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地形
这是一篇关于地理中国地形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丘陵、三大平原、地质灾害、影响等。
编辑于2022-12-17 14:27:04 河南中国地形
四大高原
内蒙古高原:平
农业生产
优势:气候温和,草原茂盛,草场优良,适宜发展畜牧业。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有黄河水源灌溉,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发展灌溉农业,被称为“塞外江南”。河西走廊(40oN, 95oE ~100oE)有祁连山冰雪融水的灌溉,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旱作农业。 劣势:水资源短缺,气候干旱,荒漠化加剧,土地次生盐渍化严重。 农作物:春小麦,甜菜。畜产品:三河牛、三河马,滩羊
地理特征
自然地理特征: 我国第二大高原,平均海拔1000米 —1500米,风力作用强烈,西部风蚀地貌典型,地面坦荡;自东向西由草原、荒漠草原到荒漠;有丰富的煤、铁、稀土矿;风力资源丰富。 人文地理特征:草原畜牧业;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的灌溉农业
特点:地面坦荡,东部降水多
位置与范围
青藏高原:高,寒。
地理特征
自然地理特征:我国最大、世界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边缘和内部分布着高大山脉,内部山脉相对高度较小,“远看是山,近看成川”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多湖泊(我国数量最多的淡水湖群),多大河源头; 人文地理特征: 以畜牧业为主;聚落(人口、农业) 主要分布于雅鲁藏布江和湟水谷地,盛产青稞,太阳能与水能丰富;人口稀少。
内部差异:地势;气候;植被;垂直
黄土高原(窑洞/地坑院):土
地理特征
自然地理特征:海拔1000~2000米,面积44万km2,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大、最深(最厚410m)的区域。由于土质疏松,植被破坏,流水作用强烈,水土流失严重,地形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煤、铁、有色金属等储量丰富 人文地理特征:多窑洞;以谷子为主的旱作农业;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开发。
特点:黄土层深厚(风力堆积) 千沟万壑,地步支离破碎(流水侵蚀)
位置与范围
云贵高原:崎
位置与范围
地理特征
自然地理特征: 地势西高东低,从海拔2000米下降到1000米;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典型,地表崎岖,多石林、峰林与漏斗洼地;地下多溶洞和地下河,缺少地表水,工程建设地质条件复杂;有丰富的铁、煤、铜、汞、铝土、锡、钛等矿产资源。 人文地理特征:“坝子”(山间小盆地),是聚落(人口、农业)主要分布区,耕地面积小;交通落后,制约经济发展;旅游资源丰富;少数民族分布广。
四大盆地
准葛尔盆地:最北
特征
自然:位于我国西北部内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周围高山环绕,地势西高东低;内部平坦,多沙漠和戈壁,边缘多绿洲;分布着我国最大的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人文:绿洲农业,种植棉花和葡萄等; 人口和城市沿盆地边缘呈环状分布;古丝绸之路;油气资源储量丰富。(西气东输)
农业:山地牧业和绿洲农业
有利条件:南疆商品棉基地(夏季高温,地形平坦,为适宜棉花生长的沙质土壤;降水少,日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有塔里木河的灌溉)。
不利条件: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资源不足;蒸发强烈,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地表风蚀作用强烈。 农作物以冬小麦和棉花为主,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其他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高温,全年降水较少,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多大风。 外力作用以风力为主。侵蚀地貌:戈壁、裸岩荒漠。堆积地貌:沙丘、沙垄。 河流:塔里木河,我国最长的内流河,自西向东流 补给水源: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水文特征:流量小,汛期在夏季,冬季有断流现象。沿途河水被大量蒸发、下渗,使河流水量减少,甚至消失。 植被:地表景观为荒漠和荒漠草原,耐旱植物,具有根大、叶小、退化成刺的特征。
柴达木盆地:最高
