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模拟电子技术
这是一篇关于模拟电子技术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第一章:绪论、第二章:集成运放及其基本运用、第三章: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基本应用、第四章:晶体三极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
编辑于2023-01-07 20:44:04 江苏省模拟电子技术
第一章:绪论
电子技术的发展
模拟信号与模拟电路
电子信息系统的组成
第二章:集成运放及其基本运用
第1节:放大的概念和性能指标
放大的概念
对象:变化量,常用正弦波做测试信号
本质:能量的控制,利用有源元件实现
特征:功率放大
基本要求:不失真
静态:输入信号为0时
放大的性能指标
研究的是动态性能
任何电路都可看作二端口网络
性能指标
1. 放大倍数
输出量与输入量之比
2. 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3. 通频带
衡量放大电路对不同频率信号的适应能力
由于电容、电感及半导体元件的电容效应, 放大电路在信号频率较低和较高时电压放大倍数数值下降,并产生相移
4. 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Uom:交流有效值
5. 最大输出功率和效率:功率放大电路的主要指标参数
第2节: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差分放大电路的概念
共模信号和差模信号
共模信号:差分放大电路的两个输入端所输入的信号 大小相等、极性相同
差模信号:差分放大电路的两个输入端所输入的信号 大小相等、极性相反
对差分放大电路的要求:放大差模信号、抑制共模信号
典型差分放大电路方框图
双端输入、双端输出接法:有两个输入端、两个输出端,它们均不直接接地
差分放大电路的四种接法
1. 双入单出
2. 单入双出
3. 双入双出
4. 单入单出
集成运放的符号及电压传输特性
符号
不同型号的集成运放供电电源不同,有的两路电源供电,有的一路电源供电,有的两种情况均可。缺省时认为是±VCC (常为±15V )供电。
电压传输特性:
理想运放
1. 差模输入电阻rid为∞
2. 输出电阻ro为0
3. 开环差模增益Aod为∞
4. 共模抑制比KCMR为∞
理想运放两个工作区域的特点
理想运放的线性工作区域
电路结构
反馈:将放大电路的输出量通过一定的方式引回到输入回路来影响输入量,称为反馈
正、负反馈:若反馈的结果使输出量的变化增大,则称为正反馈;若反馈的结果使输出量的变化减小,则称为负反馈
正负反馈判断方法:看反馈通路的线搭在哪里,如右图为负反馈
工作在线性区的特点
虚短路
uP=uN
虚断路
iP=iN=0
线性区:负反馈
理想运放的非线性工作区域
非线性区:无反馈/正反馈
特点
虚断
虚短不再适用
第3节:理想运放组成的基本运算电路
概述
必须工作在线性区
研究的问题
运算电路的输出电压是输入电压某种运算的结果,如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积分、微分、对数、指数等
运算关系式 uO=f (uI)
“虚短”和“虚断”是基本出发点。
求解步骤
1. VP=...
2. 虚短,VN=VP=...
3. 虚断,由负端电流相等,推知UI与UO的关系
比例运算电路
反相输入 (负端输入)
VP=0
VN=VP=0
虚短
“虚地”:VN相当于接地
IR0=IF
(UI-0V)/R=(0V-U0)/Rf
同相输入 (正端输入)
VP=UI
正端虚断,iP=0,故电位相等
VN=VP=UI
IR=If
(UI-0)/R=(U0-UI)/Rf
特例:电压跟随器
VP=UI
VN=VP=UI
U0=UI
加减运算电路
反相求和
法一:
VP=0
VN=VP=0
I1+I2+I3=If
法二:叠加定理求解
同相求和
VP=
VN=VP=...
