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共党史
这是一个关于中共党史的思维导图,一大以前中共共产党已经成立(1920年),叫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编辑于2023-01-04 16:23:54中共党史
1. 中共一大
1921年7月23日 “一大建党”
一大以前中共共产党已经成立(1920年)
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2. 中共二大
“二大建纲”
1922年中纲领
第一次彻底的提出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
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外和平
最高纲领
实现共产主义
3. 中共三大
1923年
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保持共产党在组织上、政治上的独立性
目的:谋求和国民党合作
正确估计了孙中山和国民党的革命立场,决定合作
合作没有成功
4. 国民党一大
1924年召开,“联俄、联共、辅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5. 中共四大
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
6. 中共五大
1925年1月 批评陈独秀
拓展: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
党中央机关刊物
中共诞生后第一个出版机关——人民出版社
拓展:新文化运动
胡适
陈独秀
李大钊
第一个把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人
第一个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人——唯物史观、经济学说、社会主义理论
1919年在《新青年》发表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7. 南昌起义
口诀:武装南昌第一枪
1927年8月1日
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8. 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 湖北 汉口
大会总结了大革命的失败的经验和教训;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撤销总书记职务。
确定以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为党的总方针
毛泽东提出“枪杆子内出政权”
9. 秋收起义
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将武装斗争的中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10. 三湾改编
口诀:三万军队要听党——古田军队要增强
1927年9月29日 从政治上、组织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是我们党建立新型人民军队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实践,标志着毛泽东建设人民军队思想开始形成。
中国共产党建立新型人民军队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
11. 广州起义
1927年12月
南昌起义、收秋起义、广州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的领导战争,创建人民军队
12. 中共六大
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莫斯科
13. 古田会议
1929年12月底 福建 古田召开
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
发端于南昌起义——奠基于三湾改编——定型于古田会议
毛泽东起草了《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是人民军队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会议解决问题:如何把一只农民军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变成正规军的问题——新型人民军队的建设问题
14. 遵义会议
1935年1月 在贵州遵义召开(长征途中34年-36年),战略转移
纠正了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王明),肯定了毛泽东的主张
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运用马列主义解决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挽救了红军、革命、党,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决定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军事指挥小组,全权负责军事指挥
15. 瓦窑堡会议
口诀:瓦窑一起来抗日
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
1935年12月17日 中共中央在陕北子长县瓦窑堡召开的一次重要的政治局扩大会议
批判了党内长期存在着的“左”倾关门主义,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它科学地总结了两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基本经验,解决了遵义会议没有来得及解决的政治策略问题
16. 洛川会议
1937年 召开
战略中心转移会议——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革命根据地
17. 六届六中全会
1938年9月
历史意义
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基本上克服了王明的“右”倾错误
肯定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18. 中共七大
1945年 在延安召开
毛泽东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提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
理论联系实际
密切联系群众
批评与自我批评
确定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把毛思想写入党章
拓展: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19. 七届二中全会
1949年3月 河北省 平山县 西柏坡举行
党的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即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
首次提出加强党的建设,提出“两个务必”
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召开的唯一的一次中央全会
为党夺取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作了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准备
20. 拓展:党风建设会议
中共七大
七届二中全会
1986年 邓小平提出抓精神文明会议,抓党风
2013年 ***发表重要讲话,工作中的问题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党和群众分离开,我们就是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
21. 中共八大
1956年秋,在北京召开
主要矛盾: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重心转移到经济上来,从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22. 中共九大
1969年
23. 中共十大
1973年
继续九大的“左”倾错误
24.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在京举行。――拨乱反正
内容:1.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政治上: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3.组织上:确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决定拨乱反正,
意义 建国以来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中国历史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标志着党的基本路线开始形成
思想路线
(毛 思) 毛泽东:实事求是 (小平理论)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三个代表) 江泽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科学发展观)胡锦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习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25. 十一届六中全会
1981年6月27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
完全完成思想上的拨乱反正
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科学评价毛泽东
审议和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第一次明确指出“初级阶段”概念
26. 中共十二大
1982年9月
邓小平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命题
农村为起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开始――标志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推向全国
27. 十二届三中全会
1984.10提出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进入城市为重点的全面改革阶段
28. 中共十三
1987年
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提出党的基本路线
一个中心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两个基本点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十七大加“和谐”
十八大加“美丽”
邓小平三步走
实现国民生产总值(GNP)
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温饱问题
到20C末,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一倍,达到小康水平
到21C中叶,人均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江泽民新三步走
“一”是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是未来50年的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全国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
“二”是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这是小康社会的中期阶段,也是未来50年的第二步。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三”是未来50年的第三步,时间大体从2020年到2050年,这是小康社会的后期阶段。到21个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具有中等发达水平的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9. 中共十四大
1992年10月
邓小平南方谈话后召开
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0. 十五大
1997年9月
1.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概念,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首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31. 十六大
2002.11
1.把三个代表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关键――坚持与时俱进, 核心――坚持党的先进性 本质――坚持执政为民
2.确立了本世纪20年的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003年战胜非典,取消农业税
2006年开展四位一体总布局建设,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兴国之魂,包括 灵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精髓――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
32. 十七大
2007.10
深刻阐释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写入党章 (科学发展观――17大入党章,18大成指导)
33. 十八大
2012.11
1.大会首次将科学发展观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
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小康
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经》中的《大雅 民劳》
《礼记》系统阐述小康一词
邓小平将小康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16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8大提全面建成小康
三大攻坚战:精准脱贫、污染防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全面:覆盖领域、人口、区域要全面
三个新阐释
中特道路――实现途径
中特理论体系――行动指南
中特制度――根本保障
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三个强调
总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总布局――五位一体 总任务――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总布局变化
邓小平: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个文明一起抓
江泽民:政治、经济、文化三位一体 胡锦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位一体 十八大: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 (17大第一次提出生态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