特征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高温,全年降水较少,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多大风。 外力作用以风力为主。侵蚀地貌:戈壁、裸岩荒漠。堆积地貌:沙丘、沙垄。 河流:塔里木河,我国最长的内流河,自西向东流 补给水源: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水文特征:流量小,汛期在夏季,冬季有断流现象。沿途河水被大量蒸发、下渗,使河流水量减少,甚至消失。 植被:地表景观为荒漠和荒漠草原,耐旱植物,具有根大、叶小、退化成刺的特征。
农业:山地牧业和绿洲农业
有利条件:夏季高温,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灌溉水源,有良好的山地牧场。 不利条件:降水少,水资源短缺,风蚀作用强烈,热量不足,蒸发强烈,土壤次生盐渍化。
四川盆地
特征
自然: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四周高山环绕,是我国海拔最高(2000~3000m)的断层陷落大盆地;盆地内气候干燥,风蚀地貌广布,典型内陆高原盆地;西部多戈壁、沙漠;东部多沼泽、盐湖;石油、有色金属矿、盐矿资源丰富,有“聚宝盆”之称。
人文:察尔汗(盐湖)建有全国最大钾肥厂,矿产资源开发,青藏铁路沿线将要崛起的经济区
农业:河谷农业-湟水谷地
优势 :大气洁净,晴天多,日照长,温差大,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果实营养物质多 (河谷地区温度较高) 劣势:耕地资源少,冻土广布,土壤肥力低,为沙质土壤,气候干旱,气温低,灌溉水源少,经济落后,交通不便
其他
气候: 高原气候 , 严寒、冻土广布 河流及水文特征:内流河:柴达木河 流量小,汛期在夏季,冬季有断流现象。
塔里木盆地:最大,最少,最干,最甜
特征
自然
四周被山岭和高原环绕;内部多低山、丘陵,海拔在500米左右,地势北高南低,西北部有成都平原;紫壤广布,土壤肥沃,水网密布,长江水系呈向心状汇聚;水热丰富,灌溉便利,物产富饶,有“紫色盆地”、“天府之国”的美誉。自贡有丰富的井盐和天然气,气候暖湿,热量条件与南部沿海差不多;
人文
农业发达,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盛产水稻、甘蔗,;人口、城市密集。
其他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盆地内降水多,西部横断山区降水少。属于我国亚热带,积温在4500℃~6500℃之间,生长期240~300天,日照时数900~1300小时。四川盆地太阳能最贫乏,由于盆地形状,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含水汽的量多,阴天、雾天较多,从而造成日照的时间短,日照强度弱,太阳能资源贫乏。因为山脉对冷空气的入侵起阻挡作用,四川盆地冬季温度较同纬度高。 河流及水文特征:金沙江,大渡河,岷江,嘉陵江,川江,雅砻江 补给水源:降水为主、冰雪融水 水文特征:水位季节变化显著,水量大,流速快,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农业生产:一年两熟。水稻,柑橘,毛竹,甘蔗。成都平原为商品粮基地 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盆地地形,冬季温暖,夏季高温,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水源充足。 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光照不足,山区面积广,平原面积小,耕地少
三大丘陵
辽东丘陵
①位于辽宁省的东南部,西临渤海,东靠黄海,南隔渤海海峡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 ②长白山脉的延续部分,大体呈东北-西南走向,海拔平均在500米左右; ③地势北高南低,主峰海拔1131米,耸立在沿海平原之上。
山东丘陵
位于黄河以南,京杭运河以东,大体呈东北-西南走向。平均海拔650~800m,最高峰“五岳之首”的泰山,巍峨挺拔,历史悠久。是我国温带果木的重要产地,如烟台苹果、莱阳梨等都非常著名。
东南丘陵
组成:浙闽丘陵,江南丘陵,两广丘陵
长江以南,雪峰山以东,海拔高度多在200~500米之间,多开辟为梯田、果园。四季分明、雨水充沛、但土壤为贫瘠红壤,适宜种植茶树、马尾松,或栽培经济林,少数山峰>1000m,两广丘陵喀斯特地貌广布
地形区特征及利用
广大的东部丘陵区,有少数挺拔峻峭山峰 海拔超过1000米,耸立在平原、低丘之上 ,成为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如 山东的泰山,安徽的黄山,江西的庐山。
①缓坡开辟梯田果园或栽培经济林木; ②发展旅游业;③发展林业、畜牧业
三大平原
东北平原
组成:三江平原(北大仓)(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松嫩平原(松花江,嫩江),辽河平原
特征①我国面积最大(约35万平方千米); ②海拔多在200米以下,我国地势最高的平原,地势平坦,三江平原多沼泽低地; ③黑土广布,热季短,热量是限制农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人文地理特征: ④油气、煤炭等矿产资源丰富 ,大庆是我国最大石油工业基地,辽河平原是我国最大重工业基地; ⑤主产春小麦、玉米、大豆、高梁、甜菜;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是我国商品粮率较高的商品粮基地。
