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外科-颅内和椎管内肿瘤
本篇主要包括颅内肿瘤概述、颅内肿瘤各论和椎管内肿瘤概述;详细介绍了颅内肿瘤的临床表现、好发部位及年龄等内容,各论主要为胶质瘤、脑膜瘤、垂体瘤、听神经瘤、室管膜瘤等,椎管内肿瘤了解了解就行
编辑于2023-01-06 17:35:36 新疆本篇详细介绍了免疫功能在抗感染方面的作用机制、各类感染所引起的免疫防御机制及感染的不同结局,适用于临床医学研究生免疫课程的学习,与本科的医学免疫学内容有所交叉。
从免疫的角度看肿瘤治疗,本篇包括了肿瘤免疫的概念介绍、肿瘤的免疫基础、肿瘤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等内容,部分参考了医学研究生第二版教材,适用于对免疫学科感兴趣的人群.
本篇根据2024执业医师考试大纲编写,主要包括了小儿泌尿系统发育特点、急性肾小球肾炎及肾病综合征的内容。详细介绍了肾小球肾炎及肾病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等内容。 适用于临床医学专业复习参考。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本篇详细介绍了免疫功能在抗感染方面的作用机制、各类感染所引起的免疫防御机制及感染的不同结局,适用于临床医学研究生免疫课程的学习,与本科的医学免疫学内容有所交叉。
从免疫的角度看肿瘤治疗,本篇包括了肿瘤免疫的概念介绍、肿瘤的免疫基础、肿瘤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等内容,部分参考了医学研究生第二版教材,适用于对免疫学科感兴趣的人群.
本篇根据2024执业医师考试大纲编写,主要包括了小儿泌尿系统发育特点、急性肾小球肾炎及肾病综合征的内容。详细介绍了肾小球肾炎及肾病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等内容。 适用于临床医学专业复习参考。
颅内和椎管内肿瘤
椎管内肿瘤概述(了解了解)
椎管内肿瘤包括发生于脊髓、神经根、脊膜和椎管壁组织的原发和继发性肿瘤
根据肿瘤与脊髓、硬脊膜的关系分为髓内肿瘤(以星形细胞瘤和室管膜瘤多见)、髓外硬脊膜下肿瘤(神经鞘瘤)和硬脊膜外肿瘤
本类肿瘤以神经鞘瘤最常见,多以胸段好发
临床表现
根性痛
脊髓肿瘤早期最常见症状
硬脊膜外转移瘤疼痛最严重
神经根痛常为髓外占位病变的首发症状,其中颈段和马尾部肿瘤更多见
感觉障碍
脊髓半侧损害综合征
肿瘤平面以下同侧肢体瘫痪和深感觉消失,对侧痛温觉缺失
肢体运动障碍及反射异常
肌张力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萎缩,病理征阴性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最常见膀胱和直肠功能障碍
其他
髓外硬脊膜下肿瘤出血导致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颈段或腰骶段以下肿瘤可导致颅内压增高
颅内肿瘤各论
神经上皮组织瘤
神经上皮组织肿瘤亦称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40%~50%
星形细胞瘤
概述
主要发生于中青年;多位于大脑半球,以额叶、颞叶多见
瘤体与周围界限不清,呈浸润性生长,恶性程度较低
预后
5年生存率30%
胶质母细胞瘤
概述
好发于半球;以中老年人多见
肿瘤与周围界限不清;呈浸润性生长;未分化癌高度恶性
预后
平均生存8-12个月
少突胶质瘤
概述
多见于大脑半球白质
生长缓慢,病程长,有浸润性生长的倾向; 最显著的影像学特征是钙化;瘤体与周围分界较清
脑膜瘤
概述
占颅内原发肿瘤14.4%~19.0%,系脑外肿瘤,通常为良性,起源于蛛网膜
恶性脑膜瘤较少见,呈浸润性生长,与脑组织界限不清,脑水肿严重,可转移至肺
CT 可显示有钙化,MIRIT2增强后可见"硬脑膜尾征"
蝶鞍区肿瘤
垂体腺瘤
概述
垂体腺瘤为来源于腺垂体(垂体前叶)的良性肿瘤
按体积分为垂体微腺瘤(直径<1cm)、大腺瘤(直径≥1cm)和巨大腺瘤(>4cm); 根据临床症状通常将垂体瘤分为功能性(或分泌性 )和无功能性
临床表现
内分泌功能紊乱
泌乳素腺瘤(PRL瘤)
