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骨折病人的护理
骨折病人的护理,一张图带你完全了解相关内容,通过思维导图帮你提高效率,赶紧来试一试吧~
编辑于2022-12-18 23:35:58损伤
骨折
总体
运动系统的常用检查
暴露范围
足够多但又不过分
体位
卧位; 坐位; 下蹲位; 特殊体位;
检查顺序
全身→局部 健侧→患侧 远→近 急→缓
方法: ①视:姿势,步态,活动,畸形,脊柱,皮肤 ②触:压痛,骨性标志,包块,肌肉 ③叩:轴向,棘突,脊柱间接叩痛 ④听:骨擦音,弹响,骨传导音,血流杂音 ⑤动:关节,肌肉 ⑥量:肢体长度,肢体的周径,轴线,关节范围,肌力,感觉异常区测定,反射检查
用具
影像学检查
X线 CT X线造影 MRI 核素骨扫描
概述
骨折: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
病因
直接暴力
间接暴力
积累性劳损
分类
骨折程度和形态
不完全骨折
青枝骨折
多见小孩
裂缝骨折
完全骨折
横行骨折
斜行骨折
螺旋性骨折
粉碎性骨折
嵌插骨折
压缩性骨折
骨垢骨折
骨折处皮肤、黏膜的完整性
开放性骨折
闭合性骨折
骨折端的稳定程度
稳定性骨折
骨折端不易移位或复位后不易再发生移位者
不稳定性骨折
骨折端移位或复位后易再发生移位者
骨折移位
成角移位
侧方移位
缩短移位
分离移位
旋转移位
骨折愈合
骨折愈合过程
血肿炎症机化期
原始骨痂形成期
骨痂改造塑形期
临床愈合
局部无压痛及轴向叩击痛
局部无反常活动
X线检查显示骨折处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已模糊
影响愈合的因素
全身因素
年龄 健康状况
局部因素
骨折类型 骨折部位血液供应 软组织损伤程度 软组织嵌入 感染
治疗方法
反复多次手法复位 治疗操作不当 骨折固定不牢固 过早或不恰当的功能训练
临床表现
全身表现
休克
发热
局部表现
一般表现
疼痛和压痛、肿胀和瘀斑、功能障碍
特有体征
畸形,反常活动,骨擦音和骨擦感
并发症
早期
休克
脂肪栓塞综合征
重要内脏器官损伤
重要周围组织损伤
骨筋膜室综合征
晚期
坠积性肺炎
骨折长期卧床不起者,老年体弱,慢性病者多见
压力性损伤
常见部位:骶尾部,髋部,足跟部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多见骨盆骨折或下肢骨折病人
感染
多见开放性骨折
损伤性骨化
关节周围的损伤,若处理不当,可在关节附近的软组织内形成广泛骨化,影响关节活动
创伤性关节炎
多见膝关节,踝关节
关节僵硬
最常见
急性骨萎缩
缺血性骨坏死
骨折后,骨折段的血液供应被切断而致骨坏死
缺血性肌痉挛
骨折处理不当,特别是外固定过紧或骨折和软组织损伤直接导致
辅助检查
X线检查
首选且常规
CT检查
MRI检查
处理原则
现场急救
最简单有效
抢救生命,保护患肢,并迅速转运
临床处理
复位
复位标准:解剖复位和功能复位 复位方法:手法复位和切开复位
固定
外固定
小夹板,石膏绷带,骨科固定支具,持续牵引外固定器
内固定
功能锻炼
护理评估
术前评估
健康史
一般情况,外伤史,既往史,家族史
身体状况
症状+体征+辅助检查
心理—社会状况
术后评估
术中情况
手术,麻醉方式,出血,补液情况
身体状况
是否出现手术或骨折相关并发症
心理—社会状况
护理诊断
急性疼痛
与骨折部位神经损伤,软组织损伤,肌肉痉挛和水肿有关
有周围神经血管功能障碍的危险
与骨和软组织损伤,外固定不当有关
躯体活动障碍
与骨折牵引或石膏固定有关
潜在并发症
休克,脂肪栓塞综合征,骨筋膜室综合征,静脉血栓栓塞症,关节僵硬等
护理目标
