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摄影技艺
本书突出了对摄影史和摄影艺术类别的介绍,始终围绕照相机的光学系统及光影的艺术表现来编写教材,并对在数字时代大众较少涉猎的暗房技术、滤光器等知识进行了删减,增加了照相机的艺术表现力等内容,同时在“摄影专题”中强调了艺术构思的重要性,努力实现摄影“技”和“艺”的融合。这是根据《摄影技艺》理出来的摄影框架,有的详细,有点简略,希望对你有帮助!
编辑于2020-01-15 06:49:36摄影技艺
第一章 摄影发展简史
第一节 摄影术的起源
根源于小孔成像
第二节 摄影术的发明
一、尼埃普斯的第一幅照片
尼埃普斯—日光蚀刻法《窗外》
二、摄影技术的诞生—达盖尔银版法
1839年8月为摄影术诞生之日
确立了摄影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三、塔尔博特和卡罗式摄影法(1841)
四、湿版时代
第三节 摄影术的发展
一、感光材料的进一步改进
二、照相机的发展
三、彩色摄影的出现
第二章 照相机与镜头
第一节 照相机的结构
一、镜头
(一)透镜与加膜
1.透镜与透镜组
2.非球面镜
3.镜头加膜
(二)镜头口径与光圈
1.口径与相对口径
2.镜头速度与快镜头
3.镜头光圈
镜头“光圈”也就是“相对口径”,是位于镜头内,由若干金属薄片组成的可调节大小的进光孔
(1)光圈系数
光圈大小用光圈系数表示,光圈系数也称为“F系数”。通常一个相机镜头的F系数通常只具备其中连续的7—8档,例如:F2~F16,F1.4~F16,F2.8~F22,F5.6~F45
F系数值的计算公式是:F值=镜头的焦距/镜头口径的直径。故对同一焦距的镜头来说,F的数值越小,表示光孔越大;数字越大,光孔越小
(2)光圈的作用
第一,控制曝光量
第二,改变拍摄光圈大小,调节景深效果
第三,影响成像质量
(3)光圈分类及调节
(4)预置式自动光圈
(三)镜头焦距
1.焦距的概念
焦距与影像大小
(四)镜头分类
按焦距改变与否可分为
定焦距镜头
按焦距长短
长焦镜头
标准镜头
短焦镜头
广角镜头
超广角镜头
变焦距镜头
按用途可粗略分为
普通摄影镜头
专用摄影镜头
1.标准镜头(与人眼相近,角度约为50度)
优点:焦距、视角都适中,画面影像较为亲切自然,其成像质量较高
缺点:视觉冲击力不强,易趋于平淡,在远距离拍摄时,得到的影像较小
2.广角(70度~90度)与超广角(超过100度)
优点:焦距短、视角大、景深大,大光圈使成像清晰,较近距离拍摄大场面,画面透视感强
缺点:影像畸变,画面边缘易变形失真
3.远摄与超远摄镜头
4.鱼眼镜头
5.反射式镜头
6.变焦镜头种类
自动变焦
手动变焦
7.微距镜头
8.附加镜头
(1)透视调整镜头
(2)柔焦镜头
(3)滤光镜
(4)变焦距附加镜
二、快门
(一)快门以及快门作用
通过快门控制镜头的通光时间,使胶片得到正确的曝光
(二)镜间快门
(三)焦平面快门
(四)电子快门与程序快门
三、机身部分
(一)聚焦装置
(二)取景器
1.磨砂玻璃式
2.框架直看式
3.光学透镜取景器
4.液晶(LCD)取景器
(三)输片装置
第二节 照相机的类型
一、135相机
135相机使用135胶卷,底片画幅大小为24mmX36mm
特点:轻便、快速、功能先进,支持庞大的定、变焦镜头系统,种类多样
(一)直视取景相机
1.袖珍相机
2.高级平视取景相机
(二)单反相机(SLR)
单反相机(SLR)无视差,可使用6mm的鱼眼镜头到1200mm的超远摄镜头,通过反光板和五棱镜组成的系统取景,快门开启前有反光板的运动,声音大,震动大
按照聚焦方式
自动对焦
手动对焦
二、中福相机
三、大幅相机