因PRL分泌过多,可出现女性闭经、泌乳、不育(女性停经溢乳综合征),男性性功能减退
生长激素腺瘤(GH瘤)
巨人症和肢端肥大症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瘤(ACTH瘤)
因ACTH分泌过多,出现皮质醇增多症,如向心性肥胖、高血压、性功能减退
促甲状腺激素细胞腺瘤(TSH细胞腺瘤)
可导致甲亢,较为罕见
视力视野改变
双颞侧偏盲和原发性视神经萎缩
其他表现
垂体腺瘤体积较大时产生占位症状,包括压迫视神经,膨胀性生长推挤硬膜引起头痛等
颅咽管瘤
概述
先天性肿瘤,以儿童、青少年多见
位于鞍上区,囊实性,向第三脑室生长
体积大的肿瘤可压迫视交叉,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造成脑积水
CT 扫描时钙化可见于几乎所有儿童病例和半数成人病例
临床表现
视力视野障碍
视力下降,视野缺损
内分泌功能障碍
肥胖、尿崩、发育迟缓、性功能障碍
前庭神经施万细胞瘤
概述
临床习惯称为听神经瘤,位于桥脑小脑角内,为第八脑神经前庭支生长的良性肿瘤
临床表现
大多数肿瘤早期表现为同侧神经性听力下降、耳鸣和平衡障碍三联征
患侧神经性耳聋伴耳鸣,面神经(周围性面瘫)及后组脑神经受累症
同侧小脑症状,眼球震颤、步态不稳、闭目难立、同侧肢体共济失调
颅内压增高症状
室管膜瘤
概述
好发于脑室、脊髓中央管;以儿童、青少年多见
肿瘤生长界限不清,呈浸润性生长;种植转移恶性程度较低
预后
近于星形细胞瘤
血管网织细胞瘤
概述
又称血管母细胞瘤,为真性血管肿瘤,多发生于小脑半球
以20一40岁多见,男多于女,有遗传倾向;为良性肿瘤,边界清楚
多为囊性,偏心壁节,壁节丰富血供
个别有红细胞增多症
颅内肿瘤( intracranial tumors )
概述
颅内肿瘤指位于颅腔内的肿瘤,可以发生于颅骨、脑膜组织、脑组织以及其他系统肿瘤的颅内转移
病因
电离辐射是唯一明确的胶质瘤和脑膜瘤发病的危险因素
发病部位
大脑半球发生脑肿瘤的机会最多
不同性质的肿瘤好发部位不同
星形细胞瘤、胶质细胞瘤:大脑半球的皮层下
室管膜瘤:脑室壁
髓母细胞瘤:小脑蚓部
脑膜瘤:与蛛网膜颗粒分布一致,多见于矢状窦旁和大脑凸面
神经鞘瘤:桥脑小脑角
垂体腺瘤:鞍区
颅内转移瘤:两侧大脑半球
临床表现
颅内压增高
头痛、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与视力减退
还可引起精神障碍、癫痛、头昏与晕眩、复视或斜视和生命体征的变化
神经定位症状
大脑半球肿瘤
早期刺激性症状:瘾痛、疼痛、肌肉抽搐
晚期挤压和破坏性症状:精神症状、巅痫发作、感觉障碍、偏瘫、失语、视野缺损等
鞍区肿瘤
视力视野缺损:颞侧偏盲
原发性视神经萎缩
内分泌功能素乱:溢乳、巨人症、肢端肥大症
松果体区肿瘤
眼球上视困难
后窝肿瘤
小脑半球肿瘤:患侧肢体协调障碍、眼球震颤、向患侧倾倒
小脑蚓部肿瘤:步态不稳、行走不能、站立时向后倾倒
桥小脑区肿瘤:眩晕、患侧耳鸣、进行性听力减退
九版书的定位症状
破坏性症状
额叶肿瘤常有精神障碍
枕叶肿瘤可引起视野障碍
中央前后回肿瘤可发生一侧肢体运动和感觉障碍
顶叶下部角回和缘上回可导致失算、失读、失用及命名性失语等
语言运动中枢受损可出现运动性失语
肿瘤侵及下丘脑时表现为内分泌障碍;四叠体肿瘤出现眼球上视障碍
脑干肿瘤表现为交叉性麻瘦
压迫症状
鞍区肿瘤可引起视力、视野障碍
海绵窦区肿瘤压迫、IV、VI 和V脑神经,病人出现眼脸下垂、眼球运动障碍、面部感觉减退等海绵窦综合征
老年和儿童颅内肿瘤特点
老年以幕上脑膜瘤和转移瘤多见
儿童以发生于中线区肿瘤多见,幕下以髓母细胞瘤和室管膜瘤常见,幕上以颅咽管瘤为多
诊断方法
脑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CT );磁共振成像( MRI );神经系统 X 线检查;脑电图( EEG );脑电诱发电位;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PET )
治疗
降低颅内压
脱水治疗;CSF 外引流;冬眠低温;激素;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
手术切除
放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