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清代国家机关及职官示意图(乾隆嘉庆时期)
资料参考:清代国家机关考略,张德泽著,故宫出版社 主体为乾隆末年嘉庆年间的状况,地方官部分参考光绪会典与清史稿职官志,或为光绪初年情况。
编辑于2021-12-26 23:14:23皇帝
中央机关
中枢机关
议政处 每旗设议政大臣三员
内阁 大学士满汉各二人 协办大学士满汉各一人 学士满六人汉四人 典籍满汉汉军各二人 侍读学士满四人蒙汉各二人 侍读满十人蒙汉汉军各二人 委署侍读无定员 中书满七十人蒙十六人汉三十人汉军八人 贴写中书满四十人蒙古六人 撰文中书无定员 供事六十二人
典籍厅 学士满六人汉四人 典籍满汉汉军各二人 供事二十二人 其余办事者无定员
南厅
北厅
满本房 侍读学士满二人 侍读满四人 中书满三十九人 贴写中书满二十四人 供事三人
汉本房 侍读学士满汉各二人 侍读满三人汉二人 中书满三十一人汉军八人汉三人 贴写中书满十六人 供事三人
蒙古房 侍读学士蒙二人 侍读蒙二人 中书蒙十六人 贴写中书蒙十六人
满票签处 侍读满三人 中书满二十人蒙二人 贴写中书满八人 供事四人 委署侍读满无定员
汉票签处 侍读汉二人 中书汉二十七人 供事四人 委署侍读汉无定员
诰敕房 办事者无定员 供事四人
稽查房 办事者无定员 供事四人
收发红本处 办事者无定员
饭银库 办事者无定员
副本库 办事者无定员
批本处 满洲翰林院官一人 中书七人
兼管修书各馆
如实录馆、明史馆、会典馆、三礼馆等
军机处 军机大臣,无定员,兼职 领班军机处行走 军机处学习行走 军机大臣上行走 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 军机章京,满汉各十六人,兼职 章京上行走 记名以军机章京补用
方略馆(兼管) 总裁,由军机大臣兼充 提调满汉各二人,由军机章京兼充 收掌满汉各二人,由军机章京兼充 纂修满三人汉六人,除汉一人翰林院补充外均为章京兼充
内翻书房 管理大臣,由满军机大臣兼充 提调官二人,兼职 协办提调官二人,兼职 收掌官四人,兼职 掌档官四人,兼职 翻译官四十人
内阁与军机处相关机关
通政使司 通政使满汉各一人 通政副使满汉各一人 参议满汉各一人 经历满汉各一人 知事满汉各一人 笔帖式满六人汉二人 经承十五人
启奏科
稿房
吏房
礼房
工房
火房
登闻鼓厅 参议一人兼管 知事若干人 笔帖式满汉各一人 经承六人
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 管理大臣无定员,兼职 委署主事满一人 行走司官汉四人 笔帖式四人 额外笔帖式四人 供事五人
中书科 稽察科事满汉内阁学士各一人 中书满二人汉四人 笔帖式十人 供事八人
奏事处 御前大臣兼管
内奏事处 奏事太监四人 随侍太监二人 记档太监四人 使令太监八人
外奏事处 奏事官,兼职 领班侍卫一人 奏蒙古事侍卫六人 章京六人 笔帖式二人
具体职权机关
吏部 尚书满汉各一人 左右侍郎满汉各一人 堂主事满四人汉一人 郎中满九人蒙一人汉五人 员外郎宗室一人满八人蒙一人汉六人 主事宗室一人满四人蒙一人汉七人 司务满汉各一人 缮本笔帖式十二人 笔帖式宗室一人满五十七人蒙四人汉军十二人 经承八十一人 额外郎中员外郎七品小京官等无定员
文选清吏司 郎中满四人蒙一人汉二人 员外郎满汉各三人 主事满二人汉三人 笔帖式若干人 经承三十一人
本房(缮题本)
题稿房
印房
都吏科
都书科
求贤科
开设科
缺科
升调科
册库
笔帖式科
典吏科
凭科
考功清吏司 郎中满三人汉一人 员外郎满二人蒙汉各一人 主事满一人汉二人 笔帖式若干人 经承十六人
本房
印房
都吏科
山东甲
江南甲
北直甲
广东甲
火房
稽勋清吏司 郎中满汉各一人 员外郎宗室满汉各一人 主事宗室满汉各一人 笔帖式若干人 经承六人
本房
印房
贴黄
都吏科
八旗科
山东科
山西科
陕西科
验封清吏司 郎中满汉各一人 员外郎满二人汉一人 主事满蒙汉各一人 笔帖式若干人 经承七人
本房
印房
都吏科
京官科
外官科
土官科
内考科
内考科
外考科
清档房 主事二人 堂书若干人
本房 主事满二人汉军一人 缮本笔帖式十二人 堂书若干人
司务厅 司务满汉各一人 经承三人
督催所 郎中无定员 员外郎无定员 主事无定员
当月处 司员满汉各一人
户部 尚书满汉各一人 左右侍郎满汉各一人 堂主事满四人汉二人 郎中宗室一人满十七人蒙一人汉十四人 员外郎宗室二人满五十六人汉十四人 主事宗室一人蒙一人满汉各十四人 司务满汉各一人 缮本笔帖式满二十人 笔帖式宗室一人满一百人蒙四人汉军十六人 经承一百零六人 额外郎中员外郎主事七品小京官无定员
清吏司(共十四个) 郎中若干人 员外郎若干人 主事若干人 笔帖式共一百二十一人 经承共六十八人
江南(江苏、安徽)
金科
民科
仓科
支科
火房
江西
金科
民科
仓科
支科
火房
浙江
金科
民科
仓科
支科
火房
湖广(湖南、湖北)
金科
民科
仓科
支科
火房
福建(兼直隶省)
金科
保民科
河民科
直仓科
福仓科
支科
火房
山东(兼东三省)
金科
民科
仓科
支科
火房
山西
金科
民科
仓科
支科
火房
河南
金科
民科
仓科
支科
火房
陕西(兼甘肃、新疆二省)
金科
民科
粮科
支科
火房
四川
金科
民科
仓科
支科
火房
广东
金科
民科
仓科
支科
火房
广西
金科
民科
仓科
支科
火房
云南
金科
民科
仓科
支科
火房
南漕科
北漕科
贵州
金科
民科
仓科
支科
火房
井田科 郎中,由福建司满郎中兼任 郎中无定员 员外郎无定员 主事无定员 经承二人
八旗俸饷处 满郎中无定员 员外郎无定员 主事无定员 经承八人
现审处 郎中无定员 员外郎无定员 主事无定员
饭银处 司员满汉各二人,轮派
捐纳房 司员满汉各六人,轮派
内仓 监督满二人,轮派 经承一人
南北档房
南档房 堂主事满二人
北档房 领办满汉各二人 总办满汉各六人 汉字堂主事满二人汉军二人 笔帖式二十人 经承十八人,与南档房共用
司务厅 司务满汉各一人 经承二人
督催所 郎中无定员 员外郎无定员 主事无定员 经承二人
当月处 司员满汉各一人,轮派
监印处 司员满汉各二人,轮派
钱法堂 户部满汉右侍郎兼管 主事满汉各一人 经承四人
宝泉局 监督满汉各一人 大使满一人 笔帖式满四人 经承四人
东西南北四厂 大使满四人 经承四人
三库 管理三库大臣满汉各二人
银库 郎中满一人 员外郎满二人 司库满一人 大使满二人 笔帖式满六人 库使满六人 经承二人
缎匹库 郎中满一人 员外郎满二人 司库满二人 大使满一人 笔帖式满三人 库使满九人 经承二人
颜料库 郎中满一人 员外郎满二人 司库满二人 大使满一人 笔帖式满四人 库使满十一人 经承二人
总档房 主事满一人 笔帖式满二人 经承二人
其他财务部门
户部仓场衙门 总督仓场侍郎满汉各一人 笔帖式满六人 经承八人 门吏一人
东科
西科
漕科
详科
堂房
印科
火房
坐粮厅 坐粮厅满汉各一人 经承十八人
东科
西科
南科
北科
河税科
收支科
铜科
白粮科
通济库 大使一人
大通桥监督 监督满汉各一人
京通十三仓监督 各仓设监督满汉各一人 经承二十六人 攒典二十八人
京仓
禄米仓
南新仓
旧太仓
海运仓
北新仓
富新仓
兴平仓
太平仓
储济仓
本裕仓
丰益仓
通州仓
中仓
西仓
户部所属税关 户部贵州清吏司掌政令 司员由内务府、坐粮厅、户部各衙门、地方派员
