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上肢创伤康复
这是一篇关于上肢创伤康复的思维导图,具体有桡骨远端骨折、尺桡骨骨折、肘部骨折与脱位、肱骨干骨折、肩部骨折与脱位。
编辑于2022-12-30 16:42:47 湖北省上肢创伤康复
肩部骨折与脱位
概述
锁骨骨折
根据损伤病理与预后分类
Ⅰ型:骨折折无移位,喙锁韧带完整
Ⅱ型:骨折有移位
Ⅲ型:锁骨外端关节面的骨折,易漏诊,常导致创伤性关节炎
按骨折部位分
外1/3骨折
中1/3骨折
内1/3骨折
肩锁关节脱位
Ⅰ型,外伤仅造成肩锁关节囊和周围韧带的拉伤
Ⅱ型,造成关节囊及韧带的破裂,肩锁关节呈“半脱位”状态
Ⅲ型,肩锁韧带、喙锁韧带均断裂,肩锁关节明显分离为“真性脱位”
肩关节脱位
按肱骨头位置分为:前脱位、后脱位
按脱位后肱骨头的位置分为:肩胛盂下脱位、喙突下脱位、锁骨下脱位
临床特点
锁骨骨折
1. 有明显的外伤史
2. 锁骨处可出现软组织肿胀、瘀斑、局部隆起或外观畸形,用手可触及骨折端或骨擦感及骨擦音,反常活动、皮下血肿,局部压痛明显,上肢不能上举或后伸。
肩锁关节脱位
1. 有外伤史
2. 局部有肿胀,隆起处压痛明显,用力按压有弹性感觉,肩关节活动受限,伤肢外展或上举均较困难,前屈和后伸运动亦受限。外部畸形不明显,肩锁关节处可触及一个凹陷,摸之肩锁关节松动高低不平为半脱位;外部畸形,肩峰低陷,锁骨外端隆起,为全脱位
3. X线拍片可见锁骨外端向上移位,但轻度脱位则显示不明显, 需做健侧肩锁关节X线片进行对比检查
肩关节脱位
1. 有明显的外伤史
2. 出现“方肩畸形”,用手触摸肩峰突出,肩峰下有空虚感,常可在锁骨下、喙突下、腋窝部位触到脱位的肱骨头
3. Dugas阳性体征
康复评定
1. 一般性检查2. 围度测量3. 肌力评定4. 关节活动度检查5. 疼痛的评定6. 骨折愈合情况检查
康复治疗
肩锁骨折
运动疗法 •主要目的是恢复肩关节活动范围,保持肩部周围肌肉力量,恢 复肩关节日常生活工作等能力; •一般锁骨骨折愈合时间约6~12周,锁骨骨折平时站立时宜双手 后叉于腰部
物理因子治疗(1)超短波治疗(无金属内固定)(2)超声波治疗(3)红外线光治疗(4)磁疗
肩锁关节脱位
运动疗法--在无痛范围内进行渐进性活动度与肌力训练的运动方式。
物理因子治疗(同锁骨骨折)
肩关节脱位
运动疗法(1)多为保守治疗(2)保护期:保护组织愈合及促进骨折修复(3)控制性运动期:进行可控的活动逐渐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及稳定性,增强关节周围肌肉力量(4)功能恢复期:全面恢复关节运动功能,增强关节稳定性避免再发生脱位
物理因子治疗(超短波治疗,超声波治疗,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中药熏蒸疗法)
肱骨干骨折
概述
常见的主要有粉碎性骨折,横行骨折,斜行或螺旋形骨折
肱骨干骨折的AO分型
A型骨折:简单骨折
B型骨折:楔形或蝶形骨折块
C型骨折:复杂骨折
临床特点
1. 有明显的外伤史2. 伤后上臂立刻出现局部疼痛、局部压痛、肿胀、皮肤淤血斑、畸形、上肢活动障碍,用手触之有异常活动,检查时发现上臂有假关节形活动,可触及骨擦感同时可闻及骨擦音3. 根据受伤史、局部体格检查一般可诊断4. 肱骨中、下段骨折应注意桡神经合并伤5. 肱骨干骨折也可合并肱动脉损伤
康复评定
1. X线2. 疼痛评定3. 关节活动度评定4. 围度测量的评定5. 肌力评定6. 临床愈合期检查
康复治疗
运动疗法: 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关节稳定性训练、关节松动手法治疗
2. 物理因子治疗(1)冰敷(2)超短波(无金属内固定)(3)超声波(4)直流电碘离子导入(5)其他
肘部骨折与脱位
概述
肘部常见骨折包括肱骨髁上骨折、髁间骨折、外上髁骨折、内上髁骨折、尺骨鹰嘴骨折、桡骨头骨折等,其中最常见的是肱骨髁上骨折和肘关节脱位
临床特点
肱骨髁上骨折
1. 常有局部外伤或患儿跌倒外伤病史2. X线片检查可确诊骨折的类型,移位的程度等。3. 同时骨折时易损伤和压迫筋膜与骨折断端之间,引起前臂缺血导致骨筋膜室综合征影响功能恢复
肘关节脱位
1.有手着地跌倒的外伤史及局部症状;2.脱位特殊表现:肘关节处于半伸位不敢运动,患处肿胀;3.局部触痛明显,肘关节明显畸形;4.肘后三角关系完全破坏;5.X线片可了解脱位的情况;6.后脱位时有时合并神经损伤
康复评定
肱骨髁上骨折--1. X线检查2. 疼痛评定3. 关节活动度评定4. 围度测量的评定5. 肌力评定6. 肌电图检查7. 感觉评定