四、即影相机
五、数码相机
第三节 照相机的使用与维护
一、照相机的选择
(一)选择相机的原则
(二)检验相机
二、照相机的维护
(一)相机使用时的维护
(二)保存相机
(三)镜头的保护
第四节 常用照相机附件
一、脚架
二、快门线
三、闪光灯
四、遮光罩
(附加)相机模式
1、Auto模式,通常又叫全自动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拍摄的几乎所有参数都被相机接管。光圈、快门、曝光补偿,白平衡、感光度等。甚至部分产品的闪光灯模式都被接管。用这个AUTO档,会突然,觉得数码单反是如此地平易近人!不过显然,用数码单反却选择AUTO档是“杀鸡用牛刀”。
2、禁闪模式,“强制不闪光”的目的是为保持画面原有的幽暗氛围,比如说拍摄灯光典雅的酒吧、咖啡馆等场景,如果采用程序模式,相机自行弹出闪光灯照明,不但将原有的氛围破坏了,而且经闪光一照,前景很亮,远景一片漆黑,现场气氛便荡然无存
3、人像模式,选择人像模式后,数码单反会倾向于使用更大的光圈,这样在拍摄人像时,可以得到背景虚化效果。另外,相机将会轻微地降低饱和度,以便再现真实而不过分的肤色效果;
4、风景模式,风景模式与人像模式正好相反。选择此模式后,数码相反将会使用小光圈来增加景深,保证前景和后景的成像都达到清晰。同时,部分数码单反还将适当增加画面的对比度和饱和度,或者是适当突出蓝色和绿色,以保证拍摄出来的画面更加鲜亮而生动。
5、儿童模式,说明书没有详细解释,实际使用感觉到的区别是光圈选择,肖像模式倾向于选择最大光圈,儿童模式选择稍微小一些(大约小两挡)的光圈。但是快门速度会选择比较快的快门速度,孩子好动主要是为了抓拍孩子瞬间的表情,不至于画面模糊!
6、运动模式,运动模式下,数码单反将会倾向于使用高速快门,用较高速的快门来凝结物体的运动。因此,在光线较为昏暗的情况下,请慎用运动模式进行拍摄,因为这可能会导致曝光不足,从而影响到成像质量。
7、微距模式,将小被摄体拍大的情况是非常多的。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花草了。比较大的花束可以直接进行拍摄,但特写拍摄一朵花就需要使用微距模式才能获得理想效果了。微距模式是被设置为即使当相机与被摄体十分接近时也能对上焦的专用摄影模式
8、夜景人像模式,主要用于拍摄弱光条件下的人像。它的基本设置和夜景模式相同,唯一的不同是,它会使用闪光灯。实际上,这种“闪光灯+慢速快门”的模式就是我们以前所说过的慢速同步闪光。因为夜景人像和夜景模式相差不大,所以某些数码单反将两种模式整合了起来。
9、程序自动曝光模式(P),比Auto模式高级一点的通常用P来表示,是程序自动曝光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光圈快门还是由相机自动设置,但是除此之外,白平衡、ISO(感光度)、曝光补偿等等都可以手动设置。
10、快门优先模式,通常用S或者Tv来标识。顾名思义,来选择快门,在相机允许的快门速度之间,你可以任意选择快门速度,然后相机根据此来选择适合的光圈(当然这个适合也是镜头允许的光圈范围),这就是快门优先。
11、A模式,光圈优先通常用A或者Av来表示。在这种模式下,来选择光圈,而相机自动计算出对应的快门速度。这样可以根据拍摄的题材来选择适合的光圈。典型的应用是:拍摄人像时,使用大光圈,这样可以虚化背景;而拍摄风景时,则使用小光圈,保证前景和后景都清晰。在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光圈最大的就是F1(这样的牛头是非常非常……)
