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尿液检测
诊断学:尿液检测的临床应用:①协助泌尿系统疾病诊断和疗效观察:炎症、结核、结石、肿瘤;③安全用药监护:庆大霉素、磺胺类等②协助其它系统疾病的诊断:糖尿病、胰腺炎、骨髓瘤。
编辑于2022-12-28 11:02:15 广西壮族自治区尿液检测
学习要求
1.掌握尿液检查的目的、检查方法。 2.掌握尿液性状、蛋白质、糖及尿沉渣检查内容、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3.了解尿液常用特殊检查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概述
泌尿系统的组成: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的
尿液的产生:血液→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吸收、排泌→代谢产物(尿液)
尿液检测的临床应用:①协助泌尿系统疾病诊断和疗效观察:炎症、结核、结石、肿瘤;③安全用药监护:庆大霉素、磺胺类等 ②协助其它系统疾病的诊断:糖尿病、胰腺炎、骨髓瘤;
尿液检查的方法:①手工法;②尿液干化学自动分析法(可出现误差);③尿沉渣分析仪法(可漏诊);④尿沉渣镜检
尿液标本的采集与保存
标本的采集
标本的保存:①容器清洁干燥;②新鲜(30分钟内送检);③细菌培养:消毒、无菌操作留中段尿;④特殊检查:24h尿需防腐
一般性状检查
尿量
①球-管平衡;② 肾小球滤过率;③肾小管重吸收
参考值:1000~2000ml/24h,平均1500ml/24h
临床意义
多尿:>2500ml/24h
①暂时性多尿:摄水增多、药物影响;②精神性多尿:尿频,无尿痛 ③内分泌疾病:尿崩症、糖尿病;④肾脏疾病:慢性肾炎晚期、急性肾衰多尿期
少尿:<400ml/24h或17ml/h 无尿:<100ml/24h
①肾前性:休克、心衰、脱水;②肾性:肾小球、肾小管病变;③肾后性:尿路梗阻(双侧)
颜色
①正常尿液:透明淡黄,久置微量沉淀;②食物和药物的影响:火龙果、利福平;③病理性外观:血尿、血红蛋白尿、乳糜尿
红色
1000ml 尿液所含血量超过 1ml, 外观可出现红色的尿液称为肉眼血尿,镜下红细胞>3个/HP
黄色:最常见胆红素尿,①深黄色豆油样;②见于阻塞性/肝细胞性黄疸
白色
黑褐色:重症血尿、黑色素瘤
蓝色:尿布蓝染综合征、药物
绿色:铜绿假单胞菌、药物
透明度
①正常尿液清晰透明;②浑浊尿:结晶、细胞、细菌、乳糜
比重
原理:与尿中可溶性物质的量及尿量有关,粗略判断肾小管的浓缩、稀释功能
参考值:正常成人1.015~1.025 ,婴幼儿尿比重偏低。
临床意义
SG增高(>1.025):高热、脱水、糖尿病、蛋白尿、造影剂
SG减低(<1.015):大量饮水、尿崩症、慢性肾炎
等渗尿:尿比重固定在1.010±0.003
PH
原理:与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H+、吸收HCO3_有关
参考值:约6.5,波动在4.5 ~ 8.0间
临床意义
尿液化学检测
蛋白质
正常情况下:①肾小球滤过膜具有屏障作用;②仅滤出一些小分子的蛋白;③绝大部分小分子蛋白在近端小管重吸收
参考值:定性(-),定量0~80mg/24h
蛋白尿
①定义:定性:(+)~(++++);②定量:>150mg/24h或>100mg/L;③大量蛋白尿:>3.5g/24h
产生机制:①肾小球受损;②肾小管受损;③血浆小分子蛋白增多;④分泌T-H蛋白增多
