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湖北自考《应用写作学》06779思维导图笔记
湖北专升本自考《应用写作学》课程笔记 教材《应用写作学》 主编: 唐丹 版次: 2021年8月第1版 出版社: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应用写作学是写作学的一大门类,它是研究应用问题写作活动、写作技法及其规律的一门应用学科。其研究内容主要有应用文体知识、应用写作原理、应用文体写作及其训练等。
编辑于2022-12-23 14:43:35 湖北省简介:张士诚这几年只干了一件事情-修城,就是为了能做最好的防御,抵挡朱元璋的进攻,朱元璋毕竟是朱元璋,在平江城外设置了十一支军队,从不同的角度方位攻打,八个月后平江被攻陷。最后被俘的张士诚对朱元璋说了唯一一句并且是最后一句话:“天日照尔不照我而已”,大意就是你打赢我并不是你有多了不起,只是天保佑你而不保佑我而已。朱元璋正享受着成功战绩,哪受得了这种侮辱,杀死了他。(张士诚宁死不愿被虏,所以故意激怒朱元璋杀掉自己)
简介:朱元璋即将面对下一个敌人-张士诚,也就是在这个关键时点出现了一件让朱元璋意想不到的事情,朱文正(朱元璋的亲侄子)背叛了朱元璋与张士诚勾结,朱元璋丢下手中的工作,气急败坏地来到洪都,见了朱文正就一顿猛抽,最终,因为马皇后的劝阻才没杀他,这个战功卓著,颇具军事天才的将领就这么荒唐的结束了自己光辉的一生,最后在囚禁中死去。
简介:军事上的失败已经让陈友谅几近崩溃,而他手下的将军带领自己的军队投降了朱元璋让他彻底陷入了绝望,于是他下了最后一道命:“凡是抓到朱元璋的士兵和将领,就地处决。”他或许临死也想不通为什么落到今日地步,论实力、装备、决策,他没有一样是输给朱元璋的,可为什么自己却输得如此彻底。他忽略了一位首领最需要凝聚的-人心,我想他还是了解的历史还是太少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简介:张士诚这几年只干了一件事情-修城,就是为了能做最好的防御,抵挡朱元璋的进攻,朱元璋毕竟是朱元璋,在平江城外设置了十一支军队,从不同的角度方位攻打,八个月后平江被攻陷。最后被俘的张士诚对朱元璋说了唯一一句并且是最后一句话:“天日照尔不照我而已”,大意就是你打赢我并不是你有多了不起,只是天保佑你而不保佑我而已。朱元璋正享受着成功战绩,哪受得了这种侮辱,杀死了他。(张士诚宁死不愿被虏,所以故意激怒朱元璋杀掉自己)
简介:朱元璋即将面对下一个敌人-张士诚,也就是在这个关键时点出现了一件让朱元璋意想不到的事情,朱文正(朱元璋的亲侄子)背叛了朱元璋与张士诚勾结,朱元璋丢下手中的工作,气急败坏地来到洪都,见了朱文正就一顿猛抽,最终,因为马皇后的劝阻才没杀他,这个战功卓著,颇具军事天才的将领就这么荒唐的结束了自己光辉的一生,最后在囚禁中死去。
简介:军事上的失败已经让陈友谅几近崩溃,而他手下的将军带领自己的军队投降了朱元璋让他彻底陷入了绝望,于是他下了最后一道命:“凡是抓到朱元璋的士兵和将领,就地处决。”他或许临死也想不通为什么落到今日地步,论实力、装备、决策,他没有一样是输给朱元璋的,可为什么自己却输得如此彻底。他忽略了一位首领最需要凝聚的-人心,我想他还是了解的历史还是太少了。
《应用写作学》
绪论
第一节 写作的历史源流
一、写作系统
(一)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二)商代的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承载问卜上天,偏向记录生活的功能。
二、书写历史
(一)三皇五帝时期,“结绳记事;殷商甲骨文;
(二)西周时期,金文;
(三)夏朝,大篆,石鼓文,方块字;
(四)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秦篆(小篆)——秦隶
(五)汉朝,汉隶,破圆为方,隶书的形成,是我国汉字历史上的一大标杆。
(六)秦汉时期,文体应用走向艺术
三、写作理论
(一)曹丕《典论·论文》第一次正式对写作进行论述,提出“文气说”。@重要
(二)刘勰《文心雕龙》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系统论述了写作过程中的立意、文气、结构等各方面问题。@重要
(三)唐宋八大家,反对重浮夸形式,轻核心内容。
(四)辽金元“借才异代”,借宋文人开启自身文学发展。元忽必烈开始全面接受汉族文化,元杂剧发展到顶峰。
(五)明清时期,白话文小说发展。
(六)19世纪中后期,新文化运动,白话文作为日常用语,文言文贯插在语言学习与写作中。
第二节 写作在当代社会的重要作用
一、写作是提升自身语言组织能力的重要渠道
从谋篇布局到词句选用,从逻辑谁到通感比喻
二、写作是现代社会连接不同群体的基础
碎片化在生活。如豆瓣的小组讨论,淘宝评价等。
三、写作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石
公文写作到办公软件的应用
四、写作是社会秩序形成的基础
公文写作。如工作部署、会议安排、组织管理等
五、写作技能是新媒体时代必备的技能
基础理论篇10%
第一章 文书概述
第一节 应用文的概念和特点@重要
一、应用文的概念
应用文是指机关单位、社会团体和人民群众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办理公务以及个人事务时使用的具有特定形式的文字。
二、应用文的特点
(一)高度的思想性。观点明确,次序安排
(二)直接性。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三)被动性。限制性和规范性
(四)材料真实,微观和宏观
1.微观特点
(1)实用性;
(2)真实客观性;
(3)模式化;特定格式:标题、开头、正文、结尾
(4)灵活性;
(5)精炼性。
2.宏观特点
(1)社会性
现实的写作目的;
与时俱进的社会属性
与社会发展不可脱离
(2)科学性
具有真实性
遵循相应的写作规范
(3)联系性
第二节 应用文写作的历史沿革
一、中国最早古代文书是出土河南安阳殷墟的甲骨文
二、秦以前,称为“书”,区分其重要程度的依据是所用的载体。
三、《尚书》我国第一部历史文献汇编,用于管理政务的应用文。
四、春秋战国,按不同品类进行命名,如刑法典称为刑书
五、秦朝到西汉,由上至下(下行文),称为“诏”;由下至上,称为“奏”;平行文,称为“敕”
六、清代沿用明代的文种
七、真正意义上的“应用文”一词始见于宋代 。欧阳修《免进五代史状》
八、《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进一步规范
第二章 应用文写作的要素
第一节 应用文写作的内容
一、主旨(应用文的灵魂)
(一)概念应用文的主旨是指写作主体通过文章的全部内容所表现出来的贯穿全文的基本观点,它是写作主体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认知、理解 、剖析和设想的集中体现。
(二)分类与作用分类:1.表明个人立场;2.传递信息作用:1.引领作用2.制约作用
(三)主旨的要求1.表达准确;2.主旨集中,一文一事;3.观点正确。
二、材料(应用文的血肉)
(一)概念:材料指作者为了表达中心思想和基本观点,收集、整理并最终运用到写作中,对主旨的阐述起解释说明、分析启示等积极作用的各种事实、情况、数据,以及引用理论、言论、资料等
(二)材料的作用1.基础作用2.证明作用
(三)材料的种类@重要
1.获取途径:分为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
2.性质: 分为感性材料和理性材料
3.时间属性:分为现实材料和历史材料
4.是非判断:分为正面材料和负面材料
5.代表性: 分为典型材料和一般材料
三、结构(应用文的框架)
(一)结构的概念结构在应用文写作中的具体表现就是谋篇布局,是作者阐述主旨与安排材料的需要而精心设计的内容上的层次性和表达上的条理性。
(二)结构的作用1.布局的作用2.规范的作用
四、语言语体类型
(一)准确性。共同特征
(二)简洁性
(三)平实性
(四)生动性。基本特征
(五)专业性
第二节 应用文写作的形式
一、应用文写作形式的概念
应用文写作形成,是指一篇应用文展示给读者的方式, 即通过怎样的方式将文本呈现在读者眼前。
二、应用文格式的分类
(一)必有格式必不可少、每篇应用文都要具备的格式。
(二)或有格式有的应用文有,有的应用文没有。
(三)期有格式从美学效果和表现需要出发,希望应用文具备的格式。
三、应用文格式的划分标准
文头文体文尾法定公文公文保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印发日期法律文书文书名称、原告和被告诉讼请求、事实、理由等署名、日期等书信名称称呼、正文、结尾等署名、日期等经济类文书标题引言、正文落款
四、应用文中的小标题@重要
(一)大致整齐的句式外在形式一致
(二)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丰富内容
(三)从实践中来,生动易懂通俗易懂
(四)进行提炼,富有新意
(五)小标题之间要有内在的逻辑关系。
第三节 应用文写作的技巧
一、明确写作因果
(一)明确写作目的
(二)明确写作内容
(三)明确写作效果
二、思考写作模式
(一)打破定式,反向思考;
(二)求异思维,另辟蹊径;
(三)客观思考,摆脱主观;
(四)思维缜密,角度多元;
(五)善于观察,把握重点。
三、书面表达成文
(一)应用文的叙述
1.叙述角度
2.叙述手法
3.叙述视角
4.叙述层次
(二)应用文的说明
1.对事物性质及特点的概括
2.对事物的范围、类别进行介绍
3.说明完成某项任务的措施及发文机关或人员的制文意图和主张
(三)应用文的议论
1.举例论证
2.引用论证
3.对比论证
4.演绎论证
三个内在环节: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应用文写作的语言素养
(一)应用文的语体
语体,即语言的表达体式,它是应用文载体思维的静态观照
特点:
1.模式性 为...作为
2.专业性 据...消息
3.明晰性
(二)应用文的语境
语境,是语体表达和运用的环境,是应用文载体思维的动态观照。
语境的作用:
1.正确表达文本的意图,让文本的内容产生新意
2.能够使文本内容相对生动,具有审美效果
(三)应用文的语序
1.尊重工作、学习、生活中的语序的习惯性
2.遵循事物发展的逻辑次序,正确的反映事物客观规律
3.注意语序的严格性和强制性。
4.注意语序的选择性
(四)应用文中数字等的规范性
第三章 应用文写作的基本流程
第一节 应用文写作缘起
客观需要
1.行政管理的需要
2.处理事务的需要
3.人际交流的需要
4.专项业务的需要
第二节 表达主旨与拟定大纲
一、表达主旨
1.标题点旨
2.开门见山
3.转折点旨
4.篇末点旨
5.小标题点旨
二、拟定大纲
(一)拟定大纲的方法
1.编写流程
2.操作步骤
(1)拟定标题,确立主旨
(2)以判断句式写出文稿的基本观点,确定全文的框架结构
(3)考虑各部分的结构安排
(4)全面检查大纲
(二) 拟定大纲的要求
1.充分重视,正确的思考方法,养成拟大纲的习惯。
2.付诸实践。
3.坚持不懈。需要行之有效的训练。
第三节 材料的获取与使用
一、材料与主旨的关系
1.材料是指文章的来源
2.材料与主旨相辅相成
3.材料与主旨相互制约
二、收集材料的方法
1.观察
2.调察
3.积累
4.互联网检索
(三)材料的鉴别与选择
1.围绕主旨。针对性强,紧扣主旨。
2.真实、准确。
3.典型规范
4.新颖
第四节 设立层次与运笔行文
一、层次与段落
(一)层次设立原则
1.尊重规律;
2.考虑不同特点;
3.富有逻辑性。
(二)层次设立方法
1.按照时间的推进设立层次
2.按照空间的转换设立层次(身临其境)
3.按照时空交叉的方式设立层次(环环紧扣)
4.按照逻辑关系为次序设立层次(递进)
(三)段落
1.注意问题的专一性
2.注意问题的完整性
3.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连贯性
4.段落设置要注意对称与协调
二、行文
1.逻辑思维为主,形象思维为辅
2.一步到位,一气呵成
第五节 修改与润饰
一、应用文修改的重要作用
(一)不断打磨,焕发生机
(二)更加准确的表达主旨
(三)提升作者的文本写作能力
二、应用文修改的范围(对象)
(一)审查主旨及支撑主旨的材料
(二)增减材料
(三)调整结构
(四)锤炼语言
(五)检查格式
三、应用文修改的方法
1.总体到局部
2.增删补换
科研写作篇20%
第四章 科研写作概述
第一节 科研写作概念及特点
一、概念
科研写作是科学研究写作的简称,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知识和经验的总结。
二、科研写作的特点
(一)目的明确
(二)具有科学性和学术性(真实的、验证出来的)
(三)读者相对集中(专、精)
(四)文体结构独特
第二节 科研写作文体的类型
一、学术论文
狭义科研写作:原创性科研成果的表达
广义科研写作:学术论文、学术述评、文学批评、项目申报书和书评等都是科研写作的类型。
二、学术述评
侧重“评”,挖掘和提炼创新之处
反映作者对文献资料的研究深度和理解程度
提供规划性意见和参考
三、文学批评
《文心雕龙》
实践出发,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评价和分析反映作品的内涵和价值
引领和导向作用
作品本身出发
反映民俗生活和文化生活变迁的重要话语资料
四、项目申报书
项目申报书是用来申报国家资助项目的一种报告文体
申报项目的核心内容进行阐述,可行性、操作性
格式:严格的要求
展现申请人科研能力的机会,项目立项价值的重要体现
五、书评
介绍并评论书籍的文章,以“书”为对象,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和鉴赏,是对书籍 内容的价值判断和评论。
主观性
提供价值参考
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
科研和写作是一种意和言的关系,意在言先
熟悉研究的内容和具体的文体形式
第三节 科研写作文体的格式规范
一、标题
相关原则,有助于选定关键词
反映特定的研究内容
二、署名
主要贡献者
实际贡献大小排列署名
三、摘要
弥补标题的不足
对论文综合性介绍
提示主题,突出研究内容和价值(一般300-500字)
四、行文
论文和论据两部分
分析、归纳和总结
五、参考文献
反映作者的研究深度
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
参考文献找到信息出处
第五章 学术论文的写作
第一节 学术论文概述
一、学术论文的概念
本质: 表述创造性研究成果的论文。
二、学术论文的特征@重要
(一)学术性(重要特征,灵魂)
1.选题具有客观性。
2.表述具有学术规范性。(严谨、科学、结构完整)
3.具有一定的学理水平。(推动领域发展)
(二)专业性(区别与其他应用文体的重要特征)
1.对作者的要求:专业水平、扎实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收集、采集数据:专业化特征、科学性。
(三)逻辑性
1.纵式结构
2.横式结构
3.合并结构
(四)规范性
1.内容规范
(1)国内外研究综述
(2)论点内容进行的论证
(3)得出结论,提出建议
2.形式规范:
(1)编排形式
(2)语言的规范
(五)应用性
1.价值: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
2.目的:开拓新领域,不断创新
第二节 学术论文的结构
一、学术论文的结构概述
要素之间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方式;规范的行文格式;理解论文内容;重要组成
(一)整体性:首尾呼应
(二)开放性:根据内容进行变化
(三)层次性:不同部分有机关联
二、学术论文的结构组成
(一)前置部分(提纲挈领)
1.题名
(1)具体明确:完整表达作者的意图
(2)富有新意:中文不超过20个字,外文不超过10个实词,内实创新
2.作者和作者单位
(1)作者:发表权、署名权、翻译权、汇编权
(2)作者单位:学习单位和工作单位,标明地址省市县
3.摘要
中文篇幅200-300个字,外文不超过250个实词
完整的短文
4.关键词
文献标引
一般3-5个
题名或内容中选取
5.中图分类号
6.文献标识码
(二)主体部分(核心内容)
1.引言(序论)
(1)言简意赅
(2)紧扣研究内容
(3)3000—5000字的论文一般200-250字为宜(占比5%左右)
2.正文(本论)
(1)论证方法:
分析法
引例法
论释法
(2)本论格式:
全文分段式
小标题式
空行分段式
标题式
(3)逻辑结构:
横式
纵式
纵横结合式
3.结论(总结、概括)
(1)结论性结尾(客观事实)
(2)探索性结尾(没有明确答案)
(3)设想性结尾(互相交流愿望)
(4)致谢部分
4.参考文献
顺序依次列出
正式出版物,可查证
严格
参考价值
(三)附录部分(非必要情况可省)
正文的补充
参考意义
数据、图表、注释等
第三节 学术论文的写作思路与要求
一、选题的确定(简答题)
(一)价值性原则:社会和经济
(二)创新性原则:弥补空白
(三)可行性原则 :有依据、可操作性
二、学术资料的搜集
(一)调查:一手资料
(二)观察
(三)文献检索
(四)实验:定性、定量、对照、模拟
三、学术主题的确立(论文之眼)
(一)胸藏大局,锁定空白
(二)兴趣导向,积极质疑
(三)明确思路,考量价值
四、结构呈篇
(一)提纲:标题、中心论点、分论点、层次段落、分论点的材料应用
(二)拟定方式:
1.纵贯式,根据先后顺序
2.并列式:论点平铺内容
3.递进式:论点逻辑推进
(三)修改定稿
1.从全篇着手进行考量:逻辑
2.从细节着手进行修改:内容、格式
五、学术论文的写作要求
(一)丰富的理论知识
(二)清晰的逻辑思维:概念、判断、分析
(三)严谨的学术态度
(四)良好的学术道德
第四节 学术论文写作训练
一、论文选题范围大小适中
二、论文研究内容具有时代性
三、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
第六章 学术评论的写作
第一节 学术评述的概念及特征
一、概念:叙述和评论的简称,即在总结的基础上展开评论。
侧重于学术内容
导向性文献
二、特征:述多于评,目的是评,述是为评服务的
(一)、综合性:纵横交错;
(二)、批判性:客观资料与主观推断融为一体;
(三)、独创性:创造性智力劳动成果;
(四)、前瞻性:最新信息和科研动向;突出重点问题、难点问题、热点问题;创新性和应用价值
第二节 学术述评的文体思维特征
一、具有主体意识:客观研究后进行评论;强烈程度关系自觉程度
二、具有独立意识:对自己作为述评者身份的认识
三、具有先进意识:广博、精深的知识面;宏观动态的全面了解
四、具有审美意识:优质的内容;需要改进的内容;感性和理性;客观公正;专业性和权威性
第三节 学术述评的写作思路与要求
一、学术述评的结构:先“述”后“评”
(一)前言:引出述评的核心主题(200-300字)
(二)主体(核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预测客观
1.纵式写法。
2.横式写法。
3.纵横结合式写法。
(三)结束语:总结,预测;
(四)参考文献:出处
二、学术述评的写作思路
(一)选题和搜集文献:相关的课题;创新、开拓视野;掌握文献;有述有评
(二)整理和分析:有代表、有价值;真实性、准确性;
(三)拟定提纲:简洁扼要
(四)撰写成文:有论点有论据,掌握重点;前后呼应,材料充实
三、学术述评的写作要求
(一)材料和观点的统一:观点是重中之重
(二)述和评必须胡机结合:述是评的基础,评是述的目的
(三)提纲挈领、突出重点:多用符号、术语,以问题作为导向
(四)叙述评价具有客观性:
1. 叙述客观
2.态度客观
第四节 学术述评写作训练
第七章 文学批评的写作
第一节 文学批评的概念及特征
概念:
广义:文学研究者将自身的阅读经验和文学经验转化为理智形式并将它同化为首尾一贯的合理体系而行成的一门知识或学问。
狭义:以文学鉴赏为主,辅以文学理论的指导。一方面能正确反映文学作品的内涵和价值;另一方面也对文学创作者本身大有裨益。
作用:支持、引导的积极作用
特征:
一、审美性:艺术享受;批判意境
二、科学性:抽象思维厘清逻辑;自身的学术研究性质;客观事实为基础
三、公信力:权威性、客观判断;公信力的评判标准在于受众的认可度;摒弃个人感性体验
第二节 文学批评的写作思路与要求
应用性和实践性;文学表达为主
一、了解对象:品读出发,感受、探索和理解 ;作者所处的环境
二、选点切入:内涵、作用、语言表达、结构塑造
三、确定要旨:主要观点;批评走向;理论和内容;
四、布局安排:结构
(一)根据批评内容选择批评文体
(二)根据批评文体确定文章章法
1.散文体写作
2.论文体写作
(三)根据章法运用行文笔法
五、力求创见:发前人之所未发,新的观点,避免重复性。
第三节 文学批评写作训练
以刘勰《文心雕龙》为例
一、内容结构
二、时代意义与影响力
三、美学和文学价值
从三方面对《文心雕龙》进行评价
第八章 项目申报书的写作
第一节 项目申报书的概念及特征
一、项目申报书的概念
概念:项目申报书是指项目研究者或企业根据政府政策和申报文件,向政府申请项目资助的一种文本。
项目申报书是项目申报成功的关键
内容安排、行文结构、具体写作思路
二、项目申报书的核心特征与创新类别
(一)核心特征:创新性
(二)创新类别 :
1.问题创新
2.理论创新
3.方法创新:新研究方法或渠道
4.结论创新:关键节点
5.数据创新
6.对策创新:可能性相对较大
第二节 项目申报书的结构
一、企业项目申报书
(一)项目名称:能快速了解内容,高度概括能力
(二)申请组织信息:组织名称、组织架构、组织成员,了解方向
(三)项目背景:项目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四)项目目的:@重要
时间:长期目的和短期目的。
内容:总体目的和具体目的。
(五)目标群体:写清目标群体及其数量 ;分为直接和间接
(六)服务内容:做什么?怎么做?可行性和操作性较强;
(七)项目进度表:时间表,先后顺序,逻辑关系
(八)项目经费:人员费用和非人员经费;详细记录
(九)项目风险评估:可能存在的风险;应对措施
二、专业性学术项目申报书
(一)摘要及关键词
1.项目研究的现实背景;
2.项目研究的问题、目标及思路等
3.项目研究的创新点及其与以往研究的区别
4.项目研究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具体的解决方案
(二)立项依据
1.立项依据的写作
2.研究思路:事实-理论研究-存在的不足-研究的问题-自身的视角和思路
3.研究内容:
(1)研究背景
(2)研究的问题、现状、不足
(3)研究
4.研究意义:开门见山;科学性与独创性;国内外现状
(三)具体内容
1.研究目标
2.研究内容:
不能“柴”:只有骨架,没有肉
不能“窄”:工作量不够
不能“套”:特点和风格
不能“实”:设想和计划
不能“乱”:缺乏条理,没有章法
不能“散”:关系理清
3.研究方法:针对 性、依据、步骤、结节
4.创新点:价值和意义的创新;贯穿整个研究;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三四个点。
5.技术路线图:图的方式展现,要素间的关系,清晰的认识
6.可行性分析:
研究条件
研究的前期基础:主持人、参与过的课题;内容相关性;材料论证性;能力的突出性
7.人员构成及分工:人员匹配性;人员分工及整体合作性
8.研究计划:时间安排及具体化
9.与之前立项项目的联系与区别:能力的展现
第三节 项目申报书的写作思路与要求
一、项目申报书的写作思路(创新点)
(一)构思阶段:
分析和总结前人的成果
尝试性预设
可行性考量
是否能解决现在问题
打劫和说服
(二)写作阶段:
1.端正研究态度:科学、客观、真实、创新
2.明确撰写原则 :创新是核心,设计是主体,谁是手段,尝试思考是保障
3.严谨论证:全面、针对 性、具体
4.深度思考:一个问题、一种方法、一个理论是否统一?