病人主诉骨折部位疼痛减轻或消失
病人患肢末端维持正常的组织灌注,皮肤颜色和温度正常,末梢动脉搏动有力,感觉正常。
病人能够在不影响外固定的情况下有效移动
未出现并发症或并发症,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
护理措施
急救护理
抢救生命,包扎止血,妥善固定,迅速转运
非手术治疗护理
心理护理
病情观察
疼痛护理
石膏固定期间护理
石膏干固前
加快干固,搬运,体位,保暖
石膏干固后
病情观察,保持石膏清洁干燥,体位,保持有效固定,皮肤护理
石膏拆除后
牵引期间护理
病情观察
保持牵引的有效性
预防牵引针眼感染
预防神经和血管损伤
常见四肢骨折
肱骨干骨折
肱骨外科颈下1~2cm至肱骨踝上2cm
在肱骨干中下1/3段后,外侧有桡神经沟处骨折容易发生桡神经损伤
病因
直接暴力
间接暴力
多见
临床表现
症状
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畸形,皮下淤斑
体征
患侧上臂反常活动,骨摩擦感/骨擦音
若合并神经损伤,可出现患侧垂腕畸形,各手指掌指关节不能背伸,拇指不能伸直,前臂旋后障碍手背,桡侧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
辅助检查
X线检查
确定骨折的类型,移位方向
处理原则
手法复位外固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
护理措施
局部制动
用吊带或三角巾将患肢托起
功能锻炼
肱骨踝上骨折
定义
肱骨干与肱骨踝交界处发生骨折
多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
病因
间接暴力
分类
根据暴力和骨折移位的方向不同
伸直型
骨折近端向前下方移位,远端向后上方移位
屈曲型
骨折近端向后下方移位,远端向前上方移位
临床表现
症状
疼痛,肿胀,功能障碍,患肢处于半屈曲位,可有皮下瘀斑
体征
明显压痛和肿胀,有骨摩擦音及反常活动
若肱动脉挫伤或受压,可有前臂缺血表现
辅助检查
X线
处理原则
手法复位外固定
复位后用后侧石膏托起肘部位,固定4~5周
切开复位内固定
复位后,交叉克氏针做内固定
功能锻炼
并发症处理
护理措施
病情观察
局部制动
功能锻炼
前臂双骨折
定义
尺桡骨干双骨折多见
青少年多见
易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
病因
直接暴力
间接暴力
扭转暴力
临床表现
症状
疼痛,肿胀,畸形及功能障碍
体征
反常活动,骨摩擦音或骨擦感
孟氏骨折
耻骨上1/3骨干骨折可合并桡骨小头脱位
盖氏骨折
桡骨干下1/3骨折合并尺骨小头脱位
处理原则
手法复位外固定
复位成功后,可采用上肢前、后石膏夹板固定;肿胀消退后改为上肢管型石膏固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
用加压钢板螺钉固定或髓内钉固定
护理措施
病情观察
石膏绷带或夹板固定的松紧度
局部制动
用吊带或三角巾
功能锻炼
桡骨远端骨折
定义
桡骨远端关节面3cm以内的骨折
常见骨质疏松的中老年女性
病因
多为间接暴力
临床表现
症状
关节局部疼痛,皮下瘀斑肿胀和功能障碍
体征
腕部压痛明显,腕关节活动受限
伸直型骨折→侧面看:呈“银叉”畸形 正面看:“枪刺样”畸形
屈曲型骨折→下垂畸形
股骨颈骨折
定义
多发生中老年人,以女性多见
病因
骨质疏松导致骨质量下降
遭受轻微扭转暴力
间接暴力
分类
骨折线部位
股骨头下骨折
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基底骨折