尿蛋白组分:①大分子量蛋白质(>9万D):Ig、C3、C4等;②中分子量蛋白质(4-9万D):以Alb为主;③小分子量蛋白质(<4万D): β2-MG
尿糖
正常人肾小管重吸收99.9%葡萄糖
参考值:定性(-), 定量 < 5.0mmol/24h
尿糖定性阳性: 糖尿
血糖增高性糖尿:血糖异常增高,超过肾糖阈:糖尿病、甲亢、肢端肥大症
血糖正常性糖尿(肾性糖尿):①血糖正常,肾小管重吸收葡糖能力下降;②肾小管功能受损:肾综、慢性肾炎;③家族性糖尿:先天性近曲小管吸收功能缺损
暂时性糖尿:①生理性:静注葡萄糖;②应激性: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等致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
其它糖尿:①肝功能障碍——果糖尿、半乳糖尿;②哺乳期——乳糖尿
酮体
脂肪分解活跃但氧化不完全时产生酮体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①糖尿病性酮尿:酮症酸中毒;②非糖尿病性酮尿:发热、呕吐、腹泻 、未能进食、消化吸收障碍等
胆红素与尿胆原
参考值:尿胆红素(-),尿胆原(-)或弱阳性
临床意义:①尿胆红素增加:急性黄疸肝炎 、阻塞性黄疸、胆汁淤积症;②尿胆原增加:肝细胞性黄疸和溶血性黄疸
尿液显微镜检查
检查方法:新鲜混匀尿液10ml,以2000转/min离心3~5min→弃去上清液,取0.2ml沉渣镜检: LP→HP(细胞:10个HP视野;管型:20个LP视野)
临床意义
细胞
红细胞
参考值:正常: 0~3个/HP
临床意义:①肾小球源性血尿:多形性RBC>70%,或其中棘形RBC>5% ②非肾小球源性血尿:RBC形态正常呈均一性,见于肾结石、泌尿系肿瘤、尿路感染等
白细胞和脓细胞
参考值:WBC 0~5个/HP
炎症→中性粒细胞→变性坏死→脓细胞
临床意义:①感染性炎症:泌尿系感染、肾结核;②非感染性炎症:急性肾炎、狼疮肾、尿路结石等
上皮细胞
正常人:尿中可见少量鳞状上皮细胞,偶见移形上皮细胞
临床意义:(1)肾小管上皮细胞(小圆上皮细胞):正常尿中(-), 尿中出现提示为肾小管病变如 排斥反应 (2)移行上皮细胞:①表层(大圆上皮细胞):主要来自膀胱;②中层(尾形上皮细胞):主要来自肾盂 ③正常尿中偶见,大量出现见于尿路炎症或肿瘤 (3)复层鳞状上皮细胞(扁平上皮细胞):①尿道前段,阴道表层;②大量出现提示尿道炎,阴道炎
管型
管型是蛋白质及有形成份(细胞或碎片)在肾小管、集合管中凝固而成的圆柱型蛋白聚体
管型形成的条件:①有管型基质(Alb和T-H糖蛋白);②肾小管有使尿液浓缩酸化的能力;③有供交替使用的肾单位 尿液在肾单位下部停滞→蛋白质浓缩→沉析→聚集→形成管型
管型的命名:所含物质超过基质1/3,称之为某物质管型,如透明管型、红细胞管型、血红蛋白管型、颗粒管型、蜡样(宽幅)管型、脂肪管型等
管型的演化:细胞管型分解→粗颗粒管型→细颗粒管型→蜡样管型→宽幅管型
结晶
生理性结晶:①如尿酸结晶、磷酸盐结晶、草酸钙结晶;②盐类结晶一般无意义,新鲜尿中多量出现并伴较多RBC 提示有结石的可能
病理性结晶
尿液的其他检测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①诊断早孕;②监测孕早期反应;③监测滋养层肿瘤;④Down综合征三联试验的诊断指标之一
本周蛋白:①凝溶蛋白;②为免疫球蛋白的轻链单体或二聚体;③可通过肾小球滤膜;④阳性见于多发性骨髓瘤、浆细胞病、轻链病等
思考题
1. 什么叫血尿? 2. 多尿、少尿的概念? 3. 蛋白尿的概念?病理性蛋白尿的类型? 4. 管型的类型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