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
特征
自然地理特征: ①我国第二大平原,由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河流冲积而,也称黄淮海平原,黄河三角洲平均每年向海上推进2.5千米;②海拔多在50米以下,地势平坦,一望无际(轮廓完整);③土层深厚、疏松,土壤排水性好,夏季雨量充沛,秋季光照充足,是我国冬小麦、棉花的主产区;④春旱与水源不足是限制农业的最主要因素,旱、涝、碱和风沙是最主要灾害;⑤石油资源丰富。 人文地理特征:全国重要的商品棉、油生产基地;工业发达,铁路交通为主,;人口众多,经济发达。中低产田的改良;
长江中下游平原
组成: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长江下游沿江平原、长江三角洲
特征
自然①我国第三大平原由长江及其支流的泥沙冲积页成,东西呈狭长形,轮廓破碎;②地势比华北平更低,<50m,下游的长江三角洲海拔在10米以下,河湖密布,有“水乡”之称;③由于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气候高温多雨,盛产稻米、油菜、棉花,河湖众多,是我国炎水渔业最发达地区,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④长中下游干流江阔水深与众多支流构成纵横广阔的水运网
人文地理特征:⑤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基地,鱼米之乡;⑥加上铁路网,水陆交通便利;⑦有丰富的铁、铜等矿产资源;⑧工农业发达;沿江城市密布,形成长江沿岸经济地带;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三小平原
成都平原
位四川盆地西北部,气候温暖,土壤肥沃,自古就是闻名天下的“天府之国”,是我国粮食基地、桑蚕基地、甘蔗基地。
珠江三角洲
地形低平,水热充足,主产水稻和甘蔗,是我国粮食基地、甘蔗基地、桑蚕基地和农产品出口商品基地;我国最大的轻工业基地;经济发达和城镇化水平高;
台西平原
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盛产稻米、甘蔗、茶叶和热带亚热带水果,享有热带亚热带“水果之乡”的美称;西部海岸沙滩广布,日照充足,雨日较少,盛产海盐(布袋盐场),享有“祖国东南盐仓”的美称。
地质灾害
地震
多发地带
东南—台湾和福建沿海 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 西南—青藏高原和四川、云南西部 西北—新疆、甘肃和宁夏
成因
我国地处世界六大板块之间相撞形成的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地震带)之间,这四个多震区处于亚欧板快、太平洋板快和印度洋板快的交界处23条地震带上,地壳活动频繁。
防御
①我国正在启用27个地震监测台网,并通过卫星通信,在半小时之内可以将有关地震信息提供给当地防震指挥部 ②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 ③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能够更有效地开展和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④利用地震前兆进行预报,一般地震前地震仪器和自然界中的气象、地下水、动物等都会产生不少异常现象,如井水突然变浑、水位升降大、冒气泡或变色变味,动物出现“大猫衔着小猫跑、牛羊骡马不进圈、鸟雀惊飞不回巢、兔子竖耳蹦又撞、鱼儿惊荒水面跳,鸡飞上树猪乱拱、鸭不下水狗狂叫”。
火山
影响
①火山喷发的火山灰和熔岩流常常破坏田园与建筑 ②火爆发可能引起地震灾害,海底火爆发还可能引起海啸危害; ③火山喷发的火山灰可以成为肥沃的土壤 ④火山喷发可能带来硫磺等有用矿物。
地区
山西大同附近的死火山群 长白山的白头山、黑龙江的五大连池都是休眠火山 台湾大屯火山群的七星山和新疆于田附近昆仑山中的火山都是活火山 腾冲活火山
滑坡泥石流
影响
气候 影响气温: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寒冷空气的背风坡气温较高。 影响降水:西高东低的地势利于海上湿润空气吹入;暖湿空气的迎风坡易形成地形雨。 影响气流运动:东西走向的山脉冬季阻挡南下的冷气流,夏季阻挡北上的暖气流,使山脉两侧气候产生差异。
制约河流流向:西高东低使大河东流入海;山脉是河流的分水岭,影响河流的流域范围。 影响河流的流速和落差:在地势阶梯的过渡带,大河形成巨大落差;坡度缓则水流平稳,坡度陡水流快,易形成峡谷急流。(水能资源丰富)
植被随海拔的增加形成有规律的垂直变化。山脉的阳坡与阴坡植被产生明显差异。
平原地区开发历史悠久,利于居住。聚落、城镇出现早,交通便利,生产发达,便于往来,经济发达。 山区资源丰富,交通不便,开发历史短,经济基础薄弱。(在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 丘陵、盆地地区经济较发达。 高原地区经济发展比较滞后。 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但由于山区面积广大,造成耕地比重小。 我国经济发展的三个地带,其形成原因有很多,但地形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
