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新高考政治选修三
思维素养意义:有利于我们把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而有所发 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
编辑于2022-12-31 08:38:06选修三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把握辩证分合
辩证思维的含义
实质和核心:运用矛盾分析法,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
辩证思维的特征
整体性
能够科学地处理“此”与“彼”之间的关系
能够科学地处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整体是有层次之分的
动态性
能够科学地把握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辩证思维的作用
在整体性与独立性、动态性与静态性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
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这是同唯心主义诡辩论的根本区别)
我们能对事物看得全、看得深、看得远、看得活、看得真,使我们充满智慧
分析
分析的含义
分析的种类
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
功能分析
因果分析
分析方法的特点
精确
难免产生片面认识
综合
综合的含义
综合的种类
结构综合
功能综合
综合方法的特征
整体性
分析和综合的辩证关系
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先导;分析为综合作准备,而综合的结果又知道人们继续对事物进行新的分析。分析与综合是方向相反之相辅相成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辩证的分析与综合是客观事物的矛盾在思维中的反映,辩证分析与综合的方法是矛盾分析法的体现
辩证的理解和运用分析与综合方法,要在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事物的整体,在综合得到的整体中指导分析,我们要学会在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推动认识不断的有低级向高级发展
理解质量互变
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
遵循质量互变规律
以同一性的观念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
飞跃性与间断性包含着渐进性与连续性
适度的含义
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和量的限度
关节点(临界点)是事物量变达到的极限,是引起质变的节点
事物的变化是发生在度的范围之内还是超出度的范围,这是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准
掌握适度原则
要求我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分寸”,不犯极端化错误
不只是被动地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而是包含着积极的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状态
要改变我们不需要的事物的特定的质,就应当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事物量的变化,并使其向度的边缘不断发展,使该物转化为他物。
推动认识发展
简单肯定或否定的联系
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是对立的
肯定方面维持着事物的质的规定性,当肯定方面处于优势时,事物就会保持其原有的性质和自身的存在
当否定方面的事物发展中取得支配地位,事物就会改变自己的根本性质,实现对自身的否定
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又是统一的
肯定中包含着否定
否定中包含着肯定
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要深刻把握肯定与否定之间的辩证关系;作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否定,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的否定。
否定中包含的肯定绝不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的肯定与保留,而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中合理因素的肯定与保留;
即使对合理因素的保留,也不是原封不动的将它照搬到新事物之中,而是经过改造,把它们包含在新事物之中
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
感性具体
思维抽象
重要环节(4个)
分离(起始环节)
提纯(关键环节)
简略化(表述结果的环节)
理想化(一种特殊形式)
思维具体
是思维活动的结果,而不是起点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要善于联想
创新思维的含义
是综合能力的体现,要以实践为基础
创新思维的特征
思路具有多向性
步骤具有跨越性
结果具有独特性
创新思维的“新”
思路新
方法新
结果新
联想思维的含义
是对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反映;将记忆中对不同事物的认识进行联结与思考的思维活动
联想思维的特征
具有跨越的联结性
具有非逻辑制约的畅想性
人人都有联想思维,但其水平和能力并不相同
联想思维的方法
迁移(联想思维的“联结”方式)
可以为创新思维开拓可能的思路
能够为创新思维搭建由此及彼的桥梁
想象(联想思维的“畅想”方式)
可以帮助人们明确创新思维的目标
创新思维要多路探索
发散思维的含义
发散思维的方法
检核表法
信息交合法
头脑风暴法
发散思维的作用
能够帮助人们发现新问题
能为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众多新设想
聚合思维的方法
在思维聚合的过程中,需要多次运用比较、分析、抽象、归纳、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
发散思维、聚合思维与创新思维的联系
事物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这是发散思维语句和思维的客观基础
决复杂问题,往往需要人们的思维结合实际情况反复的“发散-聚合-发散-聚合”
在一定义上说,发展思维语句和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两翼,只有在两翼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合力”下,事情才能办好,科学才能进步,真理才能发展。
逆向思维的含义
逆向思维的方法
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
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做转换性思考
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功能的认识做反向思考
对已有的有关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做交换性思考
逆向思维的作用
逆向思维的反向是有合理性的思维反向
只有掌握了正向思维的“正”,即人们已有的对事务常规认识的成果,才能够合理地有效地进行逆向思维能力及对已有的常规认识做反向思考
正逆互补,携手共进(有意识的将两个或多个对立面联系在一起思考,正反补充,可以打破单方面性质的限制,避免思维的僵化和极端化,更有可能发现事物的新功能和新作用,产生创新性的过程)
创新思维要力求超前
超前思维的含义
“先知先觉”是超前思维的表现
是具有超前意识的思维
善于反思,勇于质疑,是超前意识的基本品质
超前思维的特征
探索性
预测性
不确定性
超前思维的方法
要运用矛盾分析方法
要运用推理和想象的方法
要注重调查研究
要以事物发展的状况为根据,是根据事物发展的可能性进行预测的
超前思维的意义
有助于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也有助于人们趋利避害,防患于未然,成功地改造世界
能使人们通过前瞻性思考,把握事物发展状态,帮助人们规划和调整思路,从而进行正确的决策,抓住有利的发展机遇
培养超前意识是提高超前思维水平,利用超前思维的前瞻性功能
有利于我们规划成长成才的方案
有利于企业开发供给测的产品和市场
有利于社会绘制更为全面合理的服务蓝图
有利于国家和民族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准确把握概念