京城:崇文门、左翼、右翼
直隶:通州、天津关、津海关、山海关、张家口
奉天:牛庄关
山东:临清关、东海关
山西:杀虎口、归化城
陕西:潼关
甘肃:安肃关
江苏:江海关、浒墅关、淮安关、扬州关、西新关、镇江关
安徽:凤阳关、芜湖关
江西:九江关、赣关
福建:闽海关、闽安关、沪尾、打狗口
浙江:浙海关、北新关、宁波关、瓯海关
湖北:江汉关、宜昌关
四川:重庆关、夔关、打箭炉
广东:粤海关、北海关、太平关、潮州关、琼州关
广西:镇南关
云南:蒙自关
盛京户部 侍郎满一人 堂主事满一人 郎中满三人 掌关防郎中满一人 员外郎满六人 主事满五人 副关防满一人 司库满二人 正副监督满二人 管庄六品官满三人 笔帖式满二十一人汉军二人
经会司 郎中满一人 员外郎满二人 主事满二人 笔帖式若干人
粮储司 郎中满一人 员外郎满二人 主事满二人 笔帖式若干人
农田司 员外郎满二人 主事满一人 笔帖式若干人
银库 掌关防郎中满一人 副关防满一人 司库满二人 笔帖式若干人
内库 正副监督满各一人 笔帖式若干人
礼部 尚书满汉各一人 左右侍郎满汉各一人 堂主事满三人汉军一人 司务厅司务满汉各一人 各司局郎中满六人蒙一人汉四人 员外郎宗室一人满九人蒙一人汉三人 主事宗室一人满三人蒙一人汉四人 大使汉一人 笔帖式宗室一人满三十四人蒙古二人汉军四人 堂子尉八人 堂书十人 儒士二十人 经承四十九人 额外郎中员外郎主事七品小京官无定员
仪制清吏司 郎中满二人汉一人 员外郎满三人汉一人 主事满汉各一人 笔帖式若干人 经承十五人
建言科
王府科
印信科
学政科
火房
祠祭清吏司 郎中满汉各一人 员外郎满三人蒙一人汉一人 主事满汉各一人 笔帖式若干人 经承六人
祭祀科
僧道科
时宪科
火房
僧录司 左右善世各一人 左右阐教各一人 左右讲经各一人 左右觉义各一人
道录司 左右正一各一人 左右演法各一人 左右至灵各一人 左右至义各一人
主客清吏司 郎中满蒙汉各一人 员外郎宗室一人满一人 主事满汉各一人 笔帖式若干人 经承六人
赏赐科
四译科
芽茶科
火房
精膳清吏司 郎中满汉各一人 员外郎满一人 主事宗室蒙汉各一人 笔帖式若干人 经承七人
勘合科
俸粮科
下程科
厨役科
火房
铸印局 员外郎汉一人 主事衔笔帖式满一人 大使汉一人 笔帖式若干人 经承一人
会同四译馆 礼部郎中一人带鸿胪寺少卿衔兼摄馆事 稽察大臣满二人 大使汉一人 序班二人 通事八人 经承八人
西域馆
八夷馆
清档房 堂主事满二人 笔帖式若干人 堂书十人与汉本房共用 儒士二十人与汉本房共用
汉本房 堂主事满一人汉军一人 笔帖式若干人 堂书十人与清档房共用 儒士二十人与清档房共用
司务厅 司务满汉各一人 笔帖式若干人 经承二人
承发科
督催所 郎中无定员 员外郎无定员 主事无定员 经承二人
当月处 司员满汉各一人
书籍库 司员无定员
板片库 司员无定员
南库 司员无定员
养廉处 司员无定员
地租处 司员无定员
其他科举礼乐学校机关
陵寝礼部衙门
东陵礼部衙门 掌关防郎中一人 郎中五人 员外郎十六人
西陵礼部衙门 郎中四人 员外郎十五人 主事二人
盛京礼部 侍郎满一人 堂主事满一人 郎中满二人 员外郎满二人 读祝官满八人 赞礼郎十六人 笔帖式满十人
左司 郎中满一人 员外郎满二人
右司 郎中满一人 员外郎满二人
乐部 管理大臣一人,由礼部满尚书兼任
神乐署 署正一人 左右署丞各一人 协律郎五人 司乐二十五人 乐生百八十人 舞生三百人
和声署 署正满汉各一人 署丞满汉各一人 供用官三十人 经承四人 署史长十六人 署史百四十人
什帮处 掇尔契达一人 六品衔达二人 七品衔达二人 拜唐阿六十人
太常寺 太常管理大臣,由礼部满尚书兼任 卿满汉各一人 少卿满汉各一人 寺丞满汉各二人,兼隶乐部 赞礼部宗室二人满二十六人 学习赞礼部宗室六人满八人 读祝官宗室一人满十人 学习读祝官宗室三人满八人 博士满一人汉军一人汉一人 典簿满汉各一人 笔帖式满九人汉军一人 司库满一人 库使满一人 经承八人
博士厅 博士满汉汉军各一人
典簿厅 典簿满汉各一人
工程处 司员无定员
寺库 司库满一人 库使满二人
祠祭署 寺丞汉二人 协律郎五人 赞礼郎十四人 司乐二十三人
祭祀科
神乐署 兼隶于乐部
光禄寺 管理大臣满一人 卿满汉各一人 少卿满汉各一人 典簿满汉各一人 署正满汉各四人 署丞满八人 笔帖式满十八人 司库满二人 库使八人 经承十九人
大官署 署正满汉各一人 署丞满二人 笔帖式满五人 经承一人
珍馐署 署正满汉各一人 署丞满二人 笔帖式满五人 经承一人
炸食房
良酝署 署正满汉各一人 署丞满二人 笔帖式满四人 经承一人
酒局
掌醢署 署正满汉各一人 署丞满二人 笔帖式四人 经承一人
盐库
平科
典簿厅 典簿满汉各一人 经承一人
本房
俸粮科
厨役科
督催所 司员无定员
当月处 司员无定员
银库 司库满二人 库使八人 经承一人
黄册房 署正满汉各一人 笔帖式满二人 经承二人
鸿胪寺 管理大臣,由礼部满尚书兼管 卿满汉各一人 少卿满汉各一人 鸣赞满十四人汉二人 序班汉四人 学习序班八人 主簿满汉各一人 笔帖式满四人 经承六人
主簿厅
国子监 管理大臣 祭酒满汉各一人 司业满蒙汉各一人 监丞满汉各一人 博士满汉各一人 典簿满汉各一人 典籍汉一人 助教满十五人蒙八人汉七人 学正汉四人 学录汉二人 教习满十八人蒙二人汉军二人汉二人 经承十三人
绳愆厅 监丞满汉各一人 经承一人
博士厅 博士满汉各一人 经承一人
典簿厅 典簿满汉各一人 经承二人
典籍厅 典籍汉一人
六堂 助教每堂一人 汉学正前四堂各一人 汉学录后二堂各一人
率性堂
修道堂
诚心堂
正义堂
崇志堂
广业堂
南学 正副管学官各一人
八旗官学 助教满二人蒙一人 教习满一人蒙二人汉四人 额外汉二人
算学 管理大臣一人 助教汉一人 教习汉一人
档子房 司员无定员
钱粮处 司员无定员
钦天监 管理大臣一人 监正满汉各一人 左右监副满汉各一人
时宪科 春官正汉一人 夏官正汉一人 秋官正汉军一人汉一人 冬官正汉一人 五官司书汉一人 博士满四人蒙二人汉十六人汉军一人 天文生满八人蒙四人汉四十三人汉军八人
天文科 五官灵台郎满二人蒙一人汉四人汉军一人 五官监候汉一人 博士汉二人 天文生满二人汉三十一人
漏刻科 五官挈壶正满一人蒙一人汉二人 五官司农汉军一人 博士汉七人汉军一人 天文生满二人汉六人 阴阳生汉十人
主簿厅 主簿满汉各一人
其他部门 笔帖式满十一人蒙四人汉二人 经承八人
兵部 尚书满汉各一人 左右侍郎满汉各一人 堂主事满四人汉军一人 郎中宗室一人满十一人蒙一人汉五人 员外郎宗室一人满九人蒙一人汉三人 主事满四人蒙一人汉五人 司务满汉各一人 缮本笔帖式满十五人 笔帖式满六十二人蒙八人汉军八人 堂书八人 经承六十五人 额外郎中员外郎主事七品小京官无定员
武选清吏司 郎中满三人蒙一人汉一人 员外郎满四人汉二人 主事满一人汉一人 笔帖式若干人 经承二十一人
都统房
升调科
将材科
诰敕科
架阁科
山东科
福建科
浙江科
河南科
江南科
云南科
湖南科
陕西科
甘肃科
四川科
甘肃科
职方清吏司 郎中满五人汉二人 员外郎满二人蒙汉各一人 主事满蒙各一人汉二人 笔帖式若干人 经承十一人
承发科
督漕科
关引科
黄旗科
白旗科
红旗科
蓝旗科
直隶甲
两江甲
川陕甲
两广甲
车驾清吏司 郎中宗室一人满一人汉一人 员外郎宗室一人满二人蒙一人 主事满汉各一人 笔帖式若干人 经承六人
驿传科
脚力科
马政科
马档房
递送科
武库清吏司 郎中满二人汉一人 员外郎满蒙各一人 主事满汉各一人 笔帖式若干人 经承五人
