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学习公文写作的八种方法
总结提炼了公文写作的八种方法,重点在为初学者提供提升路径、规避写作错误。文字工作看起来是“舞文弄墨”,实质上是一个人思想境界、业务水平、学习能力、文字功夫的综合反映。
编辑于2022-12-12 18:55:33 甘肃学习公文写作的八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 由浅入深
学习写作的路劲
一是可以先从通知、公告、大事记等相对来说内容单一、结构简单、篇幅短小的文体学起,逐步向工作意见、工作规划、工作汇报等相对复杂的文体拓展。
二是可以先从办法、规定、条例等相对来说规范性较强、模式化程度较高的文体学起,逐步向领导讲话、调查报告、经验材料等非规范化、非模式化的文体拓展。
三是可以先从自己熟悉的领域写起,等熟悉了公文写作的要求和风格之后,逐步向其他领域拓展,实现经验的迁移和拓展。
文字工作看起来是“舞文弄墨”,实质上是一个人思想境界、业务水平、学习能力、文字功夫的综合反映
提升文字水平要经过的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以文叙事。
“叙事”
就是记述事情。
最开始做公文工作时,对公文的语体风格、框架结构、总结提炼都不熟悉,此时起草公文就要以记述领导意图、思想、经验为主
初学者这一阶段文字工作的主要特点是记录,而不是创造。
遇到领导对呈报的起草公文,什么都没说直接打回重写的
不可抱怨,也不必灰心,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思想、工作水平尚处于“叙事”阶段
要甘当学徒,老老实实当好书记员,身边经常带着纸笔,养成随手记录的习惯,努力把所见、所闻、所知形诸文字
要真正做到以文叙事并不容易,除了准确记述领导的思想观点,还要按照基本的文法,理顺思路、锤炼文字、反复修改,使得整篇文章逻辑严密、语句通顺、文辞简练
第二重境界:以文辅政。
就是通过文字工作来辅助领导处理政务,这是对以文叙事境界的超越,也是一个优秀的公文作者应当达到的境界。
这一阶段文字工作的主要特点是“代言”,为领导当好参谋,为政务执笔作文,把决策层的意图清晰完整地表达出来,包括合情合理的发挥。
如何做到以文辅政
文字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宏观政策的把握、对领导意图的领会、对基层情况的了解、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水平
对于文字工作者来说,就是要树立为政务服务的理念,多学习、多思考、多调研,从而能够把握全局、熟悉业务、通达事理,最终运用文字把政务要求表达到位,发挥好参谋助手的作用
第三重境界:以文鼎新。
当以文叙事、以文辅政已经驾轻就熟时,以文鼎新就成为更高的追求。
“鼎新”
指的是在服务于改革创新以及新思路、新举措等论述上,有新的风格、新的气象、新的思路。
革故鼎新需要深厚的理论素养和实践积累。这要求公文写作者抓住各种时机学习充电
看更多的书
翻阅更多的资料
研究掌握
政治学
经济学
社会学
管理学
哲学
法学等多方面知识
从工作理念、体制机制、方式方法等方面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创新发展。
在这一阶段,公文作者堪称一个单位的“军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完善或影响领导的决策。
用书画来类比
以文叙事属于“描摹”
以文辅政好似“意临”
以文鼎新则达到了“创作”
第二种方法 由摹到写
套写和模仿的三种适用情况
一是适用于相对简单和模式化程度较高的文体。
如起草一个会议通知,往往就可以找一个原有的通知来套写,因为它只要把会议时间、地点、期限、内容和参加人员、注意事项交代清楚就可以了,一般没有更多、更复杂、更深层次的内容
二是适用于相同的文体
例如,写工作总结就照着工作总结来模仿,如果找一个调研报告,路子就不对。
三是适用于相同或相近内容的文稿
因为很多工作有它的专业性,内在规律和原理差异较大,不能一味生搬硬套。