二、项目申报书的写作要求
(一)整体方案具有设计感
(二)行文结构、格式具有固定性:立项背景、立项依据等
(三)语言表达具有严谨性与学术性
第四节 项目申报书写作训练
举例
一、立项背景与意义
二、项目实施方案
(一)具体研究对象和内容;
(二)研究拟达到的目标;
(三)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四)项目的预期成本形式;
(五)项目的预期效益;
(六)实施计划
(七)研究特色、创新点及推广应用价值
(八)主要方法
第九章 书评的写作
第一节 书评的概述
一、书评的概念
书评就是图书评论。
二、书评与文学批评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重要
(一)书评与文学批评的共通之处(联系)
1.“评”是本质联系
2.写作前提与兴起背景一致:都是图出出版的衍生物。自由开放的社会环境
3.写作态度大体相同:实践出发,客观 、真实
4.功能与作用有相通之处: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二)书评与文学批评的区别
1.写作目的不同:
书评:介绍,为读者服务,有商业导向
文学批评:重在文学鉴赏
2.文体性质不同:
书评:商业性、审美性
文学批评:不太注重外在形式
文学批评包含书评
(三)书评的关联人
图书作者、书评作者、读者及出版商
有助于读者快速、精准地锁定图书。明确指出价值与创新之处。提高图书知名度,增加销量。
(四)书评的分类
1.思想类书评:个人素养、理解、常识有要求
2.大众类书评:通俗性、可读性、思想性、文学性
3.学术类书评:专业领域的最新成果
4.专业类书评:小众和专业领域,针对性、目的性强
5.书目类书评:传递图书信息,提高选书效率
6.自媒体类书评:社交媒体、网络社区、网购平台等。例 微博、小红书、淘宝
(五)书评的写作模式
1.介绍式书评:简要介绍 ,最常见
2.评价式书评:介绍图书主要内容的同时,还对全书的内容、观点、风格等进行评价。
3.专业式书评:专业的角度,实用性和学术性
4.阐发式书评:深入研究探讨;批判反驳;读后感
5.书话:文学艺术价值
(六)书评的特征与作用
1.书评的特征:
(1)学术性
(2)主观思维意识
(3)多重价值:指导性、学理价值、商业价值
2.书评的作用
(1)学术研讨
(2)沟通桥梁
(3)提高出版质量
(4)社会价值与文化导向
第二节 书评的结构
一、开篇:吸引读者(引发阅读兴趣);作者、书名、出版信息
二、正文:重点在于“评”
分层:深入
并列:框架清晰
三、结尾:推荐结论,整体评价,提出研究意义、产生影响和可借鉴之处。开放态度
第三节 书评的写作思路与要求
一、书评写作的态度(简答题)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客观,摆脱传统和权威束缚
二、明辨是非、公正评价
处理好“是”与“非”的关系
处理好深入与浅出的关系。内容、思想“深”,表现形式“浅”
处理好创作与反馈的关系。针对意见进行简要论述
二、书评写作的流程与技巧
(一)边读边记
(二)查漏补缺
1.挑读法:章节的主要内容
2.思维发散法:拓展
3.章节段落总结回顾法:摘录、归纳章节段落
(三)写出收获:
1.拟定一个独特的题目
2.合理安排书评内容
3.反复修改润色
三、书评写作的注意事项
(一)观点鲜明、独特
(二)创新性深度思考
(三)遵循“三不要”原则
1.不要大八大胡同摘抄原文。本质在于“评”
2.不要面面俱到。重在精而不在多
3.不要过度表扬,有理有据,使读者信服。
第四节 书评写作训练
新闻写作篇30%
第十章 新闻写作概述
第一节 新闻写作的概念
一、新闻的发展沿革与定义
(一)“新闻”一词的由来
1.“闻”意为一个人,”新闻“二字连用时,有”新听到的消息“含义。
2.西方,”报道“演化而来,《每周新闻》首次用于刊名。
(二)新闻的定义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有意义的事实的报道。
1.新近发生:时效性
2.事实:真实性
3.有意义;引发公众兴趣
4.报道出来
(三)新闻的分类
1.按事实发生状态:实发性新闻 、持续性新闻、周期性新闻
2.按事实发生时间与报道时间之差:事件性新闻与非事件性新闻
3.按新闻发生的地区与影响范围:国际新闻、国内新闻 、地方新闻
4.按新闻事实的材料组合方式:典型新闻(一文一事)、综合新闻(新闻联播)、系列新闻(天气)
5.按新闻反映社会生活的具体内容:政治新闻、经济新闻、军事新闻、科技新闻等
二、新闻写作
(一)新闻写作的内涵
新闻写作是指以采访为基础,将采访所获的材料、信息,通过文字叙述的方式,最终制作成某一体裁的新闻作品的过程。
1.确认构成新闻事实的主要元素(5W1H)
谁(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为何(Why)、过程如何(How)
2.需要了解新闻写作的对象(新)
(1)新事件新发生
(2)新现象新变化
(3)新人物新情况
(4)新法规新政策
(5)新观点新看法
(6)新发现新披露
(二)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
1.真实全面:要素和观点来源
2.客观公正:事实基础上
3.表达生动:语言技巧
4.语言简洁:短小精炼
5.新鲜及时(标准):时效性
第二节 新闻的文体特征
一、新闻的本质
新闻的根本性质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反映现实引发思考
主要特点:“用事实说话”,“事实”是新闻的基础,是新闻的本源。
二、新闻的基本结构
(一)标题:概述、评价
1.新闻标题的分类:
(1)按新闻标题的布局与位置(多选题)
提要题:内容提要
插题:分题、小题
栏目题:专栏名称
通栏标题:用于特大新闻,特大标题
主题
(2)按照不同的新闻文体
消息标题
通讯标题
新闻评论标题
专访与特定标题
2.确定新闻标题应遵循的原则
内容具体,叙述事实
描述准确
态度明确,文字简练
表达生动,巧用修辞
(二)导语(精华部分):总体基调
要点:突出、具体、简练
1.直接性导语:感情色彩不强烈
2.延缓性导语:间接性,引导读者深入阅读,描写、抒情等手法
3.评论式导语:夹叙夹议
4.对比式导语
5.复合式导语
(三)主体
正文部分。详尽
1.围绕导语,避免重复
2.提供准确事实,呈现事实全貌
3.表达顺畅,结构分明
(四)结尾
又称结语,重要组成部分,响应开篇
1.自然收束法(秃尾)
2.画龙点睛法
3.对比映衬法
4.预示发展法
(五)背景
烘托新闻主题、衬托新闻价值,“新闻背后的新闻”
1.衬托性的新闻背景
2.解释性的新闻背景
3.启示性的新闻背景
三、新闻体裁的类型
(一)消息
1.动态消息。一事一报,篇幅较短,一般300-500字。
2.综合消息。不同时空的事件融合
3.人物消息。人物作为重点
4.经验消息。发展变化的阶段性
(二)通讯
新闻类和人物类
1.事件通讯
2.人物通讯
3.工作通讯
4.风貌通讯。旅游通讯,类似游记
(三)报告文学
文学手法表现新闻
1.进行深入采访
2.精心刻画人物
3.巧妙安排结构
4.展开合理想象
5.进行恰如其分的议论
(四)深度报道
1.解释性报道:又叫作“新闻分析”
2.预测性报道:科学性和前瞻性
3.述评性报道: 叙述与评议相结合
第十一章 消息的写作
第一节 消息的概念与特征
一、消息的概念
最广泛、最频繁、数量最大
(一)消息的由来
(二)消息的定义
实、快、新、短
(三)消息的种类:
1.按报道内容分类:经济新闻、会议新闻 、社会新闻等
2.报篇幅长短分类: 长消息(1000字左右)、短消息(500字以内)、简讯(200字以内)、一句话新闻等
3.按消息的发生地分类:国际新闻、国内新闻、地方新闻 、本地新闻等
4.按传播渠道分类:文字消息、广播消息、电视消息等
5.按写作手法和结构分类:动态消息、综合消息、经验消息等
二、消息的特征
(一)消息的外在标志:消息头
1.“讯”,如:本报讯(记者**报道)
2.“电”,如:新华社纽约10月16日电
3.消息头的作用:
表明此稿是消息
表明消息的时间、地点
表明消息的来源和责任
(二)消息的主要特征
1.发布迅速
2.内容新鲜
3.篇幅短小。字数最少,上限1000字,六要素
4.表述准确
第二节 消息的写作思路
一、消息的独有格式与写作的具体要求
(一)独有格式:消息头
(二)消息写作的具体要求:
1.写清来龙去脉:新闻六要素
2.设计消息导语:核心内容,定全篇基调
3.叙事主次分明:主体是消息的基础,突出重点
4.报道迅速及时
二、消息的具体结构与写作技巧
(一)标题
1.消息标题的结构
(1)主题。全面、清晰
(2)引题。肩题,交代背景、烘托氛围,概括意义,说明来源,说明原因
例 :(主题)各地工会两节预计投入50亿
(引题)惠及350万户困难职工家庭
(3)副题:又叫辅题或子题,补充正题,加以评价
例:(主题)青海湿地面积居全国第一
(副题)省内海西面积最大 玉树排名第二
(4)组合类型
全题式
单标题
引题式双标题
主副式双标题
2.消息标题的写作技巧
修辞技巧
表现手法多样:描写式;议论式;叙述式;抒情式。
(二)导语
1.消息导语的书写要求
实质内容
吸引人的事实
简明扼要
优美生动
2.消息导语的写作技巧
简洁生动,情节突出
提出问题,启发读者
略作描写,生动传神
运用对比,突出价值
巧借典故,引出事实
引用的原文真实可信
略加评议,点明主旨
3.消息导语的修辞技巧
设问、拟人、借用、 对比、 直呼、排比、惊警(惊醒、警告)
(三)主体
1.主体的写作要点
展开导语,叙述基本的新闻事实
回答问题,为读者解惑
补充导语,解释消息的原因、意义。
2.主体的写作要求
照应导语
主题明确
材料典型:代表性
结构分明
勇于创新
(四)背景(辅助)
1.紧扣主题
2.词句精炼
3.生动烘托
(五)结尾(辅助)
评论式、总结式、启发式、展望式、引用式、背景式、数字式、补充式
第三节 消息写作训练
一、人物消息
(一)人物消息的概念
典型整合或某些侧面
(二)人物消息的写作特点
叙事方法,“以事写人”
(三)人特消息的写作要求
真实生活中与人物相关的两个场景或镜头
从特殊的角度着手,选择一个侧面记叙
二、动态消息
(一)动态消息的概念
相对单一,文字精炼
(二)动态消息的特点
1.报道新鲜
2.报道速度快
3.写作语句简洁
(三)动态消息的写作要求
1.观点鲜明,突出主题
2.正确处理好“新”与“准”的关系
3.文字简洁。叙述简明扼要,用事实说话
4.鲜明地阐述事物的特征及意义
5.导语统领全文
6.结构严密,层次分明,详略得当。
(四)撰写动态消息应注意的问题
有价值的新闻
三、综合消息
(一)综合消息的概念
概念:综合消息是将发生在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具有相似性的新闻事件综合起来进行报道的形式
作用:一系列不同时间、地点的事实,经过综合,概括和提炼,使其具有鲜明的主题和强有力的指导意义。
(二)综合消息的写作要求
1.内容或角度新颖
2.事实准确
3.时效性强
4.篇幅短,容量大。内容短而充实
5.具有可读性
6.锤炼语言
四、评述消息
(一)评述消息的概念
概念:介于新闻与评论之间的一种新闻报道类型,通常以夹叙夹议的方式呈现,除了报道新闻事件本身外,还会对新闻事实的性质、特点和发展前景进行分析、理解和评价。
内容: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
(二)评述消息的写作要求
1.政策性强,叙述准确。政策导向性
2.具有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作用
3.简明扼要,评论紧扣事实,用简洁的语言说清事实,深入分析。
4.评论旗帜鲜明,在评论中提倡内容和反对的内容,要立场鲜明,生动有力。
五、简明消息
(一)简明消息的概念
简讯,快讯
(二)简明消息的写作要求
1.结构无须完整。
2.背景无须交代。
3.文字尤为精炼
4.要素无需完备
六、经验性消息
(一)经验性消息的概念
概念:是一种反映组织或部门成功经验的报道形式。
(二)经验性消息的写作要求
1.捕捉新的经验
2.经验在事实中自然显现
七、解释性消息
(一)解释性消息的概念
概念:解释性消息不仅报道事实本身,而且试图以多种方式解释新闻事实。解释原因、结果、意义、性质。
(二)解释性消息的写作要求
侧重于“为什么”
1.抓住主要矛盾。最主要、最能揭示本质事件
2.用事实说话
3.理由充足
4.消除偏见。新闻事件的本质,是科学的解释。
八、预测性消息
(一)预测性消息的概念
是指报道尚未发生、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对未来的情况进行预测。
(二)预测性消息的写作要求
1.客观报道
2.使用“第三人称”客观叙述法。
3.预测行为本身是动态的,因此预测结果是一种动态式的最近发现。
4.预测性消息的结尾应为不断变化的事实预测信息留有空间
九、服务性消息
(一)服务性消息的概念
重要的新闻类型。基本技能
(二)服务性消息的写作要求
1.注重可操作性
2.注意科学性
3.注重权威性。信源的权威性
4.注重贴近性。与受众的切身利益相关
第十二章 通讯的写作
第一节 通讯的概念与特征
一、通讯概述(必考)
(一)通讯的由来:纪实性通讯—人物通讯地—工作通讯—”采访札记“
(二)通讯的概念:通迅是详尽、生动地报道客观事物、典型人物、新闻事件、社会状况和工作问题的一种新闻体裁。
(三)通讯与消息的区别(论述题)
联系:都是以报道见长,用事实说话
1.形式不同。消息的开头通常注有”讯“或”电“类的消息头,通讯则没有。
2.报道重点不同。消息报道事件本身,通讯主要针对人物报道。
3.表现方法不同。消息一事一报,叙事方法行文;通讯更详尽、完整对人和事进行报道,表达手法自由、录活和多样,适当修辞手法。
4.表达口吻不同。消息第三人称;通讯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
5.结构形式不同。消息导语、主体、背景材料;通讯结构灵活多样,也可以白描。
6.篇幅长短不同:消息篇幅短;通讯较长
7.采写和发稿时间不同:消息时效性强;通讯采写时间长。
二、通讯的特征与选材
(一)通讯的特征
”三性“,即新闻性、文学性、评论性
1.新闻性。内容真实和新鲜。时常与消息一同发布,或是作为消息的后续报道。
2.文学性。也称为形象性,可以借用文学手法。
3.评论性。通讯具有独特的主题思想,通常夹叙夹议的方式突出主题。
(二)通讯的选材(论述题)
1.选材要求
(1)材料的典型性
(2)围绕主题选材
(3)选材不可重复
2.选材类型
(1)主要事例
(2)细节材料
(3)一般叙述性材料,完整的故事情节或叙事过程。
3.采集素材的渠道:现场观察与体验式采访采集素材。
第二节 通讯的写作思路与要求
一、通讯的结构
(一)通讯的结构组成
1.标题
(1)标题的写作要求:
标题要力求准确、凝练、生动。
标题要显示内蕴、富含情感。
(2)标题的写作技巧:
直述新闻事实。开门见山
提出问题,引人思考 。引发关注和反思
设置悬念。引发受众的好奇心
比喻、双关得当。使主题形象、生动
引用当事人的话。
把矛盾的事物和谐地组织在一起。
2.开篇
归纳:开端进入情节,起笔勾勒人物,场景描写在先,先作抒情言论,落笔先用比兴(比兴:修辞手法),引经据典,开篇设置悬念。
(1)开篇的写作要求
定准基调。紧扣主题
吸引受众
短小精炼
(2)开篇的到什么技巧
直接开篇
间接开篇。如先讲故事,引用诗词等
3.主休
(1)安排段落:相对单一、完整、有序和合理
(2)设置层次:纵向推进;横向展开;纵横交错。
(3)疏密安排合理
(4)过渡
(5)照应
4.结尾
言尽意穷
揭示主旨
补充说明
(二)通讯的写作结构
1.以时间的推移来安排结构(纵式结构 )
2.以空间交换为标志来安排结构(横式结构)
3.以时空交叉式的结构形态来安排结构(纵横交叉)
4.依据材料的性质安排结构(主题明确)
5.依据受众对事物认识变化的顺序安排结构
二、通讯的写作要求
(一)精心提炼主题。审美情绪,正向引导
(二)合理安排结构。逻辑顺序,纵、横或纵横交叉等,不断创新
(三)恰当组织材料。典型材料和细节材料(补充)
(四)曲折生动表达。内容曲折生动
1.设置悬念。
2.适度运用文学修辞。
3.对事实素材精当地议论、抒情。
4.曲折生动表达。
5.运用多样的表达手法。
描写:白描、工笔(精致描写)
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议论:发表见解
叙述:顺叙、倒叙、插叙、详叙(重点)、略叙(细节材料)
第三节 通讯写作训练
一、人物通讯
(一)人物通讯的概念和选材
1.人物通讯的概念
正面人物,新思想、新作用、新作风
反面人面,警示作用
2.人物通讯的选材
英雄和榜样
名人
体现一定人生价值的普通 人
对社会有警示作用的某些反而人物
(二)人物通讯的写作要求
1.一两个方面或是全方位
2.选择典型人物
3.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4.在矛盾冲突中写人
5.运用典型事例定人
6.借景写人
7.借他人之口刻画人(例:二百八十一个签名挽留第一书记)
二、事件通讯
(一)事件通讯的概念
报道典型的、有普遍教育作用的新闻事件。
揭露现实问题
正向事迹
(二)事件通讯的写作要求
5W1H
叙事为基础,写人为辅,也可以描写议论相结合
三、工作通讯
(一)工作通讯的概念
取得的成就和成功经验,提示和讨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一种形式
(二)工作通讯的类型(简答题)
1.报道型工作通讯。报道工作中的新鲜经验
2.研究型工作通讯。提出难点,探索原因
(三)工作通讯的写作格式
1.开头
2.主体
3.结尾。对事件的总结和评论
(四)工作通讯的写作要求
1.围绕主题。
2.用事实说话。多角度多方面证明观点,事实材料充实
3.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揭示问题,找到解决办法
4.生动形象,可读性强。
四、概貌通讯
(一)概貌通讯的概念
概貌通讯是对某地区、某单位、某行业的基本特点、风土人情、自然风光和建设成果进行报道的形式。
“巡礼"、“纪行”、“散记”
(二)概貌通讯的写作格式
标题灵活、正文围绕主题,但不要围绕人物或中心事件
(三)概貌通讯的写作要求
1.以小见大。
2.反映风貌为主。
3.文学色彩浓郁。描写和抒情
五、主题通讯
(一)主题通讯的概念
集纳通讯、综合通讯,一系列新闻揭露某一主题
人物主题。相同身份,共同特征
事件主题。典型事件展开
(二)主题通讯的写作要求
精炼主题,引领指导
选择事实,注重关联性
谋篇布局,注重链接性
六、社会观察通讯
(一)社会观察通讯的概念
报道社会现象,分析社会问题,注重分析和说理。
按题材可分为:话题型和课题型
按报道方式可分为:展现型和剖析型
(二)社会观察通讯的写作要求
1.高度社会责任感和主持正义的精神
2.深入社会,深入民众
3.微观和宏观纪实手法。点面结合
(三)写作误区
过度“追求"卖点
报道主体的隐私
道听途说
片面、极端
篇幅过长
七、幽默通讯
(一)幽默通讯的概念
幽默的口吻来报道新近发生的有趣、可笑和有意义的事实的一种形式
(二)写作要求
多听多看,用心观察
选择题材,捕捉笑料
精心构思,巧妙结尾。笑中有反思
文字活泼,语言幽默。短名,简单的句子
八、小通讯
(一)概念
通常一人一事,短小精悍
(二)写作格式
标题、正文、落款(作者名字)
(三)写作要求
1.抓住有新闻价值和故事情节的事件。关键在所揭示的现实意义,重点在于小,以小见大
2.结构新颖别致。
3.语言生动简洁
第十三章 报告文学的写作
第一节 报告文学的概念与特征@重要
一、报告文学的概念
报告文学既是新闻,也是文学,是运用文学的表现手法,真实、及时地反映具有重大意义的社会生活事件和人物故事的一种文学体裁。
现代文学中新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立的文学。
二、报告文学的特征@重要
(一)新闻性。又称文报告性
1.真实性
2.时效性
(二)文学性
1.理性思辨。探索、洞察、剖析
2.文学表现。
诗意的结构。“具象”与“抽象”的统一
艺术的笔法。小说、散文、诗歌、电影等
(三)政论性(报告文学的灵魂)
1.社会性。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题材是当前的“难点”
2.批判性。质疑的态度,回顾性反思的态度
第二节 报告文学的选题思路与要求
一、报告文学的选题思路
选择什么题材?