督学科
编军科
俸粮科
五府科
营科
会同馆 管理馆所侍郎一人 监督满汉各一人 外郎二人
捷报处 司员无定员
档房(满档房) 清字堂主事满二人 经承二人
本房(汉本房) 汉字堂主事满二人汉军一人 缮本笔帖式十五人 堂书若干人
司务厅 司务满汉各一人 经承二人
督催所 司员无定员
当月处 司员满汉各一人
其他军事武职任免机关
盛京兵部 侍郎满一人 郎中满二人 员外郎满四人 堂主事满二人 主事满二人 笔帖式满十二人 驿站正副监督满各一人
左司 郎中满一人 员外郎满二人 主事满一人 笔帖式若干人
右司 郎中满一人 员外郎满二人 主事满一人 笔帖式若干人
太仆寺 管理大臣一人 卿满汉各一人 少卿满汉各一人 员外郎满蒙各二人 主事满蒙各二人 主簿满二人 笔帖式十六人 经承、厅书、司书九人
太仆寺属边外牧厂 统辖总管一人 总管二人 翼长四人 协领十人 副协领十二人 副管一人 防御二人 骁骑校三人 护军校八人 护军四百七十四人
左司 员外郎二人 主事二人 笔帖式五人 司书一人
右司 员外郎二人 主事二人 笔帖式五人 司书一人
主簿厅 主簿一人 笔帖式六人 经承六人 厅书一人
侍卫处 领侍卫内大臣六人 内大臣六人 散秩大臣无定员 一等侍卫六十人 二等侍卫一百五十人 三等侍卫二百七十人 蓝翎侍卫九十人 一等宗室侍卫九人 二等宗室侍卫十八人 三等宗室侍卫六十三人 侍卫班领十二人 署班领二十四人 侍卫什长六十人 宗室侍卫什长九人 御前大臣无定员 御前侍卫无定员 御前行走无定员 乾清门侍卫无定员 乾清门行走无定员 协理事务侍卫班领十二人 主事一人 署主事三人 笔帖式十二人 署笔帖式十五人 亲军校七十七人 署亲军校七十七人 满洲佐领下亲军一人 蒙古佐领下亲军一人 亲军一千七百七十人
八旗
满洲旗 都统八人 副都统十六人 参领四十人 副参领四十人 佐领六百八十一人 骁骑校六百八十一人 印务参领十六人 印务章京六十四人 笔帖式六十四人 员外郎八人 缮写人四百八十人
蒙古旗 都统八人 副都统十六人 参领十六人 副参领十六人 佐领二百零四人 骁骑校二百零四人 印务参领八人 印务章京三十二人 笔帖式三十二人 员外郎十六人 缮写人二百八十八人
汉军旗 都统八人 副都统十六人 参领四十人 副参领四十人 佐领二百六十六人 骁骑校二百六十六人 印务参领十六人 印务章京四十八人 笔帖式四十八人 员外郎八人 缮写人三百八十四人
骁骑营 满洲、蒙古每佐领下二十人,汉军每佐领下四十二人
八旗都统
俸饷房 参领每旗一人 章京每旗二人 骁骑校满洲旗汉军旗每旗五人蒙古旗每旗二人
马册房
左右翼铁匠局 副都统二人 参领二人 散秩官二十四人 骁骑校二十四人
左右翼世职官学 特派总理大臣十人 参领六人 章京四人 清书教习八人 骑射教习八人
汉军满文义学 特派稽查事物参领八人 满文教习十六人 弓箭教习若干人
十五善射处 特派管理大臣 翼长二人
值年旗公署 简派各族都统或副都统八人
前锋营 前锋统领二人 前锋参领八人 委署前锋参领四人 前锋侍卫八人 委署前锋侍卫四人 空衔花翎八人 前锋校九十六人 空衔前锋校八人 委补蓝翎长 协理事务前锋参领二人 协理事务前锋侍卫二人 协理事务前锋校四人 协理事务笔帖式四人 兵额八旗满洲蒙古每佐领下二人
护军营 统领八人 护军参领满洲八十人蒙古三十二人 护军校满洲六百八十一人蒙古二百零四人 兵额八旗满洲蒙古每佐领下十七人
圆明园护军营 掌印总统大臣一人 总统大臣若干人
八旗营 营总八人 护军参领八人 副护军参领十六人 署护军参领三十二人 护军校一百二十八人 副护军校一百二十八人 笔帖式三十二人
包衣营 营总一人 护军参领三人 副护军参领三人 署护军参领三人 护军校九人 副护军校三人 笔帖式四人
圆明园护军营附设官学四所 教习六人
步军营(步军统领衙门) 步军统领(九门提督) 左右翼总兵两人
八旗步兵营 翼尉二人 帮办翼尉二人 协尉满十人蒙八人汉军八人 副尉满十人蒙八人汉军八人 步军校满一百九十二人蒙汉各七十二人 委署步军校满四十二人蒙汉各十六人 兵额满洲蒙古每统领下步军领催二人步军十八人,汉军每统领下步军催领一人步军十二人
巡捕营 副将一人 参将五人 游击五人 都司五人 守备十七人 千总四十六人 把总九十二人 外委二百零五人
内九门 门领满十八人 城门吏满十八人 门千总满十八人 炮手十八人
外七门 门领汉军七人 城门吏汉军七人 门千总汉军十四人 炮手十四人
白塔山及诸门信炮 信总管一人 监守信炮官八人 领催四人 炮手八人 步军十六人
其他文职 郎中一人 员外郎三人 主事三人 司务厅司务一人 笔帖式十八人 学习笔帖式若干人 经承四人
火器营 掌印总统大臣一人 总统大臣若干人
内营 翼长一人 署翼长营总一人 营总三人 鸟枪护军参领四人 副鸟枪护军参领八人 署鸟枪护军参领十六人
外营 翼长一人 署翼长营总一人 营总三人 鸟枪护军参领四人 副鸟枪护军参领八人 署鸟枪护军参领十六人
其他文职,由内营选派 协理事务翼长一人 署翼长营总一人 营总三人 鸟枪护军参领四人 笔帖式八人
健锐营 掌印总统大臣一人 总统大臣无定员
左翼 翼长一人 署翼长前锋参领一人 前锋参领四人 副前锋参领八人 署前锋参领十六人 前锋校五十人
右翼 翼长一人 署翼长前锋参领一人 前锋参领四人 副前锋参领八人 署前锋参领十六人 前锋校五十人
番子参领 佐领一人 防御一人 骁骑校一人
其他文职,有本营参领内委派 协理事务章京无定员 笔帖式八人
健锐营官学 满语教习八人 骁骑教习八人
向导处 掌印总统大臣一人 总统大臣无定员 向导章京三十二人 拜唐阿四十八人 协理事务章京二人 笔帖式二人
行营 总理大臣六人 办事章京十六人,护军参领兼任
刑部 尚书满汉各一人 左右侍郎满汉各一人 堂主事满五人汉军一人 司务满汉各一人 缮本笔帖式四十人 郎中三十八人 员外郎四十六人 主事三十八人 司狱六人 司库一人 库使二人 笔帖式一百二十四人 经承九十八人 额外郎中员外郎主事七品小京官无定员
十七省区清吏司
直隶清吏司 郎中满一人汉一人 员外郎满一人蒙一人汉二人 主事满一人汉一人 额外郎中员外郎主事七品小京官若干人 笔帖式若干人 经承若干人
奉天清吏司 郎中满一人蒙一人 员外郎满一人汉一人 主事满一人汉一人 额外郎中员外郎主事七品小京官若干人 笔帖式若干人 经承若干人
江苏清吏司 郎中满一人汉一人 员外郎满一人汉一人 主事满一人汉一人 额外郎中员外郎主事七品小京官若干人 笔帖式若干人 经承若干人
安徽清吏司 郎中满一人汉一人 员外郎满一人汉一人 主事满一人汉一人 额外郎中员外郎主事七品小京官若干人 笔帖式若干人 经承若干人
江西清吏司 郎中满一人汉一人 员外郎满一人汉一人 主事满一人汉一人 额外郎中员外郎主事七品小京官若干人 笔帖式若干人 经承若干人
福建清吏司 郎中满一人汉一人 员外郎满一人汉一人 主事满一人汉一人 额外郎中员外郎主事七品小京官若干人 笔帖式若干人 经承若干人
浙江清吏司 郎中满一人汉一人 员外郎满一人汉一人 主事满一人汉一人 额外郎中员外郎主事七品小京官若干人 笔帖式若干人 经承若干人
湖广清吏司 郎中宗室一人汉二人 员外郎满一人汉一人 主事满一人汉一人 额外郎中员外郎主事七品小京官若干人 笔帖式若干人 经承若干人
河南清吏司 郎中满一人汉一人 员外郎满一人汉一人 主事满一人汉一人 额外郎中员外郎主事七品小京官若干人 笔帖式若干人 经承若干人
山东清吏司 郎中满一人汉一人 员外郎满一人汉一人 主事满一人汉一人 额外郎中员外郎主事七品小京官若干人 笔帖式若干人 经承若干人
