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金字塔原理
这是一篇关于金字塔原理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表达的逻辑、思考的逻辑、解决问题的逻辑、演示的逻辑。
编辑于2022-12-25 17:39:41金字塔原理
表达的逻辑
好文章的要素
写作风格
改变写作风格很难,需要大量的重复练习
写作结构
金字塔原理
结构=顺序
结构是顺序的原因
人是被困在四维世界里的三维生物,所以不管看文章还是听别人讲话,都没办法预判后面讲什么,是线性不可逆的。
打破不可逆的方法
重点往前说,抽象的往前说(先抽象,后具体)
学会重复(重点要不断重复)
注意结构的原因
根据读者理解的顺序来讲
金字塔结构
构建金字塔的规则
结论先行:把重要的放在前面
思想之间联系方式
纵向
任何一个层次的思想都是对下一个层次思想的总结
横向
多个思想因共同组成同一个逻辑推理过程而被并列在一起
各要素不仅并列,还要共同支持
构建金字塔的原因
上一层次是提出的问题,下一层次是答案,我们信息传输本身就是一个疑问回答式的体现。
金字塔结构的要素
背景
冲突
疑问
中心思想(金字塔顶端)
包含主语(文章的主题)和谓语(答案)
读者某个疑问的回答
构建金字塔的方法
自上而下法
确定主语
是整个文章的主题
确定疑问
考虑清楚读者脑子里会有什么疑问
what
why
how
列出答案
让谓语形成一个答案
列出背景
和读者共同的背景
指出冲突
考虑背景中有哪些能让读者产生疑问的""冲突
检查“主要疑问”和“答案”
背景中的冲突应该直接引导读者提出主要疑问;否则,需要重新构思
自下而上法
写出关键句
找出各要点之间共性的表达
寻找疑问、背景和冲突
推理方法
演绎推理
定义:线性的推理方式,最终得到一个“因此”的结构
步骤
形式逻辑
阐述世界上已存在的某种状况
阐述世界上同时存在的相关情况(如果第二则表述是针对第一则表述的主语或谓语,则两者相关)
说明两者情况同时存在时隐含的意义
工作方法
出现的问题或存在的现象
产生问题的根源、原因
解决问题的方案
组成: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
要点:大前提抽象,小前提具体,小前提不成立,不影响结论必然的成立性
成立性:必然成立
问题:前提错了,结论也必然错的,过程中跟本挑不出毛病
表达时的推理方法:演绎推理
人脑的结构:先听重要的,再学习次要的
归纳推理
定义:将一组具有共同点的事实、思想或观点归类分组,概括其共同点
成立性:不是必然成立
要点:关键句一定要多,一定要验证,否则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
需要的技能
正确定义一组思想
准确识别并剔除不相称、不属同类、无共同点的思想
步骤
写出大量的关键句
准确识别并剔除不相称、不属同类、无共同点的思想
找到一个能概括所有思想的名词(该组思想必定有两个以上的同类思想)
验证
tips
吸引同学的方法
疑问回答法:说话的时候不停的提问(自问自答式)
理清自己的思想
将思想组织成金字塔结构后会发现,准确把握自己的思想,才有助于写出意义明确的文章。
好的思想的标准:有效、一致、完整
思考的逻辑
应用逻辑顺序
原则
同一组中的所有思想必须具有某种逻辑顺序(信息只有经过逻辑重组才是思想)
好处:确保这些思想是该过程的全部
思想组
演绎性
毫不费力地找出该组思想的逻辑顺序
归纳性
可以自主“选择”一种逻辑顺序,判断你的选择是否正确
选择逻辑顺序的方法
时间顺序(人类分不出因果,只能分出前后):确定前因后果关系
过程、流程或一个系统利用时间顺序,概括是采取这些行动后取得的结果或达到的目标
结构顺序:将整体分割为部分
绘制组织结构图或行业结构图(价值链、研报)
程度顺序:将类似事物归为一组
公司存在的问题(按照重要性区分)、事件管理(重要紧急)
tips
领导汇报的方法
拿出纸和笔,把想法写下来
把信息按照一定逻辑重组
MECE
原则
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方法
先一分为二,再二分为四
概括各组思想
原则
位于金字塔结构每一个层次的思想,都必须是对其下一层次思想的提炼、概括。
思想表达
演绎法
只需要以该组思想最后的结论为主体进行总结、概括,就可以得出上一层次的思想
归纳法
必须说明该组思想之间的关系的含义
方法:先发散,再收敛
发散
标准:想怎么发就怎么发,不能在这个地方批判,因为有可能限制创造力
收敛
本质:衍生、提炼和总结,最终形成行动方案
tips:如何学会提炼和总结?