12、M模式,要享受完全的操作乐趣,就只能靠全手动模式来实现了!这个模式通常用M来表示。所谓的全手动,当是时指光圈和快门都由你来决定,自动曝光系统只是给提供一个参考量,并不会真是不起作用的。所以,使用全手动曝光一定要有充足的经验,要不然容易出现过曝或者是欠曝的情况。自动对焦AF 手动模式MF
第三章
测光与曝光
第一节 曝光基本知识
一、曝光及曝光量
在相机上调节好光圈与快门速度,按下快门按钮,光线通过光圈的光孔使胶片感,这就是摄影曝光
曝光控制的目的是为了使感光片得到合适的曝光量
二、曝光值
三、等量曝光和曝光调整
四、倒易率及倒易率失效
(一)倒易率
当照度和受光时间反比互易时,只要曝光量相同,负片密度不变,则其曝光效果就应该是一致的
(二)倒易率失效及补偿
当感光片的乳剂层受到光线照射的照度太大 或太小时,或者曝光时间过快或过慢时,本来是等量的曝光值却不一定能产生相同的曝光效果。当达到或超过这一极限时,使胶片感光能力大幅度下降,曝光不足或彩色严重偏色。这就是在摄影中常说的“倒易律失效”
解决方法
调节曝光的组合,使快门速度尽可能落在倒易率使用的范围内
对曝光倒易率失效的补偿通常采用
增加曝光量
改变显影时间
加用色彩补偿滤光镜
五、影响曝光的因素
(一)感光片的特征
1.感光片的感光度
2.感光片的感色性
(二)光源的强度
(三)景物的亮度
(四)显影
(五)倒易率失效
(六)滤光镜因素的影响
(七)器材性能的准确性
(八)表现上的主观考虑
第二节 曝光量估计
一、曝光对照片质量的影响
(一)不同曝光效果比较
曝光准确
是取得高质量影像的前提,不仅表现出景物中间亮度的影纹和层次,而且在暗影和高光中都有细节,色彩还原正常
曝光过度
表现不出影纹层次
曝光不足
低光区透明状,细节层次无法辨认,密度失去差别
(二)曝光与影像密度
(三)曝光与影像清晰度
1.曝光量
2.光圈大小
3.快门速度
(四)曝光与色彩
二、如何正确估计曝光量
(一)室外曝光量估计
(二)室内曝光量估计
(三)曝光估计技巧
宁多勿少
阶梯曝光
第三节 测光表的使用
一、反射式测光原理
二、照相机测光
(一)相机测光系统的测光功能
1.平均测光、中央重点测光
2.局部测光和点测光
3.分区综合测光
(二)相机测光的形式
1.外测光
2.TTL测光
3.TTL—OTF测光
4.TTF测光
三、独立式测光表
(一)反射式测光表的使用
(二)入射式测光表的使用
(三)入射式测光表的使用
第四节 照相机的自动曝光
一、自动曝光模式
(一)手动模式
(二)快门和光圈优先模式
(三)程序自动曝光
(四)预设模式
第五节 多种常用的曝光技巧
一、多次曝光
二、高速动体和追随摄影的曝光
(一)清晰的动作
(二)影像模糊
三、夜景摄影的曝光
四、舞台摄影的曝光
五、微距摄影的曝光
六、高反差场景的曝光
七、雪地摄影的曝光
第四章 数码相机
第五章 景深
第一节 景深的含义
一、模糊圈与景深
(一)模糊圈
(二)景深
1.景深的概念
景深,又称场深,是摄影光学系统能在像平面上获得清晰影像的物空间纵深范围,通俗地讲,就是被摄物中能产生较为清晰影像的最近点至最远点的距离
2.景深的类别及其用途
(1)小景深
常用于拍摄特写镜头或人像,最大作用能有效突出主体,拍人物写真时,一般采用大光圈、长焦距
(2)大景深
大景深可以展现辽阔的视觉空间、气势磅礴的山河的大场面,可以全面介绍被摄主体的周围环境,获取最大景深,大概是新闻摄影和体育摄影最为常见、典型
(3)固定景深
拍摄活动点未知的物体
(4)前景深和后景深
(三)焦深
1.焦深的概念
2.焦深的实际意义
二、景深表
(一)表格式
(二)转环式
(三)自动式
(四)指针式
第二节 景深的控制
一、景深的计算
二、影响景深的因素
(一)镜头光圈
镜头光圈与景深成反比
(二)调焦距离
调焦距离(摄距)与景深成正比