骨折线方向
内收型骨折
远端骨折线与两侧卡及连线的夹角大于50°
不稳定性骨折
外展型骨折
Pauwels角小于30°
稳定性骨折
移位程度
Garden分型
Ⅰ型:不完全骨折
Ⅱ型:完全骨折,但不移位
Ⅲ型:完全骨折部分移位前,股骨头与股骨颈有接触
Ⅳ型:完全移位的骨折
临床表现
症状
有跌倒外伤史→髋部疼痛和活动受限,不能站立和行走
部分外展嵌插型骨折→胯部轻微疼痛仍能负重行走,但数日后胯部疼痛逐渐加重,活动后更疼,甚至完全不能行走
体征
内收型骨折病人→患肢缩短,出现45°到60°的外旋畸形
患处局部压痛和轴向叩击痛,较少出现胯部肿胀和淤斑
处理原则
非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闭合复位内固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
人工关节置换术
护理措施
非手术治疗护理
搬运 体位 牵引护理 功能训练
术后护理
一般护理
观察意识状态 生命体征监测 引流管护理 术后并发症护理
体位和活动
健康教育
坚持功能锻炼
预防关节脱位
定期复查
股骨干骨折
青壮年
休克
胫腓骨骨折
青少年/儿童
明显畸形
脊柱骨折和脊髓损伤
脊柱骨折
以胸腰椎骨折多见
病因
多数间接暴力
分类
颈椎骨折
胸腰椎骨折
临床表现
症状
局部疼痛 腹痛腹胀 其他:下肢或双下肢感觉和运动障碍
体征
局部压痛和肿胀 活动受限和脊柱畸形
处理原则
急救处理
颈椎损伤治疗
胸腰椎损伤治疗
腰背肌锻炼
护理措施
急救搬运
病情观察
体位与翻身
功能锻炼
脊髓损伤
定义
脊柱骨折的严重并发症
多发与胸腰段和颈椎下段
病理
脊髓震荡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完全性脊髓损伤
处理原则
非手术治疗
关键时期: 6h内 急性期:12h内
固定和制动
甲泼尼龙冲击疗法
高压氧治疗
手术治疗
护理诊断
低效性呼吸形态
体温过高或体温过低
尿潴留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体象紊乱
护理措施
非手术治疗护理
心理护理
病情观察
配合治疗
并发症的护理
呼吸衰竭和呼吸道感染
观察呼吸功能,监测血氧饱和度给予氧气吸入,遵医嘱给药,抗生素
体温失调
体温升高时物理降温,必要时给予输液和冬眠药物
泌尿生殖道感染和结石
留置导尿
排尿训练
多饮水
定期监测
间歇性导尿或膀胱造瘘
建立人工神经反射弧
便秘
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 按摩 必要时遵医嘱给予灌肠或缓泻剂
压力性损伤
床单应清洁平整,干燥和舒适 定期翻身 保持病人皮肤清洁干净 保证足够营养摄入,提高机体抵抗力
术后护理
病情观察
饮食护理
体位与功能锻炼
健康教育
活动指导
指导间歇性导尿
复诊指导
骨盆骨折
常合并静脉丛和动脉大量出血,以及盆腔内脏器的损伤
病因
直接暴力挤压骨盆所致
年轻人主要由于交通事故和高处坠落引起存在严重多发伤,常伴休克
临床表现
症状
部肿胀疼痛,不敢坐起或站立
多数病人存在严重多发伤
有大出血或严重内脏损伤者,可有休克早期表现
体征
骨盆分离试验与挤压试验阳性
肢体长度不对称
会阴部瘀斑
耻骨和坐骨骨折的特有体征
处理原则
先处理休克和各种危及生命的合并症,再处理骨折
护理措施
急救处理
体位和活动
骨盆兜带悬吊牵引的护理
并发症的护理
腹膜后血肿
观察生命体征和意识变化,建立静脉输液通路,遵医嘱输血输液纠正血容量不足
盆腔内脏损伤
观察有无血尿,无尿或急性腹膜炎等表现 遵医嘱禁食补液,合理应用抗生素 做好造瘘口护理
神经损伤
