上些具有韵律、富有哲理、精彩易记的句子
可引用前人名言
可引用有关领导的精彩论述
可引用群众的鲜活语言
可自己独创发明
戴帽子:意新为上,语新次之
这一步主要是指对公文的观点进行修改。
观点主要是对客观实际的看法。
形象地说,观点就好比人戴的帽子,既不能大,也不能小。
文章成型后,要对文章戴的帽子进行检查,看是否和文章的主体内容相符。
对于观点的要求,概括为五个方面或十个字:
客观
就是观点产生不是凭空想象的、主观臆造的,而应该是从大量材料中提炼出来的,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结果。
观点要符合客观实际,要经得起实践考验。
概括
第一是观点要能概括住内容
不能以偏概全
第二是观点不大不小
不是泛泛地摆现象,而是要透过情况的表象,去开掘事物的本质,对情况进行加工、提炼、抽象,概括最能代表事物特征的东西。
两个反例
一篇谈经济工作的公文,取了类似于“推动各项工作有质量有效益发展”的标题,就是“帽大于头”
一篇讲全面工作的公文,标题取为“实现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就是“帽小于头”
简明
即观点的文字表达要简练、明确,以最简短的文字,表达容量最大的内容。
观点的表述,有的是词组,如“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就是动宾词组;有的是短句,这样比较简明,便于理解。
新颖
主要指观点要体现事物发展的新情况,要有新意,不能老一套,炒冷饭。
强调观点新颖,并不是要脱离实际,搞花架子,单纯去找新词、俏皮话,这是没有现实意义的。
协调
一是观点和要表达的内容在形式上要协调
二是观点之间协调好,文字的表达应力求基本差不多,表达方式也应基本一致,这样可以增加文字表达的效果。
在写公文时,如何写出新意,概括了五种技巧。
一是联系实际。
有些公文尽管话题是老的,但在不同时期,总有些新的情况、新的变化。
例如,大的环境发生变化,政策规定发生变化,上级又有新的要求,下级在组织落实时遇到新的情况等。
我们在起草公文时,要紧紧抓住这些变化的情况,把握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思考新问题。
子主题
只要和实际结合得紧,就有用不完的素材,写不完的新话。
二是转换视角。
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可以引出不同的话题,这样不仅可以避免重复,而且有利于思想与时俱进。
例如,转变作风抓落实的问题,是各种公文经常要写的话题。为了不重复,我们可以变换不同的角度来写。
从抓落实的一般要求上,可以讲这样几层:
①要端正指导思想;
②要振奋革命精神;
③要转变领导作风;
④要改进工作方法。
从抓落实的条件上,又可以讲这样几层:
①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
②要完善工作责任制;
③要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从抓落实的方法上,又可以讲这样几层:
①要扑下身子抓落实;
②要突出重点抓落实;
③要盯着问题抓落实。
从抓落实存在的问题上讲,又可以讲这样几层:
①要解决做工作图出名挂号的问题,坚持一切从有利于队伍全面建设出发;
②要解决藏忧护短的问题,在勇于揭露矛盾、解决问题中推进工作;
③要解决工作漂浮、不能吃苦的问题,提倡勤奋扎实的工作作风;
④要解决机关活动多、效果差的问题,坚持科学的工作方法。
三是拓展思路。
在阐述问题的过程中,抓住不同内容的不同特点,用不同的思路来写,不要都是先写重要性,再讲实际情况怎么样,再提几点要求。
例如,为领导同志起草讲话材料
通常都是按
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这样一个逻辑谋篇布局
改变行文思路
在讲某个问题之前先举一个这方面的经典例子,以事明理,再简明扼要地提出要求,这样讲更有新意,效果会更好,印象也会更深。
例如,讲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的问题,可以讲三个方面的内容:
坚定信念
信念问题着重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并把它同我们党理论指导上的一贯性联系起来讲
加深理解
学习问题(加深理解)联系实际讲为什么学不起来,重在解思想扣子
学以致用
运用问题着重从理论上讲清重要性,再提出如何运用的要求
四是变化结构。
一个材料,不同的结构,势必有不同的论述重点。
上次是横向展开的,这次可以纵向延伸
上次是几个问题并列的,这次可以逐层递进
也可以从一个问题切入,再引出几个问题
结构上变化了,内容的重复感就会减轻一些,就会令人有新鲜感。
例如
有个单位的半年工作总结,连续三年基本上都有这样五个特点:
一是注重从总体上筹划安排,各项工作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二是紧紧抓住重点不放,抓落实的力度比较大;
三是突出精神比较强,一些会议活动组织圆满;
