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宪法学(第五章)
《宪法学》第五章的思维导图的整理。
编辑于2020-01-11 05:10:08国家基本制度
概念
指规范国家行为和社会行为并由宪法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基本规则和基本规范的总称
经济制度
经济制度概述
经济制度的概念
通过宪法和法律确认、调整的,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时占主要地位的生产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总和,又称社会经济结构
我国宪法对经济制度的规定
(1)确认生产关系的制度
是基本经济制度,主要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2)确认分配关系的制度
是经济制度的重要方面,主要是分配制度
(3)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经济管理制度
(4)有关保护公民和其他经济主体经济权利的规定
经济制度与宪法的关系
早期资本主义国家宪法没有集中对经济制度作出规定,20世纪后开始作出明确规定
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把确立新经济制度作为重要内容加以规定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
是社会主义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用来满足人民物质和文化需要而结成的经济关系体系
全民所有制
是社会主义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具体表现为国有经济
(1)国家作为全民的代表队生产资料拥有最终解释权
(2)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3)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是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
(1)包括农村集体所有制和城镇集体所有制两种基本形态
(2)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3)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自主权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子主题公有作出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主导经济发展
国有企业是国家引导、推动、调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
是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促进政府调控和市场调控的统一、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力量
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个体经济:指生产资料归劳动者个人所有并由劳动者个人支配和使用的一种所有制形态
私营经济:指企业自资产属于私人所有、存在雇佣关系的一种所有制形式
外资经济:指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为我国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制经济的体制创新提供借鉴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体
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唯一标准来分配个人消费品,实行按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实质就是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
(1)以劳动为生产要素进行分配
(2)以资本为生产要素进行分配
(3)以管理为生产要素进行分配
(4)以知识产权为生产要素进行分配
(5)以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为生产要素进行分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经济体制的社会属性
(2)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
(3)完备的法制体系和健全的宏观调控
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概述
政治制度的概念
指在特定的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规则的总和
政治制度与宪法的关系
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都由宪法规定或确认
政治制度的法律依据不仅包括宪法和有关政治生活领域的法律,还包括经过宪法和法律调整所形成的政治关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概述
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按照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结合中国实际而创立的新型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人民和国家权利的关系
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2)人民与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3)国家权力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4)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原则”
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历史发展
革命根据地时期的政权组织形式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农民协会和工人代表大会都具备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萌芽形态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建立的工农兵代表大会和中央执行委员会,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早期形态
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政权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工农兵民主专政政权
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代表会议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都建立和发展
《共同纲领》
1953年《选举法》
全国一大通过第一部宪法
1979年《关于修改宪法若干规定的决议》
1982年宪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质
(1)直接反映了我国的国家性质
(2)是我国人民当家做主、行使国家权利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
(3)决定国家的各种具体制度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1)使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原则得到充分落实
(2)保证了人民权利的统一性
(3)组织形式适合我国国情
(4)既能保证中央的统一领导,又能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选举制度
选举制度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选举指关于选举国家代议机关的原则、程序与具体方法的各项原则和规则的总称
在我国,选举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效运行的重要制度支撑,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都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1)普遍性原则
(2)平等性原则
(3)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并用原则
(4)无记名投票原则
选举的组织和程序
(1)组织机构
(2)选区划分
(3)选民登记
(4)代表候选人 提名与介绍
(5)投票选举与结果确认
(6)代表的辞职、罢免和补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政党制度概述
政党和政党制度都概念
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的成员所组成,具有特定的政治纲领和政策主张,采取共同的行动,为参、取得和维护政权而展开政治活动的政治组织
政党制度是一国宪法制制度都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政党组织、政党活动已经政党领导或参与政权的方式。和途径等一系列行为的原则和规则的总和
政党制度的主要类型
(1)一党制
一个国家只有一个合法政党
(2)两党制
两个主要政党通过竞选取得议会多数席位或赢得总统选举而轮流执政
(3)多党制
一个国家中两个以上的政党单独或联合执政或几个政党联盟执政
(4)一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制度
一个国家由一个处于领导地位的政党作为执政党,其他合法存在的政党作为参政党参与国家政权
我国政党制度的形成发展、显著特征和重要作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发展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显著特征
(1)政党关系上,坚持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
(2)政权运作方式上,坚持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
(3)在协调利益关系上,坚持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基本利益、照顾同盟者的具体利益
(4)民主形式上,坚持充分协商、广泛参与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作用
(1)服从服务大局、广泛凝聚力量,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
(2)充分发扬民主、扩大有序参与,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
(3)积极协调关系、努力化解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4)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两面旗帜,加强团结联谊,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简称“人民政协”或“政协”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主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1)政治协商