分界线
一二三阶梯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外流区域与内流区域: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格拉山-冈底斯山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格拉山-岗迪斯山
秦岭-淮河
主要山脉两侧地形
山脉
东西走向
秦岭
地理意义①1月0°C等温线; ②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分界线(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 ③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分界线; ④800mm等降水量线; ⑤湿润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⑥河流水量大小.汛期长短.无有结冰,含沙量大小分界线; ⑦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分界线; ⑧南方水田与北方旱地分界线; ⑨水稻和小麦; ⑩一年三熟和一年二熟
北:天山-阴山 中:昆仑山-秦岭 南: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
西:大兴安岭(林业基地),太行山,巫山,雷锋山
中:长白山,武夷山
东: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
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啦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小兴安岭
南北走向
贺兰山,横断山
外弧山脉:喜马拉雅山
地形特征
1.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以山地高原为主,盆地平原丘陵比重相对较少
2.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3.山地高原盆地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第一二级阶梯,平原丘陵主要分布在东部第三级阶梯上。 4.海岸线曲折漫长,大陆架宽广 5.西北地区多风力地貌;东部地区多流水地貌;黄土高原为黄土地貌;云贵高原和两广丘陵多喀斯特地貌;青藏高原和高山多冰川地貌。
中国地形
四大高原
内蒙古高原:平
农业生产
优势:气候温和,草原茂盛,草场优良,适宜发展畜牧业。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有黄河水源灌溉,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发展灌溉农业,被称为“塞外江南”。河西走廊(40oN, 95oE ~100oE)有祁连山冰雪融水的灌溉,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旱作农业。 劣势:水资源短缺,气候干旱,荒漠化加剧,土地次生盐渍化严重。 农作物:春小麦,甜菜。畜产品:三河牛、三河马,滩羊
地理特征
自然地理特征: 我国第二大高原,平均海拔1000米 —1500米,风力作用强烈,西部风蚀地貌典型,地面坦荡;自东向西由草原、荒漠草原到荒漠;有丰富的煤、铁、稀土矿;风力资源丰富。 人文地理特征:草原畜牧业;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的灌溉农业
特点:地面坦荡,东部降水多
位置与范围
青藏高原:高,寒。
地理特征
自然地理特征:我国最大、世界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边缘和内部分布着高大山脉,内部山脉相对高度较小,“远看是山,近看成川”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多湖泊(我国数量最多的淡水湖群),多大河源头; 人文地理特征: 以畜牧业为主;聚落(人口、农业) 主要分布于雅鲁藏布江和湟水谷地,盛产青稞,太阳能与水能丰富;人口稀少。
内部差异:地势;气候;植被;垂直
黄土高原(窑洞/地坑院):土
地理特征
自然地理特征:海拔1000~2000米,面积44万km2,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大、最深(最厚410m)的区域。由于土质疏松,植被破坏,流水作用强烈,水土流失严重,地形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煤、铁、有色金属等储量丰富 人文地理特征:多窑洞;以谷子为主的旱作农业;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开发。
特点:黄土层深厚(风力堆积) 千沟万壑,地步支离破碎(流水侵蚀)
位置与范围
云贵高原:崎
位置与范围
地理特征