山西清吏司 郎中满一人汉一人 员外郎满一人汉一人 主事蒙一人汉一人 额外郎中员外郎主事七品小京官若干人 笔帖式若干人 经承若干人
陕西清吏司 郎中满一人汉二人 员外郎满一人汉一人 主事满一人汉一人 额外郎中员外郎主事七品小京官若干人 笔帖式若干人 经承若干人
四川清吏司 郎中满一人汉一人 员外郎满一人汉一人 主事满一人汉一人 额外郎中员外郎主事七品小京官若干人 笔帖式若干人 经承若干人
广东清吏司 郎中满一人汉一人 员外郎满一人汉一人 主事满一人汉一人 额外郎中员外郎主事七品小京官若干人 笔帖式若干人 经承若干人
广西清吏司 郎中满一人汉一人 员外郎宗室一人汉一人 主事宗室一人汉一人 额外郎中员外郎主事七品小京官若干人 笔帖式若干人 经承若干人
云南清吏司 郎中满一人汉一人 员外郎满一人汉一人 主事满一人汉一人 额外郎中员外郎主事七品小京官若干人 笔帖式若干人 经承若干人
贵州清吏司 郎中满一人汉一人 员外郎满一人汉一人 主事满一人汉一人 额外郎中员外郎主事七品小京官若干人 笔帖式若干人 经承若干人
督捕清吏司 郎中满汉各一人 员外郎满一人 主事满汉各一人 经承四人 额外司员与笔帖式若干人
秋审处 郎中无定员 员外郎无定员 主事无定员 经承二人
减等处 郎中无定员 员外郎无定员 主事无定员
律例馆 总裁无定员 提调官一人 纂修官四人 收掌官四人 翻译官四人 誊录官六人
提牢厅 主事满汉各一人 司狱满汉各四人 经承二人
赃罚库 司库满一人 库使满二人 经承一人
赎罪处 郎中无定员 员外郎无定员 主事无定员
饭银处 司员满汉各一人
清档房 堂主事满二人 缮本笔帖式十二人 经承八人
汉档房 堂主事满二人汉军一人 缮本笔帖式二十八人 经承十四人
司务厅 司务满汉各一人 经承二人
督催所 司员无定员 经承三人
当月处 司员满汉各一人 经承二人
其他刑讯监察机关
盛京刑部 侍郎满一人 郎中满四人 员外郎满六人 堂主事满一人汉军一人 主事满四人蒙二人 司狱满汉各一人 司库满一人 库使满二人 笔帖式满二十三人蒙二人汉军五人
肃纪前司 郎中满一人 员外郎满二人 主事满一人 笔帖式若干人
肃纪左司 郎中满一人 员外郎满二人 主事满一人 笔帖式若干人
肃纪右司 郎中满一人 员外郎满一人 主事满一人蒙二人 笔帖式若干人
肃纪后司 郎中满一人 员外郎满一人 主事满一人 笔帖式若干人
都察院 左都御史满汉各一人 右都御史,为总督兼衔 经承二十五人 门吏一人
六科 掌印给事中满六人汉六人 给事中满六人汉六人 笔帖式八十人 经承六十三人
吏科 掌印给事中满汉各一人 给事中满汉各一人 笔帖式若干人 经承若干人
户科 掌印给事中满汉各一人 给事中满汉各一人 笔帖式若干人 经承若干人
礼科 掌印给事中满汉各一人 给事中满汉各一人 笔帖式若干人 经承若干人
兵科 掌印给事中满汉各一人 给事中满汉各一人 笔帖式若干人 经承若干人
刑科 掌印给事中满汉各一人 给事中满汉各一人 笔帖式若干人 经承若干人
工科 掌印给事中满汉各一人 给事中满汉各一人 笔帖式若干人 经承若干人
十五道 掌印监察御史满十五人汉十五人 监察御史宗室四人满二十二人蒙二人汉二十八人 笔帖式三十二人 经承四十九人
京畿道 掌印监察御史满一人汉一人 监察御史满一人汉一人 笔帖式三人 经承若干人
河南道 掌印监察御史满一人汉一人 监察御史满一人汉一人 笔帖式二人 经承若干人
江南道 掌印监察御史满一人汉一人 监察御史满三人汉三人 笔帖式二人 经承若干人
浙江道 掌印监察御史满一人汉一人 监察御史满一人汉一人 笔帖式二人 经承若干人
山西道 掌印监察御史满一人汉一人 监察御史满一人汉一人 笔帖式二人 经承若干人
山东道 掌印监察御史满一人汉一人 监察御史满二人汉二人 笔帖式二人 经承若干人
陕西道 掌印监察御史满一人汉一人 监察御史满一人汉一人 笔帖式二人 经承若干人
湖广道 掌印监察御史满一人汉一人 监察御史满一人汉一人 笔帖式二人 经承若干人
江西道 掌印监察御史满一人汉一人 监察御史满一人汉一人 笔帖式三人 经承若干人
福建道 掌印监察御史满一人汉一人 监察御史满一人汉一人 笔帖式二人 经承若干人
四川道 掌印监察御史满一人汉一人 笔帖式二人 经承若干人
广东道 掌印监察御史满一人汉一人 笔帖式二人 经承若干人
广西道 掌印监察御史满一人汉一人 笔帖式二人 经承若干人
云南道 掌印监察御史满一人汉一人 笔帖式二人 经承若干人
贵州道 掌印监察御史满一人汉一人 笔帖式二人 经承若干人
五城察院 巡城御史满汉各五人 经承二十人
五城兵马司 指挥五人 副指挥五人 吏目五人 经承四十二人 捕役一百四十人
宗室御史处 掌印一人,由十五道宗室御史兼任 协理一人,由十五道宗室御史兼任 经承三人
稽查内务府御史处 御史二人,由协理陕西道及掌贵州道满御史兼官 经承三人
堂印房
本房
火房
架阁库
经历厅 司员满一人汉一人 笔帖式若干
都事厅 司员满一人汉一人 笔帖式若干
值月处
督催所
大理寺 卿满汉各一 少卿满汉各一 堂书十人
左寺 寺丞满汉汉军各一人 评事汉一人 经承四人
右寺 寺丞满汉汉军各一人 评事汉一人 经承四人
档房 堂评事满一人 经承二人
司务厅 司务满汉各一人 经承八人
工部 尚书满汉各一人 左右侍郎满汉各一人 郎中满十八人蒙一人汉五人 员外郎宗室一人满十九日蒙一人汉四人 堂主事满三人汉军一人 主事宗室一人满十一人蒙一人汉八人 司库满四人 司匠满二人 库使满三十一人 笔帖式宗室一人满八十五人蒙二人汉军十人 缮本笔帖式满十人 经承七十八人 额外郎中员外郎主事及七品小京官无定员
营缮清吏司 郎中满四人蒙一人汉一人 员外郎满四人汉一人 主事满二人蒙一人汉二人 笔帖式若干人 经承十一人
都吏科
营造科
柜科
砖木科
杂科
夫匠科
案房
算房
火房
皇木厂 监督满汉各一人
木仓 监督满汉各一人 经承二人
琉璃窑 监督满汉各一人 经承一人
虞衡清吏司 郎中满四人汉一人 员外郎宗室一人满三人蒙一人汉一人 主事满三人汉一人 笔帖式若干人 经承十四人
都吏科
军器科
窑冶科
柜科
杂科
军器案房
军器算房
窑冶案房
窑冶算房
火房
军需库 监督满汉各一人
硝磺库 员外郎满一人,都水司员缺 主事汉一人,虞衡司员缺
铅子库 员外郎满一人,营缮司员缺 主事汉一人,营缮司员缺
炮子库 监督满一人
官车处 监督满汉各一人
惜薪厂 监督满汉各一人
都水清吏司 郎中满五人汉一人 员外郎满五人汉一人 主事满四人汉二人 笔帖式若干人 经承九人
都吏科
河防科
桥道科
织造科
柜科
杂科
算科
火房
皇差销算处 司员满汉各二人
冰窖 监督满汉各一人
彩绸库 监督满汉各一人
屯田清吏司 郎中满四人汉一人 员外郎满五人汉一人 主事宗室一人满汉各二人 笔帖式若干人 经承八人
都吏科
准支科
柜科
杂科
匠科
案房
算房
火房
制造库 郎中满二人汉一人 司匠满二人 司库满二人 库使满二十二人 经承七人
东西二库 首领太监二人 太监二十人 银作三十八人 锼作九十三人 皮作三十四人 绣作五十六人 甲作二十四人 帘子库八十三人 门神库三十一人
节慎库 郎中满一人 员外郎满一人 司库满二人 库使满二十二人 经承二人
支科
外解科
料估所 掌印司员满一人 主稿司员满汉各四人 经承六人
清档房 清字堂主事满二人 笔帖式若干人
汉档房 汉字堂主事满汉军各一人 笔帖式若干人
黄档房 郎中无定员 员外郎无定员 主事无定员 掌稿笔帖式一人
司务厅 司务满汉各二人 经承二人
督催所 郎中无定员 员外郎无定员 主事无定员
当月处 司员满汉各一人