对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进行协商以及就决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的制度安排和机制程序
(2)民主监督
对国家宪法和法律法规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通过建议和批评进行监督的制度安排和机制程序
(3)参政议政
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系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进行协商讨论的制度安排和机制程序
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
选举民主,是指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的民主形式
协商民主,指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问题取得一致意见的民主形式
把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扩大社会各界的有序政治参与,拓宽利益表达渠道,使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有效运行载体和实现形式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概述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念
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民族自治地方,设立民族自治机关,行使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自治权的制度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然性
(1)历史依据。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现实情况。我国的人口、资源分布和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很不均衡
(3)政治基础。自1840年以来,中国各民族共同肩负着反帝反封建、为民族解放和国家建设而奋斗的历史使命
(4)理论依据。民族区域自治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原则与类型
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原则
(1)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
(2)尊重历史传统
(3)各民族共同协商
民族自治地方的类型
依据少数民族聚居区人口的多少和区域面积的大小,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
(1)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根据当地民族关系、经济发展等条件并参酌历史情况,以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自治地方
(2)建立以几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的地方
(3)在一个民族自治地方之内的其他少数民族聚居区,建立相应的自治地方
(4)一个民族有多处规模不等的聚居区的,可以建立多个不同行政地位的自治地方
(5)地域小、人口少且分散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立民族乡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1)保障各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权利
(2)促进民族关系的巩固和发展
(3)维护国家统一
(4)促进少数民族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基层群众自制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都概念和特点
(1)以居委会和村委会为组织形式,具有群众性的特点,不同于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2)是一个具有自治性质 社会组织
(3)没有上级组织,具有基层性的特点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内容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1)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2)村民委员会。是村民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与基层政权的关系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与基层政权的关系,包括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与基层人民代表大会的相互关系已经同基层人民政府的相互关系
(1)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与基层人民代表大会的相互关系。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要严格遵守和贯彻基础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基层人大要依法对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进行监督;对自治工作给予指导、帮助和支持;对妨碍自治的行为进行有效的干预
(2)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与基层人民政府的相互关系。 一是基层人民政府对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工作的指导、支持和帮助。二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对警察人民政府工作的协助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实践及其发展
文化制度
文化制度概述
文化制度的概念和特征
宪法规定 文化,主要指狭义上的文化,即作为意识形态(观念形态)的文化
指一国通过宪法和法律规范社会文化生活,调整以社会意识形态为核心的各种文化生活的基本原则和规则的总和
(1)文化制度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
(2)文化制度具有阶级性
(3)文化制度具有时代性
(4)文化制度具有民族性
文化制度与宪法 关系
文化是宪法产生与发展的重要基础
社会主义国家宪法对文化制度高度重视
我国宪法关于文化制度的规定
现行宪法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制度的重要原则和内容都作了具体规定
(1)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到客观规律,是经实践检验和证明的科学理论
(2)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思想道德建设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重大作用
(1)理想教育。在思想道德建设中起决定性作用
(2)道德教育。重在培养人民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促进社会秩序和社会风气的不断改善
(3)文化教育。要在人民中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
(4)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纪律教育:培养人们执行纪律的自觉性;法制教育:进行社会主义法制基本方针和法律基本知识的教育。
(3)加强科学文化体育建设
(1)发展科学事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科学事业,对于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2)发展文化事业和体育事业。基本方针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3)保障公民进行文化活动的自由
(4)加强人才培养
文化建设,人才为本。促进我国的文化创新和科学技术创新,加快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文化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反映了社会主义文化制度的本质要求,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居于统摄和支配地位
(2)繁荣发展自然科学事业和哲学社会科学事业
发展自然科学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的功能
(3)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着力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4)繁荣文学艺术创作,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我们应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逐步建立有利于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体制
社会制度
社会制度概述
社会制度的概念
法学意义上的社会制度,是指宪法和法律在调整社会关系中形成的规范人们社会行为的规则和原则的总和
(1)社会制度对人们的社会行为具有规范性
(2)社会制度对社会行为的规范作用具有普遍性
(3)社会制度对社会行为的规范作用具有稳定性
宪法与社会制度的关系
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从总体上确认和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
我国宪法关于社会制度的规定
(1)教育制度
主要功能
(1)传播先进文化
(2)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3)促进经济科学发展
(4)培养人才
(5)推动自主创新
(2)劳动就业制度
是为调整劳动和就业社会关系而制定的各种规则和原则的总和
(3)医疗卫生制度
是为规范医疗卫生行为而制定的规则和原则的总和,必须遵循公益性,公平性和可及性原则
(4)社会保障制度
是为保障,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与生活需要而制定的有关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和社会安置等的一系列规则和原则的总称
(5)社会管理制度
是为,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良好秩序而制定的各种规则和原则的总和
社会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1)加强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2)加强社会管理制度体系建设
(3)加强社会领域立法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人自主整理,欢迎大家学习使用,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张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