概念的含义: 通过揭露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
概念的基本特征
概念的内涵(是什么)
概念的外延(有哪些)
是否具有相同部分
相容关系
所指范围相同部分的多少
全同关系
种属关系或属种关系
交叉关系
不相容关系 (全异关系)
矛盾关系(A+B=C)
反对关系(A+B<C)
明确概念的方法
明确内涵的方法
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种差+属概念
逻辑规则
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
逻辑错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
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
逻辑错误:“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
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
逻辑错误:“否定定义”
定义不能用比喻
逻辑错误:“比喻定义”
明确外延的方法
方法:划分
逻辑规则
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
逻辑错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
在同一次发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
逻辑错误:“划分标准不一”
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
逻辑错误:“越级划分”
正确运用判断
判断的概述
判断的基本特征
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
有真假之分
判断的表达
一般情况下使用陈述句或反问句
判断的类型
简单判断
复合判断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正确运用性质判断
性质判断的含义
性质判断的组成
量项、主项、谓项和联项
性质判断的分类(6种)
判断的质
肯定判断
否定判断
判断的量
全称判断
特称判断
单称判断
问题
不能缺少主项和谓项
避免主项与谓项配合不当
要准确的使用联项和量项
正确运用关系判断
关系判断的含义
关系判断的组成
关系者项、关系项和量项
关系判断的分类
关系的性质
对称性关系
对称关系
“同学”关系
反对称关系
“大几岁”关系
非对称关系
“认识”关系
传递性关系
传递关系
“……岁数比谁……”关系
反传递关系
“……是……的父亲”关系
非传递关系
“同学”关系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复合判断的含义
复合判断的组成
连结词和支判断
复合判断的种类
判断情况的不同
联言判断 (联言支和联结项)
“既……又……”
全真才真,一假全假
选言判断 (选言支和联结项)
相容选言判断
“或者……或者……”
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
不相容选言判断
“要么……要么……”
有而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
假言判断 (前件、后件和联结项)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如果……就……”
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否前肯后不知道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只要……才……”
否前必否后,肯后必肯前,肯前否后不知道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当且仅当”
取决于判断所揭示的食物之间的条件关系能否成立
掌握演绎推理的方法
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
推理的含义
推理的种类
演绎推理(必然推理)
完全归纳推理(必然推理)
归纳推理(或然推理)
类比推理(或然推理)
演绎推理的逻辑要义
演绎推理的条件
推理根据的前提是真实的判断
推理结构正确
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
换质法
不改变前提判断的主项和量项
改变前提判断的谓项
换位法
不改变前提判断的联项
前提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互换
三段论推理
三段论的组成
大项(结论中的谓项)
小项(结论中的主项)
中项(结论中不出现,前提出现两次的那个项)
三段论推理的一般性规则
一个形式结构正确的三段论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
逻辑错误:“四概念”
中项再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
逻辑错误:“中项不周延”
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
逻辑错误:“大项不当扩大”或“小项不当扩大”
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
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联言推理的含义
联言推理的方法
分解式
由联言判断→联言支
合成式
由联言支→联言判断
选言推理的含义
选言推理的方法
相容选言推理
否定肯定式
不相容选言推理
否定肯定式
肯定否定式
假言推理的含义
假言推理的方法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
归纳推理的含义
归纳推理
简单枚举归纳推理
科学归纳推理
完全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的方法
求同法
求异法
共变法
求同求异并用法
剩余法
类比推理的含义
不同于比较
不同于比喻
或然推理
类比推理的方法
从思维方法的角度
模拟方法
从思维角度
在对象的要素和结构之间
从导致对象某种功能的条件方面
如何提高类比推理的可靠程度
类比的根据越多越好
作为类比推理根据的相同属性越是接近本质属性越好
类比推理的作用
在科学技术创新中具有前锋的作用
可以帮助我们创新性地解决他人思想的困惑,纠正他人认识中的错误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走进思维的世界
思维的含义
思维的特征
间接性
概括性
能动性
思维的基本形态
思维基本形态的特征
抽象思维的特征
基本单元的概念性
运行方式的推导性
思维表达的严谨性
形象思维的特征
基本单元的形象性
运行方式的想象性
思维表达的情感性
把握逻辑要义
逻辑的含义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
含义:A是A
逻辑错误:“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
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
含义:A不是非A
逻辑错误:“自相矛盾”
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
含义:A或者非A
逻辑错误:“两不可”
领会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的含义
科学思维的特征
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
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
思维素养意义
有利于我们纠正逻辑错误,驳斥诡辩,捍卫真理。
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有利于我们把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
思想政治意义
有助于我们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正确认识不同的社会实践中的国情和世情,准确把握我们所在的历史方位,提高我们的政治站位,提升我们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
有助于我们发扬科学精神,积极投身于当代中国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以锐意进取的态度和负责任的行动,促进社会和谐,助力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
联想是创新思维的基础,迁移和想象是思维展开联想的重要方式
思维在联想时的“联结”速度和“畅想”得到的结果的数量,是衡量联想思维水平和能力的重要依据
特称主项不周延, 肯定谓项不周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