观察是否有括约肌功能障碍,下肢某些部位感觉减退或消失,肌肉萎缩无力或瘫痪表现
脂肪栓塞与静脉栓塞
警惕肺栓塞的发生
损伤
骨折
总体
运动系统的常用检查
暴露范围
足够多但又不过分
体位
卧位; 坐位; 下蹲位; 特殊体位;
检查顺序
全身→局部 健侧→患侧 远→近 急→缓
方法: ①视:姿势,步态,活动,畸形,脊柱,皮肤 ②触:压痛,骨性标志,包块,肌肉 ③叩:轴向,棘突,脊柱间接叩痛 ④听:骨擦音,弹响,骨传导音,血流杂音 ⑤动:关节,肌肉 ⑥量:肢体长度,肢体的周径,轴线,关节范围,肌力,感觉异常区测定,反射检查
用具
影像学检查
X线 CT X线造影 MRI 核素骨扫描
概述
骨折: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
病因
直接暴力
间接暴力
积累性劳损
分类
骨折程度和形态
不完全骨折
青枝骨折
多见小孩
裂缝骨折
完全骨折
横行骨折
斜行骨折
螺旋性骨折
粉碎性骨折
嵌插骨折
压缩性骨折
骨垢骨折
骨折处皮肤、黏膜的完整性
开放性骨折
闭合性骨折
骨折端的稳定程度
稳定性骨折
骨折端不易移位或复位后不易再发生移位者
不稳定性骨折
骨折端移位或复位后易再发生移位者
骨折移位
成角移位
侧方移位
缩短移位
分离移位
旋转移位
骨折愈合
骨折愈合过程
血肿炎症机化期
原始骨痂形成期
骨痂改造塑形期
临床愈合
局部无压痛及轴向叩击痛
局部无反常活动
X线检查显示骨折处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已模糊
影响愈合的因素
全身因素
年龄 健康状况
局部因素
骨折类型 骨折部位血液供应 软组织损伤程度 软组织嵌入 感染
治疗方法
反复多次手法复位 治疗操作不当 骨折固定不牢固 过早或不恰当的功能训练
临床表现
全身表现
休克
发热
局部表现
一般表现
疼痛和压痛、肿胀和瘀斑、功能障碍
特有体征
畸形,反常活动,骨擦音和骨擦感
并发症
早期
休克
脂肪栓塞综合征
重要内脏器官损伤
重要周围组织损伤
骨筋膜室综合征
晚期
坠积性肺炎
骨折长期卧床不起者,老年体弱,慢性病者多见
压力性损伤
常见部位:骶尾部,髋部,足跟部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多见骨盆骨折或下肢骨折病人
感染
多见开放性骨折
损伤性骨化
关节周围的损伤,若处理不当,可在关节附近的软组织内形成广泛骨化,影响关节活动
创伤性关节炎
多见膝关节,踝关节
关节僵硬
最常见
急性骨萎缩
缺血性骨坏死
骨折后,骨折段的血液供应被切断而致骨坏死
缺血性肌痉挛
骨折处理不当,特别是外固定过紧或骨折和软组织损伤直接导致
辅助检查
X线检查
首选且常规
CT检查
MRI检查
处理原则
现场急救
最简单有效
抢救生命,保护患肢,并迅速转运
临床处理
复位
复位标准:解剖复位和功能复位 复位方法:手法复位和切开复位
固定
外固定
小夹板,石膏绷带,骨科固定支具,持续牵引外固定器
内固定
功能锻炼
护理评估
术前评估
健康史
一般情况,外伤史,既往史,家族史
身体状况
症状+体征+辅助检查
心理—社会状况
术后评估
术中情况
手术,麻醉方式,出血,补液情况
身体状况
是否出现手术或骨折相关并发症
心理—社会状况
护理诊断
急性疼痛
与骨折部位神经损伤,软组织损伤,肌肉痉挛和水肿有关
有周围神经血管功能障碍的危险
与骨和软组织损伤,外固定不当有关
躯体活动障碍
与骨折牵引或石膏固定有关
潜在并发症
休克,脂肪栓塞综合征,骨筋膜室综合征,静脉血栓栓塞症,关节僵硬等
护理目标
病人主诉骨折部位疼痛减轻或消失
病人患肢末端维持正常的组织灌注,皮肤颜色和温度正常,末梢动脉搏动有力,感觉正常。
病人能够在不影响外固定的情况下有效移动
