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必修4一单元第一课(未完整)时代精神的精华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法理
时代精神的精华
1. 追求智慧的学问
1.1. 哲学的起源
哲学的本义
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它致力于从总体上把握人与社会的关系
哲学的起源
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1.2.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
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内容:关于整个世界最普遍最一般的问题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哲学是关于世界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与世界观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哲学
含义: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主体:只有经过系统学习的人才能掌握
特点:系统化 理论化
主体:自发形成 人人都有特点:零散的 不自觉的
联系
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与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哲学与世界观都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哲学与世界观都来源于生活实践,并在实践活动中发展和接受检验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方法论的含义
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哲学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3.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科学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
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含义:关与世界观的学问,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升华
研究对象:整个世界
任务:揭示整个世界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作用: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含义: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
研究对象:世界某一具体领域
任务: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方法的指导
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离开具体科学知识,哲学就会干涸和枯萎
2. 哲学的基本问题
2.1.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止是本源的问题(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2.2.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不同的回答决定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他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2.3.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1)分歧: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
(2)唯物主义
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3)唯心主义
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试图从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出发来说明世界的统一性,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进步性: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局限性:把物质混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带有明显的朴素和直观色彩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把自然科学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的物质结构看作世界的本原
进步性:使唯物主义克服了原先的朴素性和直观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局限性: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直接混同于物质概念,把原子的属性等同于物质的属性,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受力学支配的机械运动,具有机械性 ,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理解为世界的本原,认为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客观唯心主义
把客观精神(eg.上帝...)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基本观点不同
共同点
在哲学的基本问题上,都认为思维或意识是本原,认为思维决定存在,意识决定物质
评价
1.进步性:对人们认识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局限性:把人的主观精神和客观精神作为世界的本原(这是错误的)
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哲学基本派别(两大阵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具有从属意义
3.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
1.产生的必然性: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争取自由解放斗争的必然产物,也是近 以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反战的必然结果 2.科学的,人民的理论:创造性的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 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 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 3.历史使命: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自从有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无产阶为 代表的劳动群众就有了自己的精神武器,哲学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3.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统一”:(1)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 的结合 (2)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3)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本 质特征)
1.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
2.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于社会历史研究领域
3.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3.4. 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