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下肢创伤康复
这是一篇关于下肢创伤康复的思维导图,具体有髋部骨折与脱位、股骨干骨折、胫腓骨骨折、足踝部骨折与脱位、膝部骨折的临床特点和康复治疗等
编辑于2022-12-30 16:44:18 湖北省下肢创伤康复
髋部骨折与脱位
髋部常见的创伤包括髋关节部位的骨折与脱位。骨折中常见的是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
临床特点
临床症状与体征:(1)疼痛(2)畸形(3)功能障碍
辅助检查:X线片检查 CT检查 MRI检查
临床诊断:(1)创伤史(2)临床表现(3)辅助检查
康复评定
1.肢体长度及周径测量: 肢体长度的测量;肢体周径的测量 2.肌力评定 3.关节活动度评定 4.步态分析 5.下肢功能评定:Hoffer步行能力分级;Holden功能步行分类 6.神经功能评定: 感觉功能检查;反射检查;肌张力评定 7.疼痛评定:VAS法评定 8.平衡功能评定 :Berg平衡量表;Tinnetti量表 ;“站起-走” 计时测试。 9.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改良Barthel指数 10.髋关节功能评定: Harris髋关节等级评分系统
临床及康复治疗
临床处理
股骨颈骨折
1)手法复位:Whitman法、Leadbetter法、Flymn法
2)内固定: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和多枚斯氏针内固定
3)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粗隆间骨折
手术方法:闭合复位空心加压螺丝钉固定、加压滑动鹅头钉、髓内固定、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大粗隆、小粗隆骨折
1)单独大粗隆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2)单独小粗隆骨:只需卧床休息数日
股骨粗隆下骨折
1)Delee骨牵引方法
2) 滑动髋螺钉(DHS)或重建髓内
髋关节脱位
1)单纯脱位:急症闭合复位,复位失败者行切开复位
2)合并有骨折:早期手术切开复位和内固定
康复治疗的目标
(1)屈髋> 90°,外展> 30°(2)肌力达4+级(3)稳定的无辅助下步行20~30分钟(4)上2~3层楼梯,在无痛范围内进行渐进性活动度与肌力练的运动方式。
术前训练
(1)康复治疗宣教(2)患肢牵引(3)患肢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练习(4)体位指导
股骨颈骨折 术后康复程
(1)牵引病人:①抬臀运动 ②抬上身及扩胸运动 (2)内固定术后:保持伸直中立位: ①穿丁字形矫形鞋;②长形沙袋固定于患侧下肢两侧 外展夹板或者枕头放在两腿之间 (3)术后第1天: ①深呼吸和咳嗽练习;②等长收缩练习;③ 踝泵运动 ④健肢主动活动及抗阻运动 (4)术后第2天:重复第1天内容 ①CPM髋、膝关节的被动运动 ②行臀大肌、腘绳肌等长收缩训练 (5)术后第3~7天: 继续第2天动作 ①仰卧位主动屈、伸髋膝关节②鼓励患者半卧位 ③ 髋内收及外展肌群等长收缩训练 ④坐位水平移动训练 (6)术后第2~4周:主动活动为主 ①外展训练 ②屈髋、屈膝训练③髋后伸训练 (7)术后第5周~3月:行X线检查; ①继续增加髋与膝的主动屈伸运动 ②髋关节周围肌力锻炼、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及生活自理能力训练。③进行负重及平衡功能训练 (8)术后4~6个月: ①逐渐增加下肢内收、外展的主动运动 ②增加静蹲练习,③进行本体感觉和功率自行车的训练
注意事项
(1)不要坐低椅、沙发及低的马桶(2)睡姿(3)日常生活中的健康教育(4)随诊
股骨干骨折
分类
开放性性骨折 闭合性骨折
稳定型(横形、嵌入型及不全骨折) 不稳定型骨折
临床特点
临床症状与体征
(1)临床表现:剧痛、活动困难、局部肿胀明显
(2)体征:局部肿胀,成角畸形、异常活动、肢体功能受限、纵向叩击痛或骨擦音
辅助检查:正、侧位X线片(股骨的全长及上下髋膝关节)
临床诊断:(1)创伤史(2)临床表现(3)辅助检查
康复评定:同髋部骨折与脱位
临床及康复治疗
临床处理
股骨干骨折
1)非手术治疗: ①骨牵引疗法 ②小夹板固定法 ③皮牵引 2)手术治疗 ①髓内钉内固定:普通髓内钉和锁式髓内钉 ②钢板螺丝钉固定
股骨干骨折合并髋关节骨折脱位
①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法整复复位 ②两者同时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康复程序
术后康复程序
术后1~2周 1) 运动疗法:膝关节主动伸屈练习;CPM治疗 2) 物理因子治疗 :温热疗法; 超短波疗法; 直流电离子 导入疗法; 超声波疗法 术后3~4周 1) 运动疗法:主动肌力训练;主动关节屈伸训练 2) 物理因子治疗:同术后1~2周 术后5~12周 1) 运动疗法:续前训练,功率自行车训练;抗阻伸膝训练 2) 物理因子疗法:除前述方法外尚可配合水疗 3) 步行训 术后4~6月 1) 运动疗法:自重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 2) 物理因子疗法:①局部紫外线照射②蜡疗、红外线、短 波、湿热 敷等③直流电碘离子导入、超声波、音频电流等 3) 站立行走训练
