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有机园艺6
这是一篇关于有机园艺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病害生物防治、虫害生物防治、草害控制、有机生产可用农药。
编辑于2022-12-17 19:50:13 山西园艺
病害生物防治
利用有益微生物防治
拮抗微生物的利用方法
直接利用自然界存在拮抗微生物: 分离拟防治病原菌的拮抗微生物—筛选拮抗力强的拮抗微生物—培养与调配
拮抗微生物的利用可通过种子及繁殖组织的处理, 土壤处理, 植物地上部病害处理及储藏性病害处理等方式
种子及繁殖组织的处理:将拮抗菌以种衣的方式处理禾谷类种子, 防治立枯丝核菌等病原菌, 让作物生长旺盛
土壤处理:将培养拮抗微生物的基质, 增加撒布在盆栽或田间土壤中, 用来减少䍜病程度, 增加作物存活率
贮藏性病害处理:农作物采收后, 如未妥善储存, 会因病害感染造成产品损失, 采收后的农产品应加以保护与防范
菌根真菌抑制病害: 许多真菌能与高等植物根共生形成菌根, 菌根真菌由于一部分在根外, 一部分在根内与寄主共生, 而有着特殊的生态位
诱导植物对病原物产生抗性: 一些植物用病原物的无毒突变体或与之亲缘关系密切的腐生菌接种, 可对后来病原物的侵染产生抗性, 称为免疫和交互保护或诱发抗性
利用抑菌土,土壤添加有机物
抑菌土: 广义指所有不利于病害发生的土壤; 狭义指能自然降低病害发生程度的土壤
抑菌土即因土中非专一性的生物因子与非生物因子巧妙结合, 使病原菌不能在土中繁殖, 或即使可繁殖也因族群小而无法致病或进一步感染植株
利用有机添加剂强化土壤环境的抑菌力及增强植物抗病性,是可行的非农药防治的病害方法之一
有机添加剂可改变病菌腐生生活; 产生刺激物或抑制物质以降低接种源密度; 提供营养物质平衡土壤碳氮比; 改变土壤微生物相, 增强土壤抑菌作用, 使存在土壤中的有害微生物保持静止休眠状态; 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促进作物生长
利用陷阱植物: 经济价值不高的作物作陷阱植物, 诱导病原物休眠结构提前萌发或非寄主植物根泌物刺激萌发, 无感病寄主条件下, 病原物因饥饿或其他微生物袭击而死亡
利用植物天然产物:植物的根分泌物中存在某些物质,使植物体本身具有抗病的潜在活性
阻止病原物形成传播体, 使病原物不能产生后代:白粉病菌重寄生菌破坏病原菌产孢结构, 使不能产生孢子继续传播
取代或排除残组织中病原物: 清理, 焚烧, 深埋病残组织; 加速病组织腐解造成营养物消耗代谢物积累, 若此时病原物不能形成休眠结构, 会饿死或被其他微生物寄生而消解
保护寄主并增强健康水平:通过接种有益微生物保护剪锯口及花器官, 果实, 保护种子, 幼苗和根系等易感染部位
虫害生物防治
一个稳定, 持续的高效农业生态系统应该是自然, 平衡的生态系统, 其主要特征是生物多样性, 多样性包括环境, 各种生物的食物资源以及生物对天敌的忍耐, 逃避能力等
生物防治原理:通过丰富生态知识, 战略引进有益微生物或基因, 基因产物, 使自然生物间相互作用的平衡朝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达到稳定, 有效的防治靶标病虫的方法
作物病虫害的爆发实际上是打破生物间生态平衡而造成的后果,虫害生物防治主要基于生物种内和种间的相互联系
生物防治对策
控制害虫密度控制有害微生物种群密度, 使之达到或低于可接受的阈值:引进和移植天敌;保护利用本地天敌;天敌的人工大量繁殖和释放
利用有益生物作为活屏障, 以排斥有害生物为害或阻止侵染:植物周围存在大量微生物防御外来侵略者, 有益微生物群落帮助植物吸收营养, 保护根部
诱导植物体内抗性, 进行自然保护或抑制害虫为害:大多数植物有保护自己免受侵害, 线虫, 昆虫及其他侵染因子为害的基因潜力. 只有当侵染因子通过控制机制, 包围或抑制植物抗病基因的表达时, 病害才能发生. 所有植物病原菌和许多害虫都能在植株体内诱发抗性
以菌治虫:目前用于害虫生物防治的主要是昆虫病原细菌中的苏云金杆菌Bt,青虫菌,杀螟杆菌,白僵菌,蚜霉菌,座壳孢霉,汤氏多毛菌
以病毒治虫
昆虫病毒是以昆虫为寄主并使寄主发生流行病的病原病毒。他能进行在虫体内从一个细胞进入另一个细胞或从一个个体进入另一个个体的水平传播, 也能进行从母体传给子代的垂直传播。主要隶属于核型多角体病毒NPV, 颗粒体病毒GV, 以及质型多角体病毒CPV等
昆虫病毒应用技术
直接用昆虫病毒制剂进行喷粉或调成悬浮液喷雾,若用悬浮液或乳悬液则直接对水喷雾
据害虫在田间死亡的症状,采集感病害虫,研磨后,用纱布过滤,对水喷雾,防治害虫效果最好
使用病毒制剂注意事项: 1.做好害虫预测预报工作(低龄幼虫期用药效果显著) 2.掌握好病毒杀虫剂的使用浓度, 田间应用时保证病毒剂量 3.根据害虫为害时间, 习性掌握好喷药时间(尽量避开阳光强烈的时间用药) 4.田间虫口密度大时, 增加防治次数