未出现并发症或并发症,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
护理措施
急救护理
抢救生命,包扎止血,妥善固定,迅速转运
非手术治疗护理
心理护理
病情观察
疼痛护理
石膏固定期间护理
石膏干固前
加快干固,搬运,体位,保暖
石膏干固后
病情观察,保持石膏清洁干燥,体位,保持有效固定,皮肤护理
石膏拆除后
牵引期间护理
病情观察
保持牵引的有效性
预防牵引针眼感染
预防神经和血管损伤
常见四肢骨折
肱骨干骨折
肱骨外科颈下1~2cm至肱骨踝上2cm
在肱骨干中下1/3段后,外侧有桡神经沟处骨折容易发生桡神经损伤
病因
直接暴力
间接暴力
多见
临床表现
症状
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畸形,皮下淤斑
体征
患侧上臂反常活动,骨摩擦感/骨擦音
若合并神经损伤,可出现患侧垂腕畸形,各手指掌指关节不能背伸,拇指不能伸直,前臂旋后障碍手背,桡侧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
辅助检查
X线检查
确定骨折的类型,移位方向
处理原则
手法复位外固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
护理措施
局部制动
用吊带或三角巾将患肢托起
功能锻炼
肱骨踝上骨折
定义
肱骨干与肱骨踝交界处发生骨折
多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
病因
间接暴力
分类
根据暴力和骨折移位的方向不同
伸直型
骨折近端向前下方移位,远端向后上方移位
屈曲型
骨折近端向后下方移位,远端向前上方移位
临床表现
症状
疼痛,肿胀,功能障碍,患肢处于半屈曲位,可有皮下瘀斑
体征
明显压痛和肿胀,有骨摩擦音及反常活动
若肱动脉挫伤或受压,可有前臂缺血表现
辅助检查
X线
处理原则
手法复位外固定
复位后用后侧石膏托起肘部位,固定4~5周
切开复位内固定
复位后,交叉克氏针做内固定
功能锻炼
并发症处理
护理措施
病情观察
局部制动
功能锻炼
前臂双骨折
定义
尺桡骨干双骨折多见
青少年多见
易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
病因
直接暴力
间接暴力
扭转暴力
临床表现
症状
疼痛,肿胀,畸形及功能障碍
体征
反常活动,骨摩擦音或骨擦感
孟氏骨折
耻骨上1/3骨干骨折可合并桡骨小头脱位
盖氏骨折
桡骨干下1/3骨折合并尺骨小头脱位
处理原则
手法复位外固定
复位成功后,可采用上肢前、后石膏夹板固定;肿胀消退后改为上肢管型石膏固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
用加压钢板螺钉固定或髓内钉固定
护理措施
病情观察
石膏绷带或夹板固定的松紧度
局部制动
用吊带或三角巾
功能锻炼
桡骨远端骨折
定义
桡骨远端关节面3cm以内的骨折
常见骨质疏松的中老年女性
病因
多为间接暴力
临床表现
症状
关节局部疼痛,皮下瘀斑肿胀和功能障碍
体征
腕部压痛明显,腕关节活动受限
伸直型骨折→侧面看:呈“银叉”畸形 正面看:“枪刺样”畸形
屈曲型骨折→下垂畸形
股骨颈骨折
定义
多发生中老年人,以女性多见
病因
骨质疏松导致骨质量下降
遭受轻微扭转暴力
间接暴力
分类
骨折线部位
股骨头下骨折
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基底骨折
骨折线方向
内收型骨折
远端骨折线与两侧卡及连线的夹角大于50°
不稳定性骨折
外展型骨折
Pauwels角小于30°
稳定性骨折
移位程度
Garden分型
Ⅰ型:不完全骨折
