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科学哲学讲义之解释
解释,解释模型,最佳解释推理,确证的假说—演绎模型,亨佩尔悖论
编辑于2020-01-10 05:02:56解释
在科学哲学中,explanation指对已发生现象的原因的阐明。但“说明”在中文语境中常表示产品说明(description)、使用说明(instruction)。故这里将explanation译作解释。 Interpretation:也常翻译成“解释”。但interpretation常常指对某事物的(非语义学)意义(meaning)或重要性(significance)的揭示,比如对艺术作品(文学、绘画、舞蹈)所表达内容及其重要性的解读或诠释。
认知差异性
种类
不同的人在认知上有不同的兴趣,寻求不同的信息,而不同种类的解释能提供不同种类的信息,满足人们的需求 不同解释与主体的兴趣相关,这并不表明解释是主观的,而仅仅表明不同解释之间的差异性是认知差异性,这种认知差异性就体现在它们所提供的信息种类之中。
由因释果
因果解释
寻求原因,忽略由因及果的微观过程
规律性解释
寻求由因及果的规律,忽略原因 因果解释突出条件的显著特征(路星河踢球) 规律性解释突出支配普遍现象的重要定律(钾的性质)。
规律
定律是解释项中条件与被解释项之间的桥梁。 它不仅可以用于解释已观察现象,还可以用于预测未发生的事件,或推测已发生但未观察的事实。
精神分析性解释
心理特征/模式的成因分析
达尔文式解释
生物特征/模式的成因分析
由果释因
心理学解释
行为的目的性解释,为实现某种目的
功能性解释
与目的性解释相似,为实现某种功能
形而上特征
统一/客观/普遍/非认知的
解释模型
解释模型是对解释的一种理论刻画;如果某论证满足解释模型的各种条件,那么我们称该论证是一个解释。如飞机模型/结构图是对飞机的一种“刻画”。
亨佩尔解释模型:覆盖率
解释一个事实就是为了表明该事实如何连同各种先行条件被纳入到若干定律之下。
演绎-规律模型
演绎-规律模型的形式: 条件: C1,C2,…,Cm 定律: L1,L2,…,Ln(连接作用) 衍推 --------------------------------------- 被解释项:O1,O2,…,Ok
概率-统计模型
概率-统计模型的形式: 条件: C1,…, Cm 定律: Pr(O1/C1,…,Cm),…,Pr(Ok/C1,…,Cm)都很高。 使之很可能---------------------------------------- 被解释项:O1,O2,…,Ok
困难
普遍性:所有都符合?
现实案例的条件缺失
解释是否都符合演绎-规律模型或概率-统计模型?为什么? 并非如此。因为这两个模型是解释的理想模型,现实中的案例往往并不理想,要么缺少条件(规律性解释),要么缺少定律(因果解释),而这种省略、不完全或缩略往往是由于所省略部分与解释目的/兴趣无关。
解释模型与解释案例关系
解释模型与解释案例的关系: (1)解释模型与其案例的关系,就好比形式逻辑与日常说理辩论的关系,是一种理想与现实案例之间的关系。 (2)虽然理想并不是现实,但却是现实的一个标准尺度;通过补全现实案例中所缺少的成分即可获得标准的解释。 (3)解释模型虽然面面俱到,具有完整性,但这种完整性会使得解释会显得过于冗长,包含对于解释目标和兴趣而言繁琐且不必要的细节。考虑到这些经济性因素(省时/省力/突出要点),我们一般都不会使用完整、标准的解释。如因果解释和规律性解释。
合理性:符合就正确?