以虫治虫
寄生性天敌:主要包括寄生蜂和寄生蝇两类. 营寄生生活, 卵产于寄主体内或体表, 幼虫在寄主体内取食并发育, 引起害虫死亡; 成虫营自由生活
捕食性天敌:靠直接取食或刺吸猎物体液杀死害虫, 成虫幼虫杀死猎物方式相同, 致死速度比寄生性天敌快. 瓢虫类, 草蛉类, 食虫蝽类, 食蚜蝇类
天敌的引进和移植
疏引天敌控制本地害虫是害虫生物防治的重要工作;天敌移植是从本国内从异地引进天敌控制害虫的有效措施
注意事项:由专门研究机构负责;注意天敌分类工作, 即引进天敌鉴定要准确;注意引进天敌的生态型问题
天敌的保护利用;天敌的人工大量繁殖和释放
接种式释放:在害虫发生初期天敌尚未发生或发生量较少或在害虫某一发生阶段定期少量补充释放某种天敌, 将害虫控制在早期或持续地控制在低密度水平
淹没式释放:害虫大发生时, 将室内大量繁殖的天敌像使用杀虫剂一样, 大量释放在田间, 在短时间内将害虫控制在经济受害水平以下
利用昆虫激素
昆虫激素: 由昆虫内分泌器官分泌调节昆虫生长, 发育和变态与生殖等生命活动的激素。利用昆虫激素防治宜采取预防策略, 于发生早期使用
脑激素;咽侧体分泌的保幼激素(阻止正常的变态和导致异常变态; 导致不育和产卵); 前胸腺分泌的蜕皮激素(控制昆虫生长蜕皮; 调节生长生殖)
性信息素
性外激素由特定昆虫腺体分泌的吸引异性个体前来交尾的化学物质。用于害虫防治: 害虫监测; 诱杀防治; 干扰交配(迷向防治)
注意事项:购买性外激素时, 根据害虫发生情况选用; 食心虫类连续多年使用; 临时不用的包好冷藏, 以免失效
告警激素防治害虫:利用蚜虫的告警信息素;利用叶螨的告警信息素防治叶螨
其他
昆虫病原线虫是专门寄生于昆虫体内的线虫,侵入途径是从口腔进入虫体, 一般是取食进入口腔, 另一种途径是经昆虫体壁侵染
益鸟
农林害虫的重要天敌类群之一, 在自然界形成重要自然控制力量:大山雀; 大杜鹃; 大斑啄木鸟; 灰喜鹊; 柳莺
保护措施:1.禁止人为捕猎或毒害 2.不要破坏鸟巢, 伤及卵和幼雏 3.人工筑巢招引益鸟 4.人工饲养和驯化当地鸟类, 必要时操纵其治虫 5.避免频繁施用广谱性杀虫剂, 以免误伤或使鸟类躲避果园
草害控制
杂草生长与作物同步, 对作物影响是渐进持续的;杂草种子产量高, 休眠期长, 有很强繁殖能力, 防治重点在作物生长发育早期, 甚至前作或休闲时开始防治
杂草农业防治:1.严格杂草检疫制度, 精选种子 2.清除地边, 路旁杂草 3.腐熟有机肥 4.清洁灌溉水 5.合理耕作 6.合理轮作 7.合理密植 8.地面覆盖
生物防治
杂草生物防治:谨慎地利用寄主范围较为专一的植食性动物或病原微生物, 将影响人类活动的杂草种群控制在经济上, 生态上或美学上可以容许的水平。其具有对环境安全, 控制效果持久和防治成本低廉等特点
原理:主要依据生态学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基本原理(强调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目的:重新引入或增加天敌种类或数量, 恢复和保持杂草原有的与其天敌之间的动态平衡, 控制杂草过度生长, 限制其扩散蔓延. 恢复其原有的自然生存状态
方法
利用微生物和昆虫天敌(传统杂草生物防治方法; 助增式释放方法; 淹没式释放);利用动物防治
利用植物异株克生作用:某些植物体内特有的天然化学物质能够产生抑制或促进其他植物,昆虫和微生物等的生长及发育作用的现象
有机生产可用农药
植物源农药
植物源农药:利用生物活性植物的特定部位, 经加工后, 用于防治病虫害, 或提取其有效成分而做成制剂应用
特点: 1.生物活性多样性 2.对高等动物及害虫天敌比较安全 3.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 4.对环境安全无残留 5.价格便宜
具杀虫作用的植物精油
植物精油; 植物体内的次生性物质, 由分子量相对较小的简单化合物组成, 可随水蒸气蒸馏, 且具有一定气味的挥发性油状液体物质的总称
作用方式:引诱作用;驱避作用;对昆虫的拒食, 生长发育抑制作用;对昆虫卵, 幼虫, 成虫的毒杀作用
矿物源农药:晶体石硫合剂和石硫合剂;硫悬浮剂;铜高尚;波尔多液;碱式硫酸铜;草木灰和消石灰;可溶性硅;肥皂酒精液
木醋液和糖醋液; 抗逆诱导剂
植物的抗性, 包括对生物, 物理和化学逆境的适应具有一致性, 也就是说它们可以被同样的一些物质诱导产生, 这种现象称为植物抗逆性的交叉反应
抗逆性的一致性主要表现:1.逆境对植物造成的后果具有一致性 2.逆境蛋白具有一致性 3.逆境信号具有交叉性——利用某种特定逆境信号物质处理植物, 可能使植物获得广泛的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