自然地理特征: 地势西高东低,从海拔2000米下降到1000米;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典型,地表崎岖,多石林、峰林与漏斗洼地;地下多溶洞和地下河,缺少地表水,工程建设地质条件复杂;有丰富的铁、煤、铜、汞、铝土、锡、钛等矿产资源。 人文地理特征:“坝子”(山间小盆地),是聚落(人口、农业)主要分布区,耕地面积小;交通落后,制约经济发展;旅游资源丰富;少数民族分布广。
四大盆地
准葛尔盆地:最北
特征
自然:位于我国西北部内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周围高山环绕,地势西高东低;内部平坦,多沙漠和戈壁,边缘多绿洲;分布着我国最大的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人文:绿洲农业,种植棉花和葡萄等; 人口和城市沿盆地边缘呈环状分布;古丝绸之路;油气资源储量丰富。(西气东输)
农业:山地牧业和绿洲农业
有利条件:南疆商品棉基地(夏季高温,地形平坦,为适宜棉花生长的沙质土壤;降水少,日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有塔里木河的灌溉)。
不利条件: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资源不足;蒸发强烈,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地表风蚀作用强烈。 农作物以冬小麦和棉花为主,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其他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高温,全年降水较少,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多大风。 外力作用以风力为主。侵蚀地貌:戈壁、裸岩荒漠。堆积地貌:沙丘、沙垄。 河流:塔里木河,我国最长的内流河,自西向东流 补给水源: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水文特征:流量小,汛期在夏季,冬季有断流现象。沿途河水被大量蒸发、下渗,使河流水量减少,甚至消失。 植被:地表景观为荒漠和荒漠草原,耐旱植物,具有根大、叶小、退化成刺的特征。
柴达木盆地:最高
特征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高温,全年降水较少,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多大风。 外力作用以风力为主。侵蚀地貌:戈壁、裸岩荒漠。堆积地貌:沙丘、沙垄。 河流:塔里木河,我国最长的内流河,自西向东流 补给水源: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水文特征:流量小,汛期在夏季,冬季有断流现象。沿途河水被大量蒸发、下渗,使河流水量减少,甚至消失。 植被:地表景观为荒漠和荒漠草原,耐旱植物,具有根大、叶小、退化成刺的特征。
农业:山地牧业和绿洲农业
有利条件:夏季高温,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灌溉水源,有良好的山地牧场。 不利条件:降水少,水资源短缺,风蚀作用强烈,热量不足,蒸发强烈,土壤次生盐渍化。
四川盆地
特征
自然: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四周高山环绕,是我国海拔最高(2000~3000m)的断层陷落大盆地;盆地内气候干燥,风蚀地貌广布,典型内陆高原盆地;西部多戈壁、沙漠;东部多沼泽、盐湖;石油、有色金属矿、盐矿资源丰富,有“聚宝盆”之称。
人文:察尔汗(盐湖)建有全国最大钾肥厂,矿产资源开发,青藏铁路沿线将要崛起的经济区
农业:河谷农业-湟水谷地
优势 :大气洁净,晴天多,日照长,温差大,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果实营养物质多 (河谷地区温度较高) 劣势:耕地资源少,冻土广布,土壤肥力低,为沙质土壤,气候干旱,气温低,灌溉水源少,经济落后,交通不便
其他
气候: 高原气候 , 严寒、冻土广布 河流及水文特征:内流河:柴达木河 流量小,汛期在夏季,冬季有断流现象。
塔里木盆地:最大,最少,最干,最甜
特征
自然
四周被山岭和高原环绕;内部多低山、丘陵,海拔在500米左右,地势北高南低,西北部有成都平原;紫壤广布,土壤肥沃,水网密布,长江水系呈向心状汇聚;水热丰富,灌溉便利,物产富饶,有“紫色盆地”、“天府之国”的美誉。自贡有丰富的井盐和天然气,气候暖湿,热量条件与南部沿海差不多;
人文
农业发达,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盛产水稻、甘蔗,;人口、城市密集。
