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美国进步教育运动
进步教育运动亦称“进步主义教育运动”。19 世纪末美国出现的教育革新运动。性质与欧洲新教育运动相似,二者遥相呼应。为美国南北战争后适应工业革命、城乡变化、开发边疆和大量移民的需要而出现的社会改革运动的组成部分。其理论源自欧洲历史上的教育思想,...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父母学吧四大模块课程
幼儿知识之科学探究实施思维导图
植物
Moep
汉语拼音思维导图
第四组基本动作练习思维导图
面对孩子的特性需要把握的两个原则
幼儿园主题活动:甜蜜蜜的糖果
美国进步教育运动
代表人物:帕克、杜威、拉格、康茨、克伯屈
历史背景
社会大转折:农业国——工业国;殖民地文化——美式文化
西方教育科学和思想的发展
旧教育的不适应性
核心教育价值观
重视儿童的主动性和地位
倡导以经验和活动为核心的课程设置
主张”从做中学”的教学方式
强调教育与社会、生活、实践的联系
发展历程
形成期:1833年——1918年
标志:实践上-进步教育之父帕克-昆西学校
理论上-帕克和杜威-教育著作
拓展期:1919年——1929年
始于:1919年进步教育协会成立
止于:1929年经济危机
进步教育>专业化和组织化;分散>集中
转折期:1929年——1938年
进步教育的巅峰,研究重心的转变
对教育的批判——妥协 初等教育——中等教育 强调儿童中心 ——强调学校的社会职能
衰落期:1938年——1957年
1938年---布德---《进步教育在十字路口》标志着进步教育思潮衰落时期的到来
1944年---进步教育协会改名为“美国教育联谊会”
1955年---进步教育协会
1957年--《进步教育》杂志停刊,标志着美国教育史上一个时代的终结
衰落的原因
不能与美国社会的进步保持同步
进步教育理论和实践存在诸多矛盾
具有传统主义色彩的教育思潮
主要实验
帕克的昆西教学法
教育改革的原则:教育要使学校适应儿童,而不是使儿童适应学校
方法:放弃背诵,注重理解。注重学科联系;提倡以儿童为中心设置课程
约翰逊的有机教育学校
性质:私人赞助,免收学费;从幼儿园到中学阶段的实验学校
理论依据:卢梭的教育思想,有机教育理念
办学模式:根据儿童的需要和兴趣设置教学内容和形式;教师成为辅 导者;学校不分年级,根据学生年龄分组
沃特的葛雷制
指导思想:杜威“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
学校构成:体育运动场、教室、工厂、商店和礼堂
办学模式:延长学生在校时间;采用二部制;利用夜间、周末等举办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提高学校利用率。
组织形式:1.不按年龄分班,按能力分班 2.分为快班、普通班、慢班 3.采用小班上课,分层次教学
葛雷制是进步教育最具代表性的教育实验
帕克赫斯特的道尔顿制
主要措施:1.废除课堂教学,实施指定作业(废除课程表和年级制; 教师以书面的形式指定作业) 2.制定工作、学习”合约“或合同(课程采用单科独进,每科需20天时间;学生以合同形式认领学习任务;根据能力或兴趣采取自学性质;自由支配时间) 3.取消教室,改为实验室或工作间(按学科性质陈列参考书和实验仪器) 4.实施表格法检查学习情况
特点:1.针对班级授课制的缺点提出 2.强调儿童自由、师生合作 3.注重个别差异及独立工作能力
影响:20世纪二三十年代风靡一时;20世纪三十年代末走向衰落
华虚朋的文纳特卡制
对道尔顿制的质疑:缺乏科学的课程与教材;缺乏创造性的活动
解决途径:个别学习和小组学习相结合;个性发展和社会意识培养相结合
课程设置:共同知识和技能;社会性和创造性活动
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
设计的特点:1.废除传统的班级授课制 2.崛起教科书,打破学科体系 3.儿童根据兴趣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 4.在自我设计的单元活动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5.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学习
四种类型:1.生产者的设计 2.消费者的设计 3.问题的设计 4.联系的设计
优点:1.发挥儿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使教学符合心理发展规律,提高学习效率;3.注重培养合作精神,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缺点:易导致系统知识学习的削弱
影响与局限
影响
对美国:构建了美国教学的基本特征;标志着美国式教育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标志着美国教育从模仿走向成熟的发展
对国际:1.进步教育对苏联的影响:杜威的思想受到重视;道尔顿制、综合教学法、设计教学法在苏联流行;2.进步教育对中国的影响:1919年杜威到中国考察;陶行知、黄炎培、晏阳初、梁漱溟、胡适的“生活即教育”
局限
1.强调儿童的直接经验,忽视间接经验的重要性;2.强调儿童经验,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动性;3.忽视学科和课程系统,导致学生基础知识欠缺;4.未能解决好教育过程中的基本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