倒着拆:牛人的讲话、牛人的文章、牛人的书要拆他的结构
逼自己去想:要学会问自己,问自己才会有本事,所以要逼自己,要向自己提问
读书要学会读框架:一本书看完了再去看目录,看看能不能把知识点从目录上顺出来
进行归纳跃进
洞见:具备行动的思想才是洞见
总结:每一组思想都隐含着一个总结性的思想,应当明确了解各组思想之间的关系,然后为读者指明这种关系
思考:1.理清逻辑关系;2.拎出来行动;3.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汇报:先说行动,再说原因
解决问题的逻辑
问题是什么
界定问题的框架
发生了什么事情?(背景:切入点/序幕+困扰/困惑)
我们不愿意看到什么?(非期望结果,现状R1)
我们想要什么?(期望结果,目标R2)
关键词
问题的本质:现状与目标之间的差距
差距:由特殊背景和一系列特定条件决定的
背景:答案在背景中(到达现状之前会出现的种种事情)(对历史的无知,就是对答案的无视)
展开说明框架的各要素
案例:
现状:销售额掉了10%
目标:销售额增长10%
要素拆解步骤
原来有三个因素是能直接导致正确结果
肯定是这三个因素当中一个或某几个失效了
三个调完了发现没有用,可以去另起
Tips
德鲁克:管理效率提升
劳动效率提升
做一件事的每一个环节科学地去拆,提效,培养每一个环节上的员工
加强跟员工沟通,形成更加和谐的团队氛围
组织效率提升
把流程拿出来,放权,按照专业度下沉下去,让懂行的人去做专业的事
个人效率提升
询问个人需求,自己的目标
创新的方式
延续性创新
定义
在第一曲线当中,按照生产要素重新进行拆分,进行逐一提升
颠覆性创新
定义
第二曲线,成功的概率极小
实现方法
一点一点的试,取得了一定成绩,不断地增加资源,需要大量的时间,需要试错
机构化分析问题
建立诊断框架
空间结构:呈现有形的结构
时间顺序:寻找因果关系
重要性程度:归类分组
建立逻辑树
通过逻辑树,把所有的步骤不断地去进行拆解,不断地了解以前是怎么做的,然后把他拆碎,拆碎后看每一个环节该怎么调整。
TIPS
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是否有问题?
背后在问是否有目标
问题在哪里?
要看现状是什么?目标是什么?
为什么存在问题?
分析背景,最终找到答案
我们能做什么?
眼前的生存问题
我们应该做什么?
长远要做的事情
把重要和紧急的事情列出来
Grow模型
G:目标
R:现状
O:能做些什么
W:有什么样的行动计划
价值洼地特征
曾经成功过:上一次的成功离现在不远
有些本钱:有钱可以进行改造
听劝:因为曾经成功过,所以答案在背景中
演示的逻辑
在书面上呈现金字塔
写作方法
开头段
理想的文章应该让读者在30秒内理解作者的整体思维构架,包括序言、中心思想和关键句要点,并且了解整体构架下各组思想观点之间的关系
柔性的方法:讲一个简短的故事
中间段过渡
原则
先生硬,后圆滑
方法
多看
把好的东西存起来
多拆
多合成
结尾
要进行总结,因为人们心中具有格式塔效应
检查方法
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写完之后,自己得读一遍,读出声音来,要用听觉、用眼睛重新再扫,用秒表掐一下,到30秒了,看看自己都到哪里了?
PPT
定位
辅助工具,不需要花太多时间
制作方法
先在纸上画
目的:组织思想 画写出要讲的核心points
别炫技
大白板直接做ppt
做减法
解释
把多余的ppt删掉
方法
把不确定是否要留的图隐藏
文字和图标幻灯片制作顺序
说明PPT演示文稿的框架结构(文字幻灯片)
编辑大纲
利用缩进
强调重要的思想、观点、结论、论点、建议或要采取的措施等(文字幻灯片)
阐述但用文字难以说清楚的数据、关系(图表)
需要数字说明才用数字
原则
只包含最重要的、经过恰当分组和总结的思想(观点、论据、建议等),叙述时尽量简洁
最重要的:重要性排序
恰当分组:时间、空间、重要性
总结的思想:带有行动的思想
PPT应该图文并茂,配合各种图表(图、表、示意图)
图文比例约等于9:1
PPT呈现深思熟虑的故事梗概和脚本
故事梗概:背景呈现
脚本:问答模式
问答是表达训练的底层训练,练好了非常重要,可以锻炼你表达的自信
演示者是明星,PPT是辅助工具,口头表达演练要多,PPT时间要少
方法:找个人,不用ppt给他讲一遍,问问哪里没有听懂,标出来(这个位置用好PPT)
现场ppt追求的是简介,把重点标注就好;讲稿ppt需要将讲稿变成大纲形式,但不需要过渡性语句
讲稿ppt例子:研报
每次只演示和说明一个论点
听众友善原则
论点使用完整的陈述句,而不是类似标题的语言
观点需要论证,事实不需要
文字尽量简短
每张幻灯片不超过6行,约30个单词(字号要放大)
使用简单的词语和数字
一长串单词、技术术语或者复杂的词组会分散人的注意力
字号足够大
一般是32号字体,让一个人站在最远的地方,去调整
注意幻灯片的趣味性
构图、自豪的选择和颜色的应用
逐级展开,提高趣味性
一边演示一边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