(0-UN)/R=(UN-U0)/Rf
加减运算
利用求和运算电路的分析结果
VP=UI2*Rf/(R+Rf)
VN=VP
(UI1-VN)/R=(VN-V0)/Rf
积分运算电路和微分运算电路
积分运算电路
VP=0
VN=VP=0
IR=IC
(UI-0)/R=C*dUC/dt
微分运算电路
VP=0
VN=VP=0
IR=IC
C*dUC/dt=(0-U0)/R
UC=UI-0
第4节:理想运放组成的电压比较器
概述
功能:比较电压大小,广泛用于各种报警电路
输入电压:模拟信号
输出电压:表示比较的结果,只有高电平和低电平两种情况,为二值信号
阈值电压:使输出产生跃变的输入电压
描述方法:电压传输特性 uO=f(uI)
输出高电平UOH和输出低电平UOL
阈值电压UT
输入电压过阈值电压时输出电压跃变的方向
常用电压比较器
单限比较器:只有一个阈值电压
滞回比较器:具有滞回特性
输入电压的变化方向不同,阈值电压也不同,但输入电压单调变化使输出电压只跃变一次
回差电压:
窗口比较器:有两个阈值电压,输入电压单调变化时输出电压跃变两次
求解步骤
1. 求UT:VP=VN(也作uP=uN)时,uI的值即UT
2. 作电压传输特性图
判断同相(+)/反相(-)输入
若为同相输入,
uI<UT时,uP<uN(因为在同端,故uP跟着uI小)
uO<0
增大uI,直到uI=UT时,有uP=uN
uI>UT时,uP>uN
uO>0
若为反相输入,
uI>UT时,uP>uN(因为在同端,故uN跟着uI小)
uO>0
减小uI,直到uI=UT时,有uP=uN
uI<UT时,uP<uN
uO<0
单限比较器
过零比较器
已知特性
负端输入,正端接地
UOH=+ UOM, UOL=- UOM
求解
VN=VP=0时,uI=0,故UT=0
“过零”
反相
电压传输特性图
UT=0
UOH=+ UOM, UOL=- UOM
uI > 0 时 uO =-UOM; uI < 0 时 uO =+ UOM
一般单限比较器
已知特性
负端输入,正端接地(UI作用于反相输入端)
UREF<0
反相
求解
求UT
虚断,故流过R1和R2的电流相等
由上一步推知,(uI-uN)/R2=(uN-UREF)/R1
uN=uP=0时,得
作图
滞回比较器
求UT
uN=uP时,uP=uN=uI
虚断,电流相等
由上一步,uO/(R1+R2)=uI/R1
“滞回特性”
反相
工作原理及电压传输特性
case1(黑)
uI<-UT时
uN<uP(uI很小,uN跟着小)
uO=+UOM
uP=+UT
看uO,此时uO>0,故uP>0,故为+UT而非-UT
(可通过电流相等,由uO求得uP,此时uP由uO决定)
增大uI,直到uI=uP=+UT
uN=uI=uP=+UT
再增大,uO才从+跃变到-
case2(红)
uI>+UT时
uN>uP
uO=-UOM
uP=-UT
减小uI,直到uI=uP=-UT
再减小,UO才从-跃变到+
第三章: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基本应用
半导体基础知识
本征半导体
概念
导体/半导体/绝缘体
半导体:Si、Ge等,4个价电子
本征半导体:纯净的晶体结构
纯净:无杂质
晶体:结构稳定
结构
两种载流子
自由电子:由于热运动,具有足够能量的价电子挣脱共价键的束缚
空穴:自由电子产生,共价键中留有一个空位置
复合:自由电子与空穴相碰,同时消失
动态平衡:一定温度下,自由电子与空穴对的浓度一定(温度升高浓度加大)
两种载流子
载流子:运载电荷的粒子
两种:空穴带正电、自由电子带负电
导电性
本征半导体导电性差:外加电场时,两种均参与导电,运动方向相反,载流子数目少
温度升高,导电性增强
0K时不导电
杂质半导体
导电性
主要靠多数载流子导电,掺入杂质越多,多子浓度越高,导电性越强
实现导电性可控
多子:多子浓度=所掺杂质原子的浓度,故受温度的影响很小
少子:由于热运动产生,尽管浓度很低,却对温度非常敏感,因而半导体器件温度稳定性差
分类
N型半导体(Negative)
施主原子,如磷,+5价
多数载流子为自由电子
P型半导体(Positive)
受主原子,如硼,+3价