肘关节脱位--肘关节脱位已经在临床复位和固定,局部可以有肿胀、疼痛、活动受限,有复位前后的X线片。其他常规评定参考肱骨干骨折
康复治疗
肱骨髁上骨折
运动疗法 •经手法复位外固定或手术内固定后1周,要注意肘关节的固定和 制动; •2~4周,关节活动范围练习,以主动为主,辅以部分抗阻训练; •4~8周,加大肘关节屈伸主动活动幅度,应避免任何肘关节扭 转动作,促进肘关节的功能恢复; •8~12周,可行患肢的全方位功能训练,辅助吊轮、墙拉力器、 肋木、肩腕关节训练器、橡皮带等器械进行练习
物理因子治疗 (1)冰敷 (2)超短波(无金属内固定) (3)超声波 (4)直流电碘离子导入 (5)其他
肘关节脱位
运动疗法 • 复位后1~2天,开始肩与腕及手部功能主动运动; • 复位后1周,增加指与肩的抗阻肌力练习;腕屈伸 的静力性收缩练习;肱二头肌静力性收缩练习; • 2~3周,肩、腕、手的抗阻力练习;肱二头肌、肱 三头肌的等长收缩练习; • 3~6周,去除外固定后进行关节活动练习
物理因子治疗 (1)超短波 (2)热疗,如TDP、蜡疗、中药熏蒸等
尺桡骨骨折
分型
Ⅰ型:Smith骨折
1型:骨折线为横行,自背侧通达掌侧,未波及关节面,骨折远端连同腕向掌侧移位,向背侧成角。 2型:骨折线斜行,自背侧关节面的边缘斜向近侧和掌侧,骨折远端连同腕向掌侧及近侧移位。 3型:桡骨下端掌侧缘骨折,骨折线斜行通达关节面,远骨折端为三角形,连同腕向掌侧及近侧移位,腕关节脱位状
Ⅱ型:关节内骨折。由于剪切应力所致,包括背侧Barton骨折、掌侧Barton骨折及桡骨茎突骨折 Ⅲ型:是由于压缩性损伤所引起的关节内骨折和干骺端嵌插 Ⅳ型:是桡腕关节骨折、脱位并有韧带附着处的撕脱骨折 Ⅴ型:是由于多个力和高速造成的广泛损伤
临床特点
骨折端常发生在桡骨远端2~3cm范围内的松质骨,也称Colles骨折,多发于中老年,女性多于男性。如果跌倒时手背着地骨折远端向掌侧与尺侧移位,临床上称为Smith骨折
康复评定
了解骨折类型及临床治疗方式,着重在腕关节的主被动屈曲、背伸、尺偏、桡偏及前臂旋前、旋后的关节活动度评定,手功能功能评定。恢复期就诊患者进行肩关节、肘关节活动度评定
康复治疗
消肿止痛
(1)物理因子治疗:①微波、超短波;②激光、红光等 (2)抬高患肢,将患肢持续性抬高,使伤手高于心脏水平线 (3)按摩 (4)等张压力手套
松解粘连、软化瘢痕
(1)超声波疗法 (2)音频电疗 (3)蜡疗法 (4)牵拉瘢痕组织的被动运动
运动疗法
① 伤后0~4周 腕关节石膏固定,为避免整个上肢的功能下降以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应尽早并尽量多活动肘关节及肩关节 ② 伤后4~8周 a. 经X线复查后允许,打开石膏,进行无痛范围的腕关节活动。b. 可以开始轻柔的“张手握拳”练习c. 腕掌屈d. 腕背伸e. 腕桡侧屈f. 腕尺侧屈 ③ 伤后8~12周 a. 强化腕关节活动度练习,可以配合蜡疗、中频电疗;b. 强化腕关节肌力练习:腕掌屈,腕背伸,腕桡侧偏,腕尺侧偏; c. 开始更为功能化的练习:加强腕关节旋转,提高腕关节灵活性的练习。 ④ 伤后12周 根据X线检查骨骼愈合情况,逐渐恢复正常活动。注意:涉及骨折部位的动作要根据骨折情况酌情进行
桡骨远端骨折
概述:由于直接暴力,间接暴力及扭转暴力从而导致尺,桡骨折在前臂骨折中较为常见,多发于青少年,尺桡骨双骨折可发生重叠,成角,旋转及侧方移位四种畸形
临床特点
尺桡骨干双骨折可因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所致。伤后前臂肿胀、疼痛,活动明显受限,前臂旋转功能尤为显著,严重的前臂畸形,局部压痛,可触及骨擦感及骨折端,拍X线片可以明确骨折的部位、类型及移位的程度
康复评定
1. 已经过临床医生手法复位或手术内固定处理; 2. 请患者提供历次住院或门诊的病例以及伤后及 复位或手术内固定术后的X线片; 3. 局部皮肤是否红肿,皮肤瘀斑有无破溃及畸形; 4. 测量肢体周径,测定肌力等级; 5. 肩、肘、腕、手的关节活动度的测量; 6. 疼痛的评定; 7. 有神经损伤应做相关运动、感觉的检测
康复治疗
运动疗法 • 手法复位或手术内固定术后1周内,以制动为主, 不可负重; • 2~3周,关节功能练习; • 4~6周,逐渐增大关节活动幅度,增加抗阻力训 练; • 7~9周,去除外固定后进行肩、肘、腕、手关节 的功能练习,着重训练前臂的内外旋功能训练
物理因子治疗 (1)超短波治疗 (2)磁疗 (3)蜡疗 (4)中药熏蒸 (5)冷疗 (6)音频治疗 (7)超声波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