四是加强指导检查,工作的有效性进一步增强;
五是狠抓教育管理,安全稳定的良好形势得到巩固和发展。
尽管每个特点下面的内容不太一样,但由于写作结构没有变化,总给人一种换汤不换药的感觉。之后他们在写作结构上做了一些变化,把上半年工作的主要特点概括为“六抓”:
一是注重抓筹划;
二是注重抓大事;
三是注重抓难点;
四是注重抓督查;
五是注重抓质量;
六是注重抓管理。
这样写出来后,不仅重复感没有了,而且非常符合实际,在工作的分项归类上也不用生拉硬拽了。
五是打破套路。
例如在工作总结写作中
一般的写作思路
往往是先写工作过程,其次写取得的成绩,再写存在的问题,最后写今后的打算。
在这里,写成绩时,有的人极力堆砌材料,生怕漏掉一点点“政绩”,而在写存在的问题时,却轻描淡写,一笔带过。
这种总结的效果是,只见成绩不见问题。
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改变这种套路,要灵活地、切实地运用好各种材料。
写成绩时,材料要用足,写问题时,材料也要用足,而且越典型越好,越说明问题越好,越说到要害越好。因为成绩属于过去,而问题如不重视,则还会出现。
以往工作总结在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时,大量运用材料,而写经验体会时,则简单地概括几条,不用或少用材料。如果改变一下这种写作套路,在谈经验体会时,多用典型材料进行分析说明,就会增强说服力。
过“稿子”:所贵于炼者,往活处炼
这一步主要是指经过一系列的精心撰写之后,特别是经过自审、初审、复审、终审四道关以后,对文章进行最后的确定。
这一阶段要特别谨慎,对材料进行反复修改,包括内容、观点、结构、素材、标题、标点、文面、排版等,都要严格把关。
如果文稿质量还有些问题,或形成的条件还不成熟,要有意识地在时间上压一压,进行“冷处理”,最后拿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公文。
公文修改的方法和步骤可以归结为读、审、查、拔四个字。
读
就是朗读。
修改稿子不光要“看”,还要“念”。就是把全篇稿子大声地读出来,疏忽的地方自然会被发现。
审
就是审视文章的内容和形式。
内容方面
主要是审阅文章的政治性、政策性
审视文章的主题是否突出,观点是否准确,论据材料是否充分,事实和道理是否真实可信等
形式方面
主要是审阅文章的结构,也就是开头、主体、结尾之间,各层次、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否符合逻辑,过渡、照应是否顺畅自然等。
查
就是检查文句表达方面的毛病。
检查和改正语言文字不准确、不规范、不通顺的地方。
没有表达清楚的概念、意思,要增加文字表达清楚,将一些惯用的陈言套话改写成新颖生动、形象感人的新话,将一些可有可无的文字、句子、段落大胆删减。
拔
就是提拔文章的思想高度,深化文章的主题。
这是对修改文章的更进一步的要求。
要再一次循着构思谋篇的思路,把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再理一遍,通过局部的个别的修改,选择推敲运用一些“点睛之笔”,增强文章的气势,深化文章的主题,提拔文章的思想高度。
公文修改的窍门概括为五个字:增、删、整、调、换。
“增”
一是对有关内容的丰富
二是增添其他内容,可以是一个层次、一个事例、一句话,甚至一个词组。需要把握好一点,凡是与主题相关,并符合主题或观点需要的,要尽量丰富、补充、铺开
“删”
就是凡与主题无关,或不能帮助主题展开,表述拖沓冗长的,都要勇于舍弃。有舍才有得,不把不合适的东西删减掉,就不容易凸显出主题来。
“整”
就是整合,一般采取“主线法”,即从繁杂的内容中“抽”出一条主线来,再围绕主线进行概括、细化,逐个解开“疙瘩”,然后缺的补上,零零碎碎的多余内容去掉,使材料顺畅、干练。
“调”
就是调整次序,按照主题和结构的起伏变化、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语言表述的需要,对层次、标题、语言和字词的位置进行变换。
“换”
就是更换内容,当我们感觉某个观点不太合适,某个事例不太典型,某句话语有些平淡,但根据主题、结构、观点和表达的需要,又不能一刀砍掉,这时候就需要更换内容了。
起草公文,要追求文字精练、文风朴实,力求用语真实准确无假话、严谨庄重无虚话、简明扼要无废话、平实易懂无大话、鲜明生动无套话。
公文要力求立意行文指向化
一是要正确。
这是由公文具有权威性和约束作用所决定的。
二是要清晰。
公文无论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还是表明观点、提出要求,都应表述明确。
三是要集中。
要求一篇公文一般只突出表达某一基本思想,沟通某一主要情况,提出和解决某一主要问题,也就是说要紧紧围绕中心、突出中心,以此统帅全文。
四是要有新意。
根据新的形势、任务和时代特点,提出新观点、新思路,拿出新的措施和办法,切实在破解群众关心关注的难题、历史长期遗留的顽症、影响事业发展的障碍上寻求突破,以增强公文的感召力、针对性和指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