多数载流子为空穴
PN结
形成
1. P区空穴浓度高,N区自由电子浓度高
2. 扩散运动,交界面的多子浓度降低,产生内电场阻止扩散
3. 内电场作用,产生漂移运动,与扩散运动相反
4. 动态平衡,参与扩散运动与漂移运动的载流子数目相同
加电阻:限流,保护PN结
单向导电性
正向电压导通
N区接负
耗尽层变窄,扩散运动加剧,由于外电源的作用,形成扩散电流
反向电压截止
N区接正
耗尽层变宽,阻止扩散运动,有利于漂移运动,形成漂移电流
PN结的电容效应
半导体二极管
二极管组成
封装的PN结:P区阳极,N区阴极
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及电流方程
伏安特性:“非线性”
i=f(u)
符号
Uon:开启电压
U(BR):击穿电压
IS:反向饱和电流,极小,求解时近似为0
图释
右侧:正向
开启电压(点,如0.5V)
导通电压(区间,如0.5~0.8V)
左侧:反向
最左侧:反向击穿,本来不导电,击穿后导电
二极管的等效电路
将伏安特性折线化
理想:等效为开关
导通时UD=0,截止时IS=0
常用:开关+电源
导通时UD=Uon,截止时IS=0
UD:管压降,二极管导通电压,即二极管是非理想的情况,一旦导通其端电压就为这个常量
交流:开关+电源+电阻
导通时△i与△u呈线性关系
微变等效电路
当二极管在静态基础上有一动态信号作用时,可将其等效为一个电阻,称为动态电阻
方法:交流直流分开分析
直流:等效为开关
交流:等效为电阻rd
公式:
UT:常数
ID:直流时通过二极管的电流(此时交流信号为0)
推导:
例3.2.2(P52)
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不要看,划掉(电子设计时可能会用到)
基本应用电路
整流电路
半波整流电路
全波整流电路
开关电路
与门
刚开始分析二极管导通与否时,不用管电阻上面的压降
第一种情况,5V高于0.3V,故两个二极管都导通,ui1为0.3V,D1端电压为0.7V,故uo=0.3+0.7=1V,D2同理,结果也为1V
第二种情况:若D1与D2都导通,则得出的uo结果冲突,故考虑“优先导通”,即谁的压差大谁导通,如右图D2导通D1截止
集成运放输入端保护电路
稳压二极管
伏安特性
正向导通:与普通二极管完全一致
反向:电压达到UZ后击穿,击穿后在一定的电流范围内端电压基本不变,故可稳定电压
IZ:进入稳压区的最小电流
IZM:不至于损坏的最大电流
主要参数
不用看,电子设计
基本电路的组成
若稳压管的电流太小则不稳压,若稳压管的电流太大则会因功耗过大而损坏,因而稳压管电路中必需有限制稳压管电流的限流电阻
二极管和稳压管组成的限幅电路
为保护运放输入端,需限制其输入电压幅值
为适应负载对电压幅值的要求,输出端需加限幅电路
(红色:比地的电压高的情况,蓝色:比地低)
“对管”:代替两个面对面的稳压管
第四章:晶体三极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
1. 晶体三极管
结构和符号
竖过来:下部为发射极
三个区,三个极,两个结
放大原理
电流分配
实质:KCL
IE:发射极,扩散运动形成的电流
IB:基极,复合运动形成的电流
IC:集电极,漂移运动形成的电流
直流(不加横也可):
交流:
β由三级管本身决定(主要参数)
放大原理
中间四条线
左偏的一条:形成IB
右边三条:形成IC
总共四条:形成IE
内部要求
发射区多子浓度高使大量电子从发射区扩散到基区
基区薄且多子浓度低,使扩散到基区的电子(非平衡少子)中的极少数与空穴复合
集电区面积大,在外电场作用下大部分扩散到基区的电子漂移到集电区
外部特点
发射结正偏(VBB,P接正,N接负)
uBE>Uon
集电结反偏(VCC,N接正,P接负)
uCB≥0,即uCE≥uBE
共射输入输出特性
输入特性
描述IB与UBE的关系
输入电路中,仅一个PN结,故可看作一个二极管
输入电路:be端所在
输出特性
3种工作状态特点
输出电路:ce端所在
温度对晶体管特性的影响
主要参数
不用看
2. 放大电路的组成原则