(一)选择具有时代精神的题材
1.反映人民群众最强烈的心愿心声
2.回答了社会亟待的问题
3.提示了时代本质的矛盾
(二)选择具有文学潜质的题材
1.对作者产生了情感冲击
2.能够吸引读者
当前社会产生的热点、焦点、难点 问题
探求真相的揭秘题材
探险猎奇的题材
二、报告文学的结构与构思方法
(一)报告文学的结构类型
1.封闭式结构:一件事、一个人或少数
2.开放性结构:篇幅较长
3.版块式结构:片段与片段之间相对独立
4.卡片式结构:类似版块式结构,卡片篇幅短于版块
5.点面辐射式结构:广度与深度的结合,以小见大
6.结构形态:“全景式”线型结构和“集合式”线型结构
(二)报告文学的构思方法
1.小说的浓缩式构思方法(如同办展览)
(1)所叙之事必须确有其事,不能虚构
(2)通过插叙的方式呈现
(3)淡化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
2.影视作品的蒙太奇式构思方法
(1)蒙太奇式是采用视频剪辑手法
(2)作者使用“织接”手法把想要表达的片段结合起来
3.戏剧作品的聚类构思 方法
(1)聚类就是把不同类别的事物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聚集在一起。
(2)聚类需要分层
第三节 报告文学写作训练
一、报告文学的叙事技巧
报告文学的创作过程,就是作者是将现实生活中采集的故事,经过选材、调查、思辨,再通过作者的巧妙叙事与构思方法,将其加工创造成为一个动人的故事。
(一)确定叙事者:作者就是叙事者。
(二)选择叙事角度:想要传达的主题
(三)安排叙事时间
1.时间顺序的安排
(1)时间顺序叙述:顺序、倒序、插叙三种模式
(2)非时间顺序叙述,指故事时间处理中断或凝固状态,主题性不强,侧重本质描叙,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2.文本时长的处理
(1)等时叙述(顺叙)
(2)加速概述(概叙):高度概括的语言
(3)减速详述(详叙):较长的文本详细描述时间较短的故事,延展
二、报告文学的人物塑造
(一)报告文学人物与小说人物的联系与区别(论述题)@重要
1.小说人物塑造对报告文学的影响(联系)
(1)小说对报告文学人物塑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艺术手法上,注重运用文学化、典型化、形象化的表现手法。
(2)小说优势以人为中心进行创作,使报道文学的文学性得到突出的表现
2.报告文学人物塑造与小说的区别
(1)人物形象来源的真实性
小说人物形象可以虚构
报告文学必须是现实生活中真实人物
(2)人物形象塑的真实性
小说人物可塑造,突出社会的矛盾和冲突
报告文学的人物塑造必须尊重客观事件的完全真实性。
(二)报告文学人物塑造的方法
1.重视人物典型性格描写
(1)对人物的性格进行典型化的处理:人物的主要性格和本质特征
(2)兼顾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多面、立体的,既有优点,也有缺点
2.在冲突中表现人物特征
(1)人与人的矛盾关系
(2)人与社会的矛盾关系
(3)人物自身的矛盾:内在矛盾和外在矛盾
3.重视人物细节描写
常用手法是白描和浓墨重彩的渲染
(1)语言细节描写:
语言来源:记者的采访 和人物相关文献的引用
(2)行为动作描写:有血有肉
第十四章 深度报道的写作
第一节 深度报道概念与特征
一、概念
(一)深度报道是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揭示新闻事件背后更深层次意义的报道形式,是以超越事实,揭示真相为旨趣的报道。
(二)核心要义是围绕社会发展的现实文体
(三)时间纬度方面
1.追溯事件背景
2.预测未来的趋势,把握事件发展的远景
(四)空间纬度方面
二、深度报道的特征
(一)深刻性与广泛性
(二)科学性
1.思想的科学性:辨伪存真
2.方法的科学性:采写方法
(三)整合性
1.新闻文体的整合
2.媒介的整合
3.报道方式的整合
(1)AR技术可视化呈现
(2)通过VLOG视频创新报道方式与互动形式
(3)综合运用“5G+VR"技术
第二节 深度报道的写作思路与要求
一、深度报道的总体构思
(一)讲故事与论理有机结合
1.纷繁复杂的事情简单话,抽象的事物具象化
2.讲好故事,兼顾论理,将两者有机结合
(二)巧妙运用背景材料
1.历史背景材料
2.个人背景材料
3.社会背景材料
(三)合理安排写作结构
1.叙事式结构(顺叙)
2.论证式结构(举例)
3.叙事论证相结合的结构
具体分为如下结构类型:@重要
1.讲述与新闻相关的人物故事
2.从与新闻主题相关的具体要求事件切入
3.对新闻应该是展开深入的、多层次的、集中的阐述分析
4.首尾响应,回到新闻开头的人物故事上
二、深度报道的文本构成与写作技巧
(一)写作角度
热点、焦点、难点
(二)引人注目的题目
简练和生动
(三)设计精妙的开头
1.直接:开门见山
2.间接: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反问、铺垫
(四)穿插其中的背景(插叙)
分析筛选后,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化
(五)结尾
1.画龙点睛:引语点题
2.首尾响应:强化主题
3.富有意味:强烈心理提示
第三节 深度报道写作训练
一、调查性报道写作训练
(一)调查性报道的概念(是什么)
1.偏向负面新闻
2.我国更多揭示复杂的社会现实
3.西方是揭露丑闻,具有揭黑性质
(二)调查性报道的写作技巧
1.选择热点事件作为报道对象
2.清晰展示调查过程:
(1)全过程串联
(2)调查中获得的引语和背景作为新闻素材(插叙)
3.在报道中进行人物描写
4.巧妙构思,精心处理每个段落
(1)报道想引人注目,必须有一个好的开头
(2)文章想吸引受众持续阅读
5.分析新闻事实,提示新闻事件的本质
二、解释性报道的写作训练
(一)解释性报道的定义(为什么)
新闻事件中补充新的事实,目的是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二)解释性报道的写作技巧
1.巧妙使用开头
(1)开门见山式
(2)设置悬念式
(3)橱窗导语式(典型事例开头)
2.用事实解释事实
(1)通过”数据解释事实“
(2)通过”相关事实解释事实“
3.用”过去“解释”现在“
(1)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
(2)使用历史材料
(3)报道久远的历史事件时
4.解释中带有分析
三、预测性报道写作训练
(一)预测性报道的概念(未来是什么)
1.预测性报道是指新闻记者根据已发生的新闻事实,分析现有材料,对某一事态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预测的新闻报道。
2.常见预测性报道类型:预测经济发展状况,预测社会发展的态势,预测生态环境变化、预测科学技术发展趋势。
(二)预测性报道的写作技巧
1.先分析再预测
2.展示事物发展的各种发展态势
3.行文留有余地。常用词汇有“可能 ”“预计”将会“等,追求语言的准确性
事务文书写作篇30%
第十五章 文书概述
第一节 文书的概念和特点
一、文书的概念
(一)含义:文书是记录信息和表达意图的书面材料的总称 。文书是人们记录信息、交换信息、发布信息的工具。
(二)本质:文书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由于需要进行事务处理而形成的和使用的、依据特定程序制作而成的各种记录材料。
(三)概念:
1.文书是人类社会实践的直接产物
2.文书写作具有明显的目的性:记录、传递信息和处理事务
3.文书有固定的制作程序:行文、发文、收文
4.文书文体完整,内容系统
5.文书是一种如实记录
二、文书的特点(简答题)@重要
(一)功能突出:一文一事,围绕主题
(二)表意明确:目的明确,表达主旨
(三)注重时效:签署日期、执行日期等
(四)责任明确:法律效力决定,一般针对公务文书,未尾署名作者是或单位等
(五)体式固定:用纸规格、书写格式、用印形式、封装方法
第二节 事务文书写作
一、事务文书的概念
定义:又称为机关常用文书,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处理日常事务时用以沟通信息、指导工作、总结结果、探讨问题的公务文书。
事务文书不在规定的法定公文内,因此又称为“非法定公文”
法定公文的种类: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报告、请求、批复、议案、函、纪要 等15种@知识拓展
二、事务文书的主要作用(简答题)@重要
(一)贯彻政策
(二)指导工作: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上下级之间
(三)积累资料:如计划、总结 、述职报告等文种
(四)宣传教育:如演讲稿、倡议书等
三、事务文书的分类、写作要求与方法
(一)分类
事务文书是公文中的一种类型文书的分类
演讲类、记录类、总结类、计划类、信电类
(二)写作要求
1.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联系和规律。如计划、总结
2.适应不同文体的体式特点。
3.具有严密性。避免疏漏而表达不完整
(三)写作方法
1.强化小标题意识,突出事务文书外在结构
措施、原因、结果三个方面入手
2.以时间、空间、逻辑为线,构建文书内在逻辑框架
例 :(1)以时间为线
(2)以空间为线
(3)以逻辑为线
3.注重开篇的设计
首先需要达到“信”的水平,才能兼顾“达”“雅”
目的式;根据式;概要式
4.多维立体开拓思路,丰富事务文书内涵。
5.以数据阐释,增强事务文书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第十六章 演讲类文书
第一节 演讲类文书的概念、特点与种类
一、演讲类文书的概念与特点
(一)概念
演讲类文书,是指人们在各种特定的场合所使用的发方文稿,即正式场合的发言、报告和演讲,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谈话、说话。
(二)特点
1.覆盖面广。适用于各级领导、工作人员和普通群众
2.针对性强。
3.口语化表达。语言平仄起伏、抑扬顿挫,力求生动活泼
二、演讲类文书的种类
(一)演讲词:又称为演讲稿,是指在重要场合或一些公共场所发表个人观点或意见时使用的演讲文稿。第二节 演讲词
(二)开幕词、闭幕词第三节 开幕词、闭幕词(写作题)@重要
开幕词是指有关领导人在大型会议开始时所做的致辞。简要纲领
闭幕词是会议的主要领导人代表会议举办单位在会议闭幕的讲话。总结性、概括性、号召性
(三)欢迎词、答谢词第四节 欢迎词、答谢词(写作题)
欢迎词指的是主人对客人
答谢词是客人对主人
第二节 演讲词
一、演讲词的性质和各类
(一)演讲词的性质
概念:也称为讲话,是在观众面前 就某一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阐述某一问题
(二)演讲词的特点与种类
1.演讲词的特点
(1)整体性:既要具备口头表达的特色,又要有一定的文学性
(2)通俗性:句子不能太长,修饰不宜过多,尽量口语化
(3)针对性:考虑听众的需要
2.演讲词的种类
(1)叙事型(记叙文)。侧重事件的发生
(2)说理型(议论文)。正确、深刻的论点
(3)抒情型(散文)。侧重于抒发某种情感
二、演讲词的写作
(一)演讲词的构成要素
1.标题:单行标题和双行标题
2.开头:听众和演讲者之间沟通的桥梁
(1)开门见山,直抒胸臆
(2)引经据典,体现文采
(3)提出问题,引起关注
3.正文:
有突出的中心思想
观点与材料一致
层次和段落关系井然有序
过渡自然,前后照应
4.结尾:深化主题的作用,进行总结
(1)概括观点
(2)发出号召
(3)留下悬念,设问、反问
(二)演讲词的写作要求
1.目的明确,有的放矢
2.内容丰富,感情真挚
3.语言精炼、生动形象
第三节 开幕词、闭幕词(写作题)@重要
一、开幕词、闭幕词的性质和特点
(一)开幕词、闭幕词的性质
1.开幕词通常是指主要领导人在一些庄重和严肃的场合说话时所使用的文字底稿。
2.主要内容是对会议的指导思想、目的和意义进行阐述
3.闭幕词通常是主要领导所作的讲话,提出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要求。
(二)开幕词、闭幕词的特点(简答题)@重要
1.口语化。通俗易懂
2.告示性。
3.指导性。高度概括
二、开幕词、闭幕词的种类和作用
(一)开幕词、闭幕词的种类
1.侧重性发言。着重介绍会议的历史背景、意义或议题
2.一般性发言。通常不表明讲话的重点
(二)开幕词、闭幕词的作用
1.塑造庄重的会议氛围
2.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形成重要的会议资料
三、开幕词、闭幕词的写作方法
(一)开幕词的写法
1.标题、时间、称谓
(1)标题的写法
大会名称加文种。如《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
致词人姓名、大会名称、方程组成
以会议内容为中心的双标题写法,主标题显示示会议的主旨,副 标题注明是什么会议的开幕词。如《振奋精神繁荣文艺——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五次代表大会的开幕词》。
(2)开幕词的时间:通常写在标题下方居中的位置
(3)称谓:称谓是对参与者的统称
2.正文
(1)开头
首先,宣布大会开幕
其次,介绍大会的规模和与会人员的身份
最后,表示对大会开幕的祝贺
(2)主体(核心部分)
首先,阐明会议的意义
其次,说明会议的主要议程
最后,向与会者提出希望和要求
(3)结尾
一般用祝福语结尾
(二)闭幕词的写法(与开幕词写法一致)
第四节 欢迎词、答谢词(写作题)
一、欢迎词
(一)欢迎词的特点
1.口语性。生活化的语言
2.轻松欢快性。感情色彩
(二)欢迎词的写作
1.标题
直接式。即直接以“欢迎词”标明
主题式。可以写某人在某场合的讲话
2.称谓
用全名,一般添加敬词
3.正文
(1)开关对宾客的到来表示 诚挚的欢迎
(2)主休从实际出发或回顾双方交往情谊
(3)结尾部分再次表示对宾客的欢迎,致以良好的祝愿
4.落款
写明主办方身份或个人姓名,标明具体日期
二、答谢词
(一)答谢词的特点
1.感谢性
2.临场性。可有可无
(二)答谢词的写作要素与方法
1.标题
直接命名“答谢词”
表明答谢缘由,如《在**宴会上的答谢词》
2.称谓。例:“尊敬的**女士”
3.正文。包括开头和主体,合作过程予以肯定,真挚谢意
4.结尾。再次致谢,对下一次的交往与合作表示 期待和祝愿。
5.落款。标明致辞者的身份、姓名、时间
第十七章 记录类文书
第一节 记录类文书的概念、特点及种类
一、记录类文书的概念与特点
(一)概念:记录类文书是对公务活动中有关情况、活动和言论的记录,属于纪实性文书。
(二)特点(简答题)@重要
1.内容纪实
2.材料来源于现实
3.语言实录
二、记录类文书的种类
(一)会议记录。详尽记录
(二)会议纪要 。要点、纲领、提炼而成
(三)接待记录。接待过程中的记载
(四)电话记录。公务活动电话内容的记录
(五)大事记。重要工作活动或事件的文体
第二节 会议记录
一、会议记录的作用及分类
(一)会议记录的作用(简答题)@重要
1.依据作用
2.素材作用
3.备忘作用
(二)会议记录的分类(多选题)
1.工作会议记录
2.专题会议记录。针对某一专题
3.联席会议记录。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府部门或企事业单位
4.座谈会议记录。兼容并蓄
二、会议记录的写作方法
(一)会议记录的结构和写法
1.标题
2.会议组织概况(多选、简答)@重要
(1)会议名称
(2)会议时间
(3)会议地点
(4)主持人职务和姓名
(5)出席人
(6)列席人:非本次会议的正式代表
(7)缺席人:写清缺席人姓名
3.会议内容
(1)会议的中心议题及围绕其展开的活动
(2)会议的宗旨、目的。
(3)会议讨论的主要议程及各方主要观点
(4)会议表决情况
(5)会议中的总结性言论
(6)会议决定和决议
(7)会议待解决的问题
4.结尾
可以直接标明“散会”
(二)会议记录的格式
1.文件式会议记录
会议名称:xx会议
时间:xxxx年x月x日x时至x时
地点:xxx会议室
出席人:xxx(职务)、xxx(职务 )
列席人:xxx(职务)、xxx(职务 )
缺席人:xxx(缺席原因)
主持人:xxx
记录人:xxx
与会者发言:(1)xxxx
(2)xxxx
方程、发言内容及决议事项:xxx通过了xxx的会议,通过xxx决议,决定了xxx的内容。
会议决议....
