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微生物细菌各论
大多数寄生在人和动物的肠道中,也存在于自然界。共性是生化反应活跃和抗原结构复杂。生化反应和抗原结构可用于分类。大多数是肠道的正常菌群,当宿主免疫力降低或细菌侵入肠道外部等情况下也可成为条件致病菌而引起疾病。有的是致病菌,如伤寒沙门菌、痢疾志贺菌、致病型大肠杆菌等。
编辑于2022-12-16 22:09:10 河北省细菌
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生物性状
革兰阳性菌 无芽孢,无鞭毛,无荚膜 需氧或兼性厌氧, 营养要求不高,脂溶性色素,20-25℃,金黄色,血琼脂平板上培养菌落周围形成完全透明的溶血环(B溶血) 致病强
生化反应:分解糖,产酸不产气 分解甘露醇,产酸 触酶(过氧化氢酶)阳性,可与链球菌区分 分解甘露醇(致病菌)高盐甘露醇培养基
抗原:葡萄球菌A蛋白(SPA):只存在于金葡菌的细胞壁上的表面抗原(多个) 荚膜多糖:黏附和抗吞噬 多糖抗原:特异性,存在于细胞壁 意义:体外:协同凝集试验 体内:抗吞噬,促进细胞分裂,导致变态反应,损伤血小板
抵抗力:对外界抵抗力强 对碱性染料(龙胆紫)敏感 易产生耐药性,尤其是青霉素
致病性与免疫性
致病物质:毒力因子:侵袭性酶,毒素,表面结构 酶:凝固酶:使含有抗凝剂的人或兔子血浆发生凝固的酶类物质。游离凝固酶和结合凝固酶 致病机理:1.使血液凝固 2.阻碍吞噬细胞的吞噬 3.保护病菌不受血清中的杀菌物质的破坏 是有无致病性的重要标志 其他酶:纤维蛋白溶酶(葡激酶),耐热核酸酶,透明质酸酶,脂酶
毒素:外毒素(前二细胞毒素,后三有特异性) 葡萄球菌溶素:a溶素(破坏组织细胞,引起血管收缩,导致局部缺血,坏死) 杀白细胞素,肠毒素(食物中毒),表皮剥脱毒素(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TSST-1)
所致疾病:侵袭性疾病:皮肤,内脏,全身 毒素性疾病:食物中毒,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毒性休克综合征
免疫:天然免疫力
A群链球菌
化脓性链球菌,人类最常见,链球菌中致病性最强
生物学性状
革兰阳性菌 无芽孢,无鞭毛,兼性厌氧,透明质酸荚膜(幼龄菌有,后期消失) 有菌毛样结构(无菌毛),营养要求高(加入血液,血清) 菌落小(针尖样) 血清肉汤培养:絮状沉淀生长 血平板:β溶血
生化反应: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 链球菌不产生触酶 链球菌一般不分解菊糖,不被胆汁溶解,可用来鉴别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
抗原:多糖抗原(C抗原) 表面抗原(蛋白质抗原)具有特异性,M抗原与致病性有关 核蛋白抗原(P抗原)
抵抗力:不强,一般60℃被杀死,对常用消毒剂敏感,对抗生素敏感,极少耐药
致病性与免疫性
致病物质:1.细胞壁成分:黏附素:包括脂磷壁酸(LTA)和F蛋白 M蛋白:主要致病因子,抗吞噬和抵抗吞噬细胞内的杀菌作用,刺激机体产生型特异性抗体,有一定保护作用,与人类有共同抗原,引起超敏反应性疾病 2.外毒素:致热外毒素(红疹毒素,猩红热毒素),链球菌毒素(SLO,SLS) 3.侵袭性酶类:透明质酸酶(扩散),链激酶(溶栓),链道酶(链球菌DNA酶) (感染特点:感染病灶与周围界限不清,易于扩散,浓汁稀薄)
所致疾病:化脓性感染:丹毒,淋巴管炎,蜂窝组织炎,化脓性扁桃体炎 中毒性感染:猩红热,链球菌毒性休克综合征 变态反应疾病(超敏反应性疾病):风湿热(交叉感染,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 ASO试验),急性肾小球肾炎
肺炎链球菌
生物学性状
革兰阳性菌 无芽孢,无鞭毛,有荚膜 兼性厌氧 血平板上的菌落细小,形成草绿色a溶血环 营养要求高 产生自溶酶: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脐状”菌落 液体培养基:浑浊——澄清(因为自溶酶)