例如,写党建工作的文稿,与一个写财务工作的文稿,一个相对务虚,一个更加务实,一个侧重定性,一个侧重定量,就不太适合直接套用。
上级的大政方针、主要精神、根本原则、规范性提法切记不能创造
注意
因为公文的内容反映的是组织的意志,是“代人立言”,特别是作为地方组织的公文一般是以落实上级精神为主,在精神上必须同上级保持一致,这必然要体现在语言文字载体上的统一上,必要的内容,必要的语言,不能改变。
有些是要通过模范来进行学习的,通常情况下主要着眼于文章的构思、体例和结构,有时也套用文中的一些观点、素材和语言。但这种方法只能作为初学者的入门之道或特殊情况下的应急写作。一个立志在公文写作上长出息、有作为的人,必须练就一手锤炼文稿的真本领、硬功夫,不能总是套用和模仿。
套用和模仿的正确打开方式是借鉴、仿写、总结和提升
第一,坚持学习借鉴,模仿创新。
不能照搬照抄,全盘抄袭。
你可以学习人家的选题立意,借鉴人家的谋篇布局,模仿人家的行文风格,然后创新自己的写作方法,绝不能奉行简单的复制粘贴。
总之是一条:参考要广泛,引用不单一,模仿看不见。
第二,做到相互结合,有效转化。
上级精神地方化、外地经验本土化、过去的东西时尚化。
学习借鉴上级的材料要以与本地本部门结合为主
学习外地的材料要以与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结合为主
学习之前的材料要以与当前的新形势、新提法、新常态、新理念结合为主
上下结合 内外结合 古今结合
干工作、写材料、会结合,不仅是方法,也是能力。
第三,努力拓宽思路,广积薄发。
通过学习借鉴别人的,来改造形成自己的。
文章改造的方法有几种
一是“技术改造”
就是学人优长,结合实际,因时而变、因事而变、因地而变,灵活变通,为我所用。
二是“技术引进”
在学习中触类旁通,从精彩的文章中引进“文路”,引进布局,引进技巧,引进创新。
很多文章内容不同,但格式相通;很多事情做法不同,但道理相通;很多故事情节不一样,但是反映的意义一样,通过学习别人的文章,触发自己的灵感,开发自己的潜能,启迪自己的思路,然后发现共同点,找到共振点,抓住结合点,明确着力点,这样就会让思路豁然开朗,让文章顺理成章。
三是“技术创新”
就是融会贯通、广览博收、融为一体,“尽百家之美,以成一人之奇”。
融会贯通的关键是“融”
就是结合、综合、糅合、耦合,效果怎么样就看你的综合概括能力、分析研究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怎么样
参考一篇文章写一篇文章是抄袭,参考三篇文章写一篇文章是模仿,参考十篇文章写一篇文章就是创造。能参考更多的文章,然后融会贯通,再来创新一篇文章,那就是高水平。
善于借鉴,防止“借而不当”
一是以自己写为主,做到借而有度。
二是有选择地借用,做到借得准确。
多借用别人的思想,少借用别人的语言;
多借用别人的信息,少借用别人的论述;
多借用新颖的东西,少借用一般化的东西。
三是把别人的话变成自己的话,做到借出水平。
借用别人的思想、语言、信息,一定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加以改造、整合和提升,变成自己的东西,变成更加出新出彩的东西,决不能不动脑筋、生搬硬套
第三种方法 由熟而巧
写作数量与质量并重,才能写好公文
一要有计划地练,不要盲目地练。
对先练什么文体、后练什么文体,什么时候练什么文体,要有安排、有路数,不能随心所欲。
二要集中地练,不要分散地练。
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在一定时期相对集中地练习一两种文体,力求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突破,然后再转入新的文体,这比同时交叉、分散地练习多种文体效果会好一些。
三要思考着练,不要无所用心地练。
每篇文章,从立意到结构,从选材到语言,都要认真思考,反复斟酌,力求最佳,不能胡乱挥洒,潦草从事。
四要有目标地练,不要单纯地为练而练。
例如,信息类、经验类、调研类的材料,可以把目标定在供内部刊物选用或向新闻媒体投稿上,设定这样的目标本身就是一种压力和动力。文稿一旦被选用,会进一步激发学习写作的热情。这比漫无目的的练习,效果往往会好得多。
第四种方法 由改到精
只有在不断的修改中,才能出成品、出上品、出精品
第一个问题是:改什么?