散会
主持人:xxx(签名)
记录人:xxx(签名)
(本会议记录共xx页)
2.表格式会议记录
三、会议记录写作的要求(简答题)@重要
(一)忠实记录会议内容。如实记录
(二)会议要点齐全
(三)以全局观统筹安排记录。根据发言人的语速和内容调整自己的记录速度
(四)具有保密意识
第三节 电话记录
一、电话记录的概念
电话记录是对相关公务活动电话内容的记录,是一种事务性文书。
包含来电时间、来电人姓名、职务 、找谁、何事、具体内容以及记录人这些基本信息。
二、电话记录的功能(简答题)@重要
(一)保证内容的实录性
即时记录,如实录下别人的语言,很强的实录性
(二)处理有关事项的依据
内容将成为处理电话通知事项的依据。重要事项及处理办法一一说明
(三)事后查考的参考资料
作为文件留存归档
三、电话记录的分类
(一)电话会议记录
有闻必录
(二)通知性电话记录
(三)协商性电话记录。
四、电话记录的写作要点
(一)记录要点全面
(二)记录格式正确
(三)记录内容准确
(四)记录事项清晰
(五)记录内容留存
第十八章 总结类文书
第一节 总结类文书的概念、特点及种类
一、总结类文书的概念
总结类文书是对过去一定阶段内的工作目标、学习任务、活动安排等进行的回顾、研究和评价,以系统且全面地掌握完全的情况,肯定其成果,发现存在的问题,将其中的经验和教训转化为一种理性的认识,加以系统化梳理之后 呈现出来的文本材料。
二、总结类文书的特点
(一)真实性。自身实践活动
(二)指导性。全文位分析和评价
(三)个人性。针对个人或某单位
(四)理论性。提炼
三、总结类文书的种类
(一)按写作内容划分
1.学习总结
2.工作总结
3.会议总结
4.事件总结
(二)按时间段划分
1.周总结
2.月份总结
3.季度总结
4.年末总结
(三)按写作范围划分
1.个人总结
2.部门总结
3.单位总结
(四)按形式划分@重要
1.文件式总结
2.条文式总结
(五)按性质划分@重要
1.全面性总结
所得成果
经验、不足和教训
2.专题性总结
具体专项工作进行回顾、整合
3.小结
简短的总结,一般用于一些情况简单、范围窄、时间跨度短的事情
第二节 总结
一、总结的结构
(一)总结的标题(应用题)@重要
1.文件式标题。一般包括单位名称、时限、内容、文种
2.文章式标题。单行标题,概括,不带“总结”
3.混合式标题。文章式正标题,文件式副标题
(二)总结的正文
1.开头部分。
2.主体部分@重要
写作内容
基本情况
成绩与经验
存在的不足
写作形式
贯通式。与短文形式类似
小标题式。精炼、高度概括
结构形态
纵式结构
横式结构。适用于小标题
纵横式结构。先纵式,再横式
3.结尾部分
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阶段工作的发展方向、目标提出具体措施。
二、总结写作应遵循的规范
(一)立足现实,实事求是
1.避免盲目邀功
2.避免写成“检讨书”
(二)上升到理性认识,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1.把握主要矛盾
2.对不足进行分析,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以叙述、言论为主,说明为辅
(四)针对目标受文者安排内容
(五)表达方工上多使用说明和议论
第三节 述职报告
一、述职报告的概念
(一)述职报告的概念(名词解释)@重要
述职报告是将自己的在职期间履行职责是否到位的情况写成文字进行汇报的一种文体。
(二)述职报告与相近文体的区别(论述题)@重要
1.述职报告与报告的不同
(1)写作目的不同
报告:反映本单位、部门或岗位工作的整体情况或者某一方面的情况
述职报告:通过汇报向自己的选举任命机构上级部门、专家领导、单位职工群众展示个人在某段时间内工作的完成情况和德能素质。
(2)写作内容不同
报告:内容涵盖面较广
述职报告:要求从任职以来或某一时期本人的德、能、勤、绩四个方面来述职,规定较为严格。
(3)写作主休不同
报告: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
述职报告:担任了一定领导职务干部和专业人员
2.述职报告与工作总结不同
3.述职报告与工作汇报不同
(三)述职报告的种类
1.依据述职者的不同进行细分,可分为个人述职报告、工作集体或领导班子述职报告
2.依据述职者级别的不同进行细分 ,分为单位主要负责人述职报告、中层干部述职报告、一般干部述职报告
3.依据报告时间的不同进行细分,可分为任职述职报告、年度述职报告、临时性述职报告。
4.依据内容的不同进行细分,可分为综合性述职报告、专题性述职报告、单项工作述职报告。@重要
5.依据述职主休的不同,可分为管理干部述职报告、技术人员述职报告、聘用人员述职报告。
6.依据表达形式的不同,可分为书面述职报告与口头述职报告。
7.依据制度不同,可分定定期例行性述职报告、不定期指定性述职报告(如晋升述职报告)、个人或集体应急性述职报告。
二、述职报告的特点(简答)@重要
(一)自我评价性
(二)探寻规律性
(三)表达通俗性
(四)兼顾艺术性
(五)内容规定性
(六)特定时效性
(七)实绩呈现性
三、述职报告的作用(简答)@重要
(一)有利于干部管理制度的完善
(二)有利于人民群众进行监督和评议
(三)有利于改正自身问题,提高自身素养
(四)有利于述职者展示 自我
(五)有利于各部门之间的相互了解
(六)有利于团队之间的协作
四、述职报告的内容
(一)自身岗位和工作职责
(二)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
完成工作的指导思想
主要完成的各项工作任务
展示 工作业绩的事实材料及数据
阐明具有开拓性的工作
工作中的不足或失误
(三)下一阶段的工作目标
五、述职报告写作的注意事项
(一)明确职责 ,把握主从
(二)突出重点,力求创新
通常不超过3000字
六、述职报告的写作
(一)述职报告的组成部分
1.标题
直接写文种名称
人称代词加上文种名称;如《我的述职报告》
述职时间加上文种名称;如《2022年度述职报告》
任职时限和任职名称加文种名称;如《2010年至2021年财政局局长的述职报告》
使用主副标题;如《尽职尽责求真务实——我的述职报告》
2.署名
3.主送机关或受众(称谓)
例 **人事部
4.正文
主体常见结构有横式结构和纵式结构
5.落款
(二)述职报告的写作要求
1.言之有物,重点突出
2.突出个性,写出新意
3.实事求是,掌握分寸
第十九章 计划类文书
第一节 计划类文书概念
一、计划类文书的概念和特点
概念:计划类文书是指个人或机关单位、企业团体对未来一段时期内的生产、工作、学习等,以条理清晰的书面形式制定相应目标、要求具体实施步骤和完成期限的文书类型。
特点:
(一)指导性
(二)前瞻性。未来性
(三)客观性。
(四)针对性。
(五)约束性。
(六)创新性。
(七)效率性。
二、计划类文书的类别
(一)规划
1.全面性、长期性、战略性、发展性
2.着重方向和规模进行确定、展示远景
3.一般在5年以上
4.标题、正文和结尾,有号召力
(二)纲要
1.概括性
2.原则性
(三)要点
1.指导性强:工作计划中最重要的部分
2.内容灵活:进行适当的增减取舍
(四)设想
(五)方案(细)@重要 第三节 实施方案
确定目标
不断优化方案
多角度
(六)意见
上级向下级发布工作
(七)安排(最具体)
现实性
具体性
(八)商业计划书
(九)创业计划书
第二节 计划
一、计划的性质
是计划类文书中的一种文体,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工作计划。它属于公文的一种,是指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对即将开展的工作内容进行设想和安排,如提出目标、确定完成步骤、规定完成时限等。
二、计划的种类
计划是对未来某个时期的事项进行预先安排和设想
(一)内容方面
生产计划、科研计划、工作计划、学习计划等
(二)性质方面
综合性计划、专题计划、单项计划等
(三)范围方面
国家计划、省市 计划、单位计划、部门计划、个人计划等
(四)期限方面
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划等
(五)作用方面@重要
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
三、计划的作用(简答)@重要
(一)提供依据的作用
(二)推进作用
(三)科学管理作用
随时掌握、应急调整
(四)降低风险作用
重难点有方案应对
四、计划的结构
(一)条文式:短
(二)表格式:常用数据
(三)文件式:一般用于党政机关,具有行政效力
(四)时间轴式:跨度较长
五、计划的写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写作方法
1.标题:单位名称、计划时限、指向事务和文种要素。例《xx大学xx学院2021年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2.正文
前言
主体:目标任务、因素分析、措施步骤、检查督促
结尾:写明抄报和抄送单位
(二)注意事项
1.基础材料准确
2.按操作程序办事
(1)准备过程
(2)写作过程:从实际出发
(3)修改过程
3.计划要完整、全面
4.任务指标要留有余地
5.保持计划的持续性和严肃性(瞻前顾后)
6.恰当使用表达方式。文字着重叙事和说理
第三节 实施方案
一、方案的概念和种类
(一)概念
方案对工作或任务具有详细且明确的指向性,包括指导思想、任务目标以及实施步骤等内容。
1.涵盖范围更广
2.内容更详尽
3.书写要求更加复杂
(二)种类
1.内容方面:工作方案、会议方案
2.性质方面:总体方案、单项方案
3.作用方面:建议性方案、决策性方案
二、实施方案的特点
(一)内容具体。如《恩施市城区公厕专项整治实施方案》
(二)表达明确。
(三)规定性强。
(四)操作性强。
三、实施方案的作用
(一)提示工作的作用
(二)督促检查的作用
(三)理清思路的作用
四、实施方案的写作
(一)标题
1.实施内容+文种(方案或实施方案)
例《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
2.发文机关+实施内容+方种(方案或实施方案)
例《xx市教师职务岗位考核实施方案》
3.制文时间+制文机关+实施内容+文种
例《2019年xx市计生工作目标考核实施方案》
(二)正文
1.开头(前言)
常用“为”或“为了开头
2.主体部分(核心)
(1)阐明实施该项工作的重要性
(2)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其指导原则
(3)方法、步骤
(4)相关问题的组织领导等。
3.结尾部分
五、实施方案的行文技巧
通常会采用”分项条目式“。主要是设几个项目,将相应的几个部分攘括其中,并且拟写成小标题,再添加序。根据实际的需要,也可以在每个项目下再设置若干条款。
六、实施方案写作训练
第二十章 信电类文书
第一节 信电类文书概述
一、信电类文书的概念和种类
(一)信电类文书的概念
本质是书信文书
(二)信电类文书的种类
1.普通书信
2.礼仪书信(贺信、感谢信、表扬信)
3.申请类书信(申请书、求职书)
4.建言类书信(建议书、倡议书)
5.电子邮件
二、信电类文书的功用
(一)普通书信:传递情感、沟通思想的作用
(二)礼仪书信:祝福、期望或感激等
(三)申请类书信:表述自己的愿望并期望得到批准的文体
(四)建言类快:将自己的想法建议或意见向上级组织报告
(五)电子邮件:以网络作为主要传播载体进行沟通交流所用
三、信电类文书的写作方法
(一)标题
除普通的书信外,其他类型信电类都含有标题
(二)称呼
顶格位置书写
(三)问候语
“您好”“函下”“文安”等
(四)正文
(五)祝颂语
可以拆分为祝语和颂语
(六)落款
署名和成文日期
第二节 申请书
一、申请书的性质和特征
申请书是个人或单位向机关、企事业单位、组织或社会团体表达自己的愿望并且希望能够得到申请组织 、单位等相应批准的一种书信形式。
(一)意愿性(最主要的特征)
(二)严肃性
上行文
二、申请书的种类
(一)按申请人划分
1.个人
2.集体
(二)按所申请事项划分
1.加入某组织提交的申请书
2.入团申请书、入党申请书
3.因私事寻求帮助提交的申请书,如奖学金申请书
4.要求某种权利或请求承担某任务提交的申请书
(三)按书写格式划分
1.书信式申请书
2.表格式申请书
三、申请书的写法
(一)申请书的结构
1.标题
直接将“申请书”作为标题
申请书前面加事由
2.称呼
可以在称呼前加“尊敬的”等后面标冒号引出下文
3.正文
(1)基本情况部分
(2)申请事项部分
(3)申请理由部分
(4)申请人保证和承诺部分。如“此致敬礼”
4.落款
注明申请人姓名,基单位申请,注明单位名称并加盖公章
(二)申请书的写作要求
1.重点突出、一事一书
2.理由充分 、实事求是
3.语气谦逊、态度恳切
第三节 自荐信
一、自荐信的概念与作用
(一)自荐信的概念
自荐信也称求职信
(二)自荐信的作用
1.学生走向社会的“敲门砖”
2.获得理想职位的重要环节
3.求职单位留下美好印象
二、自荐信的写作结构
(一)标题
(二)称谓
(三)正文
1.开头。基本信息进行介绍
2.主体。核心内容,了解用人单位需要,充分地展示自己,策略性的扬长避短
3.结尾。留下一个完整且鲜明的形象
(四)落款。姓名、日期等
(五)附件。佐证材料,简历资历证书等
三、自荐信的写作要求
(一)基于受文者的立场出发
1.具有明确的目标
2.用人单位立场上考虑体现自己的才干
(二)表达自身情感
1.展现自己对于求职单位的热爱和向往
2.工作的情感与态度
3.表现自身吃苦耐劳的态度
新媒体写作篇10%
第二十一章 新媒体概述
第一节 新媒体的概念及特征
一、新媒体的概念
(一)广义的新媒体
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和卫星等渠道传播,以电视、电脑 和手机为主要输出终端,向用户提供视频 、音频、语音数据服务、连线游戏、远程教育等集成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手段或传播形式的总称。
(二)狭义的新媒体
专指新兴数字化媒体。时间性、历史性和技术性
二、新媒体的特征
(一)数字化
(二)超媒体性。多种媒体非线性地组织和呈现信息
(三)交互性(最突出的特征之一)
(四)超时空性
(五)个性化
(六)虚拟性
(七)资源共享性
第二节 媒体融合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一、媒体整合的概念及发展演变
(一)从“媒介融合”到“媒体融合”
1.狭义媒介融合:是指不同的媒介形态相互整合,产生一种新的媒介形态,比如电子杂志等
2.广义媒介融合:是一切媒介以及媒介的有关要素相互结合汇聚甚至相互整合。
3.2014年8月媒介整合转向”媒体整合“。媒介融合着眼于传播中介,媒体整合着眼于新闻机构。
(二)媒介融合的发展历程
1.将西方”媒介融合“成果应用于国内研究
2.传统媒体如何应对新媒体的冲击
3.适应新媒体特性的融合之路。
4.数字化时代的媒体融合。
二、媒体融合的特征@重要
(一)内容融合
各媒体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互通,通过整合,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再通过不同的媒体平台传递给受众。
(二)渠道融合
(三)终端融合
新闻客户端被视为媒体整合的最新发展,主要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
第三节 新媒体写作的文本类型
一、网络新闻写作@重要
(一)易读性与及时性。最大特征,与传统新闻的根本区别
(二)传输手段多元化
(三)内容的海量性
(四)空间的无限性
(五)极强的交互性
二、网络文学写作
(一)准入门槛低
(二)作品质量良莠不齐
(三)题材内容较为单一
(四)语言表现出杂糅性
(五)网络文学传播主体与对象的界限模糊化
三、网络帖子写作
(一)形式简单,篇幅不长
(二)内容多样
(三)口语化表达
四、博客写作
(一)开放性
(二)个性化
(三)交互性
五、微博写作
(一)篇幅短小精炼,内容集中突出
(二)结构简单清晰
(三)表达方式上叙事和议论为主
(四)体现强烈的个人感情
六、微信写作
(一)实用性
(二)及时性
(三)简短性
(四)反馈性
(五)社会性
第二十二章 网络新闻
第一节 网络新闻的特征
一、网络新闻的生产特征
(一)网络新闻的生产主体多元化
大众赋权和社会话语权的重塑,公民记者纷纷出现。
(二)网络新闻的生产内容个性化
针对不同用户的使用习惯
(三)网络新闻生产流程高效化
拥有最大话语权
二、网络新闻的传播特征
(一)传播范围的全球化
(二)传播方式的交互性
(三)传播内容的层次性与海量性
(四)传播的全时性。时时刻刻
三、网络新闻的文本特征
(一)多媒体性
(二)易读性
(三)超文本性
第二节 网络新闻的写作思路与要求
一、网络新闻 写作与传统媒体新闻写作的区别(论述题)@重要
(一)写作形式不同
1.传统媒体:文字或文字+图片
2.网络新闻 :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
(二)写作风格不同
1.表达方式不同
(1)传统媒体:规范严肃
(2)网络语言:表达口语化
2.句式不同
网络新闻情感更充沛
3.阅读时长与深度不同
网络文字内容简洁凝炼,顺应新媒 体的特点和新媒体用户的阅读需要来进行写作。
二、网络新闻的写作思路
(一)网络新闻的标题写作
1.网络新闻标题用实标题,不用虚标题
2.标题在语法上要求主谓宾各部分齐全
3.标题要用简洁的语言精准凝练核心信息
4.标题中应体现关键词
关键词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否具有新颖性。
5.标题字数控制在20字以内
(二)网络新闻的导语写作
1.文字简洁明了,突出关键词,吸引读者
2.逻辑严密和表达高效让导语快速进入主题
3.将最重要的价值要素置于最前端
4.独具特色
5.用不同的写作手法进行导语写作
(三)网络新闻的背景写作
1.将新闻背景与新闻事实有机结合
2.将新闻背景与主要新闻事实分开
(四)网络新闻的正文写作
层次清楚、点面结合、精选材料
1.正文格式要求
(1)必须使用网站系统统一提供的编辑器
(2)正文字体应按规定的要求
(3)作者姓名应置于正文结尾段的最后
2.正文内容要求
(1)客观真实、主题突出、结构完整
(2)段落清晰,结构明显,一段表达一个意思
(3)多用小标题
(4)遵循重要性原则 ,将最重要的新闻要素置于最前面。
(5)内容简洁、语言平实
第三节 网络新闻写作训练
一、标题写作训练
二、导语写作训练
用最精粹的文字简明扼要地把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和意义表达出来,作用主要在于抓住核心事件以及吸引读者的注意。
三、正文写作训练(关键部分)
第二十三章 网络评论
第一节 网络评论的概念与特征@重要
一、网络评论的概念(名词解释)
(一)广义:网络评论指网络媒介传递的具有评论性质的观点性信息。
(二)狭义:网络新闻评论。
二、网络评论的特征
(一)时效性。迅捷、及时
(二)现实性。针对性
(三)动态交流的互动性。
三、网络评论的分类@重要
(一)融媒体新闻评论
1.概念
指通过融合多种媒介形态来呈现对新闻事件或社会现象看法的政府性新闻体裁。
2.特点
(1)新闻性
(2)政论性
(3)表达符号的丰富性
(二)主流媒体对外网络评论
1.概念:
是以国外媒体和爱众为主要目标对象,针对国际、国内重大事件、国际关系等表达态度和阐述观点,以期影响国际舆论的新闻体裁。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国家的立场和态度,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特点
(1)评论主题重大
(2)政论题材为主
下面阐述国家政策,反击国际政治攻击
(3)舆论导向鲜明
树立良好形象
(三)重大主题网络评论
1.概念
重大主题网络评论指的是围绕党和国家的重要决策部署、中心工作和时代主题,在网络上发表能够影响人们观点的意见性信息的评论。
2.特点
(1)引爆爱国热情
(2)正面情绪占据主流
(3)仪式化
(4)语言质朴
第二节 网络评论的写作思路与要求
一、写作思路
(一)确立选题(首要环节)
1.紧跟时事热点
2.正面导向
(二)准确立意(新)
(三)确定论证方法与论证过程
1.事实出发
2.新鲜、快捷最大特点
(四)具体安排行文结构
标题、引论、证论和结论
(五)述评结合,逻辑支撑观点
二、写作要求
(一)迅速准确
切中要害、直指核心
(二)以高远的视角切入事件进而发表评论
立意要稳
(三)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立场
观点要正
(四)以分享的心态进行创作,写作时具有对象代入感
网络评论的实质就是分享观点,合适语言风格
(五)注重网络化表达,打造通俗易懂的内容
适应网络使用人群的语言习惯