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电路的组成及各元件的作用
VBB:让发射结正偏,使三极管导通
VCC:让集电结反偏
Rb:改变基极电流ib大小
Rc:影响UCE,若没有则UCE=VCC
晶体管:电流放大作用
设置静态工作点的必要性
静态(纯直流)工作点Q:当输入电压ui等于0时,晶体管各极的电流,b-e间的电压、管压降
记作IBQ、ICQ、UBEQ、UCEQ
放大的对象是动态信号,但却要求在信号为0时有合适的直流电流和极间电压,即设置静态工作点
必要性:解决失真问题
假设没有VBB
此时若输入信号ui一直小于开启电压Uon,则三极管一直处于截止状态,即“失真”
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波形分析
输入be,输出ce,故共极为e,称“共射”
ui
假设输入正弦信号
忽略Rb上的压降
iB
uBE与iB呈指数关系,近似看作线性关系,故iB也为正弦
虚线:IBQ,即动态信号驮载在静态之上
iC=β*iB
uCE
uCE=UCE(直流)+uce(交流)
iC(iB)与uCE反相:
uCE=-iC*Rc(不考虑VCC)
如何组成放大电路
组成原则
原电路缺点优化
两个电源变一个电源
加两个电容,不影响直流且交流顺利通过
优化过程
两种实用放大电路
直接耦合放大电路
阻容耦合放大电路
3. 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
直流通路
1. US=0,保留RS
2. 电容开路
3. 电感短路
交流通路
1. 大容量电容相当于短路
2. 直流电源相当于短路
上方VCC看作接地
公式法
输入电阻Ri=Rb||rbe;加上电流负反馈支路Re时,Ri'=...,变大
直流
交流
VCC相当于短路,即相当于接地
图解法
静态分析
输入回路负载线:iB和uBE的关系
黑色:输出特性曲线,即三极管本身特性
多条线对应IB不同的情况:相同uCE的情况下,IB越大,iC越大
直流负载线:ic和uCE的关系,即外部电路的限制
电压放大倍数的分析(动态分析)
1. △ui
2. △ib
3. △ic
4. △uCE
可推知iB和uCE反相
失真分析
截止失真
Q点太低
Q比作“船”,负半轴下不去,“船底削平”
原因:IB太小
消除方法
增大VBB
减小Rb以增大IB
在输入回路首先产生失真
饱和失真
Q点太高
正半轴上不去,“船顶削平”
原因:IB太大
消除方法
增大Rb,减小Rc
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
直流:比较UCEQ(-UCES)与( VCC- UCEQ ),取其小者,除以√2
推导:饱和~截止,饱和时取UCES,范围即UCEQ-UCES,而UCES较小(0.3V)可省略;截止时取VCC,范围即VCC-UCEQ
若UCEQ-UCES较小,则当输入信号不断增大时,输出电压首先出现饱和失真;若VCC-UCEQ较小,则当输入信号不断增大时,输出电压首先出现截止失真
交流 :比较UCEQ- UCES与ICQ*RL’,取其小者,除√2
交流负载线:并联了RL
交流负载线应过Q点,且斜率决定于-1/(Rc∥RL)
ICQ*RL'=VCC'-UCEQ
等效计算:VCC'=UCEQ+ICQ*RL',其中RL'即Rc||RL
等效电路法
直流模型
输入回路:恒压源+二极管
输出回路:电流控制的电流源+二极管
按照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即可,不用看加了二极管的等效电路
交流(h参数)模型
晶体管等效为二端口网络
模型
rbb':题干给出
UT:一般为26mV
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放大电路
Au电压放大倍数
现推即可
负号:表示反相
Ri输入电阻
Ro输出电阻
Ui短路,则iB=0,则ic=0
通过右侧受控源的电流为0,得到Ro=Rc
阻容耦合共射放大电路
Au电压放大倍数
Ri输入电阻
不要近似!