饭银处 司员无定员
其他工程事务相关机关
工部钱法堂 工部满汉右侍郎兼管
宝源局 监督满汉各一人 大使二人 经承五人
案房
兑房
钱房
算房
循环房
管理火药局 管理大臣二人 监督若干人
值年河道沟渠处 管理大臣四人
管理街道衙门 管理大臣三人
陵寝工部衙门
东陵 承办事务掌关防郎中一人 员外郎四人 笔帖式四人
西陵 承办事务掌关防郎中一人 员外郎六人 主事二人 笔帖式二人
盛京工部 侍郎满一人 郎中满二人 员外郎满五人 堂主事满二人 主事满二人 四品官满二人 六品官满二人 司库满二人 笔帖式满十六人汉一人
左司 郎中满一人 员外郎满三人 主事满一人 笔帖式若干人
右司 郎中满一人 员外郎满二人 主事满一人 笔帖式若干人
银库 司库满二人 笔帖式若干人
火药库
秫秸厂
理藩院 尚书满一人 左右侍郎满二人 额外侍郎蒙贝勒贝子选一人 郎中宗室一人满三人蒙八人 员外郎宗室一人满十一人蒙二十四人 堂主事满一人汉军一人 主事满二人蒙八人 司务满一人蒙一人 笔帖式满三十四人蒙古五十五人汉军六人 监督二人 司库满一人 库使满二人 堂书及经承二十六人 贴写书吏六人 外郎领催通事鞭子手楼军皂役等一百四十七人
旗籍清吏司 郎中满一人蒙二人 员外郎宗室一人满一人蒙古二人 主事满一人 笔帖式满五人蒙十人 经承二人 贴写书吏二人
王会清吏司 郎中满一人蒙二人 员外郎满二人蒙三人 主事蒙二人 笔帖式满三人蒙八人 经承二人 贴写书吏一人
典属清吏司 郎中满蒙各一人 员外郎满二人蒙六人 主事满蒙各一人 笔帖式满四人蒙六人 经承一人 贴写书吏二人
柔远清吏司 郎中宗室一人 员外郎满二人蒙五人 主事蒙一人 笔帖式满二人蒙九人 经承一人
徕远清吏司 郎中蒙古一人 员外郎满二人蒙三人 主事蒙二人 笔帖式满三人蒙五人 经承二人
理刑清吏司 郎中蒙二人 员外郎满二人蒙四人 主事蒙一人 笔帖式满二人蒙五人 经承一人
满档房 堂主事满一人蒙三人 笔帖式满四人蒙十人 经承四人
汉档房 堂主事满一人汉军一人 笔帖式满七人汉军六人 经承四人
蒙古房 员外郎蒙一人 主事蒙一人 经承一人
司务厅 司务满蒙各一人 笔帖式满蒙各二人 经承二人
督催所 司员满蒙各一人 笔帖式十六人 经承二人
当月处 郎中无定员 员外郎无定员 主事无定员
银库 司官满二人 司库满一人 笔帖式满二人 库使满二人 经承一人
饭银处 司员满蒙各一人 贴写书吏一人
内馆 监督一人 大吏四人 小吏八人 捕盗章京一人
外馆 监督一人
俄罗斯馆 监督一人 馆夫二人
蒙古官学 总裁三人 教习三人 学生二十四人
唐古特学 承办学务司业一人 助教一人 教习二人 副教习二人 学生四十人
托忒学 司业,由唐古特学司业兼管 助教,由唐古特学助教兼管 教官二人 学生八人
翰林院 掌院学士满汉各一人 侍读学士满二人汉三人 侍讲学士满二人汉三人 侍读满二人汉三人 侍讲满二人汉三人 修撰无定员 编修无定员 检讨无定员 待诏满汉各二人 笔帖式满四十人汉军四人 典簿满汉各一人 孔目满汉各一人 五经博士二十七人 堂供事四人 供事十四人
典籍厅 典簿满汉各一人 孔目满汉各一人 笔帖式若干人
待诏厅 待诏满汉各二人 笔帖式若干人
庶常馆 教习满汉各一人 小教习若干人 提调二人 供事一人
起居注馆 日讲起居注官满十人汉十二人 主事满二人汉一人 笔帖式满十四人汉军二人 供事二人
国史馆 总裁满汉各一人 提调满蒙汉各二人 总纂满四人蒙二人汉六人 纂修满十二人汉二十二人 校对满蒙汉各八人 满文总校一人
詹事府 詹事满汉各一人 少詹事满汉各一人
左右春坊 左右庶子满汉各一人 左右中允满汉各一人 左右赞善满汉各一人
司经局 洗马满汉各一人
其他文职 主簿满汉各一人 笔帖式满六人 供事十人
太医院 管理大臣满一人 院使汉一人 左右院判汉各一人 御医汉十三人 吏目汉二十六人 医士汉二十人 医员汉二十人 医生汉三十人 经承四人
大方脉科
小方脉科
伤寒科
妇人科
疮疡科
针灸科
眼科
口齿科
正骨科
药库 管理二人
教习厅 教习二人
皇族宫廷事务机关
宗人府 宗令一人,由亲王或郡王选充 左右宗正各一人,由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选充 左右宗人各一人,由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选充 府丞汉一人 堂主事宗室二人汉二人 供事四人 笔帖式宗室二十四人 效力笔帖式宗室二十四人
经历司 经历宗室二人 供事二人
左司 正理事官宗室二人 副理事官宗室二人 主事宗室八人 委署主事宗室八人 供事十二人
右司 正理事官宗室二人 副理事官宗室二人 主事宗室八人 委署主事宗室八人 供事十二人
银库 宗人府堂官兼管 大臣满一人 司官二人 笔帖式四人 供事二人
黄档房 司官无定员 笔帖式若干人
空房 司官二人 笔帖式四人
左翼宗学 总理学务王一人 稽查宗学京堂官二人 总督二人 副管八人 满文教习三人 汉文教习四人 骁骑教习三人 学生一百人
右翼宗学 总理学务王一人 稽查宗学京堂官二人 总督二人 副管八人 满文教习三人 汉文教习四人 骁骑教习三人 学生一百人
八旗觉罗学 总理王公八人 稽查觉罗学京堂官左右翼六十四人 副管十六人 满文教习十五人 汉文教习十五人 骁骑教习八人 学生三百余人
玉牒馆 正副总裁官无定员 总校官一人 提调官二人 纂修官十一人 收掌官十二人 誊录官三十六人
内务府
内务府堂 总管内务府大臣无定员 堂郎中一人 主事二人 委署主事二人 笔帖式六十四人 书吏五人
七司
广储司 总办郎中四人 郎中四人 主事一人 委署主事一人 笔帖式二十五人 书吏三人 各库有员外郎司库司匠副司库库使等职人数不等
银库
皮库
瓷库
缎库
衣库
茶库
七作二房 各作设司匠领催等职人数不等 两房各设领催人数不等
银作
铜作
染作
衣作
绣作
花作
皮作
帽房
针线房
三织造处
江宁织造处 织造一人 司库一人 笔帖式二人 库使二人
苏州织造处 织造一人 司库一人 笔帖式二人 库使二人
杭州织造处 织造一人 司库一人 笔帖式二人 库使二人
织染局 设员外郎笔帖式司库库使司匠等十二人
绮华馆 由内务府大臣兼管
都虞司 郎中二人 员外郎五人 主事一人 委署主事一人 笔帖式二十五人 书吏三人
打牲乌拉处 总管一人 翼长二人 委署翼长四人 骁骑校七人 委署骁骑校十一人 委署章京八人 委官十四人 笔帖式六人 仓官一人 委署笔帖式二人
三旗包衣骁骑护军前锋三营
养鹰鹞处 管理大臣三人 协办事务兼鹰上统领二人 正副头领各五人 笔帖式三人
内外养狗处 正副头目十六人 笔帖式三人
掌仪司 郎中二人 员外郎八人 主事一人 委署主事一人 赞礼郎十七人 司俎官五人 司祝十二人 司香三十人 司碓三十七人 司爨十九人 笔帖式二十一人 书吏三人 首领太监二人 副首领太监四人 太监六十人
中和乐处 副首领太监二人 太监八十人
果房 掌果二人 副掌果二人 司果执事十二人
御茶膳房、寿膳房 管理事务大臣无定员 尚膳正尚膳副尚茶正尚茶副尚膳尚茶主事笔帖式等三十余人
膳房
茶房
肉房
干肉库
中正殿 管理王大臣一人 员外郎副内管领笔帖式等八人
雍和宫 管理王大臣无定员 兼管司员内管领笔帖式领催等十余人
和声署 管理事务大臣一人 司员二人 笔帖式二人 副催长二人 披甲二人
内学
外学
会计司 郎中二人 员外郎六人 主事一人 委署主事一人 笔帖式二十五人 书吏三人
三旗庄头处 郎中一人 员外郎六人 委署主事一人 笔帖式十一人 书吏三人