第三节 网络评论写作训练
《应用写作学》
绪论
第一节 写作的历史源流
一、写作系统
(一)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二)商代的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承载问卜上天,偏向记录生活的功能。
二、书写历史
(一)三皇五帝时期,“结绳记事;殷商甲骨文;
(二)西周时期,金文;
(三)夏朝,大篆,石鼓文,方块字;
(四)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秦篆(小篆)——秦隶
(五)汉朝,汉隶,破圆为方,隶书的形成,是我国汉字历史上的一大标杆。
(六)秦汉时期,文体应用走向艺术
三、写作理论
(一)曹丕《典论·论文》第一次正式对写作进行论述,提出“文气说”。@重要
(二)刘勰《文心雕龙》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系统论述了写作过程中的立意、文气、结构等各方面问题。@重要
(三)唐宋八大家,反对重浮夸形式,轻核心内容。
(四)辽金元“借才异代”,借宋文人开启自身文学发展。元忽必烈开始全面接受汉族文化,元杂剧发展到顶峰。
(五)明清时期,白话文小说发展。
(六)19世纪中后期,新文化运动,白话文作为日常用语,文言文贯插在语言学习与写作中。
第二节 写作在当代社会的重要作用
一、写作是提升自身语言组织能力的重要渠道
从谋篇布局到词句选用,从逻辑谁到通感比喻
二、写作是现代社会连接不同群体的基础
碎片化在生活。如豆瓣的小组讨论,淘宝评价等。
三、写作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石
公文写作到办公软件的应用
四、写作是社会秩序形成的基础
公文写作。如工作部署、会议安排、组织管理等
五、写作技能是新媒体时代必备的技能
《应用写作学》
基础理论篇10%
第一章 文书概述
第一节 应用文的概念和特点@重要
一、应用文的概念
应用文是指机关单位、社会团体和人民群众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办理公务以及个人事务时使用的具有特定形式的文字。
二、应用文的特点
(一)高度的思想性。观点明确,次序安排
(二)直接性。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三)被动性。限制性和规范性
(四)材料真实,微观和宏观
1.微观特点
(1)实用性;
(2)真实客观性;
(3)模式化;特定格式:标题、开头、正文、结尾
(4)灵活性;
(5)精炼性。
2.宏观特点
(1)社会性
现实的写作目的;
与时俱进的社会属性
与社会发展不可脱离
(2)科学性
具有真实性
遵循相应的写作规范
(3)联系性
第二节 应用文写作的历史沿革
一、中国最早古代文书是出土河南安阳殷墟的甲骨文
二、秦以前,称为“书”,区分其重要程度的依据是所用的载体。
三、《尚书》我国第一部历史文献汇编,用于管理政务的应用文。
四、春秋战国,按不同品类进行命名,如刑法典称为刑书
五、秦朝到西汉,由上至下(下行文),称为“诏”;由下至上,称为“奏”;平行文,称为“敕”
六、清代沿用明代的文种
七、真正意义上的“应用文”一词始见于宋代 。欧阳修《免进五代史状》
八、《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进一步规范
第二章 应用文写作的要素
第一节 应用文写作的内容
一、主旨(应用文的灵魂)
(一)概念应用文的主旨是指写作主体通过文章的全部内容所表现出来的贯穿全文的基本观点,它是写作主体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认知、理解 、剖析和设想的集中体现。
(二)分类与作用分类:1.表明个人立场;2.传递信息作用:1.引领作用2.制约作用
(三)主旨的要求1.表达准确;2.主旨集中,一文一事;3.观点正确。
二、材料(应用文的血肉)
(一)概念:材料指作者为了表达中心思想和基本观点,收集、整理并最终运用到写作中,对主旨的阐述起解释说明、分析启示等积极作用的各种事实、情况、数据,以及引用理论、言论、资料等
(二)材料的作用1.基础作用2.证明作用
(三)材料的种类@重要
1.获取途径:分为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
2.性质: 分为感性材料和理性材料
3.时间属性:分为现实材料和历史材料
4.是非判断:分为正面材料和负面材料
5.代表性: 分为典型材料和一般材料
三、结构(应用文的框架)
(一)结构的概念结构在应用文写作中的具体表现就是谋篇布局,是作者阐述主旨与安排材料的需要而精心设计的内容上的层次性和表达上的条理性。
(二)结构的作用1.布局的作用2.规范的作用
四、语言语体类型
(一)准确性。共同特征
(二)简洁性
(三)平实性
(四)生动性。基本特征
(五)专业性
第二节 应用文写作的形式
一、应用文写作形式的概念
应用文写作形成,是指一篇应用文展示给读者的方式, 即通过怎样的方式将文本呈现在读者眼前。
二、应用文格式的分类
(一)必有格式必不可少、每篇应用文都要具备的格式。
(二)或有格式有的应用文有,有的应用文没有。
(三)期有格式从美学效果和表现需要出发,希望应用文具备的格式。
三、应用文格式的划分标准
文头文体文尾法定公文公文保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印发日期法律文书文书名称、原告和被告诉讼请求、事实、理由等署名、日期等书信名称称呼、正文、结尾等署名、日期等经济类文书标题引言、正文落款
四、应用文中的小标题@重要
(一)大致整齐的句式外在形式一致
(二)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丰富内容
(三)从实践中来,生动易懂通俗易懂
(四)进行提炼,富有新意
(五)小标题之间要有内在的逻辑关系。
第三节 应用文写作的技巧
一、明确写作因果
(一)明确写作目的
(二)明确写作内容
(三)明确写作效果
二、思考写作模式
(一)打破定式,反向思考;
(二)求异思维,另辟蹊径;
(三)客观思考,摆脱主观;
(四)思维缜密,角度多元;
(五)善于观察,把握重点。
三、书面表达成文
(一)应用文的叙述
1.叙述角度
2.叙述手法
3.叙述视角
4.叙述层次
(二)应用文的说明
1.对事物性质及特点的概括
2.对事物的范围、类别进行介绍
3.说明完成某项任务的措施及发文机关或人员的制文意图和主张
(三)应用文的议论
1.举例论证
2.引用论证
3.对比论证
4.演绎论证
三个内在环节: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应用文写作的语言素养
(一)应用文的语体
语体,即语言的表达体式,它是应用文载体思维的静态观照
特点:
1.模式性 为...作为
2.专业性 据...消息
3.明晰性
(二)应用文的语境
语境,是语体表达和运用的环境,是应用文载体思维的动态观照。
语境的作用:
1.正确表达文本的意图,让文本的内容产生新意
2.能够使文本内容相对生动,具有审美效果
(三)应用文的语序
1.尊重工作、学习、生活中的语序的习惯性
2.遵循事物发展的逻辑次序,正确的反映事物客观规律
3.注意语序的严格性和强制性。
4.注意语序的选择性
(四)应用文中数字等的规范性
第三章 应用文写作的基本流程
第一节 应用文写作缘起
客观需要
1.行政管理的需要
2.处理事务的需要
3.人际交流的需要
4.专项业务的需要
第二节 表达主旨与拟定大纲
一、表达主旨
1.标题点旨
2.开门见山
3.转折点旨
4.篇末点旨
5.小标题点旨
二、拟定大纲
(一)拟定大纲的方法
1.编写流程
2.操作步骤
(1)拟定标题,确立主旨
(2)以判断句式写出文稿的基本观点,确定全文的框架结构
(3)考虑各部分的结构安排
(4)全面检查大纲
(二) 拟定大纲的要求
1.充分重视,正确的思考方法,养成拟大纲的习惯。
2.付诸实践。
3.坚持不懈。需要行之有效的训练。
第三节 材料的获取与使用
一、材料与主旨的关系
1.材料是指文章的来源
2.材料与主旨相辅相成
3.材料与主旨相互制约
二、收集材料的方法
1.观察
2.调察
3.积累
4.互联网检索
(三)材料的鉴别与选择
1.围绕主旨。针对性强,紧扣主旨。
2.真实、准确。
3.典型规范
4.新颖
第四节 设立层次与运笔行文
一、层次与段落
(一)层次设立原则
1.尊重规律;
2.考虑不同特点;
3.富有逻辑性。
(二)层次设立方法
1.按照时间的推进设立层次
2.按照空间的转换设立层次(身临其境)
3.按照时空交叉的方式设立层次(环环紧扣)
4.按照逻辑关系为次序设立层次(递进)
(三)段落
1.注意问题的专一性
2.注意问题的完整性
3.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连贯性
4.段落设置要注意对称与协调
二、行文
1.逻辑思维为主,形象思维为辅
2.一步到位,一气呵成
第五节 修改与润饰
一、应用文修改的重要作用
(一)不断打磨,焕发生机
(二)更加准确的表达主旨
(三)提升作者的文本写作能力
二、应用文修改的范围(对象)
(一)审查主旨及支撑主旨的材料
(二)增减材料
(三)调整结构
(四)锤炼语言
(五)检查格式
三、应用文修改的方法
1.总体到局部
2.增删补换
《应用写作学》
科研写作篇20%
第四章 科研写作概述
第一节 科研写作概念及特点
一、概念
科研写作是科学研究写作的简称,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知识和经验的总结。
二、科研写作的特点
(一)目的明确
(二)具有科学性和学术性(真实的、验证出来的)
(三)读者相对集中(专、精)
(四)文体结构独特
第二节 科研写作文体的类型
一、学术论文
狭义科研写作:原创性科研成果的表达
广义科研写作:学术论文、学术述评、文学批评、项目申报书和书评等都是科研写作的类型。
二、学术述评
侧重“评”,挖掘和提炼创新之处
反映作者对文献资料的研究深度和理解程度
提供规划性意见和参考
三、文学批评
《文心雕龙》
实践出发,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评价和分析反映作品的内涵和价值
引领和导向作用
作品本身出发
反映民俗生活和文化生活变迁的重要话语资料
四、项目申报书
项目申报书是用来申报国家资助项目的一种报告文体
申报项目的核心内容进行阐述,可行性、操作性
格式:严格的要求
展现申请人科研能力的机会,项目立项价值的重要体现
五、书评
介绍并评论书籍的文章,以“书”为对象,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和鉴赏,是对书籍 内容的价值判断和评论。
主观性
提供价值参考
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
科研和写作是一种意和言的关系,意在言先
熟悉研究的内容和具体的文体形式
第三节 科研写作文体的格式规范
一、标题
相关原则,有助于选定关键词
反映特定的研究内容
二、署名
主要贡献者
实际贡献大小排列署名
三、摘要
弥补标题的不足
对论文综合性介绍
提示主题,突出研究内容和价值(一般300-500字)
四、行文
论文和论据两部分
分析、归纳和总结
五、参考文献
反映作者的研究深度
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
参考文献找到信息出处
第五章 学术论文的写作
第一节 学术论文概述
一、学术论文的概念
本质: 表述创造性研究成果的论文。
二、学术论文的特征@重要
(一)学术性(重要特征,灵魂)
1.选题具有客观性。
2.表述具有学术规范性。(严谨、科学、结构完整)
3.具有一定的学理水平。(推动领域发展)
(二)专业性(区别与其他应用文体的重要特征)
1.对作者的要求:专业水平、扎实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收集、采集数据:专业化特征、科学性。
(三)逻辑性
1.纵式结构
2.横式结构
3.合并结构
(四)规范性
1.内容规范
(1)国内外研究综述
(2)论点内容进行的论证
(3)得出结论,提出建议
2.形式规范:
(1)编排形式
(2)语言的规范
(五)应用性
1.价值: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
2.目的:开拓新领域,不断创新
第二节 学术论文的结构
一、学术论文的结构概述
要素之间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方式;规范的行文格式;理解论文内容;重要组成
(一)整体性:首尾呼应
(二)开放性:根据内容进行变化
(三)层次性:不同部分有机关联
二、学术论文的结构组成
(一)前置部分(提纲挈领)
1.题名
(1)具体明确:完整表达作者的意图
(2)富有新意:中文不超过20个字,外文不超过10个实词,内实创新
2.作者和作者单位
(1)作者:发表权、署名权、翻译权、汇编权
(2)作者单位:学习单位和工作单位,标明地址省市县
3.摘要
中文篇幅200-300个字,外文不超过250个实词
完整的短文
4.关键词
文献标引
一般3-5个
题名或内容中选取
5.中图分类号
6.文献标识码
(二)主体部分(核心内容)
1.引言(序论)
(1)言简意赅
(2)紧扣研究内容
(3)3000—5000字的论文一般200-250字为宜(占比5%左右)
2.正文(本论)
(1)论证方法:
分析法
引例法
论释法
(2)本论格式:
全文分段式
小标题式
空行分段式
标题式
(3)逻辑结构:
横式
纵式
纵横结合式
3.结论(总结、概括)
(1)结论性结尾(客观事实)
(2)探索性结尾(没有明确答案)
(3)设想性结尾(互相交流愿望)
(4)致谢部分
4.参考文献
顺序依次列出
正式出版物,可查证
严格
参考价值
(三)附录部分(非必要情况可省)
正文的补充
参考意义
数据、图表、注释等
第三节 学术论文的写作思路与要求
一、选题的确定(简答题)
(一)价值性原则:社会和经济
(二)创新性原则:弥补空白
(三)可行性原则 :有依据、可操作性
二、学术资料的搜集
(一)调查:一手资料
(二)观察
(三)文献检索
(四)实验:定性、定量、对照、模拟
三、学术主题的确立(论文之眼)
(一)胸藏大局,锁定空白
(二)兴趣导向,积极质疑
(三)明确思路,考量价值
四、结构呈篇
(一)提纲:标题、中心论点、分论点、层次段落、分论点的材料应用
(二)拟定方式:
1.纵贯式,根据先后顺序
2.并列式:论点平铺内容
3.递进式:论点逻辑推进
(三)修改定稿
1.从全篇着手进行考量:逻辑
2.从细节着手进行修改:内容、格式
五、学术论文的写作要求
(一)丰富的理论知识
(二)清晰的逻辑思维:概念、判断、分析
(三)严谨的学术态度
(四)良好的学术道德
第四节 学术论文写作训练
一、论文选题范围大小适中
二、论文研究内容具有时代性
三、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
第六章 学术评论的写作
第一节 学术评述的概念及特征
一、概念:叙述和评论的简称,即在总结的基础上展开评论。
侧重于学术内容
导向性文献
二、特征:述多于评,目的是评,述是为评服务的
(一)、综合性:纵横交错;
(二)、批判性:客观资料与主观推断融为一体;
(三)、独创性:创造性智力劳动成果;
(四)、前瞻性:最新信息和科研动向;突出重点问题、难点问题、热点问题;创新性和应用价值
第二节 学术述评的文体思维特征
一、具有主体意识:客观研究后进行评论;强烈程度关系自觉程度
二、具有独立意识:对自己作为述评者身份的认识
三、具有先进意识:广博、精深的知识面;宏观动态的全面了解
四、具有审美意识:优质的内容;需要改进的内容;感性和理性;客观公正;专业性和权威性
第三节 学术述评的写作思路与要求
一、学术述评的结构:先“述”后“评”
(一)前言:引出述评的核心主题(200-300字)
(二)主体(核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预测客观
1.纵式写法。
2.横式写法。
3.纵横结合式写法。
(三)结束语:总结,预测;
(四)参考文献:出处
二、学术述评的写作思路
(一)选题和搜集文献:相关的课题;创新、开拓视野;掌握文献;有述有评
(二)整理和分析:有代表、有价值;真实性、准确性;
(三)拟定提纲:简洁扼要
(四)撰写成文:有论点有论据,掌握重点;前后呼应,材料充实
三、学术述评的写作要求
(一)材料和观点的统一:观点是重中之重
(二)述和评必须胡机结合:述是评的基础,评是述的目的
(三)提纲挈领、突出重点:多用符号、术语,以问题作为导向
(四)叙述评价具有客观性:
1. 叙述客观
2.态度客观
第四节 学术述评写作训练
第七章 文学批评的写作
第一节 文学批评的概念及特征
概念:
广义:文学研究者将自身的阅读经验和文学经验转化为理智形式并将它同化为首尾一贯的合理体系而行成的一门知识或学问。
狭义:以文学鉴赏为主,辅以文学理论的指导。一方面能正确反映文学作品的内涵和价值;另一方面也对文学创作者本身大有裨益。
作用:支持、引导的积极作用
特征:
一、审美性:艺术享受;批判意境
二、科学性:抽象思维厘清逻辑;自身的学术研究性质;客观事实为基础
三、公信力:权威性、客观判断;公信力的评判标准在于受众的认可度;摒弃个人感性体验
第二节 文学批评的写作思路与要求
应用性和实践性;文学表达为主
一、了解对象:品读出发,感受、探索和理解 ;作者所处的环境
二、选点切入:内涵、作用、语言表达、结构塑造
三、确定要旨:主要观点;批评走向;理论和内容;
四、布局安排:结构
(一)根据批评内容选择批评文体
(二)根据批评文体确定文章章法
1.散文体写作
2.论文体写作
(三)根据章法运用行文笔法
五、力求创见:发前人之所未发,新的观点,避免重复性。
第三节 文学批评写作训练
以刘勰《文心雕龙》为例
一、内容结构
二、时代意义与影响力
三、美学和文学价值
从三方面对《文心雕龙》进行评价
第八章 项目申报书的写作
第一节 项目申报书的概念及特征
一、项目申报书的概念
概念:项目申报书是指项目研究者或企业根据政府政策和申报文件,向政府申请项目资助的一种文本。
项目申报书是项目申报成功的关键
内容安排、行文结构、具体写作思路
二、项目申报书的核心特征与创新类别
(一)核心特征:创新性
(二)创新类别 :
1.问题创新
2.理论创新
3.方法创新:新研究方法或渠道
4.结论创新:关键节点
5.数据创新
6.对策创新:可能性相对较大
第二节 项目申报书的结构
一、企业项目申报书
(一)项目名称:能快速了解内容,高度概括能力
(二)申请组织信息:组织名称、组织架构、组织成员,了解方向
(三)项目背景:项目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四)项目目的:@重要
时间:长期目的和短期目的。
内容:总体目的和具体目的。
(五)目标群体:写清目标群体及其数量 ;分为直接和间接
(六)服务内容:做什么?怎么做?可行性和操作性较强;
(七)项目进度表:时间表,先后顺序,逻辑关系
(八)项目经费:人员费用和非人员经费;详细记录
(九)项目风险评估:可能存在的风险;应对措施
二、专业性学术项目申报书
(一)摘要及关键词
1.项目研究的现实背景;
2.项目研究的问题、目标及思路等
3.项目研究的创新点及其与以往研究的区别
4.项目研究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具体的解决方案
(二)立项依据
1.立项依据的写作
2.研究思路:事实-理论研究-存在的不足-研究的问题-自身的视角和思路
3.研究内容:
(1)研究背景
(2)研究的问题、现状、不足
(3)研究
4.研究意义:开门见山;科学性与独创性;国内外现状
(三)具体内容
1.研究目标
2.研究内容:
不能“柴”:只有骨架,没有肉
不能“窄”:工作量不够
不能“套”:特点和风格
不能“实”:设想和计划
不能“乱”:缺乏条理,没有章法
不能“散”:关系理清
3.研究方法:针对 性、依据、步骤、结节
4.创新点:价值和意义的创新;贯穿整个研究;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三四个点。
5.技术路线图:图的方式展现,要素间的关系,清晰的认识
6.可行性分析:
研究条件
研究的前期基础:主持人、参与过的课题;内容相关性;材料论证性;能力的突出性
7.人员构成及分工:人员匹配性;人员分工及整体合作性
8.研究计划:时间安排及具体化
9.与之前立项项目的联系与区别:能力的展现
第三节 项目申报书的写作思路与要求
一、项目申报书的写作思路(创新点)
(一)构思阶段:
分析和总结前人的成果
尝试性预设
可行性考量
是否能解决现在问题
打劫和说服
(二)写作阶段:
1.端正研究态度:科学、客观、真实、创新
2.明确撰写原则 :创新是核心,设计是主体,谁是手段,尝试思考是保障
3.严谨论证:全面、针对 性、具体
4.深度思考:一个问题、一种方法、一个理论是否统一?