Ro输出电阻
不要算进去RL!
4. 晶体管放大电路的三种接法
静态工作点稳定的共射放大电路
所谓Q点稳定,是指ICQ和UCEQ在温度变化时基本不变,这是靠IBQ的变化得来的
Re作用:稳定静态工作点
基本共集放大电路
基本共基放大电路
三种接法的比较
5.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频率响应的有关概念
要研究的问题:放大电路对信号频率的适应程度,即信号频率对放大倍数的影响
高通低通
高通电路
信号频率越高,输出越接近输入
低通电路
信号频率越低,输出越接近输入
放大电路中的频率参数
晶体管的高频等效电路
混合pi模型
电流放大倍数的频率响应
晶体管的频率参数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第五章:场效应管及其放大电路
场效应管
单极型管
噪声小、抗辐射能力强、低电压工作
极
源极s
对应发射极e
栅极g
对应基极b
漏极d
对应集电极c
工作区域
截止区
对应截止区
恒流区
对应放大区
可变电阻区
对应饱和区
场效应管的分类
结型
N沟道(uGS<0,uDS>0)
相当于NPN型
P沟道(uGS>0,uDS<0)
相当于PNP型
绝缘栅型
增强型
N沟道(uGS<0,uDS>0)
P沟道(uGS>0,uDS<0)
耗尽型
N沟道(uGS极性任意,uDS>0)
P沟道(uGS极性任意,uDS<0)
结型场效应管
工作原理
栅源电压对导电沟道宽度的控制作用
电压ugs控制电流Id
类比三极管的iB控制iC
ig=0,输入端电流为0,记得开路
ugs<0
UGS(off):夹断电压
漏源电压对漏极电流的影响
uds控制id
特性
转移特性
IDSS:漏极的饱和电流值
输出特性
输出跨导(电导,乘上Ugs得到iD)
结型
增强型
绝缘栅型场效应管
增强型管
ugs>0
uGD=UGS(th)时,即uDS=UGS-UGS(th)时,出现预夹断
MOS管
增强型MOS管
UGS(th):开启电压,大于开启电压时工作
耗尽型MOS管
iD公式:与结型相同
场效应管基本放大电路
静态工作点的设置方法
基本共源放大电路
自给偏压电路
分压式偏置电路
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交流等效模型
基本共源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基本共漏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第六章: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1. 多级放大电路
耦合方式
阻容耦合
电容隔直通交,好
大电容不能放在集成电路中
直接耦合
直流互相牵制,不好
出现在集成块中
变压器耦合
四六级耳机里肯定有
太大,不能放在集成电路中
动态分析
电压放大倍数
输入电阻
输出电阻
对电压放大电路的要求:Ri大, Ro小,Au的数值大,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大
频率响应
2.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简介
简介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简称集成运放,是一个高性能的直接耦合多级放大电路。因首先用于信号的运算,故而得名
特点
1. 集成电路中不能制作大电容,故采用直接耦合方式
2. 用复杂电路实现高性能的放大电路,因为电路的复杂化并不带来工艺的复杂性
3. 用有源元件代替无源元件,如用晶体管取代难以制作的大电阻
4. 集成运放相邻元件参数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故可构成较理想的差分放大电路和电流源电路