掌关防处(关防衙门) 郎中一人,兼管 员外郎一人,兼管 内管领三十人 副内管领三十人 笔帖式八人
营造司 总管大臣一人 郎中二人 员外郎八人 主事一人 委署主事一人 笔帖式二十五人 书吏三人
七库三作 七库分设库掌副库掌各二人,库守四人至十一人 铁作漆作各设司匠委署司匠一二人 炮作设库掌副库掌各一人,库守三人,总管大臣一人
木库
铁库
房库
器库
薪库
炭库
圆明园薪炭库
铁作
漆作
炮作
官房租库 管理大臣一人 郎中员外郎笔帖式等十人
总理工程处 管理大臣三人
庆丰司 总管大臣一人 郎中二人 员外郎六人 主事一人 委署主事二人 笔帖式十四人 书吏二人
在京牛圈四个、羊圈六个
口外牛群牧厂三个、羊群牧厂四个
牺牲所 总管大臣一人 司官二人
慎刑司 郎中二人 员外郎八人 主事一人 委署主事一人 笔帖式十九人 书吏三人
管辖番役处 司员二人,兼任 笔帖式四人 番役四十人 正副头目各四人
三院
上驷院 兼管大臣,无定员 卿二人 堂主事二人 委署主事一人 笔帖式二十二人
左司 郎中一人 员外郎二人 主事一人 委署主事一人
右司 员外郎二人 主事一人 委署主事一人 阿敦侍卫二十人 司鞍长三人 副司鞍长二人 司鞍五人 司辔二十人 医师长三人 副医师长二人 医生十五人 癞医六人 兽医十六人
紫禁城及南苑马厩十七个
口外及盛京牧厂四个
武备院 兼管大臣无定员 卿二人 郎中一人 主事二人 委署主事一人 笔帖式二十二人 书吏二人
四库 每库设员外郎二人,库长委署库长五人,库守十四人
北鞍库
南鞍库
甲库
毡库
御鸟枪处 管理大臣无定员 蓝翎总承二人 副总承二人 鸟枪长五人
内火药库 库长二人 库守九人
奉宸苑 总理大臣无定员 卿二人 郎中一人 员外郎四人 主事一人 委署主事一人 苑丞十四人 苑副十七人 委署苑副十五人 笔帖式十四人 书吏二人
南苑 郎中一人 员外郎二人 主事一人 委署主事一人 苑丞七人 苑副十三人 笔帖式五人
稻田厂 员外郎一人 库掌一人 笔帖式三人
天坛斋宫 郎中一人,兼任 员外郎一人 苑丞二人 苑副二人
其他园林管理机关
圆明园 总管事务大臣无定员 郎中主事苑丞苑副笔帖式库长库守等额五十人
畅春园 总管大臣无定员 员外郎一人 笔帖式三人
清漪园 总理清漪园园务大臣无定员 郎中员外郎苑丞苑副笔帖式等七十余人
御船处 管理大臣无定员 司员笔帖式司匠催长等十人
热河行宫 正副总管各一人 苑丞苑副各四人 千总委署千总四十六人
汤泉行宫 总管苑丞苑副各四人 千总委署千总把总等共二十一人
盘山行宫 总管一人 千总委署千总把总等共二十二人
黄新庄行宫 总管一人 千总委署千总把总等共十二人
内务府所属其他各处
三大殿 内务府司员一人兼管 领催六人 苏拉十二人
宁寿宫 郎中二人 员外郎二人 主事一人 委署主事一人 笔帖式三人 书吏一人
管理慈宁宫寿康宫处 兼管司员四人 笔帖式委署催长披甲人苏拉十余人
御药房 管理大臣无定员 主事委署主事兼管司员兼管内管领副内管领库掌等九人 苏拉医生四十四人 民医生十七人
文渊阁 提举阁事一人 兼管司员四人 笔帖式四人 供事二人 领阁事值阁事校理检阅等若干人
武英殿修书处 管理王大臣无定员 兼管司员二人 正监造员外郎一人 副监造副内管领二人 委署主事一人 库掌三人 委署库掌六人 笔帖式四人 总裁提调总纂纂修协修等二十余人 苏拉书匠画匠等一百余人
御书处 管理王大臣无定员 兼管司员三人 库掌二人 委署库长六人 工匠一百余人
养心殿造办处 管理大臣二人 总管郎中二人 员外郎二人 主事一人 委署主事一人 库掌十人 委署库掌十四人 笔帖式十五人
舆图房
活计房
如意馆
金玉作
铸炉处
造钟处
炮枪处
鞍甲作
弓作
珐琅作
玻璃厂
铜锼作
匣裱作
油木作
灯裁作
盔头作
内活计库
圆明园活计库
绣活处
档房
表文房
本房
钱粮库
咸安宫官学 管理大臣一人,兼管 协理事务大臣一人 总理满二人汉四人 总管七人 满汉文及翻译教习十八人 弓箭教习四人 学生三百九十二人
景山官学 总管三人 汉书及翻译教习二十一人 学生三百九十二人
长房官学 满教习二人 蒙古教习一人
回缅官学
敬事房 总管三人 副总管六人 委署总管无定员 首领副首领等三百余人
盛京内务府 总管一人,盛京将军兼充 佐领三人 主事委署主事笔帖式司库库使催长厩长内管领仓长骁骑校领催等七十余人
广储司
会计司
掌仪司
都虞司
营造司
文溯阁
三旗织造库
黑牛馆
乳牛馆
内管领处
銮仪卫 掌卫事大臣一人 銮仪卫使满二人汉军一人
左所 掌印冠军使满一人 云麾使汉军一人 间散云麾使满一人 治仪正满四人 整仪尉满二人
銮舆司
驯马司
右所 掌印冠军使满一人 云麾使汉军一人 间散云麾使满一人 治仪正满三人 整仪尉满二人
擎盖司
弓矢司
中所 掌印冠军使满一人 云麾使汉军一人 间散云麾使满一人 治仪正满三人 整仪尉满二人
旌节司
旛幢司
前所 掌印冠军使满一人 云麾使汉军一人 间散云麾使满一人 治仪正满三人 整仪尉满二人
扇手司
斧钺司
后所 掌印冠军使满一人 云麾使汉军一人 间散云麾使满一人 治仪正满三人 整仪尉满二人
班剑司
戈戟司
驯象所 掌印冠军使满一人 云麾使汉军一人 间散云麾使满一人 治仪正满二人 整仪尉满二人
东司
西司
旗守卫 掌印冠军使满一人 掌所事冠军使汉军一人 间散云麾使满一人 治仪正满三人 整仪尉满四人
左司
右司
其他官员 冠军使汉军二人 云麾使汉军二人 治仪正汉军六人 整仪尉汉军十六人 鸣赞官满四人 学习鸣赞官满二人 侍卫若干人
协助办事官员 正办事章京满二人 副办事章京满二人 主事满一人 经历汉一人 笔帖式满七人汉军三人 经承一人
尚虞备用处 管理大臣无定员 协理事务头等侍卫一人 粘杆长头头等侍卫一人 二等侍卫三人 三等侍卫二十一人 蓝翎侍卫十五人 笔帖式三人 粘杆拜唐阿四十人 备网拜唐阿十二人 鱼钩匠二人 库拜唐阿十人
虎枪营 总统无定员 总领六人 虎枪校二十一人 委虎枪校二十一人 虎枪兵四百八十人 学习虎枪兵一百二十人
善扑营 总统大臣无定员 翼长六人 笔帖式六人 善扑人二百人 勇射人五十人 骗马人五十人 教习二十四人
地方机关
一般地方衙门
京府
顺天府 府尹一人 六部尚书侍郎兼管一人 府丞汉一人 治中汉一人 经历汉一人 照磨汉一人 司狱汉一人 府学教授满一人汉一人 训导满一人汉一人
四厅
西路厅 同知一人 典史若干人
涿州大兴宛平良乡房山
东路厅 同知一人 典史若干人
通州蓟州三河武清宝坻宁河香河
南路厅 同知一人 典史若干人
霸州保定府文安大城固安永清东安
北路厅 同知一人 典史若干人
昌平州顺义怀柔密云平谷
各房
堂房
本房
承发房
吏房
户房
礼房
兵房
刑房
工房
府学 汉儒学教授、训导各一人 满儒学教授、训导各一人
崇文门分司 副使一人
奉天府 府尹满一人 盛京五部侍郎兼管一人 府丞汉一人 驿巡道汉一人 经历汉一人 司狱汉一人 治中汉一人 书吏汉十九人
宗学
觉罗学
官学
儒学
驿巡道
经历司
各省督抚司道衙门
总督
直隶总督
两江总督
闽浙总督
湖南湖北总督
陕甘总督
四川总督
两广总督
云贵总督
巡抚
山东巡抚
山西巡抚
河南巡抚
江苏巡抚
安徽巡抚
江西巡抚
福建巡抚
浙江巡抚
湖南巡抚
陕西巡抚
广西巡抚
贵州巡抚
湖北巡抚
广东巡抚
云南巡抚
布政使司 经历司有经历、都事各一人(各省不一) 照磨所有照磨一人 理问所有理问一人 库大使一人 典史若干人 攒典若干人
直隶布政使司
山东布政使司
山西布政使司
河南布政使司
安徽布政使司
江西布政使司
福建布政使司
浙江布政使司
湖北布政使司
湖南布政使司
陕西布政使司
甘肃布政使司
四川布政使司
广东布政使司