(三)镜头焦距
镜头焦距与景深成反比
(四)模糊圈
模糊圈直径与景深成正比
三、实现对景深的控制
(一)获取小景深
使用最大光圈
尽可能小的摄距
长焦距镜头
(二)获取大景深
最小光圈
短焦距镜头
超焦距镜头
四、超焦距摄影
(一)超焦距的概念
对焦无穷远时,位于无穷远的景物会清晰地成像在感光片上,有限距离景物也能清晰成像,再近的景物就模糊不清,由最清晰像点到无穷远处的景物,都会清晰地成像在感光片上,这个最近的清晰像点到镜头的距离,叫做超焦点距离
(二)超焦距的实用价值
1.利用超焦距扩大景深范围
2.利用超焦距提高感光能力
五、景深应用小结
第三节 景深的意义
一、诠释主题
二、突出主体
三、简化画面
四、表现空间
五、渲染气氛
第六章 照相机的艺术表现力
第一节 光圈及其表现力
一、光圈的作用
(一)调节曝光量
拍摄时,胶卷或影像传感器得到光量的多少称为曝光量 曝光量=进光照度X曝光时间
快门控制曝光时间
(二)调节景深
光圈调小,景深变长;光圈调大,景深变短
(三)影响成像质量
(契巴定律:最佳光圈是不要用小焦长1/4的光圈)
具体表现在
光行差
焦深
像场的清楚范围
反差
分辨力
像差
二、光圈的表现力
(一)突出主体
大光圈可以产生主体清晰、背景模糊的效果
(二)获得清晰的前、后景
小光圈可获得较大清晰范围,大景深利于展现空间透视感
(三)调节曝光量
当快门速度固定时,开大光圈,可以增大进光量
三、光圈运用及注意事项
(一)舞台拍摄
开大光圈可以拍摄到舞台的灯光效果,避免移动演员形成杂乱影子
(二)禁止使用闪光灯的场所
例如大教堂内景,开大光圈来获得更大的光通量
(三)拍摄玻璃背景的画面
开大光圈,景深变浅,前景中主体较为清晰,反光部分模糊
(四)弥补对焦的不佳
小光圈一定程度上弥补对焦不佳
(五)肖像摄影、花卉、昆虫等题材的拍摄
通常采用大光圈、小景深
(六)风景、建筑和新闻纪实摄影
通常采用小光圈、大景深
(七)对比鲜明的情况下使用小光圈
1.背景简洁下主体的拍摄
在层次结构不复杂的情况下,采用小光圈更能清晰地表现主体
2.主体与背景颜色差别很大时
颜色本身就能区别景物的主次
3.被摄主体与背景光差别较大的拍摄
光比的层次已经区分开了主体与背景
4.被摄主体与背景之间距离很远
主体与背景有很远距离,主次已经很分明
第二节 快门及其表现力
一、快门的作用
(一)控制曝光量
(二)选择捕捉瞬间的时机
布列松“决定性瞬间”
(三)控制曝光时间以表现动态或动感
二、快门的表现力
(一)慢门拍摄动体(用1/30以下的快门速度拍摄,有时也指被摄体运动速度较快而快门速度较慢的摄影)
1.追随拍摄法
追随拍摄让被跟踪的物体比较清晰,背景比较模糊,呈现流线型,产生动感
2.移动相机拍摄法
让相机做不规则运动,形成虚化的效果,让平常变神奇,出人意料
3.直接支配拍摄法
让相机静止,长期曝光,让移动的物体呈现出模糊的效果
(二)高速快门拍摄动体
呈现凝固的动感
(三)慢速快门为静态被摄体赋予动感
用变焦镜头,焦点变动
(四)长时间曝光提高相片质量
用慢速快门速度,较大的光圈——在光线很差的条件下拍摄是重要的
三、影响选择快门速度的因素
所需影像的移动量
被摄体的运动速度
被摄体的运动方向与镜头光轴的夹角
被摄体离照相机的距离
镜头的焦距
第三节 标准镜头及其表现力
一、标准镜头的特点
与人眼视觉效果相似,分辨力最高,画幅边缘畸变较小,口径最大,体积最小
二、标准镜头的表现力
1.成像质量非常好
2.便于精准调焦
3.适应性强
4.逼真性强
5.摄影练习者的好帮手
三、使用标准镜头的注意点
第四节 广角镜头及其表现力
一、广角镜头的拍摄特点
1.焦距短,视角广
2.景深大
3.透视感强
4.易变形
二、广角镜头的艺术表现力
(一)推远主体、缩小画面
