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5课基础知识整理,列宁主义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列宁主义,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23课基础知识总结,内容有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在合作共赢中促进全球共同发展,大家可以学起来哦。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22课基础知识整理,内容有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性,一起来学习吧。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21课基础知识整理,内容有 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发展中国家的成就、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大家也可以用于备考复习。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列宁主义的形成
列宁主义
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宣告成立,展开了有组织的工人运动、宣传马克思主义
主要内容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
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
“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发展
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继承
形成标志
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
意义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列宁主义,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十月革命的胜利
物质
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
统治危机
沙皇专制统治持续强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阶级
工人阶级不断壮大
催动
一战的爆发
政党/思想
坚定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列宁主义的形成
过程
二月革命倒沙皇
工兵代表苏维埃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达成协议(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四月提纲指方向
1917年4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的战略和策略
七月流血抛幻想
1917年7月1日,临时政府在西南战线发动进攻结果惨败。17日彼得格勒爆发游行示威活动,遭到临时政府镇压,400余人伤亡
十月革命现曙光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革命武装占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次日,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苏维埃政权成立,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影响
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
十月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极大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
从此,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竞争,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苏俄时期开始的实践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时间
1918年夏---1921年3月
目的
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利,后来想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敌对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粮食严重缺乏,经济极端贫困
余粮收集制(农)
大中小企业国有化(工)
取消自由贸易,实行食物配给制(商)
产生的影响
取得军事斗争胜利,巩固了政权
严重损坏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新经济政策
1921---1927
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巩固政权,向社会主义过渡
政策重心
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
固定粮食税
大企业国有,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引入外国资本
实行自由贸易
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找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即确立与落后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斯大林时期的实践
斯大林体制的形成过程
1.社会主义工业化(1925提出,1928开始)2.农业集体化(1927确定方针,1928开始)3.完成“五年计划”4.1936年颁布新宪法
新经济政策被取代的原因
外: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的威胁
内:1.受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与历史传统的制约2.富农敌视苏维埃政权3.城市居民粮食供应困难4.工业生产极其落后5.斯大林个人集权的倾向
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
确立标志
1936年苏联宪法的颁布
主要表现
经济上“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体制”
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
主要成果
经过两个“五年”计划(1928-1932;1933-1937),苏联在1937年宣布基本实现“工业化”目标,主要工业部门的产量跃居欧洲首位、世界第二位
积极影响
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后来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
开创了计划经济体制和指令性经济(新型工业化模式)
消极影响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发展不平衡,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从农民身上剥夺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对农业集体化的评价
为苏联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开辟道路
为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条件,自身取得一定成就
但因其长期服务于工业化建设,损害了农民、农业的利益
排斥市场经济,企业缺乏自主性和积极性,阻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体制日益僵化
被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照搬,成为苏联控制东欧的手段,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成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