广西布政使司
云南布政使司
贵州布政使司
江宁布政使司
苏州布政使司
按察使司 经历司有经历、知事各一人(各省不一) 照磨所有照磨一人 司狱司有司狱一人 典史若干人 攒典若干人
直隶按察使司
山东按察使司
河南按察使司
安徽按察使司
江西按察使司
福建按察使司
浙江按察使司
湖北按察使司
湖南按察使司
山西按察使司
陕西按察使司
甘肃按察使司
四川按察使司
广东按察使司
广西按察使司
云南按察使司
贵州按察使司
道员 守道二十人 巡道七十二人 津海关道一人
各省府厅州县衙门
知府衙门 知府一人 经历司有经历、知事各一人 照磨所有照磨一人 司狱司有司狱一人 儒学教授或训导一人 典史若干人 攒典若干人
全国知府共一百八十八人(见于光绪会典)
直隶厅与散厅 直隶厅长官,同知三十九人,通判一人,州判一人 散厅长官,同知四十八人,通判三十人 经历司有经历、知事各一人(各省不一) 照磨所有照磨一人(各省不一) 司狱司有司狱一人(各省不一) 儒学有教授学正教谕训导等 典史若干人 攒典若干人
全国直隶厅四十一,散厅七十八(见于光绪会典)
直隶州与散州 长官称知州 州同,无定员 州判,无定员 吏目若干人 儒学学正或训导一人 巡检驿丞闸官税课司大使等若干人 典史若干人 攒典若干人
全国直隶州七十三,散州一百四十五(见于光绪会典)
知县衙门 知县 县丞 主簿 典史 巡检 驿丞 闸官 税课大使 河泊所大使 儒学教谕一人训导一人 典史若干人 攒典若干人
全国知县共一千三百一十四人(见于光绪会典)
各省其他衙门
学政衙门 学政二十人,顺天奉天及十八省各一人 各府厅州县设教授学正教谕训导等
漕运总督衙门 漕运总督一人,兼兵部侍郎右副都御使衔,驻淮安 漕标三千四百多人 督粮道(粮储道)八人
盐务衙门
盐政 由直隶两江陕甘四川湖广五总督山西浙江云南三巡抚兼任
督转盐运使司及盐法道 盐运使司运使六人,奉天直隶山东两淮两浙广东各一人 盐法道兼盐运使衔三人,山西福建云南各一人 盐法道六人,江南江西湖北湖南陕西广西各一人 盐法道兼地方巡道二人,甘肃二人 粮盐道一人,河南 盐茶道一人,四川 设经历、知事、库大使,无定员 典史若干人 攒典若干人
盐务分司 运同三人,直隶广东山东各一人 运副一人,两浙 运判五人,直隶一人两淮三人两浙一人 监掣同知三人,淮南淮北河东各一人 提举三人,均在云南 各分司设典史若干人
盐课司批验所巡检司
盐课司 大使一人,全国共一百一十四人 攒典一人
直隶八山东八山西三两淮二十三福建十六 两浙三十二四川五广东十二云南七
批验所 大使一人,全国共十六人 经历知事库大使若干人 攒典一人
直隶二山东二两淮二福建二两浙四广东一四川三
巡检司 巡检一人,全国共五人 经历知事库大使若干人 攒典一人
直隶一山西二江苏二
河道海防江防等衙门
河道总督衙门 北河河道总管,由直隶总督兼管 江南河道总管,驻清江浦 河东河道总督,兼兵部侍郎右副都御使衔,驻济宁
管河道衙门 管河道,全国共十一人,直隶五山东二河南二江苏二
管河厅、汛 同知、通判官署称厅 州同以下称汛
直隶同知十通判5州同三州判十县丞二十二主簿二十二巡检九计十五厅六十六汛
山东同知三通判五州同二州判二县丞二县丞五主簿十二巡检一计八厅二十二汛
河南同知五通判三州判一县丞十主簿八巡检一计八厅二十汛
江苏同知四计四厅
海防厅与江防厅 海防同知直隶一人奉天二山东二江苏二福建二浙江五 海防通判福建一广东一 江防同知江苏一安徽一江西一
税关 分属户部与工部
八旗驻防衙门
将军衙门
盛京将军 官兵一万七千多人 主事一人 笔帖式十一人
盛京副都统
兴京副都统
金州副都统
锦州副都统
吉林将军 官兵一万二千多人 主事一人 助教一人 笔帖式一人 书吏二人
吉林副都统
宁古塔副都统
伯都纳副都统
阿勒楚喀副都统
三姓副都统
珲春副都统
黑龙江将军 官兵一万一千二百多人 主事三人 笔帖式二人
黑龙江城副都统
墨尔根副都统
呼兰副都统
呼伦贝尔副都统
绥远城将军 官兵三千四百多人 笔帖式三人 典史六人
江宁将军 官兵六千三百多人 笔帖式三人
江宁副都统
京口副都统
福州将军 官兵二千八百多人 笔帖式三人 外郎八人
福州副都统
杭州将军 官兵三千九百多人 笔帖式三人
杭州副都统 乍浦副都统
荆州将军 官兵五千六百多人 笔帖式二人
荆州左右翼副都统
西安将军 官兵六千五百多人 笔帖式一人
西安左右翼副都统
宁夏将军 官兵三千三百多人 笔帖式三人
宁夏副都统
伊犁将军 官兵九千九百多人 绿营以前多人 司官五人 笔帖式四人
伊犁左右翼副都统
成都将军 官兵一千九百人 绿营八百多人
成都副都统
广州将军 官兵五千二百多人 传统式三人 外郎八人
广州左右翼副都统
都统、副都统衙门
张家口都统 官兵一万九千多人 笔帖式四人
热河都统 官兵八千七百多人 主事一人 笔帖式四人
密云副都统 官兵二千六百多人
山海关副都统 官兵一千五百多人
青州副都统 官兵二千三百多人
凉州副都统 官兵二千二百多人
城守尉
独立城守尉
保定、沧州、太原、开封各一人
属将军兼辖
盛京将军兼辖开原、辽阳、复州、义州、凤凰城、岫岩城、广宁、盖州各一人
绥远城将军兼辖右卫一人
伊犁将军兼辖古城一人
属副都统兼辖
青州副都统兼辖德州一人
凉州副都统兼辖庄浪一人
防守尉
独立防守尉
宝坻、东安、采育、固安、雄县、良乡、霸州各一人
属将军兼辖
盛京将军兼辖牛庄、熊岳城各一人
属都统兼辖
张家口都统兼辖独石口一人
属副都统兼辖八人
密云副都统兼辖昌平、玉田、三河、顺义、古北口各一人
山海关副都统兼辖永平、喜峰口、冷口各一人
专城协领
吉林将军兼辖打牲乌拉城、五常堡、各一人
三姓副都统兼辖富克锦城一人
阿勒楚喀副都统兼辖拉林城、双城堡各一人
协领 共一百五十一人 之下有佐领防御骁骑校等官
水师营 吉林齐齐哈尔设总管各一人,盛京福州各设协领一人 设佐领防御骁骑校等官
火器营 吉林黑龙江设参领各一人 设佐领骁骑校等官
陵园 总管,盛京三人东陵五人西陵四人 设翼长翼领防御骁骑校等官
围场 总管,木兰围城及海龙城各一人 设翼长防御骁骑校等官
马厂与驼厂 总管七人,在察哈尔、伊犁与塔尔巴哈台 副总管九人 设佐领骁骑校委官等官
守边官 防御十七人,在盛京与吉林 官兵七百人
各省绿营衙门
组织结构
标 分督标抚标军标河标协标 由总督巡抚将军河道总督漕运总督兼辖 独立者称提标镇标 提标称提督,镇标称总兵
协 副将
营 参将游击都司守备
汛 千总把总外委
提督衙门
陆路提督
直隶提督,驻古北口
江北提督,驻淮阳
福建提督,驻泉州
湖北提督,驻襄阳
陕西提督,驻固原
甘肃提督,驻甘州
新疆提督,驻喀什噶尔
四川提督,驻成都
广东提督,驻惠州
广西提督,驻龙州
云南提督,驻大理
贵州提督,驻安顺
水师提督
福建水师提督,驻厦门
广东水师提督,驻虎门
长江水师提督,太平岳州互驻
兼辖水陆提督
江南提督,驻松江
湖南提督,驻辰州
浙江提督,驻宁波
总兵衙门
陆路总兵
直隶:马兰镇、泰宁镇驻易州、宣化镇、天津镇、正定镇、大名镇、通永镇
山东:兖州镇、登州镇、曹州镇
山西:太原镇、大同镇
河南:河北镇驻怀庆、南阳镇、归德镇
江苏:狼山镇驻通州、苏松镇驻崇明、徐州镇、淮扬镇驻淮安、福山镇驻常熟县北
安徽:寿春镇、皖南镇驻芜湖
江西:九江镇、南赣镇驻赣州
福建:福宁镇、汀州镇、建宁镇、漳州镇、台南镇
浙江:定海镇、海门镇、温州镇、处州镇、衢州镇
湖北:郧阳镇、宜昌镇
湖南:镇筸镇、永州镇、绥靖镇
陕西:延绥镇驻榆林、陕西镇驻兴安、河州镇、汉中镇
甘肃:会宁镇、宁夏镇、凉州镇、肃州镇
