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伤寒杂病论》方剂(283-328)
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东汉末年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
编辑于2022-12-23 13:54:44 北京市《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伤寒杂病论》方剂 (283-328)
283、雄黄散方
雄黄一两
右一味,为末,筒瓦二枚合之,纳药于中,以火烧烟,向肛薰之。
284、旋覆代赭汤方
旋覆花三两 人参二两 生姜五两 代赭石一两 甘草三两(炙)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劈)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285、旋覆花汤方
旋覆花三两 葱十四茎 新绛少许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
286、一物瓜蒂汤方
瓜蒂二十个
右剉,以水一升,煮取五合,去滓,顿服。
287、薏苡附子败酱散方
薏苡十分 附子二分 败酱五分
右三味,杵为末,取方寸匙,以水二升,煮减半,去滓,顿服,小便当下血。
288、薏苡附子散方
薏苡十五两 大附子十枚(炮)
右二味,杵为散,白饮服方寸匙,日三服。
289、茵陈蒿汤方
茵陈蒿六两 栀子十四枚(劈) 大黄二两(去皮)
右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纳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荚汁状,色正赤,一宿病减,黄从小便去也。
290、禹余粮丸方
禹余粮四两 人参三两 附子二枚 五味子三合 茯苓三两 干姜三两
右六味,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
291、越婢加半夏汤方
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五枚 半夏半升
右六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292、越婢加术汤方
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五枚 白术四两
右六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293、越婢汤方
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右五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294、皂荚丸方
皂荚八两(刮去皮,酥炙)
右一味,末之,蜜丸如梧桐子大,以枣膏和汤,服三丸,日三服,夜一服。
295、泽漆汤方
半夏半升 紫参五两 泽漆三升 生姜五两 人参三两 甘草三两(炙)
右六味,以东流水五斗,先煮泽漆,取一斗五升,纳诸药,煮取五升,温服五合,日夜服尽。
296、泽泻汤方
泽泻五两 白术二两
右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297、真武汤方
茯苓三两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切) 白术二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298、栀子柏皮汤方
栀子十五个(劈) 甘草一两(炙) 黄柏二两
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
299、栀子豉汤方
栀子十四枚(劈) 香豉四合(棉裹)
右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取二升,纳豉,更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一服得吐,止后服。
300、栀子大黄汤方
栀子十四枚 大黄一两 枳实五枚 豉一升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301、栀子干姜汤方
栀子十四枚(劈) 干姜二两
右二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二服。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302、栀子甘草豉汤方
栀子十四枚(劈) 甘草二两(炙) 香豉四合(棉裹)
右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甘草取二升半,纳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303、栀子厚朴枳实汤方
栀子十四枚(劈) 厚朴四两(炙去皮) 枳实四枚(水浸,炙令黄)
右三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304、栀子连翘甘草栝蒌汤方
栀子十四枚(劈) 连翘二两 甘草二两 栝蒌根四两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305、栀子生姜豉汤方
栀子十四枚(劈) 生姜五两 香豉四合(棉裹)
右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生姜取二升半,纳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306、栀子汤方
栀子十六枚(劈) 黄芩三两 半夏半斤 甘草二两
右四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取二升半,去滓,纳三味,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307、蜘蛛散方
蜘蛛十四枚(熬) 桂枝一两
右二味,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匙,日再服。蜜丸亦可。
308、枳实白术茯苓甘草汤方
枳实四枚 白术三两 茯苓三两 甘草一两(炙)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309、枳实白术汤方
枳实七枚 白术二两
右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310、枳实厚朴白术甘草汤方
枳实四枚(炙) 厚朴二两(炙去皮) 白术三两 甘草一两(炙)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311、枳实橘皮桔梗半夏生姜甘草汤方
枳实四枚 橘皮二两 桔梗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312、枳实芍药散方
枳实 芍药 等分
右二味,杵为散,服方寸匙,日三服,麦粥和下之。
313、枳实薤白桂枝厚朴栝蒌汤方
枳实四枚 薤白半斤 桂枝一两 厚朴四两 栝蒌一枚(捣)
右五味,以水五升,先煮枳实、厚朴取二升,去滓,纳诸药,煮数沸,分温三服。
314、枳实栀子豉汤方
枳实三枚(炙) 栀子十四枚(劈) 香豉一升(棉裹)
右三味,以清浆水七升,空煮取四升,纳枳实、栀子煮取二升,纳香豉更煮五六沸,去滓,温分再服,覆令微似汗。
315、炙甘草汤方
甘草四两(炙) 桂枝三两 麦门冬半升 麻仁半升 地黄一斤 阿胶二两 人参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三十枚
右九味,以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纳胶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316、猪胆汁方
大猪胆一枚
右一味,泄汁,和醋少许,灌谷道中。如一食顷,当大便,出宿食甚多。
317、猪肤汤方
猪肤一斤
右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熬香,和令相得,分温六服。(白粉即米粉)
318、猪膏发煎方
猪膏半斤 乱发三枚(如鸡子大)
右二味,和膏煎之,发消药成,分再服。
319、猪苓加黄连牡丹汤方
猪苓一两 茯苓一两 阿胶一两 泽泻一两 滑石一两 黄连一两 牡丹一两
右七味,以水四升,先煮六味,取二升,去滓,纳胶烊消,分温再服。
320、猪苓加人参汤方
猪苓一两 茯苓一两 滑石一两 泽泻一两 阿胶一两 人参三两
右六味,以水四升,先煮五味,取二升,纳阿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321、猪苓汤方
猪苓一两(去皮) 茯苓一两 泽泻一两 阿胶一两 滑石一两(碎)
右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纳阿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322、竹皮大丸方
竹茹二分 石膏二分 桂枝一分 甘草七分 白薇一分
右五味,末之,枣肉和丸,如弹子大,饮服一丸,日三服,夜二服,有热者倍白薇。
323、竹茹半夏汤方
竹茹二两 栝蒌根二两 茯苓三两 半夏半升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324、竹叶石膏黄芩泽泻半夏甘草汤方
竹叶两把 石膏半斤(棉裹) 黄芩三两 泽泻二两 半夏半升 甘草二两
右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325、竹叶石膏汤方
竹叶二把 石膏一斤 半夏半升(洗) 人参三两麦门冬一升甘草二两(炙) 粳米半升
右七味,以水一斗,先煮六味,取六升,去滓,纳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
326、竹叶石膏杏子甘草汤方
竹叶一把 石膏半斤 杏仁三十枚(去皮尖) 甘草二两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327、竹叶汤方
竹叶一把 葛根三两 桔梗一两 人参一两 甘草一两 生姜五两 大枣十五枚(劈)
右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328、紫参汤方
紫参半斤 甘草三两
右二味,以水五升,先煮紫参取二升,纳甘草,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