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世界现代史
特征:20世纪上半期(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两次世界大战、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现代化模式调整与创新时期,是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时期,也是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时期。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世界现代史
20世纪上半叶(战争与革命)
科技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延续:相对论、量子力学等。(19课)
资本主义
政治
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引发一战(14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4课)
国联
法西斯猖獗,爆发二战
雅尔塔体系(17课)
联合国
对战败国的处置问题
两极格局
思想
一战后的和平主义思潮
凯恩斯主义兴起
经济
战后经济恢复
1929-1933年 经济危机(19课)
德日法西斯崛起(14课)
罗斯福新政
开创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受经济危机打击,以英镑为中心的金本位制崩溃
1944年形成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货币体系)
社会主义(15课)
思想:( 年)列宁主义,被称为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 年)十月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
( 年)成立苏联
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政治体制
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
列宁
( 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年)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
社会主义工业化
农业集体化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1936年苏联新宪法
殖民体系(16课)
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沉重打击和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
原因
表现
国际关系
1928年《非战公约》(选必一12课)
20世纪下半叶(和平与发展)
国际格局(18课)
雅尔塔体系、美苏冷战、两极格局、美苏争霸
20世纪60.70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18课)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巨变,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瓦解,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22课)
经济全球化
资本主义(19课)
国家宏观调控
国内
经济调整
福利国家
国际
三大国际经济组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关贸总协定
国际协调
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新发展,兴起于二战期间(第三次科学革命)
社会结构变化-中间阶层出现发展
社会运动
黑人民权运动
妇女运动
反越战
社会主义(20课)
苏联的改革、解体
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
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
殖民体系(21课)
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逐渐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