5. 采用复合管
集成运放的方框图
看成一个“黑盒子”,则可等效为一个双端输入、单端输出的差分放大电路
四部分作用
偏置电路
为各级放大电路设置合适的静态工作点,采用电流源电路
输入级
前置级,多采用差分放大电路。要求Ri大,Ad大,Ac小,输入端耐压高
中间级
主放大级,多采用共射放大电路,要求有足够的放大能力
输出级
功率级,多采用准互补输出级,要求Ro小,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尽可能大
3. 差分放大电路
零点漂移现象
现象:△uI=0,△uO≠0
产生原因:温度变化,直流电源波动,元器件老化
晶体管的特性对温度敏感是主要原因,故也称零漂为温漂
克服方法:引入直流负反馈,温度补偿
典型电路:差分放大电路
基本差分放大电路
电路组成:对称性
Q点分析
抑制共模信号
放大差模信号
具有恒流源的差分放大电路
差分放大电路的四种接法
双端输入,单端输出
单端输入,双端输出
差分放大电路的改进
加调零电位器
场效应管差分放大电路
4. 功率放大电路
概述
功率放大电路研究的问题
性能指标
输出功率和效率
功率
Uom: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有效值)
效率η=Pom/PV
分析方法
因大信号作用,故应采用图解法
晶体管的选用
根据极限参数选择晶体管
对功率放大电路的要求
输出功率尽可能大:即在电源电压一定的情况下,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最大
效率尽可能高:即电路损耗的直流功率尽可能小,静态时功放管的集电极电流近似为0
晶体管的工作方式
甲类:晶体管在信号的整个周期内导通
乙类:半个周期
甲乙类:多半个周期
OCL电路 (输出不带电容)
1. 输出级的要求
2. 基本电路
T1、T2特性理想对称
3. 交越失真
管子需要导通电压,故ui较小时,输出电压uo为0
4. 消除交越失真的互补输出级
典型电路:两个二极管
UBE倍增电路:三极管
5. 准互补输出级
6. 输出功率和效率的分析计算
Uom
输出功率Pom
电源平均功率PV
效率
其他类型的功率放大电路
OTL电路:单电源供电,低频特性差
BTL电路:单电源供电,低频特性好;双端输入双端输出
5. 集成运放中的电流源电路
镜像电流源
微电流源
多路电流源
有源负载
6. 集成运放原理电路
读图方法
原理电路的分析
集成运放的性能指标
7. 集成运放的主要性能指标
第七章: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1. 反馈的概念及判断
反馈的基本概念
定义
放大电路输出量的一部分或全部通过一定的方式引回到输入回路,影响输入
正、负反馈
使输出量的变化
减小:负反馈
增大:正反馈
使净输入量
减小:负反馈
增大:正反馈
交流负反馈的四种阻态
电压串联负反馈
电流串联负反馈
电压并联负反馈
电流并联负反馈
反馈的判断
有无反馈
无反馈,电源线和地线不能作为反馈通路
有反馈,Re既在输入又在输出
两个本级(局部)反馈,一个极间反馈
交流直流反馈
局部、级间反馈
串联、并联反馈(从输入端看)
并联:反馈支路接在了ui"+"端
串联:反馈支路不在ui"+"端
电压、电流反馈(从输出端看)
电压:反馈支路与uo"+"极接在同一点
电流:反馈支路与uo"+“极不在同一点
正、负反馈
瞬时极性法
基础
净输入量
串联:Ube
并联:Ib
步骤
1. 从输入端开始,沿着信号流向,标出某一时刻有关节点电位对地的极性
2. 串联看电压,并联看电流
因为并联影响输入的电流值,串联影响输入的电压值
3. 从输入端看电压/电流,看净输入量的变化
例:并联时电流分了一部分给反馈支路,即净输入量(电流)减小,故为负反馈
技巧:只要是正的绕回来,99.9%是负反馈
2.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方框图及放大倍数的估算