一是把好内容关
注意主题是否鲜明,观点是否正确,能不能立得住,文题是否相符。
二是把好结构关
看前后是否衔接,整体是否协调,层次是否清楚,段落是否分明,照应是否紧密,过渡是否自然。
三是把好素材关
看素材是否真实、典型、新鲜、生动,是否恰到好处地说明了主题
四是把好文字关
主要看表述是否准确,语言是否流畅,文字是否清楚、简洁,看每个段落、每句话是否得当,用的数据、事例准不准,字、词、句有没有毛病,这些都要注意。
一旦发现毛病,无论大小,都要严肃对待,认真修改。
五是把好格式关
文有规矩,格式不能乱用。
如序号、汉字、阿拉伯数字怎么用;如字号要求、字体的用法等,都要按规范使用。
此外,文稿运转前要仔细做好检查装订、清点页码等工作,防止出错。
第二个问题是,怎么改?
一是静思默改法
就是初稿写成后,自己平心静气地坐下来,把整个文稿从头至尾、从大到小在头脑中过过“电影”,细细品味,从中发现毛病。
二是边读边改法
就是对写成的文稿,从头至尾读上一遍甚至几遍,边读边思考,边读边修改。这对发现不妥当的词、不通顺的句子极其有效。
三是冷却修改法
就是把写成的文稿先放一放,自己则先读一些有关的文章,翻一些相关的资料,开阔一下思路,冷静一下头脑,然后回过头来再对文稿进行思考和修改。
第五种方法 由人推己
学习公文写作,也要学会用比较和参照的方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第一步,立意谋篇,方法是“看两篇写一篇”。
例如,要为领导写一篇关于人事工作的讲话,写作之前,可以先找两篇文章。
第一篇,要找以往领导同志的类似讲话,这篇文章解决的是“形似”的问题,就是文章结构、语言风格要像。
第二篇,要找上级领导机关相关主题的讲话,这篇文章解决的是“神似”的问题,就是文章最基本的内容、方向要准。
找出这“两篇文章”,通过学习和模仿,之后写出来的文章,最起码在结构上、内容上不会出现大的偏差。
第二步,内容构思,方法是“换位思考”。
要从使用者和接受者两个方面去思考问题
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法定作者关注和强调什么。
如领导作为文件签发人或报告人,他代表组织应该表达什么,或者领导要讲话,要说些什么。
二是工作职责所在部门希望表达什么。
就是有关部门对于这项工作的考虑,希望通过公文传递出的工作信号。
三是接受者希望获取什么。
公文都是有对象、有受众的,他们对公文的期待是具体的,或是答疑解惑,或是肯定表扬,或是明确思路等,应该将这些需求反映在公文中。
四是使用者本人希望传递什么。
例如,写作工作报告、领导讲话、经验介绍、总结汇报时,由具体的领导代表单位发言,每位领导同志都有一贯的思路、风格,每位领导同志都有近期关注的重点、强调的要点等,应该加以考虑。
五是上级希望了解什么。
每项工作都应该按照上级领导机关的部署和要求开展,科学地传递上级的要求也是公文的题中应有之义。
第三步,写作成文,方法是“转益多师”。
在写作过程中,要想办法进行比较和参照学习。
拿自己的稿子同别人起草的大家公认比较成熟的相同主题、相同体裁的文稿进行比较,看一看人家高明在什么地方、为什么高明,自己的差距在哪里,为什么有这样的差距,思考一下怎样学习人家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
找一些不同人起草的主题和体裁相同的文稿进行比较,看一看各有什么特色和长短,找出哪些是可供自己学习借鉴的,哪些是自己应该注意避免的,以博采众家之长。
把自己所在单位的文稿同上级单位的同类文稿进行比较,看一看上级的文稿在站位上、在角度选择上、在问题的阐述上有什么高明之处,以便从中受益。
第四步,对照学习,方法是“看花脸稿”。
提交初稿之后,领导往往会对文稿提出修改要求,有的时候还会有颠覆性意见,这是提升自己公文写作水平最好的教材、最好的机会。
领导审稿时所做的改动,不仅仅是修改文字,更是对起草者思维方式和撰写角度的校正。认真学习领会,才能更好地把握领导意图,提高写作水平。
我们应该将领导改动的部分和自己起草的内容进行比照,细致揣摩,看一看领导都做了哪些修改,琢磨一下为什么这样修改,修改后的高明之处在哪儿,从中体会出一些门道,认识到“应该这么写”的道理和“不应该那么写”的原因。
每对照一次,就相当于和领导进行了一次间接的思想交流。
当文章最后成稿后,还应该对一稿、二稿、三稿甚至更多的修改过程进行重温,这样常常会有新的启发,也会逐步找到写公文的窍门。
有的同志将领导改过的花脸稿整理起来,形成个人的“错题本”,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第六种方法 由内而外
在学习公文写作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百思而不得其解的问题或苦苦探索而解不开的疙瘩,这时,如果有人帮助捅破这层窗户纸,就会产生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虚心请教可以有多个层面、多种方式。