二、项目申报书的写作要求
(一)整体方案具有设计感
(二)行文结构、格式具有固定性:立项背景、立项依据等
(三)语言表达具有严谨性与学术性
第四节 项目申报书写作训练
举例
一、立项背景与意义
二、项目实施方案
(一)具体研究对象和内容;
(二)研究拟达到的目标;
(三)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四)项目的预期成本形式;
(五)项目的预期效益;
(六)实施计划
(七)研究特色、创新点及推广应用价值
(八)主要方法
第九章 书评的写作
第一节 书评的概述
一、书评的概念
书评就是图书评论。
二、书评与文学批评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重要
(一)书评与文学批评的共通之处(联系)
1.“评”是本质联系
2.写作前提与兴起背景一致:都是图出出版的衍生物。自由开放的社会环境
3.写作态度大体相同:实践出发,客观 、真实
4.功能与作用有相通之处: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二)书评与文学批评的区别
1.写作目的不同:
书评:介绍,为读者服务,有商业导向
文学批评:重在文学鉴赏
2.文体性质不同:
书评:商业性、审美性
文学批评:不太注重外在形式
文学批评包含书评
(三)书评的关联人
图书作者、书评作者、读者及出版商
有助于读者快速、精准地锁定图书。明确指出价值与创新之处。提高图书知名度,增加销量。
(四)书评的分类
1.思想类书评:个人素养、理解、常识有要求
2.大众类书评:通俗性、可读性、思想性、文学性
3.学术类书评:专业领域的最新成果
4.专业类书评:小众和专业领域,针对性、目的性强
5.书目类书评:传递图书信息,提高选书效率
6.自媒体类书评:社交媒体、网络社区、网购平台等。例 微博、小红书、淘宝
(五)书评的写作模式
1.介绍式书评:简要介绍 ,最常见
2.评价式书评:介绍图书主要内容的同时,还对全书的内容、观点、风格等进行评价。
3.专业式书评:专业的角度,实用性和学术性
4.阐发式书评:深入研究探讨;批判反驳;读后感
5.书话:文学艺术价值
(六)书评的特征与作用
1.书评的特征:
(1)学术性
(2)主观思维意识
(3)多重价值:指导性、学理价值、商业价值
2.书评的作用
(1)学术研讨
(2)沟通桥梁
(3)提高出版质量
(4)社会价值与文化导向
第二节 书评的结构
一、开篇:吸引读者(引发阅读兴趣);作者、书名、出版信息
二、正文:重点在于“评”
分层:深入
并列:框架清晰
三、结尾:推荐结论,整体评价,提出研究意义、产生影响和可借鉴之处。开放态度
第三节 书评的写作思路与要求
一、书评写作的态度(简答题)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客观,摆脱传统和权威束缚
二、明辨是非、公正评价
处理好“是”与“非”的关系
处理好深入与浅出的关系。内容、思想“深”,表现形式“浅”
处理好创作与反馈的关系。针对意见进行简要论述
二、书评写作的流程与技巧
(一)边读边记
(二)查漏补缺
1.挑读法:章节的主要内容
2.思维发散法:拓展
3.章节段落总结回顾法:摘录、归纳章节段落
(三)写出收获:
1.拟定一个独特的题目
2.合理安排书评内容
3.反复修改润色
三、书评写作的注意事项
(一)观点鲜明、独特
(二)创新性深度思考
(三)遵循“三不要”原则
1.不要大八大胡同摘抄原文。本质在于“评”
2.不要面面俱到。重在精而不在多
3.不要过度表扬,有理有据,使读者信服。
第四节 书评写作训练
《应用写作学》
新闻写作篇30%
第十章 新闻写作概述
第一节 新闻写作的概念
一、新闻的发展沿革与定义
(一)“新闻”一词的由来
1.“闻”意为一个人,”新闻“二字连用时,有”新听到的消息“含义。
2.西方,”报道“演化而来,《每周新闻》首次用于刊名。
(二)新闻的定义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有意义的事实的报道。
1.新近发生:时效性
2.事实:真实性
3.有意义;引发公众兴趣
4.报道出来
(三)新闻的分类
1.按事实发生状态:实发性新闻 、持续性新闻、周期性新闻
2.按事实发生时间与报道时间之差:事件性新闻与非事件性新闻
3.按新闻发生的地区与影响范围:国际新闻、国内新闻 、地方新闻
4.按新闻事实的材料组合方式:典型新闻(一文一事)、综合新闻(新闻联播)、系列新闻(天气)
5.按新闻反映社会生活的具体内容:政治新闻、经济新闻、军事新闻、科技新闻等
二、新闻写作
(一)新闻写作的内涵
新闻写作是指以采访为基础,将采访所获的材料、信息,通过文字叙述的方式,最终制作成某一体裁的新闻作品的过程。
1.确认构成新闻事实的主要元素(5W1H)
谁(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为何(Why)、过程如何(How)
2.需要了解新闻写作的对象(新)
(1)新事件新发生
(2)新现象新变化
(3)新人物新情况
(4)新法规新政策
(5)新观点新看法
(6)新发现新披露
(二)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
1.真实全面:要素和观点来源
2.客观公正:事实基础上
3.表达生动:语言技巧
4.语言简洁:短小精炼
5.新鲜及时(标准):时效性
第二节 新闻的文体特征
一、新闻的本质
新闻的根本性质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反映现实引发思考
主要特点:“用事实说话”,“事实”是新闻的基础,是新闻的本源。
二、新闻的基本结构
(一)标题:概述、评价
1.新闻标题的分类:
(1)按新闻标题的布局与位置(多选题)
提要题:内容提要
插题:分题、小题
栏目题:专栏名称
通栏标题:用于特大新闻,特大标题
主题
(2)按照不同的新闻文体
消息标题
通讯标题
新闻评论标题
专访与特定标题
2.确定新闻标题应遵循的原则
内容具体,叙述事实
描述准确
态度明确,文字简练
表达生动,巧用修辞
(二)导语(精华部分):总体基调
要点:突出、具体、简练
1.直接性导语:感情色彩不强烈
2.延缓性导语:间接性,引导读者深入阅读,描写、抒情等手法
3.评论式导语:夹叙夹议
4.对比式导语
5.复合式导语
(三)主体
正文部分。详尽
1.围绕导语,避免重复
2.提供准确事实,呈现事实全貌
3.表达顺畅,结构分明
(四)结尾
又称结语,重要组成部分,响应开篇
1.自然收束法(秃尾)
2.画龙点睛法
3.对比映衬法
4.预示发展法
(五)背景
烘托新闻主题、衬托新闻价值,“新闻背后的新闻”
1.衬托性的新闻背景
2.解释性的新闻背景
3.启示性的新闻背景
三、新闻体裁的类型
(一)消息
1.动态消息。一事一报,篇幅较短,一般300-500字。
2.综合消息。不同时空的事件融合
3.人物消息。人物作为重点
4.经验消息。发展变化的阶段性
(二)通讯
新闻类和人物类
1.事件通讯
2.人物通讯
3.工作通讯
4.风貌通讯。旅游通讯,类似游记
(三)报告文学
文学手法表现新闻
1.进行深入采访
2.精心刻画人物
3.巧妙安排结构
4.展开合理想象
5.进行恰如其分的议论
(四)深度报道
1.解释性报道:又叫作“新闻分析”
2.预测性报道:科学性和前瞻性
3.述评性报道: 叙述与评议相结合
第十一章 消息的写作
第一节 消息的概念与特征
一、消息的概念
最广泛、最频繁、数量最大
(一)消息的由来
(二)消息的定义
实、快、新、短
(三)消息的种类:
1.按报道内容分类:经济新闻、会议新闻 、社会新闻等
2.报篇幅长短分类: 长消息(1000字左右)、短消息(500字以内)、简讯(200字以内)、一句话新闻等
3.按消息的发生地分类:国际新闻、国内新闻、地方新闻 、本地新闻等
4.按传播渠道分类:文字消息、广播消息、电视消息等
5.按写作手法和结构分类:动态消息、综合消息、经验消息等
二、消息的特征
(一)消息的外在标志:消息头
1.“讯”,如:本报讯(记者**报道)
2.“电”,如:新华社纽约10月16日电
3.消息头的作用:
表明此稿是消息
表明消息的时间、地点
表明消息的来源和责任
(二)消息的主要特征
1.发布迅速
2.内容新鲜
3.篇幅短小。字数最少,上限1000字,六要素
4.表述准确
第二节 消息的写作思路
一、消息的独有格式与写作的具体要求
(一)独有格式:消息头
(二)消息写作的具体要求:
1.写清来龙去脉:新闻六要素
2.设计消息导语:核心内容,定全篇基调
3.叙事主次分明:主体是消息的基础,突出重点
4.报道迅速及时
二、消息的具体结构与写作技巧
(一)标题
1.消息标题的结构
(1)主题。全面、清晰
(2)引题。肩题,交代背景、烘托氛围,概括意义,说明来源,说明原因
例 :(主题)各地工会两节预计投入50亿
(引题)惠及350万户困难职工家庭
(3)副题:又叫辅题或子题,补充正题,加以评价
例:(主题)青海湿地面积居全国第一
(副题)省内海西面积最大 玉树排名第二
(4)组合类型
全题式
单标题
引题式双标题
主副式双标题
2.消息标题的写作技巧
修辞技巧
表现手法多样:描写式;议论式;叙述式;抒情式。
(二)导语
1.消息导语的书写要求
实质内容
吸引人的事实
简明扼要
优美生动
2.消息导语的写作技巧
简洁生动,情节突出
提出问题,启发读者
略作描写,生动传神
运用对比,突出价值
巧借典故,引出事实
引用的原文真实可信
略加评议,点明主旨
3.消息导语的修辞技巧
设问、拟人、借用、 对比、 直呼、排比、惊警(惊醒、警告)
(三)主体
1.主体的写作要点
展开导语,叙述基本的新闻事实
回答问题,为读者解惑
补充导语,解释消息的原因、意义。
2.主体的写作要求
照应导语
主题明确
材料典型:代表性
结构分明
勇于创新
(四)背景(辅助)
1.紧扣主题
2.词句精炼
3.生动烘托
(五)结尾(辅助)
评论式、总结式、启发式、展望式、引用式、背景式、数字式、补充式
第三节 消息写作训练
一、人物消息
(一)人物消息的概念
典型整合或某些侧面
(二)人物消息的写作特点
叙事方法,“以事写人”
(三)人特消息的写作要求
真实生活中与人物相关的两个场景或镜头
从特殊的角度着手,选择一个侧面记叙
二、动态消息
(一)动态消息的概念
相对单一,文字精炼
(二)动态消息的特点
1.报道新鲜
2.报道速度快
3.写作语句简洁
(三)动态消息的写作要求
1.观点鲜明,突出主题
2.正确处理好“新”与“准”的关系
3.文字简洁。叙述简明扼要,用事实说话
4.鲜明地阐述事物的特征及意义
5.导语统领全文
6.结构严密,层次分明,详略得当。
(四)撰写动态消息应注意的问题
有价值的新闻
三、综合消息
(一)综合消息的概念
概念:综合消息是将发生在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具有相似性的新闻事件综合起来进行报道的形式
作用:一系列不同时间、地点的事实,经过综合,概括和提炼,使其具有鲜明的主题和强有力的指导意义。
(二)综合消息的写作要求
1.内容或角度新颖
2.事实准确
3.时效性强
4.篇幅短,容量大。内容短而充实
5.具有可读性
6.锤炼语言
四、评述消息
(一)评述消息的概念
概念:介于新闻与评论之间的一种新闻报道类型,通常以夹叙夹议的方式呈现,除了报道新闻事件本身外,还会对新闻事实的性质、特点和发展前景进行分析、理解和评价。
内容: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
(二)评述消息的写作要求
1.政策性强,叙述准确。政策导向性
2.具有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作用
3.简明扼要,评论紧扣事实,用简洁的语言说清事实,深入分析。
4.评论旗帜鲜明,在评论中提倡内容和反对的内容,要立场鲜明,生动有力。
五、简明消息
(一)简明消息的概念
简讯,快讯
(二)简明消息的写作要求
1.结构无须完整。
2.背景无须交代。
3.文字尤为精炼
4.要素无需完备
六、经验性消息
(一)经验性消息的概念
概念:是一种反映组织或部门成功经验的报道形式。
(二)经验性消息的写作要求
1.捕捉新的经验
2.经验在事实中自然显现
七、解释性消息
(一)解释性消息的概念
概念:解释性消息不仅报道事实本身,而且试图以多种方式解释新闻事实。解释原因、结果、意义、性质。
(二)解释性消息的写作要求
侧重于“为什么”
1.抓住主要矛盾。最主要、最能揭示本质事件
2.用事实说话
3.理由充足
4.消除偏见。新闻事件的本质,是科学的解释。
八、预测性消息
(一)预测性消息的概念
是指报道尚未发生、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对未来的情况进行预测。
(二)预测性消息的写作要求
1.客观报道
2.使用“第三人称”客观叙述法。
3.预测行为本身是动态的,因此预测结果是一种动态式的最近发现。
4.预测性消息的结尾应为不断变化的事实预测信息留有空间
九、服务性消息
(一)服务性消息的概念
重要的新闻类型。基本技能
(二)服务性消息的写作要求
1.注重可操作性
2.注意科学性
3.注重权威性。信源的权威性
4.注重贴近性。与受众的切身利益相关
第十二章 通讯的写作
第一节 通讯的概念与特征
一、通讯概述(必考)
(一)通讯的由来:纪实性通讯—人物通讯地—工作通讯—”采访札记“
(二)通讯的概念:通迅是详尽、生动地报道客观事物、典型人物、新闻事件、社会状况和工作问题的一种新闻体裁。
(三)通讯与消息的区别(论述题)
联系:都是以报道见长,用事实说话
1.形式不同。消息的开头通常注有”讯“或”电“类的消息头,通讯则没有。
2.报道重点不同。消息报道事件本身,通讯主要针对人物报道。
3.表现方法不同。消息一事一报,叙事方法行文;通讯更详尽、完整对人和事进行报道,表达手法自由、录活和多样,适当修辞手法。
4.表达口吻不同。消息第三人称;通讯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
5.结构形式不同。消息导语、主体、背景材料;通讯结构灵活多样,也可以白描。
6.篇幅长短不同:消息篇幅短;通讯较长
7.采写和发稿时间不同:消息时效性强;通讯采写时间长。
二、通讯的特征与选材
(一)通讯的特征
”三性“,即新闻性、文学性、评论性
1.新闻性。内容真实和新鲜。时常与消息一同发布,或是作为消息的后续报道。
2.文学性。也称为形象性,可以借用文学手法。
3.评论性。通讯具有独特的主题思想,通常夹叙夹议的方式突出主题。
(二)通讯的选材(论述题)
1.选材要求
(1)材料的典型性
(2)围绕主题选材
(3)选材不可重复
2.选材类型
(1)主要事例
(2)细节材料
(3)一般叙述性材料,完整的故事情节或叙事过程。
3.采集素材的渠道:现场观察与体验式采访采集素材。
第二节 通讯的写作思路与要求
一、通讯的结构
(一)通讯的结构组成
1.标题
(1)标题的写作要求:
标题要力求准确、凝练、生动。
标题要显示内蕴、富含情感。
(2)标题的写作技巧:
直述新闻事实。开门见山
提出问题,引人思考 。引发关注和反思
设置悬念。引发受众的好奇心
比喻、双关得当。使主题形象、生动
引用当事人的话。
把矛盾的事物和谐地组织在一起。
2.开篇
归纳:开端进入情节,起笔勾勒人物,场景描写在先,先作抒情言论,落笔先用比兴(比兴:修辞手法),引经据典,开篇设置悬念。
(1)开篇的写作要求
定准基调。紧扣主题
吸引受众
短小精炼
(2)开篇的到什么技巧
直接开篇
间接开篇。如先讲故事,引用诗词等
3.主休
(1)安排段落:相对单一、完整、有序和合理
(2)设置层次:纵向推进;横向展开;纵横交错。
(3)疏密安排合理
(4)过渡
(5)照应
4.结尾
言尽意穷
揭示主旨
补充说明
(二)通讯的写作结构
1.以时间的推移来安排结构(纵式结构 )
2.以空间交换为标志来安排结构(横式结构)
3.以时空交叉式的结构形态来安排结构(纵横交叉)
4.依据材料的性质安排结构(主题明确)
5.依据受众对事物认识变化的顺序安排结构
二、通讯的写作要求
(一)精心提炼主题。审美情绪,正向引导
(二)合理安排结构。逻辑顺序,纵、横或纵横交叉等,不断创新
(三)恰当组织材料。典型材料和细节材料(补充)
(四)曲折生动表达。内容曲折生动
1.设置悬念。
2.适度运用文学修辞。
3.对事实素材精当地议论、抒情。
4.曲折生动表达。
5.运用多样的表达手法。
描写:白描、工笔(精致描写)
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议论:发表见解
叙述:顺叙、倒叙、插叙、详叙(重点)、略叙(细节材料)
第三节 通讯写作训练
一、人物通讯
(一)人物通讯的概念和选材
1.人物通讯的概念
正面人物,新思想、新作用、新作风
反面人面,警示作用
2.人物通讯的选材
英雄和榜样
名人
体现一定人生价值的普通 人
对社会有警示作用的某些反而人物
(二)人物通讯的写作要求
1.一两个方面或是全方位
2.选择典型人物
3.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4.在矛盾冲突中写人
5.运用典型事例定人
6.借景写人
7.借他人之口刻画人(例:二百八十一个签名挽留第一书记)
二、事件通讯
(一)事件通讯的概念
报道典型的、有普遍教育作用的新闻事件。
揭露现实问题
正向事迹
(二)事件通讯的写作要求
5W1H
叙事为基础,写人为辅,也可以描写议论相结合
三、工作通讯
(一)工作通讯的概念
取得的成就和成功经验,提示和讨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一种形式
(二)工作通讯的类型(简答题)
1.报道型工作通讯。报道工作中的新鲜经验
2.研究型工作通讯。提出难点,探索原因
(三)工作通讯的写作格式
1.开头
2.主体
3.结尾。对事件的总结和评论
(四)工作通讯的写作要求
1.围绕主题。
2.用事实说话。多角度多方面证明观点,事实材料充实
3.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揭示问题,找到解决办法
4.生动形象,可读性强。
四、概貌通讯
(一)概貌通讯的概念
概貌通讯是对某地区、某单位、某行业的基本特点、风土人情、自然风光和建设成果进行报道的形式。
“巡礼"、“纪行”、“散记”
(二)概貌通讯的写作格式
标题灵活、正文围绕主题,但不要围绕人物或中心事件
(三)概貌通讯的写作要求
1.以小见大。
2.反映风貌为主。
3.文学色彩浓郁。描写和抒情
五、主题通讯
(一)主题通讯的概念
集纳通讯、综合通讯,一系列新闻揭露某一主题
人物主题。相同身份,共同特征
事件主题。典型事件展开
(二)主题通讯的写作要求
精炼主题,引领指导
选择事实,注重关联性
谋篇布局,注重链接性
六、社会观察通讯
(一)社会观察通讯的概念
报道社会现象,分析社会问题,注重分析和说理。
按题材可分为:话题型和课题型
按报道方式可分为:展现型和剖析型
(二)社会观察通讯的写作要求
1.高度社会责任感和主持正义的精神
2.深入社会,深入民众
3.微观和宏观纪实手法。点面结合
(三)写作误区
过度“追求"卖点
报道主体的隐私
道听途说
片面、极端
篇幅过长
七、幽默通讯
(一)幽默通讯的概念
幽默的口吻来报道新近发生的有趣、可笑和有意义的事实的一种形式
(二)写作要求
多听多看,用心观察
选择题材,捕捉笑料
精心构思,巧妙结尾。笑中有反思
文字活泼,语言幽默。短名,简单的句子
八、小通讯
(一)概念
通常一人一事,短小精悍
(二)写作格式
标题、正文、落款(作者名字)
(三)写作要求
1.抓住有新闻价值和故事情节的事件。关键在所揭示的现实意义,重点在于小,以小见大
2.结构新颖别致。
3.语言生动简洁
第十三章 报告文学的写作
第一节 报告文学的概念与特征@重要
一、报告文学的概念
报告文学既是新闻,也是文学,是运用文学的表现手法,真实、及时地反映具有重大意义的社会生活事件和人物故事的一种文学体裁。
现代文学中新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立的文学。
二、报告文学的特征@重要
(一)新闻性。又称文报告性
1.真实性
2.时效性
(二)文学性
1.理性思辨。探索、洞察、剖析
2.文学表现。
诗意的结构。“具象”与“抽象”的统一
艺术的笔法。小说、散文、诗歌、电影等
(三)政论性(报告文学的灵魂)
1.社会性。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题材是当前的“难点”
2.批判性。质疑的态度,回顾性反思的态度
第二节 报告文学的选题思路与要求
一、报告文学的选题思路
选择什么题材?
