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历史时间轴
历史第四单元时间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清楚标明每个时间阶段,方面时间把控,非常实用,值得收藏。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三国
战役
官渡之战
曹操VS袁绍
曹操胜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赤壁之战
曹操VS孙刘联军
孙刘联军胜
为三国鼎立的局面奠定基础
称帝
曹丕
220年
洛阳
曹魏
刘备
221年
成都
蜀汉
孙权
229年
建业
孙吴
三国鼎立
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新修水利,发明翻车
在成像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230年派将军卫温领万人船队到达夷州,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西晋
西晋的建立
263年魏灭蜀,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定都洛阳,280年,西晋灭吴
八王之乱
起因
晋惠帝在位期间,手握重兵的八个蜂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
影响
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往南方
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氐、羌、羯、匈奴、鲜卑等族内迁至中原
西晋统治腐朽,向内迁各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少数民族人民为奴隶,这些暴政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一些少数民族的首领趁机起兵反晋。
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
东晋
东晋的兴衰
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司马睿于317年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
由于东晋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签字,使北伐缺少后援,最终未能收复中原(门阀政治)
东晋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淝水之战),统治局面相对稳定,社会经济有所发展,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420年东晋灭亡
南朝的政治(宋齐梁陈)
梁武帝时期发生了大规模的叛乱(侯景之乱),建康失守
在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处于明显劣势
江南地区的开发
原因
自然条件优越
南方社会相对安定
北人南迁
政府政策支持
让建康成为当时最活跃的大都市,为后世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北魏
肥水之战
东晋VS前秦
东晋胜
前景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北魏孝文帝改革
原因
鲜卑拓跋部因内迁较晚,仍保持鲜卑族的习俗,要治理好广大的北方地区,困难重重。
民族矛盾尖锐
措施
迁都洛阳
规定官员在朝廷中须使用汉语
穿汉服,用汉性
鼓励鲜卑贵族和汉人贵族联姻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方面
生产生活方面
汉→各族
学习畜牧经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
各族→汉
过定居生活,学习农业技术,从事农业生产
政治制度方面
各族→汉
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思想文化方面
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受到汉族人民的喜欢
使用汉语
影响
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间的之间的隔阂和偏见逐渐减少
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导致北魏内部的分裂
加速了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科技与文化
书籍
《齐名要术》
贾思勰
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
要改进生产技术和农业工具,提出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的重要思想
《神灭论》
范缜
人的精神和肉体是相互结合,有了肉体才有精神,肉体死了,精神也会随之消失
《水经注》
郦道元
山水散文汇集文字优美,对景物的描写如诗如画,对后世散文游记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科技
祖冲之
数学
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
与其子合著的学名著坠《缀书》
天文
测算一年时间
创制《大明历》
机械制造
指南车
水碓磨
千里船
书法
钟繇
独创楷书书法,刚柔并备、点画之间,多有意趣
胡昭
东晋
王羲之(书圣)
行书,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北魏
重视书法,艺术流传下来的刻碑书体,苍劲厚重,粗矿雄浑
绘画
顾恺之
《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雕塑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历史第四单元时间轴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