一是带着问题求解。
起草文稿不与他人切磋交流,往往会陷入知识单薄,见识狭窄的困境。
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遇到什么想不明白的事情或解决不了的矛盾,要主动向高手请教,也可以请身边的同事一起研究讨论。
在同事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中,也常会受到深刻的启发。
二是带着文章求改。
就是自己写了文章以后,要多请高手帮助修改。
有的时候,人家改动几句关键的话,可以使文章上一个档次;提出几条修改意见,可以使你受益匪浅,甚至受益终生。
向同事们征求修改意见
如果是以基层工作情况为素材的文章,还可以再回到基层,听听一线干部和群众的反映。
在这个过程中,自己要特别注意从大家七嘴八舌的议论中抓取有用的信息。
三是向书本求知。
书本是知识的载体,是无言的老师。
特别是有关公文写作的专业性刊物,常常发表充满真知灼见的文章,推介来源于实践的经验和体会,经常读一读,会大有好处,有些文章甚至会使你眼前一亮、茅塞顿开。
有的书看似与写公文没有直接关系,如文史哲类、法律类、经济理论类、社会科学类等书籍,多读多看能增强一个人的文化底蕴和理论修养,对写作公文也大有裨益。
第七种方法 由众得智
在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有时重要的文稿并不只交给一人起草,而是成立一个写作班子来集体起草。如果能够参与其中,则是学习公文写作的极好机会。
一要参与正式起草前的集体讨论。
这时的讨论一般侧重于研究写作背景、弄清领导意图、确定文章主题、理顺文章思路、搭起文章框架、选好文章角度。
参加这样的讨论,对于开阔眼界、拓宽思路、提高构思文章的能力和水平极有好处。
二要参与文章的写作。
一般来说,集体讨论中明确了文章的思路和框架以后,写作班子成员就要分块来写,然后由一人主笔,把分写的各部分串联在一起,组合成一篇文章。
在这一过程中,要尽可能全程、深入地参与其中。即使不是写作班子的正式成员,不承担正式的写作任务,自己也要选择其中的一部分或几部分写一写,用以同其他人员起草的文稿相比较,看人家好在哪里,自己差在何处,以便有针对性地学习和提高。
三要参与集体修改。
初稿写成后,往往还要集体讨论修改,有时一个稿子要讨论修改若干次。
这也是一个极好的学习机会,它既有助于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又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有助于丰富知识,又有助于活跃思维。
第八种方法 由繁入简
掌握写作规律,写起公文来才能得心应手
而要真正掌握这些规律,就要勤于实践,勤于总结。
每写一篇文章要总结
每看一篇文章也要总结
经常把一些相同体裁的文章收集起来进行集中研究和总结。
研究和总结的方法
一是从自己的成功之处总结。
每次成功都绝非偶然,自觉找出规律,不仅能赢得宝贵时间,更重要的是能把握更多机遇,写出更好的成功之作。
总结成功,不仅能让人产生巨大的成就感,而且更激发自己的写作热情。
二是从自身的失败之处总结。
失败是成功之母,聪明的人不会犯两次同样的错误,关键是要放宽心态善于接受失败教训。
总结失败,目的是引以为戒,下不为例,少走弯路。
三是从别人的成败中总结。
善于总结和借鉴他人的经验与教训,开阔自己的视野,以便灵活自如地驾驭公文写作。
总结的内容应关注以下几点
一是总结抓问题的深度。
看看自己在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上是否有提高?
是否能够做到再深入一步?
二是总结写作技巧。
看看自己是否较好地运用了哲学、逻辑学、心理学知识?
在谋篇布局方面是否体现了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全局思维和创新思维?
三是总结写作特点或风格。
看看自己的作品有哪些特点?
如何完善和发扬这些特点,进而逐步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四是总结他人见解。
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建议,看看有没有道理?
如何改进或发扬?
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工作中形成了“事前有计划、事中有检查、事后有总结”的工作方法就很是行之有效,每一次总结都是对自己的一次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