Ⅱ型:完全骨折,但不移位
Ⅲ型:完全骨折部分移位前,股骨头与股骨颈有接触
Ⅳ型:完全移位的骨折
临床表现
症状
有跌倒外伤史→髋部疼痛和活动受限,不能站立和行走
部分外展嵌插型骨折→胯部轻微疼痛仍能负重行走,但数日后胯部疼痛逐渐加重,活动后更疼,甚至完全不能行走
体征
内收型骨折病人→患肢缩短,出现45°到60°的外旋畸形
患处局部压痛和轴向叩击痛,较少出现胯部肿胀和淤斑
处理原则
非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闭合复位内固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
人工关节置换术
护理措施
非手术治疗护理
搬运 体位 牵引护理 功能训练
术后护理
一般护理
观察意识状态 生命体征监测 引流管护理 术后并发症护理
体位和活动
健康教育
坚持功能锻炼
预防关节脱位
定期复查
股骨干骨折
青壮年
休克
胫腓骨骨折
青少年/儿童
明显畸形
脊柱骨折和脊髓损伤
脊柱骨折
以胸腰椎骨折多见
病因
多数间接暴力
分类
颈椎骨折
胸腰椎骨折
临床表现
症状
局部疼痛 腹痛腹胀 其他:下肢或双下肢感觉和运动障碍
体征
局部压痛和肿胀 活动受限和脊柱畸形
处理原则
急救处理
颈椎损伤治疗
胸腰椎损伤治疗
腰背肌锻炼
护理措施
急救搬运
病情观察
体位与翻身
功能锻炼
脊髓损伤
定义
脊柱骨折的严重并发症
多发与胸腰段和颈椎下段
病理
脊髓震荡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完全性脊髓损伤
处理原则
非手术治疗
关键时期: 6h内 急性期:12h内
固定和制动
甲泼尼龙冲击疗法
高压氧治疗
手术治疗
护理诊断
低效性呼吸形态
体温过高或体温过低
尿潴留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体象紊乱
护理措施
非手术治疗护理
心理护理
病情观察
配合治疗
并发症的护理
呼吸衰竭和呼吸道感染
观察呼吸功能,监测血氧饱和度给予氧气吸入,遵医嘱给药,抗生素
体温失调
体温升高时物理降温,必要时给予输液和冬眠药物
泌尿生殖道感染和结石
留置导尿
排尿训练
多饮水
定期监测
间歇性导尿或膀胱造瘘
建立人工神经反射弧
便秘
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 按摩 必要时遵医嘱给予灌肠或缓泻剂
压力性损伤
床单应清洁平整,干燥和舒适 定期翻身 保持病人皮肤清洁干净 保证足够营养摄入,提高机体抵抗力
术后护理
病情观察
饮食护理
体位与功能锻炼
健康教育
活动指导
指导间歇性导尿
复诊指导
骨盆骨折
常合并静脉丛和动脉大量出血,以及盆腔内脏器的损伤
病因
直接暴力挤压骨盆所致
年轻人主要由于交通事故和高处坠落引起存在严重多发伤,常伴休克
临床表现
症状
部肿胀疼痛,不敢坐起或站立
多数病人存在严重多发伤
有大出血或严重内脏损伤者,可有休克早期表现
体征
骨盆分离试验与挤压试验阳性
肢体长度不对称
会阴部瘀斑
耻骨和坐骨骨折的特有体征
处理原则
先处理休克和各种危及生命的合并症,再处理骨折
护理措施
急救处理
体位和活动
骨盆兜带悬吊牵引的护理
并发症的护理
腹膜后血肿
观察生命体征和意识变化,建立静脉输液通路,遵医嘱输血输液纠正血容量不足
盆腔内脏损伤
观察有无血尿,无尿或急性腹膜炎等表现 遵医嘱禁食补液,合理应用抗生素 做好造瘘口护理
神经损伤
观察是否有括约肌功能障碍,下肢某些部位感觉减退或消失,肌肉萎缩无力或瘫痪表现
脂肪栓塞与静脉栓塞
警惕肺栓塞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