生化反应:分解糖,产酸不产气 胆汁溶菌试验与菊糖发酵试验与甲型溶血性链球菌鉴别
抵抗力弱,对消毒剂敏感
抗原构造与分型:荚膜多糖抗原(特异性) 菌体抗原(C多糖,M蛋白)
致病性和免疫
致病物质:荚膜(主要毒力因子),脂磷壁酸,肺炎链球菌溶素O(SLO),IgA蛋白酶,
所致疾病:细菌性大叶性肺炎(高热,铁锈色痰),脑膜炎,支气管炎、
免疫性:感染后可产生比较牢固的型特异性免疫,形成荚膜多糖型特异性抗体,几乎不会二次感染
检查和防治:
胆汁溶菌试验,菊糖发酵试验,荚膜肿胀试验
青霉素G,注射疫苗
脑膜炎奈瑟菌
生物学性状
革兰阴性菌 无芽孢,无鞭毛,有菌毛,有荚膜,需氧 双球菌 多位于中性粒细胞 营养要求高(80℃以上的加温血琼脂培养基)(巧克力培养基) 无溶血
生化反应:分解葡萄糖,麦芽糖 产酸不产气 氧化酶试验和过氧化氢酶试验阳性
抗原结构与分类:荚膜多糖抗原(C群致病力最强,A群我国占95%) 外膜蛋白抗原 脂寡糖抗原(LOS):主要致病物质
抵抗力:抵抗力弱,对干燥,热力,消毒剂等敏感(室温3小时即死)
致病性和免疫性
致病物质:荚膜,菌毛,IgA1蛋白酶,内毒素(脂寡糖LOS)
所致疾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人类是唯一易感宿主, 通过飞沫传播方式侵入人体鼻咽腔(呼吸道感染)
免疫性:体液免疫为主,六个月到2岁儿童为易感人群
检查和防治
分泌物涂片,
新生儿,1%硝酸银滴眼
肠道杆菌
共同点
革兰阴性菌 有菌毛,有鞭毛(周鞭毛)(志贺菌无鞭毛) 少数有荚膜 无芽孢 兼性厌氧或需氧 营养要求不高
生化反应:乳糖发酵试验 志贺菌,沙门菌不发酵乳糖 致病菌不发酵乳糖
抗原结构:O抗原:存在于细胞壁脂多糖(LPS)最外层,具有种属特异性 耐热 刺激机体产生IgM体 H抗原:鞭毛 不耐热 刺激机体产生IgG型抗体 荚膜抗原(大肠埃希菌的K抗原和沙门菌的Vi抗原):特异性,不耐热
抵抗力弱,对热,一般化学消毒剂敏感
变异:最常见耐药性变异 形态结构变异:S-R变异(菌落) H-O变异(鞭毛)
大肠埃希菌
生物学性状
周身鞭毛,有菌毛(普通菌毛与致病性有关) 微荚膜 兼性厌氧 营养要求不高
生化反应:发酵糖(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等),产酸产气 IMViC ++--
抵抗力强,易产生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胆盐,煌绿对大肠埃希菌有抑制作用
致病性和免疫性
致病物质:黏附素,外毒素(肠毒素,Vero毒)
所致疾病:肠道外感染,泌尿道感染(腹泻,水样便,五岁以下儿童) 肠胃炎 志贺样毒素(Vero毒素)是ETEC产生的
大肠杆菌群:在37℃,24小时内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肠道杆菌 每100ml饮用水,菌落总数限制100,不得检出总大肠杆菌群
沙门杆菌
生物学性状
大多数周身鞭毛,一般无荚膜, 兼性厌氧 不发酵乳糖和蔗糖,对葡萄糖,麦芽糖,甘露糖发酵,除伤寒沙门菌产酸不产气外,均产酸产气
双糖铁培养基——产生硫化氢气体
抵抗力弱,对一般消毒剂敏感,对胆盐,煌绿的耐受性比其他肠道细菌强,这些化学物质用于SS琼脂平板等沙门菌选择和鉴别使用
胞内寄生菌
致病性和免疫性
侵袭力(特异性的菌毛黏附),内毒素(体温升高,白细胞下降,内毒素血症和休克),肠毒素
所致疾病:肠热症:伤寒沙门菌引起的伤寒,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引起的副伤寒。 沙门菌是胞内寄生,严重者有出血或肠穿孔 肠胃炎(食物中毒),败血症(儿童和免疫力底下的人), 无症状感染者
检查和防治
血清诊断:肥达试验
肥达试验:是指用已知伤寒杆菌O抗原,H抗原及甲型副伤寒杆菌H抗原测定可疑人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含量的定量凝集试验。 (效价)