(二)突出前景,削弱后景
(三)扩大拍摄面
(四)突出立体感
(五)扩展影像的空间
(六)获得更广的景深
(七)明显的透视效果
(八)运动对画面的影响小
(九)影像放大率保持不变时对拍摄画面的影响
(十)相机移动对拍摄影像的影响
三、广角镜头的运用
(1)适于拍摄远景、全景画面
(2)适于拍摄纵深方向具有多层次景物的深邃画面
(3)适合在紧急场合抓拍快速运动体
(4)适合拍摄要求透视关系强烈、鲜明的画面
(5)适合于拍摄强调环境关系的事物的近景画面,以通过事物周围大量景物来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时间等特点
(6)适于在拍摄位置受到狭窄空间的环境限制而无法后退的场合进行拍摄
(7)适用电影故事片和电视剧的实景拍摄
(8)适于摒弃被摄主体前方有损画面构图的不良前景及不需要或不希望出现在画面中近处碍眼的物体
(9)适于进行手持摄影所带来的抖动不稳定的影响
(10)适于在电影特技摄影中拍摄小模型
四、使用广角镜头的注意事项
(一)减小测光的偏差
(二)避免形变对摄影效果的影响
(三)布光
(四)滤光镜或遮光罩的匹配
第五节 长焦镜头及其表现力
一、长焦镜头的拍摄特点
(1)成像大
(2)景深小
(3)视角窄
(4)畸变普遍较小,像场照度均匀
(5)最近调焦距离较远
(6)分辨力较较同级别的标准镜头低
二、长焦镜头的表现力
(一)压缩纵向空间
(二)削弱前景、夸大后景
(三)突出主体
(四)表现局部,描写细节
(五)远距离拍摄
(六)拍摄点移动对影像的影响
(七)立体感减弱
(八)创造大气透视效果
(九)小光环效果
三、长焦距摄影镜头的适用范围
(1)适于对局部进行选择性拍摄,突出细节
(2)适于拍摄近处细微事物
(3)适于拍摄较远处不易或不能靠近的景物
(4)适于拍摄标准镜头无法清晰呈现其丰富层次的远处的景物
(5)适于拍摄有杂乱前后景的被摄主体
(6)适于拍摄缺乏明显透视结构和外形对比原本平淡的中近景或特写画面
(7)适于拍摄需要把狭窄、拥挤的环境气氛逼真地再现出来的画面
(8)中长焦镜头适于拍摄人物肖像或大特写
(9)适于拍摄要求有大气透视效果的画面
(10)适于从远处拍摄高大的景物,以展现其宏伟的气势
(11)适于摒弃被摄主体后方有损画面构图的不良背景,或不需要出现在画面中的远处碍眼物体
(12)适于拍摄强调和突出背景细节,以辅助和烘托剧情的画面
(13)安装近摄装置后便于对昆虫等进行拍摄
(14)不适于拍摄远景和全景画面
四、长焦镜头拍摄的注意事项
调节快门速度
稳定相机
减小抖动
第六节 变焦镜头及其表现力
一、变焦镜头的拍摄特点
二、变焦镜头的表现力
(一)“一头多用”,环境适应性强
(二)拍摄出一系列截然不同而又各具特色的照片
(三)曝光中变焦
(四)巧用眩光
(五)微距拍摄
(六)在取景器中进行裁减
(七)保持动体影像的大小
三、变焦镜头的运用
(1)适于拍摄点
四、使用变焦镜头拍摄的缺点以及对策
第七节 特殊镜头及其表现力
一、移位镜头
二、微距镜头
第七章
摄影构图
第一节 摄影构图的原则与要求
一、构图的原则
(1)突出主体,揭示主题思想
(2)从主题思想出发,正确处理好主体、陪体和环境的关系
二、构图的要求
(一)画面简洁
(二)画面稳定均衡
(三)画面内容要完整、协调
(四)结构新颖、多样、生动
第二节 摄影构图的画面元素
一、点、线、面
(一)点
(二)线条
1.生活中的线条
2.线条的分类及特性
大的分类
直线和曲线
实线和虚线
特性
水平线
垂直线
倾斜线(对角线)
波形线(S形线)
圆形线
3.线条的运用
(1)提炼线条结构抒发感情
(2)运用一定的线条结构形成画面的节奏
(3)避开妨碍主体表现的杂乱线条
(三)面
(四)点线面的相互关系
二、形状
