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以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最为常见
肥厚型心肌病表现为心室壁不对称性肥厚,以青壮年多见,部分患者有高猝死风险,尤其易发生于运动时。例如,跑马拉松期间出现的猝死,有相当部分与肥厚型心肌病相关。
心源性猝死外,年轻人猝死的病因还包括癫痫(23.8%)、脑出血(23.8%)支气管哮喘(16.1%)、肺栓塞(12.5%)、败血症(8.9%)、糖尿病相关并发症(4.2%)、及其他(10.7%)。
可保猝死的商业保险
1.个人范畴
意外险(额外附加猝死责任)——定寿/寿险 —— 带身故责任的重疾险
关于年轻人猝死的几个问题
1.猝死前是否有病史
研究发现,仅1/3的年轻人在猝死前有相关病史,而2/3猝死的年轻人,没有相关的疾病病史,即2/3的猝死发生于看似健康的人。
2.猝死前是否有先兆
在「健康」(无病史)而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年轻人中,约有25~50%有先兆症状,常见为晕厥或抽搐,如果这些症状发生于运动中,对心源性猝死的预测价值就更大。而其它前驱症状包括:心悸、胸病 黑曚等。
部分「过劳死」的患者也是有先兆症状的,出现以下症状各位
是否有先兆 务必要提高警惕,切不可有侥幸心理,包括:容易疲惫、健忘、颈部肩部紧缩感、头痛、肌肉痛、胸闷、注意力难以集
中、情绪低落、失眠、自杀倾向。
出现以上症状提示超负荷的工作已经带来猝死的风险,应该立
即停下来,调整自己的身体及心态。
有先兆症状,然后提前干预固然还是好的,但其实不少患者猝
死前没有先兆。这也体现了猝死,有时候真的猝不及防。
3.猝死会不会遗传
客观的数据是这样的:一级亲属于65岁之前猝死的,子女的 猝死风险约增高2倍。
诚然,遗传扮演一定的角色,但大部分情况下,遗传在猝死风
险中的贡献是有限的,因为10/10万的两倍,其实也就是20/
10万。
严格地说,过劳死(karoshi,death from overwork)其实不是一个被学术界认可的说法。从「过劳死」其实是「過劳死」,加5L,karoshi的中文直译,这是源于日本的一种说法,即长期、超负荷工作引起的猝死。
一方面,可能是因为「过劳」其实在科学研究中,难以定性,什么算是「过」「劳动」的分类和强度又应该如何计算?另一方面,「过劳」最终只能成为疾病发作的诱因而非直接导致死亡的损伤。
字节表示,公司已承担全部医治费用,全力提供后勤支持。公司还将向吴同学家属提供抚恤和关怀,协助处理好相关事宜,尽力帮助其家人渡过难关。
在众多猝死原因中,心源性猝死最为主要,比例可占总数的50%
新浪科技讯:网传“字节28岁员工猝死",新浪科技从字节跳动内部人士处获悉,2月23日13时43分,从医院获知,在抢救41个小时后,吴同学不幸离世。
要清楚地认识自己是高危人群,必须要对自己的身体负责。应该考虑定期的检查心电图、血压、血糖,可行活动平板排查冠心病。
3.危险因素的控制
自我调适——长期高负荷工作不论是否会直接造成死亡都应该需要自我调适
坚持运动——文献报道,运动能够逆转熬夜引起的不良影响
保持心理健康——焦虑抑郁、压力大等不良的心理状态无疑对熬夜的伤害是雪上加霜的
要清晰地理解熬夜是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猝死等等的危险因素
2.年轻人猝死的筛查
因猝死的发生率较低,为1~10/10万每年。因此,寻找符合经济学效益的筛查手段比较困难。普通心电图筛查是目前唯一即有效,又符合经济学效益的筛查手段。
1.关注预警症状
晕厥或抽搐是心源性猝死的重要警戒症状,如有应立即于急诊就诊,并住院检查。胸痛、黑曚是亦可能提示心源性猝死,应该尽快门诊就诊,完善相关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