(一)选择具有时代精神的题材
1.反映人民群众最强烈的心愿心声
2.回答了社会亟待的问题
3.提示了时代本质的矛盾
(二)选择具有文学潜质的题材
1.对作者产生了情感冲击
2.能够吸引读者
当前社会产生的热点、焦点、难点 问题
探求真相的揭秘题材
探险猎奇的题材
二、报告文学的结构与构思方法
(一)报告文学的结构类型
1.封闭式结构:一件事、一个人或少数
2.开放性结构:篇幅较长
3.版块式结构:片段与片段之间相对独立
4.卡片式结构:类似版块式结构,卡片篇幅短于版块
5.点面辐射式结构:广度与深度的结合,以小见大
6.结构形态:“全景式”线型结构和“集合式”线型结构
(二)报告文学的构思方法
1.小说的浓缩式构思方法(如同办展览)
(1)所叙之事必须确有其事,不能虚构
(2)通过插叙的方式呈现
(3)淡化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
2.影视作品的蒙太奇式构思方法
(1)蒙太奇式是采用视频剪辑手法
(2)作者使用“织接”手法把想要表达的片段结合起来
3.戏剧作品的聚类构思 方法
(1)聚类就是把不同类别的事物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聚集在一起。
(2)聚类需要分层
第三节 报告文学写作训练
一、报告文学的叙事技巧
报告文学的创作过程,就是作者是将现实生活中采集的故事,经过选材、调查、思辨,再通过作者的巧妙叙事与构思方法,将其加工创造成为一个动人的故事。
(一)确定叙事者:作者就是叙事者。
(二)选择叙事角度:想要传达的主题
(三)安排叙事时间
1.时间顺序的安排
(1)时间顺序叙述:顺序、倒序、插叙三种模式
(2)非时间顺序叙述,指故事时间处理中断或凝固状态,主题性不强,侧重本质描叙,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2.文本时长的处理
(1)等时叙述(顺叙)
(2)加速概述(概叙):高度概括的语言
(3)减速详述(详叙):较长的文本详细描述时间较短的故事,延展
二、报告文学的人物塑造
(一)报告文学人物与小说人物的联系与区别(论述题)@重要
1.小说人物塑造对报告文学的影响(联系)
(1)小说对报告文学人物塑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艺术手法上,注重运用文学化、典型化、形象化的表现手法。
(2)小说优势以人为中心进行创作,使报道文学的文学性得到突出的表现
2.报告文学人物塑造与小说的区别
(1)人物形象来源的真实性
小说人物形象可以虚构
报告文学必须是现实生活中真实人物
(2)人物形象塑的真实性
小说人物可塑造,突出社会的矛盾和冲突
报告文学的人物塑造必须尊重客观事件的完全真实性。
(二)报告文学人物塑造的方法
1.重视人物典型性格描写
(1)对人物的性格进行典型化的处理:人物的主要性格和本质特征
(2)兼顾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多面、立体的,既有优点,也有缺点
2.在冲突中表现人物特征
(1)人与人的矛盾关系
(2)人与社会的矛盾关系
(3)人物自身的矛盾:内在矛盾和外在矛盾
3.重视人物细节描写
常用手法是白描和浓墨重彩的渲染
(1)语言细节描写:
语言来源:记者的采访 和人物相关文献的引用
(2)行为动作描写:有血有肉
第十四章 深度报道的写作
第一节 深度报道概念与特征
一、概念
(一)深度报道是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揭示新闻事件背后更深层次意义的报道形式,是以超越事实,揭示真相为旨趣的报道。
(二)核心要义是围绕社会发展的现实文体
(三)时间纬度方面
1.追溯事件背景
2.预测未来的趋势,把握事件发展的远景
(四)空间纬度方面
二、深度报道的特征
(一)深刻性与广泛性
(二)科学性
1.思想的科学性:辨伪存真
2.方法的科学性:采写方法
(三)整合性
1.新闻文体的整合
2.媒介的整合
3.报道方式的整合
(1)AR技术可视化呈现
(2)通过VLOG视频创新报道方式与互动形式
(3)综合运用“5G+VR"技术
第二节 深度报道的写作思路与要求
一、深度报道的总体构思
(一)讲故事与论理有机结合
1.纷繁复杂的事情简单话,抽象的事物具象化
2.讲好故事,兼顾论理,将两者有机结合
(二)巧妙运用背景材料
1.历史背景材料
2.个人背景材料
3.社会背景材料
(三)合理安排写作结构
1.叙事式结构(顺叙)
2.论证式结构(举例)
3.叙事论证相结合的结构
具体分为如下结构类型:@重要
1.讲述与新闻相关的人物故事
2.从与新闻主题相关的具体要求事件切入
3.对新闻应该是展开深入的、多层次的、集中的阐述分析
4.首尾响应,回到新闻开头的人物故事上
二、深度报道的文本构成与写作技巧
(一)写作角度
热点、焦点、难点
(二)引人注目的题目
简练和生动
(三)设计精妙的开头
1.直接:开门见山
2.间接: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反问、铺垫
(四)穿插其中的背景(插叙)
分析筛选后,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化
(五)结尾
1.画龙点睛:引语点题
2.首尾响应:强化主题
3.富有意味:强烈心理提示
第三节 深度报道写作训练
一、调查性报道写作训练
(一)调查性报道的概念(是什么)
1.偏向负面新闻
2.我国更多揭示复杂的社会现实
3.西方是揭露丑闻,具有揭黑性质
(二)调查性报道的写作技巧
1.选择热点事件作为报道对象
2.清晰展示调查过程:
(1)全过程串联
(2)调查中获得的引语和背景作为新闻素材(插叙)
3.在报道中进行人物描写
4.巧妙构思,精心处理每个段落
(1)报道想引人注目,必须有一个好的开头
(2)文章想吸引受众持续阅读
5.分析新闻事实,提示新闻事件的本质
二、解释性报道的写作训练
(一)解释性报道的定义(为什么)
新闻事件中补充新的事实,目的是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二)解释性报道的写作技巧
1.巧妙使用开头
(1)开门见山式
(2)设置悬念式
(3)橱窗导语式(典型事例开头)
2.用事实解释事实
(1)通过”数据解释事实“
(2)通过”相关事实解释事实“
3.用”过去“解释”现在“
(1)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
(2)使用历史材料
(3)报道久远的历史事件时
4.解释中带有分析
三、预测性报道写作训练
(一)预测性报道的概念(未来是什么)
1.预测性报道是指新闻记者根据已发生的新闻事实,分析现有材料,对某一事态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预测的新闻报道。
2.常见预测性报道类型:预测经济发展状况,预测社会发展的态势,预测生态环境变化、预测科学技术发展趋势。
(二)预测性报道的写作技巧
1.先分析再预测
2.展示事物发展的各种发展态势
3.行文留有余地。常用词汇有“可能 ”“预计”将会“等,追求语言的准确性
《应用写作学》
事务文书写作篇30%
第十五章 文书概述
第一节 文书的概念和特点
一、文书的概念
(一)含义:文书是记录信息和表达意图的书面材料的总称 。文书是人们记录信息、交换信息、发布信息的工具。
(二)本质:文书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由于需要进行事务处理而形成的和使用的、依据特定程序制作而成的各种记录材料。
(三)概念:
1.文书是人类社会实践的直接产物
2.文书写作具有明显的目的性:记录、传递信息和处理事务
3.文书有固定的制作程序:行文、发文、收文
4.文书文体完整,内容系统
5.文书是一种如实记录
二、文书的特点(简答题)@重要
(一)功能突出:一文一事,围绕主题
(二)表意明确:目的明确,表达主旨
(三)注重时效:签署日期、执行日期等
(四)责任明确:法律效力决定,一般针对公务文书,未尾署名作者是或单位等
(五)体式固定:用纸规格、书写格式、用印形式、封装方法
第二节 事务文书写作
一、事务文书的概念
定义:又称为机关常用文书,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处理日常事务时用以沟通信息、指导工作、总结结果、探讨问题的公务文书。
事务文书不在规定的法定公文内,因此又称为“非法定公文”
法定公文的种类: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报告、请求、批复、议案、函、纪要 等15种@知识拓展
二、事务文书的主要作用(简答题)@重要
(一)贯彻政策
(二)指导工作: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上下级之间
(三)积累资料:如计划、总结 、述职报告等文种
(四)宣传教育:如演讲稿、倡议书等
三、事务文书的分类、写作要求与方法
(一)分类
事务文书是公文中的一种类型文书的分类
演讲类、记录类、总结类、计划类、信电类
(二)写作要求
1.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联系和规律。如计划、总结
2.适应不同文体的体式特点。
3.具有严密性。避免疏漏而表达不完整
(三)写作方法
1.强化小标题意识,突出事务文书外在结构
措施、原因、结果三个方面入手
2.以时间、空间、逻辑为线,构建文书内在逻辑框架
例 :(1)以时间为线
(2)以空间为线
(3)以逻辑为线
3.注重开篇的设计
首先需要达到“信”的水平,才能兼顾“达”“雅”
目的式;根据式;概要式
4.多维立体开拓思路,丰富事务文书内涵。
5.以数据阐释,增强事务文书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第十六章 演讲类文书
第一节 演讲类文书的概念、特点与种类
一、演讲类文书的概念与特点
(一)概念
演讲类文书,是指人们在各种特定的场合所使用的发方文稿,即正式场合的发言、报告和演讲,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谈话、说话。
(二)特点
1.覆盖面广。适用于各级领导、工作人员和普通群众
2.针对性强。
3.口语化表达。语言平仄起伏、抑扬顿挫,力求生动活泼
二、演讲类文书的种类
(一)演讲词:又称为演讲稿,是指在重要场合或一些公共场所发表个人观点或意见时使用的演讲文稿。第二节 演讲词
(二)开幕词、闭幕词第三节 开幕词、闭幕词(写作题)@重要
开幕词是指有关领导人在大型会议开始时所做的致辞。简要纲领
闭幕词是会议的主要领导人代表会议举办单位在会议闭幕的讲话。总结性、概括性、号召性
(三)欢迎词、答谢词第四节 欢迎词、答谢词(写作题)
欢迎词指的是主人对客人
答谢词是客人对主人
第二节 演讲词
一、演讲词的性质和各类
(一)演讲词的性质
概念:也称为讲话,是在观众面前 就某一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阐述某一问题
(二)演讲词的特点与种类
1.演讲词的特点
(1)整体性:既要具备口头表达的特色,又要有一定的文学性
(2)通俗性:句子不能太长,修饰不宜过多,尽量口语化
(3)针对性:考虑听众的需要
2.演讲词的种类
(1)叙事型(记叙文)。侧重事件的发生
(2)说理型(议论文)。正确、深刻的论点
(3)抒情型(散文)。侧重于抒发某种情感
二、演讲词的写作
(一)演讲词的构成要素
1.标题:单行标题和双行标题
2.开头:听众和演讲者之间沟通的桥梁
(1)开门见山,直抒胸臆
(2)引经据典,体现文采
(3)提出问题,引起关注
3.正文:
有突出的中心思想
观点与材料一致
层次和段落关系井然有序
过渡自然,前后照应
4.结尾:深化主题的作用,进行总结
(1)概括观点
(2)发出号召
(3)留下悬念,设问、反问
(二)演讲词的写作要求
1.目的明确,有的放矢
2.内容丰富,感情真挚
3.语言精炼、生动形象
第三节 开幕词、闭幕词(写作题)@重要
一、开幕词、闭幕词的性质和特点
(一)开幕词、闭幕词的性质
1.开幕词通常是指主要领导人在一些庄重和严肃的场合说话时所使用的文字底稿。
2.主要内容是对会议的指导思想、目的和意义进行阐述
3.闭幕词通常是主要领导所作的讲话,提出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要求。
(二)开幕词、闭幕词的特点(简答题)@重要
1.口语化。通俗易懂
2.告示性。
3.指导性。高度概括
二、开幕词、闭幕词的种类和作用
(一)开幕词、闭幕词的种类
1.侧重性发言。着重介绍会议的历史背景、意义或议题
2.一般性发言。通常不表明讲话的重点
(二)开幕词、闭幕词的作用
1.塑造庄重的会议氛围
2.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形成重要的会议资料
三、开幕词、闭幕词的写作方法
(一)开幕词的写法
1.标题、时间、称谓
(1)标题的写法
大会名称加文种。如《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
致词人姓名、大会名称、方程组成
以会议内容为中心的双标题写法,主标题显示示会议的主旨,副 标题注明是什么会议的开幕词。如《振奋精神繁荣文艺——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五次代表大会的开幕词》。
(2)开幕词的时间:通常写在标题下方居中的位置
(3)称谓:称谓是对参与者的统称
2.正文
(1)开头
首先,宣布大会开幕
其次,介绍大会的规模和与会人员的身份
最后,表示对大会开幕的祝贺
(2)主体(核心部分)
首先,阐明会议的意义
其次,说明会议的主要议程
最后,向与会者提出希望和要求
(3)结尾
一般用祝福语结尾
(二)闭幕词的写法(与开幕词写法一致)
第四节 欢迎词、答谢词(写作题)
一、欢迎词
(一)欢迎词的特点
1.口语性。生活化的语言
2.轻松欢快性。感情色彩
(二)欢迎词的写作
1.标题
直接式。即直接以“欢迎词”标明
主题式。可以写某人在某场合的讲话
2.称谓
用全名,一般添加敬词
3.正文
(1)开关对宾客的到来表示 诚挚的欢迎
(2)主休从实际出发或回顾双方交往情谊
(3)结尾部分再次表示对宾客的欢迎,致以良好的祝愿
4.落款
写明主办方身份或个人姓名,标明具体日期
二、答谢词
(一)答谢词的特点
1.感谢性
2.临场性。可有可无
(二)答谢词的写作要素与方法
1.标题
直接命名“答谢词”
表明答谢缘由,如《在**宴会上的答谢词》
2.称谓。例:“尊敬的**女士”
3.正文。包括开头和主体,合作过程予以肯定,真挚谢意
4.结尾。再次致谢,对下一次的交往与合作表示 期待和祝愿。
5.落款。标明致辞者的身份、姓名、时间
第十七章 记录类文书
第一节 记录类文书的概念、特点及种类
一、记录类文书的概念与特点
(一)概念:记录类文书是对公务活动中有关情况、活动和言论的记录,属于纪实性文书。
(二)特点(简答题)@重要
1.内容纪实
2.材料来源于现实
3.语言实录
二、记录类文书的种类
(一)会议记录。详尽记录
(二)会议纪要 。要点、纲领、提炼而成
(三)接待记录。接待过程中的记载
(四)电话记录。公务活动电话内容的记录
(五)大事记。重要工作活动或事件的文体
第二节 会议记录
一、会议记录的作用及分类
(一)会议记录的作用(简答题)@重要
1.依据作用
2.素材作用
3.备忘作用
(二)会议记录的分类(多选题)
1.工作会议记录
2.专题会议记录。针对某一专题
3.联席会议记录。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府部门或企事业单位
4.座谈会议记录。兼容并蓄
二、会议记录的写作方法
(一)会议记录的结构和写法
1.标题
2.会议组织概况(多选、简答)@重要
(1)会议名称
(2)会议时间
(3)会议地点
(4)主持人职务和姓名
(5)出席人
(6)列席人:非本次会议的正式代表
(7)缺席人:写清缺席人姓名
3.会议内容
(1)会议的中心议题及围绕其展开的活动
(2)会议的宗旨、目的。
(3)会议讨论的主要议程及各方主要观点
(4)会议表决情况
(5)会议中的总结性言论
(6)会议决定和决议
(7)会议待解决的问题
4.结尾
可以直接标明“散会”
(二)会议记录的格式
1.文件式会议记录
会议名称:xx会议
时间:xxxx年x月x日x时至x时
地点:xxx会议室
出席人:xxx(职务)、xxx(职务 )
列席人:xxx(职务)、xxx(职务 )
缺席人:xxx(缺席原因)
主持人:xxx
记录人:xxx
与会者发言:(1)xxxx
(2)xxxx
方程、发言内容及决议事项:xxx通过了xxx的会议,通过xxx决议,决定了xxx的内容。
会议决议....