胫腓骨骨折
分类: 韧带联合下腓骨骨折(A型踝关节骨折) 经韧带联合腓骨骨折(B型踝关节骨折) 联合韧带上腓骨骨折(C型踝关节骨折) 距骨骨折脱位 跟骨骨折:关节外型和关节型骨折 跖骨骨折 趾骨骨折 跖趾关节脱位
临床特点
1. 症状 踝部剧烈疼痛,畸形,肿胀和皮下淤血 2. 体征 畸形、踝部肿胀、疼痛、功能障碍 3. 检查:踝关节X线片(踝关节前后位片、踝关节内旋20°的前后位及踝关节侧位片),踝关节MRI检查
康复评定
1.肢体长度及周径测量 肢体长度的测量;肢体周径的测量 2.肌力评定 3.关节活动度评定 4.步态分析 5.下肢功能评定 Hoffer步行能力分级;Holden功能步行分类 6.神经功能评定 感觉功能检查;反射检查;肌张力评定 7.疼痛评定 VAS法评定 8.平衡功能评定 Berg平衡量表;Tinnetti量表 ;“站起-走”计时测试 9.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改良Barthel指数 10.髋关节功能评定 Harris髋关节等级评分系
康复治疗
(1)非手术治疗康复治疗 (2)手术后康复治疗 (3)矫形器 (4)物理因子治疗
足踝部骨折与脱位
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
临床特点
临床表现
1.)症状:肿胀 、活动受限、疼痛 2)体征:畸形、功能障碍、肿胀
影像学检查
1)小腿的正、侧位X线摄片(X线片长应包括相应的膝、踝关节) 2)疑有血管损伤时,可做下肢血管造影以明确诊断 3)疑有腓总神经损伤时,应做肌电图或其他无损伤性电生理检查
临床诊断
1)创伤史 2)临床表现 3)辅助检查
康复评定
1.肢体长度及周径测量 肢体长度的测量;肢体周径的测量 2.肌力评定 3.关节活动度评定 4.步态分析 5.下肢功能评定 Hoffer步行能力分级;Holden功能步行分类 6.神经功能评定 感觉功能检查;反射检查;肌张力评定 7.疼痛评定 VAS法评定 8.平衡功能评定 Berg平衡量表;Tinnetti量表 ;“站起-走” 计时测试。 9.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改良Barthel指数 10.髋关节功能评定 Harris髋关节等级评分系统
康复治疗
1. 运动治疗 2. 物理因子治疗 3. 步态训练 4. 支具的使用
膝部骨折
分股骨远端骨折、髌骨骨折、胫骨平台骨折
临床特点
股骨远端骨折
(1)临床表现和诊断: 明显肿胀、股骨髁部增宽、可见畸形 (2)分型 : AO分型法:A、B、C三型 (3)辅助检查 :正侧
髌骨骨折
(1)临床表现和诊断:肿胀疼痛明显、主动伸膝受限 (2)辅助检查:轴位X线拍片检查、CT检查
胫骨平台骨折
(1)临床表现:膝疼痛、肿胀,屈曲位体征:明显压痛,局部畸形,骨擦音 (2)分型:Roberts分类 、Hohl分类法、AO分型 (3)辅助检查:X线片、CT片、MRI检查
康复评定
1.肢体长度及周径测量 肢体长度的测量;肢体周径的测量 2.肌力评定 3.关节活动度评定 4.步态分析 5.下肢功能评定 Hoffer步行能力分级;Holden功能步行分类 6.神经功能评定 感觉功能检查;反射检查;肌张力评定 7.疼痛评定 VAS法评定 8.平衡功能评定 Berg平衡量表;Tinnetti量表 ;“站起-走”计时测试 9.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改良Barthel指数 10.髋关节功能评定 Harris髋关节等级
临床及康复治疗
临床处理
股骨远端骨折
1)治疗原则:A1型:保守治疗,复位后不稳定者应手术治疗A2、A3,B、C型骨折均以手术治疗为宜 2)非手术治疗:包括闭合复位骨折,管型石膏固定和骨牵引 3)手术治疗:①AO动力髁螺钉固定;②AO股骨髁钢板内固定;③髁上交锁髓内钉固定;④微创固定系统固定
髌骨骨折
1) 治疗原则:尽可能保留髌骨;尽量使骨折解剖复位;牢固的内固定;防止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2) 非手术治疗:穿刺抽出积血;包扎;固定 3) 手术治疗:①改良AO张力带钢丝固定;改良张力带钢丝固定牢固;②髌骨部分切除;③髌骨全切除术
胫骨平台骨折
1)治疗原则:恢复胫骨关节面平整和膝关节的稳定性 2)非手术治疗:闭合复位、骨牵引或石膏复位 3)手术治疗:心螺钉或支撑钢板固定 外固定支架微创内固定系统固定
术后康复程序
股骨远端骨折
1)术后第1天: 患肢抬高;等长收缩练习;踝泵运动 2)术后第2天~1周 : CPM练习 3)术后第2~4周 :术直腿抬高训练;辅助主动活动度训练;髌骨松动 4)术后第5周~3月:扶拐部分负重行走;下肢肌力训练
髌骨骨折
1)术后第1天:抬高患肢; 等长收缩锻炼; 踝泵运动 2)术后第2天~2周CPM机被动运动;抬腿练习;垂腿练习;行走和负重平衡练习 3) 术后3~6周:直腿抬高训练;垂腿练习;负重、平衡训练
胫骨平台骨折
1)术后第1天:患肢抬高;等长收缩练习;踝泵运动; 2)术后第2天~1周:CPM练习 3)术后第2~4周:术直腿抬高训练;辅助主动活动度训练; 4)术后第5周~3月:扶拐部分负重行走;下肢肌力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