其他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盆地内降水多,西部横断山区降水少。属于我国亚热带,积温在4500℃~6500℃之间,生长期240~300天,日照时数900~1300小时。四川盆地太阳能最贫乏,由于盆地形状,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含水汽的量多,阴天、雾天较多,从而造成日照的时间短,日照强度弱,太阳能资源贫乏。因为山脉对冷空气的入侵起阻挡作用,四川盆地冬季温度较同纬度高。 河流及水文特征:金沙江,大渡河,岷江,嘉陵江,川江,雅砻江 补给水源:降水为主、冰雪融水 水文特征:水位季节变化显著,水量大,流速快,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农业生产:一年两熟。水稻,柑橘,毛竹,甘蔗。成都平原为商品粮基地 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盆地地形,冬季温暖,夏季高温,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水源充足。 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光照不足,山区面积广,平原面积小,耕地少
三大丘陵
辽东丘陵
①位于辽宁省的东南部,西临渤海,东靠黄海,南隔渤海海峡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 ②长白山脉的延续部分,大体呈东北-西南走向,海拔平均在500米左右; ③地势北高南低,主峰海拔1131米,耸立在沿海平原之上。
山东丘陵
位于黄河以南,京杭运河以东,大体呈东北-西南走向。平均海拔650~800m,最高峰“五岳之首”的泰山,巍峨挺拔,历史悠久。是我国温带果木的重要产地,如烟台苹果、莱阳梨等都非常著名。
东南丘陵
组成:浙闽丘陵,江南丘陵,两广丘陵
长江以南,雪峰山以东,海拔高度多在200~500米之间,多开辟为梯田、果园。四季分明、雨水充沛、但土壤为贫瘠红壤,适宜种植茶树、马尾松,或栽培经济林,少数山峰>1000m,两广丘陵喀斯特地貌广布
地形区特征及利用
广大的东部丘陵区,有少数挺拔峻峭山峰 海拔超过1000米,耸立在平原、低丘之上 ,成为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如 山东的泰山,安徽的黄山,江西的庐山。
①缓坡开辟梯田果园或栽培经济林木; ②发展旅游业;③发展林业、畜牧业
三大平原
东北平原
组成:三江平原(北大仓)(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松嫩平原(松花江,嫩江),辽河平原
特征①我国面积最大(约35万平方千米); ②海拔多在200米以下,我国地势最高的平原,地势平坦,三江平原多沼泽低地; ③黑土广布,热季短,热量是限制农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人文地理特征: ④油气、煤炭等矿产资源丰富 ,大庆是我国最大石油工业基地,辽河平原是我国最大重工业基地; ⑤主产春小麦、玉米、大豆、高梁、甜菜;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是我国商品粮率较高的商品粮基地。
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
特征
自然地理特征: ①我国第二大平原,由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河流冲积而,也称黄淮海平原,黄河三角洲平均每年向海上推进2.5千米;②海拔多在50米以下,地势平坦,一望无际(轮廓完整);③土层深厚、疏松,土壤排水性好,夏季雨量充沛,秋季光照充足,是我国冬小麦、棉花的主产区;④春旱与水源不足是限制农业的最主要因素,旱、涝、碱和风沙是最主要灾害;⑤石油资源丰富。 人文地理特征:全国重要的商品棉、油生产基地;工业发达,铁路交通为主,;人口众多,经济发达。中低产田的改良;
长江中下游平原
组成: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长江下游沿江平原、长江三角洲
特征
自然①我国第三大平原由长江及其支流的泥沙冲积页成,东西呈狭长形,轮廓破碎;②地势比华北平更低,<50m,下游的长江三角洲海拔在10米以下,河湖密布,有“水乡”之称;③由于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气候高温多雨,盛产稻米、油菜、棉花,河湖众多,是我国炎水渔业最发达地区,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④长中下游干流江阔水深与众多支流构成纵横广阔的水运网
人文地理特征:⑤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基地,鱼米之乡;⑥加上铁路网,水陆交通便利;⑦有丰富的铁、铜等矿产资源;⑧工农业发达;沿江城市密布,形成长江沿岸经济地带;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三小平原
成都平原
位四川盆地西北部,气候温暖,土壤肥沃,自古就是闻名天下的“天府之国”,是我国粮食基地、桑蚕基地、甘蔗基地。
珠江三角洲
地形低平,水热充足,主产水稻和甘蔗,是我国粮食基地、甘蔗基地、桑蚕基地和农产品出口商品基地;我国最大的轻工业基地;经济发达和城镇化水平高;
台西平原
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盛产稻米、甘蔗、茶叶和热带亚热带水果,享有热带亚热带“水果之乡”的美称;西部海岸沙滩广布,日照充足,雨日较少,盛产海盐(布袋盐场),享有“祖国东南盐仓”的美称。
地质灾害
地震
多发地带
东南—台湾和福建沿海 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 西南—青藏高原和四川、云南西部 西北—新疆、甘肃和宁夏
成因