新疆:阿克苏镇、巴里坤镇、伊犁镇
四川:川北镇驻保宁、重庆镇、建昌镇驻宁远、松潘镇
广东:南韶连镇、潮州镇、高州镇、北海镇
广西:左江镇驻南宁、右江镇驻思恩、柳州镇
云南:临元稹驻临安、开化镇、腾越镇、鹤丽镇驻鹤庆、昭通镇、普洱镇
贵州:安义镇驻兴义、古州镇、镇远镇、威宁镇
水师总兵
江苏:苏松镇、福山镇
浙江:定海镇、海门镇、温州镇
广东:高州镇、碣石镇、琼州镇、南澳镇
长江:岳州镇、汉阳镇、湖口镇、瓜州镇
副将衙门
军标中军二人
督标中军八人
河标中军一人
漕标中军一人
提标中军一人
总督所属各协二人
巡抚所属各协四人
提督所属各协四十三人
总兵所属各协七十四人
京城巡捕中营一人
参将游击都司守备等衙门
参将,全国共一百七十七人,陆路一百五十五人,水师二十二人
抚标中军十六人:山东山西河南江苏安徽江西福建浙江湖北湖南陕西新疆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各一人
提标中军十六人:直隶江南浙江湖北湖南陕西甘肃新疆四川广西云南贵州各一人,福建广东各二人
总督所属各营参将十六人:两江一人,直隶漕运陕甘云贵各二人,闽浙三人,两广四人
提督所属个人参将三十二人:甘肃云南贵州各一人,直隶江南湖南新疆广东广西各二人,福建陕西四川长江各三人,湖北五人
总兵所属各营参将八十九人:新疆广西各二人,直隶安徽福建湖南四川贵州各三人,长江四人,河南江苏江西浙江甘肃各五人,陕西广东各六人,云南八人,山东山西各九人
京城巡捕营参将五人
游击,全国共三百七十人,陆路三百二十一人,水师四十九人
都司,全国共四百九十四人,陆路四百一十二人,水师八十二人
守备,全国共八百八十七人,陆路七百六十六人,水师一百二十一人,另有漕运卫守备四十人
千总,陆路一千五百四十三人,水师三百二十四人,另有漕运卫千总五十一人
把总,陆路三千一百四十一人,水师四百七十九人
外委千总把总,陆路四千一百九十三人,水师七百二十二人
管理民族事务地方衙门
蒙古事务
内蒙古地区
察哈尔 都统一人 副都统一人 笔帖式四人 设总管副总管参领副参领骁骑校等官
察哈尔八旗
游牧处 理事官八人
热河 都统一人 随同办事理藩院司员一人 刑部司员一人 理刑笔帖式二人 主事一人 印房笔帖式二人
归化城 副都统一人 笔帖式若干人 设参领佐领前锋校骁骑校等官
内蒙古二十四部 盟设盟长、副盟长、备兵扎萨克 旗设札萨克,下设协理台吉章京副章京参领佐领骁骑校等官
哲里木盟
十旗
卓索图盟
五旗
昭乌达盟
十一旗
锡林郭勒盟
十旗
乌兰察布盟
六旗
昭乌达盟
七旗
外蒙古地区
乌里雅苏台将军 将军一人 参赞大臣二人 笔帖式若干人
土谢图汗部、赛音诺颜部、车臣汗部、札萨克图汗部 每部设副将军一人,参赞一人,由蒙古王公充任,笔帖式二人
唐努乌梁海 设总管参领佐领骁骑校等官
科布多参赞大臣 参赞大臣一人 办事大臣一人 笔帖式若干人 设总管参领佐领骁骑校等官
辉特部、新土尔扈特部、新和硕特部、札哈沁部、明阿特部、厄鲁特部
阿尔泰乌梁海 副都统一人 左右翼散秩大臣各一人 总管四人 佐领七人 骁骑校七人
七旗
杜尔伯特部 左右翼设副将军各一人
库伦 办事大臣一人 帮办大臣一人 设印房章京、理刑司员、管理商民事物司员、印务处笔帖式等官
七盟 各盟设盟长一人,副盟长一人
喀尔喀
汗阿林盟
土谢图汗部二十旗
齐齐尔里克盟
赛音诺颜部二十二旗、厄鲁特二旗
克鲁伦巴尔和屯盟
车臣汗部二十三旗
札克毕拉色钦毕都尔诺尔盟
札萨克图汗部十八旗、辉特一旗
杜尔伯特
赛因济雅哈图左翼盟
杜尔伯特十旗、辉特一旗
赛因济雅哈图右翼盟
杜尔伯特三旗、辉特一旗
新土尔扈特
青塞特奇勒图盟
土尔扈特三旗
青海地区
西宁办事大臣 办事大臣一人 理藩院司员一人 笔帖式三人
青海和硕特、绰罗斯、辉特、土尔扈特、喀尔喀五部
二十九旗
循化、贵德 千户十人 百户四十人 百总八十六人 副总四百人
新疆事务
将军都统副都统大臣等官
伊犁将军 将军一人 参赞大臣一人 领队大臣四人 总管副总管协领佐领防御骁骑校若干人
乌鲁木齐 都统 副都统 领队大臣四人,吐鲁番、巴里坤、古城、库尔喀喇乌苏各一人 协领佐领防御骁骑校等若干人
哈密 办事大臣 帮办大臣 设印房章京骁骑校笔帖式等官
塔尔巴哈台 参赞大臣 领队大臣一人 设印房章京、管理粮饷司员、笔帖式等官
喀什噶尔 参赞大臣,驻喀什噶尔 帮办大臣 设总管参领防御骁骑校等官 领队大臣一人,驻英吉沙尔 笔帖式若干人
印房
回务处
粮饷局
叶尔羌 办事大臣 帮办大臣 章京笔帖式若干人
和阗 办事大臣 章京笔帖式若干人
阿克苏 办事大臣 章京笔帖式若干人
乌什 办事大臣 协领佐领防御骁骑校等官 设印房章京、管理粮饷官、笔帖式等官
库车 办事大臣 设印房章京、粮饷章京、笔帖式等官
喀喇沙尔 办事大臣 设印房章京、粮饷章京、笔帖式等官
厄鲁特蒙古
天山厄鲁特 五部:旧土尔扈特东路、西路、南路、北路四部,中路和硕特部
南路乌讷恩素珠克图盟
旧土尔扈特四旗
北路乌讷恩素珠克图盟
旧土尔扈特三旗
东路乌讷恩素珠克图盟
旧土尔扈特二旗
西路乌讷恩素珠克图盟
旧土尔扈特一旗
巴图塞特奇勒图盟
中路和硕特三旗
回部
哈密旗 札萨克一人 协理图撒拉克齐二人 伯克若干人 设管旗章京副章京参领佐领等官
吐鲁番旗 札萨克一人 协理图撒拉克齐二人 伯克若干人 设管旗章京副章京参领佐领等官
回部各城 设各明目伯克
西藏事务
西藏办事大臣 办事大臣一人 帮办大臣一人 理藩院司官一人 随印笔帖式一人 粮务一人 副粮务一人 通事译字四人
驻藏大臣所属绿营 设游击都司守备千总把总等官 官兵一千四百多人
达木蒙古八旗 设佐领防御骁骑校等官
唐古特官
前藏 三品噶布伦四人 四品仔琫三人,商卓特巴二人 五品业尔仓巴二人,朗子辖二人,协尔帮二人,硕第巴二人 六品达琫二人,大中译二人,卓尼尔三人 七品小中译三人 第巴若干人
后藏 四品商卓特巴一人,业尔仓巴一人,小商卓特巴一人 五品管马达琫一人
武职 戴琫六人 如琫十二人 甲琫二十四人 定琫一百二十人
喇嘛官 济仲喇嘛 岁琫喇嘛 森本喇嘛
喇嘛
达赖喇嘛一人 班禅额尔德尼一人 呼图克图十八人 沙布隆十二人
各地区土官
甘肃土官 土司四十二个 指挥使五人 设指挥同知、指挥佥事、千户、副千户、百户、百长等官 另有土守备、土千总、土把总等官
青海土官 土司三十九个 指挥使三人
四川土官 土司二百六十九个 土通判二人 土知事一人 土巡检二人 副巡检一人 宣慰使司宣慰使七人,下设副使同知佥事等官 抚使司宣抚使五人,下设副使同知佥事等官 安抚使司安抚使十六人,下设副使同知佥事等官 长官司长官三十七人 副长官一人 另有土游击、土都司、土千总、土把总等官
西藏土官 土司三十九个 百户十五人 百长五十二人
广西土官 土司四十六个 土知州二十五人 土州同一人 土知县四人 土州判一人 土巡检九人 六品至未入流土官八人 长官司长官二人 副长官司副长官二人
云南土官 土司五十个 土知府二人 土同知一人 土通判二人 土知州四人 土州同四人 土州判二人 土知事一人 土县丞五人 土主簿二人 土典史一人 土巡检十九人 土驿丞三人 指挥使司指挥使二人 指挥使司指挥同知一人 宣慰使司宣慰使一人 宣抚使司宣抚使七人 宣抚使司宣抚副使三人 安抚使司安抚使二人 长官司长官三人 长官司副长官二人 另有土都司、土守备、土千总、土把总等官
贵州土官 土司八十一个 长官司长官六十五人 另有土千总、土把总等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