(一)表现形状的重要因素
1.结构
2.形体
3.轮廓
(二)形状的分类
1.圆形
2.方形
3.三角形
(三)形状的控制与调整
1.形状的还原
2.形状的取舍
3.变形处理
三、影调
(一)影调的分类
1.硬调
相邻影调之间过度层次少,不同深浅的黑白灰少,明暗对比强烈,画面反差大,有简洁和干净的视觉效果,给跳跃、兴奋、明快、粗犷的感觉。
2.软调
不同深浅的黑白灰多,明暗对比程度弱,画面反差小给细腻、含蓄、柔和的感觉。
3.高调
大量的的白色和浅灰色影调构成的画面,给明快、淡雅、轻盈、优美、纯洁的感觉
4.中间调
以灰色到浅灰的递变色为主调,主体和背景都在黑白灰的渐变中,展现主体立体感和质感。给人生气、活力、大方的感觉。 拍摄中需要暗和亮的色调。给多情、恬静、柔和、素雅
5.低调
以深灰色到黑色渐变:凝重、神秘、厚重的主题
6.剪影
剪影是一种特殊的影调构成形式。它的画面特点是影调简洁主体形象突出。被摄主体完全没有影纹层次,只呈现轮廓影调,它是通过影调的鲜明对比烘托出被摄主体的形态和神韵,从而产生含蓄而概括的造型效果,给人一种明快简洁的艺术享受。
(二)影调的运用
1.利用影调突出主体
2.利用影调加强画面气氛
(三)影调的处理与控制
四、色彩
(一)色彩的特性
1.色彩的冷暖特性
2.色彩的进退特性
3.色彩的轻重特性
4.色彩的艳素特性
5.色彩的象征特性
(二)色彩在画面结构中的作用
1.渲染和烘托主题
2.突出和表现主体
3.深化事物的意义
4.美化人物
5.保持均衡
(三)影响色彩表现的因素及控制
1.色彩的影响因素
2.色彩的的控制
(四)色彩的构图原则
(1)目的性明确,主题突出
(2)有整体性观念
(3)基本色调适宜
(4)色彩对比、和谐等布局、配置手法的正确运用
(5)创作者的个性
五、质感
(一)物体本身的因素
1.物体表面的结构
2.物体表面的亮度
3.物体的色彩
4.物体的肌理
(二)器材、控制技术等方面的因素
第三节 摄影画面的构成
一、主题
(一)主体在摄影画面中的重要作用
(1)主体是表达内容的中心
(2)主体是画面结构的中心
(二)突出主体的方法
1.直接表现法突出主体
2.间接表现法突出主体
二、陪体
(一)陪体在画面中的作用
(1)帮助主体揭示作品的主题
(2)帮助突出主体
(3)装饰、美化画面
(4)均衡画面
(二)陪体的选择
三、前景
(一)前景的作用
(1)突出主体
(2)渲染主题
(3)强调空间
(4)平衡画面
(5)装饰画面
(6)引导视线
(二)前景的选择和利用
要有目的性
前景线条结构与主体呼应
注意整个画面完整
四、背景
(一)背景的作用
(1)可以帮助主体说明主题
(2)用于烘托和突出主体形象
(3)用于说明时间发生的环境地点
(4)用于表现空间
(二)背景的处理
(1)利用影调对比来突出主体
(2)利用背景的线条结构来突出主体
(3)简化背景
五、空白
空白的作用
(1)突出被摄主体
(2)能使观众产生一种意境,促进其联想
(3)加强被摄主体的动感和表现主体的运动方向
第四节 取景与构图
一、寻找最佳拍摄点
(一)拍摄距离的确定
1.远景
2.全景
3.中景
4.近景
5.特写
(二)拍摄方向的选择
1.正面角度
2.前侧角度
3.正侧角度
4.后侧角度
5.背面角度
(三)拍摄高度的选择
1.平拍
2.仰拍
3.俯拍
二、画幅确定
(一)各种画幅的画面效果
1.横幅
2.竖幅
3.方幅
(二)确定画幅的原则
(1)决定于主线的横竖
(2)决定于主体移动的方向
(3)决定于主体和陪体、环境的关系
三、确定画面的构图中心
(一)趣味中心
(二)黄金分割
(三)三分法
四、透视规律的运用
(一)线条透视
1.拍摄距离
2.拍摄方向
3.拍摄高度
(二)影调透视
五、摄影器材和技术对取景构图的影响