符合不一定正确
正确解释不仅仅要包含真实解释项和被解释项,不仅仅是真前提到真结论的演绎推理或归纳推理。 对特定事实往往有多个真实的解释项和被解释项符合演绎-规律模型,但并不是每个真实解释项都是导致被解释项的真正原因。正确解释要求解释项到被解释项所描述事实之间确实有一条因果链条。而演绎-规律模型并没有这个要求。
不能刻画因果的非对称性
整体主义
一个表面解释是否是正确解释不能只以是否满足这种解释模型作为判定标准;而要考虑所有的表面解释并作出选择 伯德:判断一个解释正确与否,不能只考虑覆盖(cover)事例的事件和规律,还应考虑该事件及相关事实的其他可能解释。一个解释是否是正确解释依赖于它跟其他事实和(在更基本层面上的)解释之间的关系。而亨佩尔解释模型提供的只是一种看似解释的表面解释(prima facie explanation)。一个表面解释是否是正确解释不能只以是否满足这种解释模型作为判定标准;而要考虑所有的表面解释并作出选择。这就是正确解释的整体主义观点。
修正版解释模型
仅仅从候选解释间的关系和是否满足解释模型这两个方面无法判定一个解释是否正确。因为因果解释和规律性解释作为经验性解释,类似于经验命题,其真值依赖于经验世界的状况,与而不依赖于其他解释。必须看该解释是否真的与世界相符,所谓的原因是否在事实层面导致了结果,或者是否事实上存在这个因果解释所承诺的因果链条。比如 修正版解释模型: (1)解释项中条件和规律皆为真;(依赖经验事实) (2)被解释项为真; (3)演绎-规律模型/归纳-统计模型; (4)因果链承诺为真(解释项引发被解释项)
最佳解释推理
标准
但科学史告诉我们:具有这些性质的理论接近真实情况的概率更高一些。一些直观理由: (1)基础学科的研究者往往对复杂研究对象进行简化或理想化,研究微观的简单对象。而对于简单对象、理想对象,其规律更可能是简单的。所以最佳解释应该是简单的。 (2)真理/规律是具有普遍必然性的或高概率的,能够解释普遍/大量事实。所以最佳解释应当具有强大解释力。 (3)规律与规律之间、真理与真理之间是相融贯的,是大一统理论的有机联系的部分。所以最佳解释应当具有与其他解释相结合的能力。 (4)时空是连续而密不可分的(非离散的),任一A和B现象间的规律/作用机制都有更微观的层面。所以正确解释应当具有更微观、更基本的规律或机制。
具有微观机制
具有微观机制:能够用更微观更基本的规律或机制将不完全的解释补充完整。
强解释力:普遍+精确
具有强解释力:不仅能解释大量事实(普遍性,如陨星撞击除了解释陨石坑和恐龙灭绝,还能解释铱元素异常等),还能更精确的解释(精确性,如F=ma)
简单性
具有简单性:一个复杂事件的解释往往涉及很多规律和大量辅助条件,如火箭升空时坠毁;但基础学科的科研工作者往往尽量简化/理想化研究对象、排除干扰因素以便于开展研究,因此他们往往期望简单研究对象间具有简单的、优美的规律,一个简单的优美的理论更具有竞争力,如E=mc2,F=ma,麦克斯韦方程组等。
能与其他解释结合/整合
具有与其他解释整合/结合的能力:能和其他最佳解释合作,更好的解释更复杂的现象。
确证的假说-演绎模型
确证的假说-演绎模型:如果证据E可从假说H中演绎推导出来,那么证据E就确证了假说H。 最佳解释推理依赖于证据对解释项/假说的支持程度(degree of evidential support or confirmation)来选择。 确证/确认(confirmation):证据对理论假说的支持 否证/削弱(disconfirmation):证据对理论假说的削弱 无关(irrelevant):证据既不支持也不削弱假说
确证悖论
案例:李雷提出假说H“所有蟑螂都有复眼” ,现有三个事实:(E)蟑螂小强有复眼,(F)小狗旺财没有复眼,(G)我的皮鞋没有复眼。哪个事实确证了假说H?为什么? 假说H的等价推论C:如果x是蟑螂,那么x有复眼; 证据E:小强是蟑螂也有复眼。 【证据E确证推论C,即确证假说H】 假说H的等价推论D:如果x没有复眼,那么x不是蟑螂; 证据F:旺财是没有复眼也不是蟑螂。 【证据F确证推论D,即确证假说H】 看树形图。 一条没有复眼的狗确证了“所有蟑螂都有复眼”???
贝叶斯确证定理
浮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