我国地处世界六大板块之间相撞形成的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地震带)之间,这四个多震区处于亚欧板快、太平洋板快和印度洋板快的交界处23条地震带上,地壳活动频繁。
防御
①我国正在启用27个地震监测台网,并通过卫星通信,在半小时之内可以将有关地震信息提供给当地防震指挥部 ②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 ③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能够更有效地开展和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④利用地震前兆进行预报,一般地震前地震仪器和自然界中的气象、地下水、动物等都会产生不少异常现象,如井水突然变浑、水位升降大、冒气泡或变色变味,动物出现“大猫衔着小猫跑、牛羊骡马不进圈、鸟雀惊飞不回巢、兔子竖耳蹦又撞、鱼儿惊荒水面跳,鸡飞上树猪乱拱、鸭不下水狗狂叫”。
火山
影响
①火山喷发的火山灰和熔岩流常常破坏田园与建筑 ②火爆发可能引起地震灾害,海底火爆发还可能引起海啸危害; ③火山喷发的火山灰可以成为肥沃的土壤 ④火山喷发可能带来硫磺等有用矿物。
地区
山西大同附近的死火山群 长白山的白头山、黑龙江的五大连池都是休眠火山 台湾大屯火山群的七星山和新疆于田附近昆仑山中的火山都是活火山 腾冲活火山
滑坡泥石流
影响
气候 影响气温: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寒冷空气的背风坡气温较高。 影响降水:西高东低的地势利于海上湿润空气吹入;暖湿空气的迎风坡易形成地形雨。 影响气流运动:东西走向的山脉冬季阻挡南下的冷气流,夏季阻挡北上的暖气流,使山脉两侧气候产生差异。
制约河流流向:西高东低使大河东流入海;山脉是河流的分水岭,影响河流的流域范围。 影响河流的流速和落差:在地势阶梯的过渡带,大河形成巨大落差;坡度缓则水流平稳,坡度陡水流快,易形成峡谷急流。(水能资源丰富)
植被随海拔的增加形成有规律的垂直变化。山脉的阳坡与阴坡植被产生明显差异。
平原地区开发历史悠久,利于居住。聚落、城镇出现早,交通便利,生产发达,便于往来,经济发达。 山区资源丰富,交通不便,开发历史短,经济基础薄弱。(在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 丘陵、盆地地区经济较发达。 高原地区经济发展比较滞后。 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但由于山区面积广大,造成耕地比重小。 我国经济发展的三个地带,其形成原因有很多,但地形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
分界线
一二三阶梯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外流区域与内流区域: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格拉山-冈底斯山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格拉山-岗迪斯山
秦岭-淮河
主要山脉两侧地形
山脉
东西走向
秦岭
地理意义①1月0°C等温线; ②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分界线(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 ③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分界线; ④800mm等降水量线; ⑤湿润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⑥河流水量大小.汛期长短.无有结冰,含沙量大小分界线; ⑦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分界线; ⑧南方水田与北方旱地分界线; ⑨水稻和小麦; ⑩一年三熟和一年二熟
北:天山-阴山 中:昆仑山-秦岭 南: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
西:大兴安岭(林业基地),太行山,巫山,雷锋山
中:长白山,武夷山
东: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
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啦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小兴安岭
南北走向
贺兰山,横断山
外弧山脉:喜马拉雅山
地形特征
1.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以山地高原为主,盆地平原丘陵比重相对较少
2.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3.山地高原盆地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第一二级阶梯,平原丘陵主要分布在东部第三级阶梯上。 4.海岸线曲折漫长,大陆架宽广 5.西北地区多风力地貌;东部地区多流水地貌;黄土高原为黄土地貌;云贵高原和两广丘陵多喀斯特地貌;青藏高原和高山多冰川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