试管凝集法(定量):TO≥1:80,TH≥1:160,PA,PB均>1:80才有意义
不同阶段采取不同样本,第一周采集外周血,第二周采集粪便,第三周采集尿液,全病程可采集骨髓液
志贺菌
无鞭毛,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除宋内志贺菌个别迟缓发酵乳糖,均不发酵乳糖
侵袭力,内毒素,外毒素 细菌性痢疾 脓血粘液便,里急后重,下腹疼痛
分枝杆菌
共同点:细胞壁含有大量脂类(分枝菌酸) 革兰染色阳性 但菌体不易着色,不易脱色,故采用抗酸染色,故又称抗酸杆菌 感染多为慢性过程,破坏性病变,并伴有肉芽肿
结核分枝杆菌
生物学性状
革兰染色阳性(蓝紫色) 有分枝,无芽孢,无鞭毛,有荚膜,易发生L型,抗酸染色阳性(红) 专性需氧,营养要求高,罗氏培养基(蛋黄,甘油,天门冬素,马铃薯,无机盐,孔雀绿等) 生长缓慢(18h 菜花样菌落
抵抗力强,抗干燥,抗酸碱,抗化学消毒剂, 对湿热和紫外线敏感,对乙醇(70-75%)敏感,对抗结核药物(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敏感,但易产生耐药性,抗碱性染料和青霉素等抗生素
毒力变异:卡介苗(BCG),有毒的牛型分枝杆菌培养于含甘油,胆汁,马铃薯的培养基中,经13年传代230代获得获得减毒活菌株 耐药性变异:异烟肼等耐药性 菌落变异:荚膜R—S变异, 药物作用下:L型:颗粒状,丝状,串球状
致病性和免疫性
无侵袭性酶,不产内,外毒素,
致病物质(菌体成分):1.脂质:磷脂,脂肪酸(分枝菌酸,索状因子),蜡质D(迟发型超敏反应),硫酸脑苷脂(抑制吞噬体与溶酶体结合) 作用:引起结合结节,慢性肉芽肿,组织细胞干酪样坏死
蛋白质:结核菌素,+蜡质D——迟发型超敏反应 多糖,核酸,荚膜
所致疾病:结核病 传染途径:呼吸道,消化道,破损的皮肤粘膜
(一)肺部感染:1.原发感染:常见于儿童,也称外源性感染 2.成人,局部病变,不易扩散,一般局限于肺部,干酪样坏死,形成空洞和开放性肺结核 (二)肺外感染
免疫性与超敏反应:属于感染免疫(有菌免疫) 1.细胞免疫为主(T细胞和巨噬细胞)2.细胞免疫与迟发性超敏反应(48小时)共存
结核菌素试验(TST/PPD):纯蛋白衍生物(PPD)
检查和防治:核酸或抗体检查,接种疫苗
厌氧性细菌
破伤风梭菌
生物学特性
革兰阳性菌 有周鞭毛,无荚膜,芽孢正圆形,位于菌体顶端,大于菌体宽度,呈鼓槌状 专性厌氧 血平板上呈扩散生长,周边疏松羽毛状,β溶血 疱肉培养基,肉汤浑浊,肉渣部分被消化,微发黑
抵抗力强(芽孢),对青霉素敏感
致病性和免疫性
创口感染 重要条件:伤口形成厌氧微环境,伤口窄而深,混油泥土和异物,坏死组织多,局部缺血,伴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的混合感染。
致病物质:破伤风痉挛毒素(外毒素) 毒血症 破伤风溶血毒素 神经毒素,阻止抑制性介质的释放,神经持续兴奋,肌张力上升
所致疾病:破伤风, 临床表现:肌肉强制性收缩,牙关紧闭,吞咽困难,苦笑面容,角弓反涨,
免疫性:抗毒素免疫TAT,抗毒素与游离毒素结合
内毒梭菌
生物学性状
革兰阳性菌,芽孢椭圆状,位于次极端,细菌呈网球拍状,有鞭毛,无荚膜,严格厌氧,
芽孢抵抗力强,毒素不耐热
致病性和免疫性
致病物质:肉毒毒素,强烈的神经外毒素,最强,对人的致死量0.1ug
肉毒素的作用机制:作用于外周神经-肌肉神经接头处,可阻止乙酰胆碱的释放,导致肌肉松弛性麻痹(软瘫)
所致疾病:毒素性食物中毒(食入被肉毒梭菌芽孢污染的食物),婴儿肉毒病, 创伤感染中毒
产气荚膜梭菌
生物学性状
革兰阳性菌,无鞭毛,有荚膜,芽孢椭圆状,位于次极端,繁殖快(8分钟),厌氧 血平板双层溶血环(内环β溶血,外环a溶血) 蛋黄琼脂板上出现乳白色浊圈
分解糖,产酸产气,”汹涌发酵“,分解乳糖产酸,使其中酪蛋白发生凝固,产生大量气体
所致疾病:气性坏疽:大量气体,组织气肿(捻发音) 毒血症 食物中毒(较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