第五节 常见构图与表现手法
一、对称与均衡
(一)对称
(二)均衡
二、集中与呼应
(一)集中
(二)呼应
三、变化与和谐
(一)变化
(二)和谐
四、对比
(一)形式对比
(1)形体对比
(2)影调对比
(3)色彩对比
(二)内容对比
(三)情绪对比
五、调和
六、比例
七、节奏
(一)简单节奏
(二)复合节奏
八、韵律
(一)反复
(二)渐变
第六节 摄影构图的规则和形式
一、平行水平线构图
平静安宁、空间广阔而舒展、向两边延展视觉。适合辽阔
二、垂直线构图
给予中心稳定、沉着、庄严的感觉 目的是展现物体高度
三、对角线构图
让画面线条多变而富有动感,显得活泼、自然。有助于吸引观众视角,突出画面主体,在某些画面中对角线代表分裂死亡的意思。
四、斜线式构图
动感/不稳定性,有时还还表现出一种动态的图案形式美 表现运动物体和不稳定物体。给人一种运动和倾倒的感觉 让画面生动、有动感、充满变化和生计
五、S形的构图
优美且有节奏变化 显得生动活泼给人优美感;吸引观众视线不断向纵深移动,有力的表现出被摄物体的空间和深度。将主体和背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形成有机整体。象征和平、自由、自然、稳定,给人的感觉是纤弱的无阳刚之气,不适合拍摄豪放宏大的主题
六、三角形的构图
正三角给予稳定与不可动摇感,倒三角则相反
七、V形、L形、W形、X形的构图
V给予观众不稳定和危险的视觉感受。一般在V的缺口安排拍摄主体,观众通过这个缺口进行想像。 L画面具有一定稳定性 利用L划分空间 W起伏线的构图增强节奏感与情绪化的变化 多用于人群活动和风光摄影中 X 分割画面,让构图更加饱满充实直率而深远,空间感很强,交叉点是画面中心的点,又是透视中心,适合拍摄长廊/车间的直线建筑形体
八、圆形构图
九、十字形构图
十、框式构图
十一、辐射式构图
第七节 照片的剪裁和装裱
一、照片的剪裁
二、照片的装裱
第八章 摄影用光
第一节 光画艺术
一、光及光的创造性
二、光在画面中的作用
(一)突出主体
(二)表现轮廓
(三)表现质感
(四)表现物体的空间
(五)表现气候特征和时间
第二节 光的六种属性
一、光度
二、光型
(一)主光
(二)辅光
(三)轮廓光
(四)背景光
(五)修饰光
(六)形状光
(七)特殊光
(八)模拟光
三、光位
(一)光位的内涵
(二)光位的分类
1.顺光
2.前侧光
3.侧面光
4.侧逆光
5.逆光
6.顶光
7.脚光
四、光质
(一)光质的内涵
(二)光质的分类
1.硬质光
2.软质光
3.影响因素
五、光比
六、光色
第三节 自然光摄影
一、什么是自然光
二、室外自然光摄影
三、室内自然光摄影
第四节 灯光摄影
第五节 闪光摄影
第六节 其他常用器材
第七节 常用人像布光法
第九章 摄影专题
第一节 风光摄影
一、风光摄影基础
二、各种风光的拍摄
第二节 人像摄影
一、人像摄影基础
(一)如何进行抓拍和摆拍
(二)人物摄影中焦距的选择与虚实关系
(三)如何处理人物和背景的关系
(四)人像摄影的构图
1.特写
人物的特写是指画面只包括被拍摄主体的头部,表现面部特征为主目的,易用中长焦镜头为好
2.近景
头部与胸部,以表现人物面部为主背景环境在画面中只占极少部分,仅作为人物的陪衬 ,有点背景可起到交代环境与美化画面的作用,中长焦镜头为好
3.半身
头部到腰部,既展现更多的背景又让构图有更多的变化,还包括了拍摄的手,借助手的动作帮助被摄者展现内心状态
4.全身
被摄者整个身形与面貌,要注重人物与背景的结合,以及姿态处理
(五)人物的造型
二、各种人物摄影技巧
第三节 纪实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