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社会学概论
社会学概论,是一门应用性十分广泛的科学理论知识,也是研究人类在社会中的各种活动、社会交往、社会工作、社会结构、社会发展等方方面面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本图着重讲社会学概论第一课内容分别从产生标志、产生背景、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基本问题和基本论域、西方社会学思想渊源等方面整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社会学概论
绪论:西方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产生标志
孔德 : 1838年——《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中首次提出“社会学”概念,标志着社会学作为一个学科的正式出现
涂尔干: 1887年——法国波尔多大学,首次在高校开设社会学讲坛 1902年——应聘巴黎大学(索邦学院教育系),标志着社会学在最有声望的学府中获得承认 1913年——巴黎大学设立社会学教授职位(教育部特为涂尔干设立),标志学术界和教育部门对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社会学的学科地位的正式承认。
小结:1.在人类的知识体系中,社会学是一门最年轻的学科 2.社会学的创立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学术历程
产生背景
时代条件:18、19世纪西方社会的两次大革命导致社会学的产生
原因:1.两次大革命(资产阶级革命aka法国大革命;产业革命aka工业革命)导致了一个全新的现代社会,需要一种新的知识体系对这种变化 进行解释。 2.现代社会产生了严重的社会问题,迫切需要一种知识体系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智力支持。
科学条件:自然科学的重大进展推动了早期社会学的发展
表现:1.从早期社会学的概念中(社会物理学、社会动力学、社会静力学、实证社会学、社会生物学等)可以清晰地看到自然科学的痕迹; 2.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向自然科学看齐,决定了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是保持一种客观的立场和非人格化的思维
思想渊源
最原始的思想萌芽:古希腊哲学 (1)柏拉图的社会学思想★ 贡献:社会分工思想;哲学王思想;社会分层思想 (2)亚里斯多德的社会学思想★ 贡献:最朴素的中产阶级思想;最古典的整体社会观
最直接的思想来源:文艺复兴/启蒙思想/空想社会主义 (1)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社会学思想 : 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思想★ (意大利著名政治社会学家 ) 贡献:最早用世俗的眼光看待社会生活中的统治者,统治者不再是圣人、贵族;社会统治的思想。
(2)启蒙运动最核心的社会学思想:社会契约论 ★核心价值:自由、平等和天赋权利。主张社会秩序是建立在契约的基础上,社会或国家的起源则是一个从“自然状态”走向“社会状态”的过程。 ★代表人物:霍布斯★、洛克★和卢梭★ ★贡献:社会契约论所探讨的核心问题(社会秩序和社会起源)构成社会学的理论视阈;对个人、社会以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诸种假设启发了社会学的基本思维。
(3)空想社会主义中最晚近的社会学思想 ★代表人物——圣西门 ★把“社会哲学”置于科学体系之首及其实证性,构成了孔德社会学思想的直接来源; ★把社会看作一个有机体,为社会进化论和结构功能主义提供了对社会的基本假设; ★关于社会发展的阶段,在马克思的社会学思想中得到了确认。
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基本问题和基本论域
基本问题(元问题):个人与社会、行动与结构、心灵与秩序的关系
★为什么? 1.对社会的认知或侧重社会,或侧重个人,都离不开两者之间的关系; 2.区别社会学的流派和属性都是根据这个问题来划分的; 3.社会学的主要内容,都是由这个问题派生和延伸出来的; 4. 社会学中不同的方法论,体现了对这个问题不同的认知立场;
基本论域(基本论域就是基本问题所包含的问题或派生出来的问题)
1.个人(行为)何以可能? 2.社会(秩序、变迁)何以可能?
解释社会现象的社会学
解决社会问题的社会学
西方社会学思想渊源
柏拉图:“理想国”
哲学王(统治阶级)负责管理社会,即圣人
武士(上等阶级)负责保卫国家的安全,无私有财产、也无家人
劳动者(下等阶级)负责用自己的劳动养活上等阶级,结婚、生育和抚养子女是下等阶级的事
亚里士多德
中产阶级思想
最富有阶级、最贫困阶级和处于两者之间的中等阶级(人数最多的阶级),最富有阶级的统治导致贵族政治,最贫困阶级得势导致民主政治。他反对贵族政治和民主政治,主张中等阶级掌权(建立共和体制),能抑制两个阶级的对立、保证社会秩序和稳定。
城邦社会学思想
①人之所以自然倾向于过城邦生活,是因为任何个人都不是自足的,只有通过城邦生活,人类才能获得完全的满足;
②人必须加入城邦生活,不只是因为城邦是满足人类需要的生活共同体,还因为城邦是实现人类本性的道德共同体。也就是说,人只有参加城邦生活才能成其为人;
③在个人与城邦社会的关系问题上,亚里士多德是整体论和反原子主义的。他认为任何公民都应为城邦所公有,成为城邦的一部分,而不应该假想任何公民可私有其本身。
马基雅维利《君主论》
政治斗争技巧最精辟的解剖;“君王须兼狮子的凶残与狐狸的狡诈,为达到政治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霍布斯:契约论
自然状态就是互相敌对、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状态。人类为了生存、自由和权利,为了不在互相杀戮过程中被消灭,互相订立“契约”,把自己的权力进行转让而交付给一个“第三者”的个人或会议,由他来进行治理,这样就产生了国家。
卢梭:社会契约论
社会秩序并非出于自然,而是人为的,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因为人类一开始处于一种自由、平等、无压迫的状态,但这种自然状态中不利于人类发展的障碍的阻力超过了每个人所能运用的能量,即自由平等的个人所具备的力量是有限的。于是自然状态不能维持,否则人类就会消灭。所以只能共同创造出一个“力量的总和”,这种“共同”不仅是个体的结合,而且必须形成一种共同意志。所以,社会秩序并非出于自然,而是人为的,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洛克:社会契约论
人类一开始是拥有私有财产的,只是人人拥有私有财产的这种状况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之中,又不断受到他人侵犯的威胁,而当人们受到损害或发生争执时,无处可以申诉。因此,人们就互订契约,组成国家,并推举一些人组成政府治理国家。
社会与文化:无法逃逸的世界
社会
作为一种统称和泛指的社会
个人赖以生存的外部世界
特定制度或文明形态或民族国家
人类历史发展阶段
作为一个分析概念的社会
相对于“个人”:生活共同体或生产关系总和
如何理解作为生活共同体的社会?
整体
变迁
具体镜像(形态)
个人与社会关系
第三部门:国家、市场、社会
如何理解作为第三部门的社会?
独立于国家及其行政体系和市场之外,民众围绕共同利益、目的和价值而自发形成的临时或持久的组织或行为集体。
第三部门的基本特征:非政府性 非营利性 独立性 自愿性
国家与社会的两种关系:国家法团主义 社会法团主义
市场与社会关系
存在于市场外部的社会(维权组织)
存在与市场内部的社会(行业规范性组织)
社会的两种基本形式:抵制型社会 合作型社会
政策语言的“社会”
医疗、教育、就业、利益分配、社会治安、社保体系等民生领域
把“社会”视为国家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文化繁荣的根基
文化
核心和基础:生活方式
抽象化过程:超越生活
形式抽象——科学、技术、文学和艺术等知识体系——表现生活方式
价值抽象——信仰、道德、法律和习俗等规范体系——约束社会生活
文化的传承
形式抽象——知识体系——知识人
价值抽象——规范体系——社会人
关键:抽象化
标志:文化对人的成功塑造(两方面)
文化群体
种属群体 共享主文化
类属群体 共享亚文化
文化多样性
事实
价值
社会化与角色扮演:遭遇成长
社会化:自然人到社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