1. 方框图
2. 放大倍数的一般表达式
Xi=Xi'+Xf
3. 深度负反馈的实质
只有AF>0,电路引入的才为负反馈
4. 反馈系数估算放大倍数
对于运放建议直接用虚短虚断推导,不要用1/F,(P226)
5. 理想运放估算放大倍数
3. 交流负反馈对放大电路的影响
1. 提高放大倍数的稳定性
求导可得
2. 改变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电压:减小输出
电流:增大输出
串联:增大输入
并联:减小输入
记结论即可,计算不要求
3. 展宽频带
通频带
f范围变宽
4. 减小非线性失真
5. 引入负反馈的一般原则
4.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稳定性
1. 自激振荡产生的原因及条件
2. 负反馈放大电路稳定性的分析
3. 负反馈放大电路稳定性的判断
4. 消除自激振荡的方法
5. 放大电路中的正反馈
自举电路
其他应用:豪兰德电流源
第九章:波形的发生和变换电路
正弦波振荡电路
正弦波振荡的条件和电路的组成
正弦波振荡条件
基本条件
1. 无外加信号,输出一定频率一定幅值的信号
2. 在正弦波振荡电路中引入的是正反馈,且振荡频率可控
3. 在电扰动下,对于某一特定频率f0的信号形成正反馈
其他条件
产生稳定振荡,则输出量自维持,即
由此推知AF=1
起振条件:
三极管:可以自我调控
起振与稳幅
起振:幅值很小、含有丰富频率
仅有一种频率且幅值由小逐渐增大直到稳幅
基本组成部分
1. 放大电路:放大作用
如三极管/运放
2. 正反馈网络:满足相位条件
3. 选频网络:确定f0,保证电路产生正弦波振荡
如LC,RC
常合二为一
4. 非线性环节(稳幅环节):稳幅
三级管
分类 (按照选频网络所用元件)
1. RC正弦波振荡电路:1兆赫以下
谐振频率
2. LC正弦波振荡电路:几百千赫~几百兆赫
谐振频率
“高频”
3. 石英晶体正弦波振荡电路:振荡频率稳定
RC正弦波振荡电路
RC串并联选频网络
近似
低频段
ω小,容抗大
高频段
ω大,容抗小
精确
电路组成
LC正弦波振荡电路
变压器反馈式
带同名端的即变压器反馈式
步骤
1. 判断共x,得输入极
如左图为共射,则输入极为基极
2. 判断反馈支路
输入极和地之间的电压即反馈电压Uf
3. 瞬时极性法,判断正负反馈
同一线圈,一端标+,则另一端标-
同名端极性相同
电感反馈式
交流等效:
LC中的C不短路
电容反馈式 (电容三点式)
判断三极管共集/共基/共射
法一:除了输入端、输出端,剩下的即共x
法二:画交流等效电路,接地的即共x
改进:L下串联一个C
石英晶体正弦波振荡电路
非正弦波发生电路
波形变换电路
第十章:集成直流稳压电源
1. 电源变压器:将电网电压变换为所需的幅值,通常为降压
2. 整流电路:将交流电压变换成脉动的直流电压
3. 滤波电路:滤除交流成分,输出较平滑直流电压(有波纹)
4. 稳压电路:清除电网电压波动和负载变化的影响,保持输出电压稳定
单相整流电路
工作原理
二极管工作状态、电路波形的分析
分类
半波整流
u2=√2*U2*sinωt
U2:变压器副边的有效值
二极管最大反向耐压值:
二极管平均电流:
平均值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
全波整流
二极管最大反向耐压值:
二极管平均电流:
平均值
滤波电路
利用储能元件电容两端的电压(或通过电感中的电流)不能突变的特性
电容滤波
原理:电容通过RL放电
RL C 越大, 放电越慢,曲线越平滑,脉动越小
其他形式滤波
电感滤波
(桥式整流简化)
电感电容(LC)滤波器
π型滤波器
稳压管稳压电路
输出电压大小基本上与电网电压、负载及环境温度的变化无关
理想的稳压器是输出阻抗为零的恒压源
限流电阻的选择
P327
串联型稳压电路
开关型稳压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