散会
主持人:xxx(签名)
记录人:xxx(签名)
(本会议记录共xx页)
2.表格式会议记录
三、会议记录写作的要求(简答题)@重要
(一)忠实记录会议内容。如实记录
(二)会议要点齐全
(三)以全局观统筹安排记录。根据发言人的语速和内容调整自己的记录速度
(四)具有保密意识
第三节 电话记录
一、电话记录的概念
电话记录是对相关公务活动电话内容的记录,是一种事务性文书。
包含来电时间、来电人姓名、职务 、找谁、何事、具体内容以及记录人这些基本信息。
二、电话记录的功能(简答题)@重要
(一)保证内容的实录性
即时记录,如实录下别人的语言,很强的实录性
(二)处理有关事项的依据
内容将成为处理电话通知事项的依据。重要事项及处理办法一一说明
(三)事后查考的参考资料
作为文件留存归档
三、电话记录的分类
(一)电话会议记录
有闻必录
(二)通知性电话记录
(三)协商性电话记录。
四、电话记录的写作要点
(一)记录要点全面
(二)记录格式正确
(三)记录内容准确
(四)记录事项清晰
(五)记录内容留存
第十八章 总结类文书
第一节 总结类文书的概念、特点及种类
一、总结类文书的概念
总结类文书是对过去一定阶段内的工作目标、学习任务、活动安排等进行的回顾、研究和评价,以系统且全面地掌握完全的情况,肯定其成果,发现存在的问题,将其中的经验和教训转化为一种理性的认识,加以系统化梳理之后 呈现出来的文本材料。
二、总结类文书的特点
(一)真实性。自身实践活动
(二)指导性。全文位分析和评价
(三)个人性。针对个人或某单位
(四)理论性。提炼
三、总结类文书的种类
(一)按写作内容划分
1.学习总结
2.工作总结
3.会议总结
4.事件总结
(二)按时间段划分
1.周总结
2.月份总结
3.季度总结
4.年末总结
(三)按写作范围划分
1.个人总结
2.部门总结
3.单位总结
(四)按形式划分@重要
1.文件式总结
2.条文式总结
(五)按性质划分@重要
1.全面性总结
所得成果
经验、不足和教训
2.专题性总结
具体专项工作进行回顾、整合
3.小结
简短的总结,一般用于一些情况简单、范围窄、时间跨度短的事情
第二节 总结
一、总结的结构
(一)总结的标题(应用题)@重要
1.文件式标题。一般包括单位名称、时限、内容、文种
2.文章式标题。单行标题,概括,不带“总结”
3.混合式标题。文章式正标题,文件式副标题
(二)总结的正文
1.开头部分。
2.主体部分@重要
写作内容
基本情况
成绩与经验
存在的不足
写作形式
贯通式。与短文形式类似
小标题式。精炼、高度概括
结构形态
纵式结构
横式结构。适用于小标题
纵横式结构。先纵式,再横式
3.结尾部分
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阶段工作的发展方向、目标提出具体措施。
二、总结写作应遵循的规范
(一)立足现实,实事求是
1.避免盲目邀功
2.避免写成“检讨书”
(二)上升到理性认识,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1.把握主要矛盾
2.对不足进行分析,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以叙述、言论为主,说明为辅
(四)针对目标受文者安排内容
(五)表达方工上多使用说明和议论
第三节 述职报告
一、述职报告的概念
(一)述职报告的概念(名词解释)@重要
述职报告是将自己的在职期间履行职责是否到位的情况写成文字进行汇报的一种文体。
(二)述职报告与相近文体的区别(论述题)@重要
1.述职报告与报告的不同
(1)写作目的不同
报告:反映本单位、部门或岗位工作的整体情况或者某一方面的情况
述职报告:通过汇报向自己的选举任命机构上级部门、专家领导、单位职工群众展示个人在某段时间内工作的完成情况和德能素质。
(2)写作内容不同
报告:内容涵盖面较广
述职报告:要求从任职以来或某一时期本人的德、能、勤、绩四个方面来述职,规定较为严格。
(3)写作主休不同
报告: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
述职报告:担任了一定领导职务干部和专业人员
2.述职报告与工作总结不同
3.述职报告与工作汇报不同
(三)述职报告的种类
1.依据述职者的不同进行细分,可分为个人述职报告、工作集体或领导班子述职报告
2.依据述职者级别的不同进行细分 ,分为单位主要负责人述职报告、中层干部述职报告、一般干部述职报告
3.依据报告时间的不同进行细分,可分为任职述职报告、年度述职报告、临时性述职报告。
4.依据内容的不同进行细分,可分为综合性述职报告、专题性述职报告、单项工作述职报告。@重要
5.依据述职主休的不同,可分为管理干部述职报告、技术人员述职报告、聘用人员述职报告。
6.依据表达形式的不同,可分为书面述职报告与口头述职报告。
7.依据制度不同,可分定定期例行性述职报告、不定期指定性述职报告(如晋升述职报告)、个人或集体应急性述职报告。
二、述职报告的特点(简答)@重要
(一)自我评价性
(二)探寻规律性
(三)表达通俗性
(四)兼顾艺术性
(五)内容规定性
(六)特定时效性
(七)实绩呈现性
三、述职报告的作用(简答)@重要
(一)有利于干部管理制度的完善
(二)有利于人民群众进行监督和评议
(三)有利于改正自身问题,提高自身素养
(四)有利于述职者展示 自我
(五)有利于各部门之间的相互了解
(六)有利于团队之间的协作
四、述职报告的内容
(一)自身岗位和工作职责
(二)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
完成工作的指导思想
主要完成的各项工作任务
展示 工作业绩的事实材料及数据
阐明具有开拓性的工作
工作中的不足或失误
(三)下一阶段的工作目标
五、述职报告写作的注意事项
(一)明确职责 ,把握主从
(二)突出重点,力求创新
通常不超过3000字
六、述职报告的写作
(一)述职报告的组成部分
1.标题
直接写文种名称
人称代词加上文种名称;如《我的述职报告》
述职时间加上文种名称;如《2022年度述职报告》
任职时限和任职名称加文种名称;如《2010年至2021年财政局局长的述职报告》
使用主副标题;如《尽职尽责求真务实——我的述职报告》
2.署名
3.主送机关或受众(称谓)
例 **人事部
4.正文
主体常见结构有横式结构和纵式结构
5.落款
(二)述职报告的写作要求
1.言之有物,重点突出
2.突出个性,写出新意
3.实事求是,掌握分寸
第十九章 计划类文书
第一节 计划类文书概念
一、计划类文书的概念和特点
概念:计划类文书是指个人或机关单位、企业团体对未来一段时期内的生产、工作、学习等,以条理清晰的书面形式制定相应目标、要求具体实施步骤和完成期限的文书类型。
特点:
(一)指导性
(二)前瞻性。未来性
(三)客观性。
(四)针对性。
(五)约束性。
(六)创新性。
(七)效率性。
二、计划类文书的类别
(一)规划
1.全面性、长期性、战略性、发展性
2.着重方向和规模进行确定、展示远景
3.一般在5年以上
4.标题、正文和结尾,有号召力
(二)纲要
1.概括性
2.原则性
(三)要点
1.指导性强:工作计划中最重要的部分
2.内容灵活:进行适当的增减取舍
(四)设想
(五)方案(细)@重要 第三节 实施方案
确定目标
不断优化方案
多角度
(六)意见
上级向下级发布工作
(七)安排(最具体)
现实性
具体性
(八)商业计划书
(九)创业计划书
第二节 计划
一、计划的性质
是计划类文书中的一种文体,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工作计划。它属于公文的一种,是指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对即将开展的工作内容进行设想和安排,如提出目标、确定完成步骤、规定完成时限等。
二、计划的种类
计划是对未来某个时期的事项进行预先安排和设想
(一)内容方面
生产计划、科研计划、工作计划、学习计划等
(二)性质方面
综合性计划、专题计划、单项计划等
(三)范围方面
国家计划、省市 计划、单位计划、部门计划、个人计划等
(四)期限方面
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划等
(五)作用方面@重要
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
三、计划的作用(简答)@重要
(一)提供依据的作用
(二)推进作用
(三)科学管理作用
随时掌握、应急调整
(四)降低风险作用
重难点有方案应对
四、计划的结构
(一)条文式:短
(二)表格式:常用数据
(三)文件式:一般用于党政机关,具有行政效力
(四)时间轴式:跨度较长
五、计划的写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写作方法
1.标题:单位名称、计划时限、指向事务和文种要素。例《xx大学xx学院2021年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2.正文
前言
主体:目标任务、因素分析、措施步骤、检查督促
结尾:写明抄报和抄送单位
(二)注意事项
1.基础材料准确
2.按操作程序办事
(1)准备过程
(2)写作过程:从实际出发
(3)修改过程
3.计划要完整、全面
4.任务指标要留有余地
5.保持计划的持续性和严肃性(瞻前顾后)
6.恰当使用表达方式。文字着重叙事和说理
第三节 实施方案
一、方案的概念和种类
(一)概念
方案对工作或任务具有详细且明确的指向性,包括指导思想、任务目标以及实施步骤等内容。
1.涵盖范围更广
2.内容更详尽
3.书写要求更加复杂
(二)种类
1.内容方面:工作方案、会议方案
2.性质方面:总体方案、单项方案
3.作用方面:建议性方案、决策性方案
二、实施方案的特点
(一)内容具体。如《恩施市城区公厕专项整治实施方案》
(二)表达明确。
(三)规定性强。
(四)操作性强。
三、实施方案的作用
(一)提示工作的作用
(二)督促检查的作用
(三)理清思路的作用
四、实施方案的写作
(一)标题
1.实施内容+文种(方案或实施方案)
例《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
2.发文机关+实施内容+方种(方案或实施方案)
例《xx市教师职务岗位考核实施方案》
3.制文时间+制文机关+实施内容+文种
例《2019年xx市计生工作目标考核实施方案》
(二)正文
1.开头(前言)
常用“为”或“为了开头
2.主体部分(核心)
(1)阐明实施该项工作的重要性
(2)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其指导原则
(3)方法、步骤
(4)相关问题的组织领导等。
3.结尾部分
五、实施方案的行文技巧
通常会采用”分项条目式“。主要是设几个项目,将相应的几个部分攘括其中,并且拟写成小标题,再添加序。根据实际的需要,也可以在每个项目下再设置若干条款。
六、实施方案写作训练
第二十章 信电类文书
第一节 信电类文书概述
一、信电类文书的概念和种类
(一)信电类文书的概念
本质是书信文书
(二)信电类文书的种类
1.普通书信
2.礼仪书信(贺信、感谢信、表扬信)
3.申请类书信(申请书、求职书)
4.建言类书信(建议书、倡议书)
5.电子邮件
二、信电类文书的功用
(一)普通书信:传递情感、沟通思想的作用
(二)礼仪书信:祝福、期望或感激等
(三)申请类书信:表述自己的愿望并期望得到批准的文体
(四)建言类快:将自己的想法建议或意见向上级组织报告
(五)电子邮件:以网络作为主要传播载体进行沟通交流所用
三、信电类文书的写作方法
(一)标题
除普通的书信外,其他类型信电类都含有标题
(二)称呼
顶格位置书写
(三)问候语
“您好”“函下”“文安”等
(四)正文
(五)祝颂语
可以拆分为祝语和颂语
(六)落款
署名和成文日期
第二节 申请书
一、申请书的性质和特征
申请书是个人或单位向机关、企事业单位、组织或社会团体表达自己的愿望并且希望能够得到申请组织 、单位等相应批准的一种书信形式。
(一)意愿性(最主要的特征)
(二)严肃性
上行文
二、申请书的种类
(一)按申请人划分
1.个人
2.集体
(二)按所申请事项划分
1.加入某组织提交的申请书
2.入团申请书、入党申请书
3.因私事寻求帮助提交的申请书,如奖学金申请书
4.要求某种权利或请求承担某任务提交的申请书
(三)按书写格式划分
1.书信式申请书
2.表格式申请书
三、申请书的写法
(一)申请书的结构
1.标题
直接将“申请书”作为标题
申请书前面加事由
2.称呼
可以在称呼前加“尊敬的”等后面标冒号引出下文
3.正文
(1)基本情况部分
(2)申请事项部分
(3)申请理由部分
(4)申请人保证和承诺部分。如“此致敬礼”
4.落款
注明申请人姓名,基单位申请,注明单位名称并加盖公章
(二)申请书的写作要求
1.重点突出、一事一书
2.理由充分 、实事求是
3.语气谦逊、态度恳切
第三节 自荐信
一、自荐信的概念与作用
(一)自荐信的概念
自荐信也称求职信
(二)自荐信的作用
1.学生走向社会的“敲门砖”
2.获得理想职位的重要环节
3.求职单位留下美好印象
二、自荐信的写作结构
(一)标题
(二)称谓
(三)正文
1.开头。基本信息进行介绍
2.主体。核心内容,了解用人单位需要,充分地展示自己,策略性的扬长避短
3.结尾。留下一个完整且鲜明的形象
(四)落款。姓名、日期等
(五)附件。佐证材料,简历资历证书等
三、自荐信的写作要求
(一)基于受文者的立场出发
1.具有明确的目标
2.用人单位立场上考虑体现自己的才干
(二)表达自身情感
1.展现自己对于求职单位的热爱和向往
2.工作的情感与态度
3.表现自身吃苦耐劳的态度
《应用写作学》
新媒体写作篇10%
第二十一章 新媒体概述
第一节 新媒体的概念及特征
一、新媒体的概念
(一)广义的新媒体
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和卫星等渠道传播,以电视、电脑 和手机为主要输出终端,向用户提供视频 、音频、语音数据服务、连线游戏、远程教育等集成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手段或传播形式的总称。
(二)狭义的新媒体
专指新兴数字化媒体。时间性、历史性和技术性
二、新媒体的特征
(一)数字化
(二)超媒体性。多种媒体非线性地组织和呈现信息
(三)交互性(最突出的特征之一)
(四)超时空性
(五)个性化
(六)虚拟性
(七)资源共享性
第二节 媒体融合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一、媒体整合的概念及发展演变
(一)从“媒介融合”到“媒体融合”
1.狭义媒介融合:是指不同的媒介形态相互整合,产生一种新的媒介形态,比如电子杂志等
2.广义媒介融合:是一切媒介以及媒介的有关要素相互结合汇聚甚至相互整合。
3.2014年8月媒介整合转向”媒体整合“。媒介融合着眼于传播中介,媒体整合着眼于新闻机构。
(二)媒介融合的发展历程
1.将西方”媒介融合“成果应用于国内研究
2.传统媒体如何应对新媒体的冲击
3.适应新媒体特性的融合之路。
4.数字化时代的媒体融合。
二、媒体融合的特征@重要
(一)内容融合
各媒体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互通,通过整合,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再通过不同的媒体平台传递给受众。
(二)渠道融合
(三)终端融合
新闻客户端被视为媒体整合的最新发展,主要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
第三节 新媒体写作的文本类型
一、网络新闻写作@重要
(一)易读性与及时性。最大特征,与传统新闻的根本区别
(二)传输手段多元化
(三)内容的海量性
(四)空间的无限性
(五)极强的交互性
二、网络文学写作
(一)准入门槛低
(二)作品质量良莠不齐
(三)题材内容较为单一
(四)语言表现出杂糅性
(五)网络文学传播主体与对象的界限模糊化
三、网络帖子写作
(一)形式简单,篇幅不长
(二)内容多样
(三)口语化表达
四、博客写作
(一)开放性
(二)个性化
(三)交互性
五、微博写作
(一)篇幅短小精炼,内容集中突出
(二)结构简单清晰
(三)表达方式上叙事和议论为主
(四)体现强烈的个人感情
六、微信写作
(一)实用性
(二)及时性
(三)简短性
(四)反馈性
(五)社会性
第二十二章 网络新闻
第一节 网络新闻的特征
一、网络新闻的生产特征
(一)网络新闻的生产主体多元化
大众赋权和社会话语权的重塑,公民记者纷纷出现。
(二)网络新闻的生产内容个性化
针对不同用户的使用习惯
(三)网络新闻生产流程高效化
拥有最大话语权
二、网络新闻的传播特征
(一)传播范围的全球化
(二)传播方式的交互性
(三)传播内容的层次性与海量性
(四)传播的全时性。时时刻刻
三、网络新闻的文本特征
(一)多媒体性
(二)易读性
(三)超文本性
第二节 网络新闻的写作思路与要求
一、网络新闻 写作与传统媒体新闻写作的区别(论述题)@重要
(一)写作形式不同
1.传统媒体:文字或文字+图片
2.网络新闻 :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
(二)写作风格不同
1.表达方式不同
(1)传统媒体:规范严肃
(2)网络语言:表达口语化
2.句式不同
网络新闻情感更充沛
3.阅读时长与深度不同
网络文字内容简洁凝炼,顺应新媒 体的特点和新媒体用户的阅读需要来进行写作。
二、网络新闻的写作思路
(一)网络新闻的标题写作
1.网络新闻标题用实标题,不用虚标题
2.标题在语法上要求主谓宾各部分齐全
3.标题要用简洁的语言精准凝练核心信息
4.标题中应体现关键词
关键词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否具有新颖性。
5.标题字数控制在20字以内
(二)网络新闻的导语写作
1.文字简洁明了,突出关键词,吸引读者
2.逻辑严密和表达高效让导语快速进入主题
3.将最重要的价值要素置于最前端
4.独具特色
5.用不同的写作手法进行导语写作
(三)网络新闻的背景写作
1.将新闻背景与新闻事实有机结合
2.将新闻背景与主要新闻事实分开
(四)网络新闻的正文写作
层次清楚、点面结合、精选材料
1.正文格式要求
(1)必须使用网站系统统一提供的编辑器
(2)正文字体应按规定的要求
(3)作者姓名应置于正文结尾段的最后
2.正文内容要求
(1)客观真实、主题突出、结构完整
(2)段落清晰,结构明显,一段表达一个意思
(3)多用小标题
(4)遵循重要性原则 ,将最重要的新闻要素置于最前面。
(5)内容简洁、语言平实
第三节 网络新闻写作训练
一、标题写作训练
二、导语写作训练
用最精粹的文字简明扼要地把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和意义表达出来,作用主要在于抓住核心事件以及吸引读者的注意。
三、正文写作训练(关键部分)
第二十三章 网络评论
第一节 网络评论的概念与特征@重要
一、网络评论的概念(名词解释)
(一)广义:网络评论指网络媒介传递的具有评论性质的观点性信息。
(二)狭义:网络新闻评论。
二、网络评论的特征
(一)时效性。迅捷、及时
(二)现实性。针对性
(三)动态交流的互动性。
三、网络评论的分类@重要
(一)融媒体新闻评论
1.概念
指通过融合多种媒介形态来呈现对新闻事件或社会现象看法的政府性新闻体裁。
2.特点
(1)新闻性
(2)政论性
(3)表达符号的丰富性
(二)主流媒体对外网络评论
1.概念:
是以国外媒体和爱众为主要目标对象,针对国际、国内重大事件、国际关系等表达态度和阐述观点,以期影响国际舆论的新闻体裁。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国家的立场和态度,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特点
(1)评论主题重大
(2)政论题材为主
下面阐述国家政策,反击国际政治攻击
(3)舆论导向鲜明
树立良好形象
(三)重大主题网络评论
1.概念
重大主题网络评论指的是围绕党和国家的重要决策部署、中心工作和时代主题,在网络上发表能够影响人们观点的意见性信息的评论。
2.特点
(1)引爆爱国热情
(2)正面情绪占据主流
(3)仪式化
(4)语言质朴
第二节 网络评论的写作思路与要求
一、写作思路
(一)确立选题(首要环节)
1.紧跟时事热点
2.正面导向
(二)准确立意(新)
(三)确定论证方法与论证过程
1.事实出发
2.新鲜、快捷最大特点
(四)具体安排行文结构
标题、引论、证论和结论
(五)述评结合,逻辑支撑观点
二、写作要求
(一)迅速准确
切中要害、直指核心
(二)以高远的视角切入事件进而发表评论
立意要稳
(三)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立场
观点要正
(四)以分享的心态进行创作,写作时具有对象代入感
网络评论的实质就是分享观点,合适语言风格
(五)注重网络化表达,打造通俗易懂的内容
适应网络使用人群的语言习惯
第三节 网络评论写作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