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通讯员应具备的新闻写作基础知识(上)
初学者必备消息写作要点,1.消息写作要素准确无误;2.事件过程与细节、人物语言及动作真实;3.数据翔实、描述背景必须准确;4.学会辩证思考,符合大环境;5增强自身辨别能力,再三佐证。
编辑于2023-06-08 08:52:31通讯员应具备的新闻写作基础知识(坚守精品创作 探究创作规律)
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⒈.写作原则
用事实说话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
例子:狗咬人的新闻事件
以小见大
价值维度 宣传维度 经济维度
小特写,是把“肉”突出呈现在读者面前,一睹为快
正反并举 ,对比衬托
就是做减法,就是“不要什么”
读者自己通过比较得结果
集点成面,点面结合
一个中心:紧扣主题的需要;两个基础:面上要概括服及全局;点上要详细描写聚重点
小窍门:写人,特写镜头(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及心理)等,可以更全面深刻地刻画人物形象,更好地突出人物形象特点和品质;写事物(景物),侧面烘托,既可以整体把握情况,又可以很真切地表现事物(景物)的具体特点
目击实录,再现场景
现场目击记、亲身经历者讲述、口述实录
对新闻材料的巧妙安排和新颖构思,写出别具一格而又能体现报道意图的作品
要言不繁、画龙点睛
惜墨如金
写作手法:描写、抒情、叙事、议论等,写出特色,形成各自不同的风格
适时引语、借口说话
引用他人的语言,必须是真实、准确的
语言简洁、鲜明、生动,富有时代感,具备不同的风格
⒉.写作要求
真实性
时新性
时间性
第一时间到现场
新鲜性
内容新
形式新(寻找最近点,新闻事件的一点when;事件发展的末端 )
思想性
毛泽东认为思想性要通过好的易于接受的报道形式来实现。
简明性
通俗明了
简洁凝练
用最少的字数概括出文章的精华。如专栏刊出的稿子,篇幅都不长,一题一文,一文一事,故事性强,读来有味有趣
⒊.写作方法
用典型事实说话
寻找“活鱼”字字干货,没有空话
事实要具体,可感可信;事实要典型,抓住最能体现主题的
再现场景说话
获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的特写《十块奶豆腐换来一片青山绿水》(内蒙古日报2018年10月3日)开篇便是具体的场景描绘: 7月的乌珠穆沁草原,白云悠悠、溪水潺潺,白如棉絮的羊群,悠闲觅食的牛群,纵横驰骋的马群和星罗棋布的蒙古包……构成了一幅美不胜收的古朴画卷。这是近年来,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本着守护好这片草原,保护好这片绿色,实现美丽与发展共赢、绿色与发展崛起,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的硕果,更是乌珠穆沁人世世代代“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生态环境”的结果。
按照“弃大写小”“弃多写少”的原则简笔勾勒;场景不用追求完整,一个镜头、一个片段也能表现新闻中的精彩之处
用背景材料说话
《〈甲骨文合集〉十三册全部出齐》,这篇消息报道是告诉读者,我国一部最完整的精装《甲骨文合集》十三册,已全部出齐,并开始在国内外发行。在消息中,作者写了这样一段:“甲骨文是公元前十七世纪到公元前十一世纪,中国商王朝的史官用刀镌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现行汉字的雏型,也是迄今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这是一段有关甲骨文的历史背景材料,写得简明扼要,丰富了新闻的内容,又增进了读者的知识。
新闻背景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①紧扣主题,切忌过多。只有确属报道需要的背景材料,才需对背景材料进行必要的交代;对与主题关系不大或新闻中一些次要事实,多数情况下没必要交代背景。 ②言简意赅gāi,切忌过长。即使是一些非交代不可的背景材料也要做到言简意赅,篇幅不能过长,不能超过新闻主体事实、喧宾夺主。准确、简洁、朴实 ③灵活安排,切忌八股。在新闻报道中的位置是灵活多变的,可以放在标题、导语中突出,甚至可以作为一个定语出现,也可以单独成段,还可以随意穿插在正文、结尾等处。
文章出彩关键点
第一:现场描写——宋丹丹演的小品《说事儿》中,也都有现场描写。当她说到签字售书那天的情景,是这样描写的:“那场面是相当大啊!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这一下子就把观众情绪调动起来了。
可写天气、写环境、写建筑、写车船,写看到听到的事物。
第二:多点对话——有了冒号、引号,消息就会变得生动。希望写文章中少用“一致表示”“纷纷表示”等词。加强了新闻的真实性与可读性。有对话、有问答更佳。
第三:对比强烈——苏东坡的诗《题西林壁》中就有强烈的对比:“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的是庐山从正面看,它是一道道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它是一座巍然耸立的险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呈现出不同的形象。
对比强烈,反差明显,给人以立体感
第四:细节刻画——文章中的细节刻画,可以从形象、动作、谈话、心理、环境等方面入手,塑造鲜明生动的形象增加文章的真实性、生动性、可读性,使人物和事件更加传神,更加丰满,更加动人,使人难忘。
第五:背景运用——在电脑中设置几个文件夹,专门存储背景材料,写文章可旁征博引,信手拈来。
增加了报道的厚度
第六:议论几句——主要作用是表达观点,抒发作者情感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多读书,多看佳作,多写作,多比较,逐步达到熟练掌握运用议论的技巧,为稿件“点睛”,使作品“升华,”从而使自己的文章更加出彩。
在消息、通讯的文章中间,适当地插入一段议论,能够对文章起到承上启下、转换衔接的作用,读起来会觉得文章更连贯,更有味,更富有哲理。
新闻写作格式与稿件要求
1.新闻主题提炼方法
追根溯源法
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多问几个为什么,深入弄清楚来龙去脉,挖掘出现象背后的本质——深度报道
归纳总结法
由点到面、有具体到一般,适用于非事件性的综合报道,通过对众多同类事物、现象的归纳,从而总结出带有普遍规律的主题——新闻综述、典型成就报道和分析性的深度报道
对比联系法
横向对比与同类事物相比;纵向对比与过去的事物相比——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建党100周年的背景下,民营企业的发展征程,丰富元素。
见微知著法
又称以小见大法。通过分析小事件找出背后的大主题
又称以小见大法。通过分析小事件找出背后的大主题
逆向思维法
可以从采访思路、报道选题、报道立意、新闻标题、报道内容等方面运用逆向思维,求同存异,寻求共识
新闻主题是新闻报道的中心思想、基本观点,是记者对新闻事实进行观察、分析、筛选后、从中提炼出来的最有价值的思想和观点。 主题的类型:无主题、暗主题、明主题、多主题 主题的特点:源于事实,高于事实;新颖:见常人所未见
2.新闻体裁分类及要点
新闻体裁分三类
第一类:新闻报道,如消息、通讯、新闻特写、新闻公报、调查报告、专访
第二类:新闻述评,如社论、述评、编辑部文章、评论员文章、思想评论、理论文章
第三类:副刊体裁,如散文、杂文、小品、诗歌、小说、剧本、报告文学、回忆录、曲艺
新闻体裁三要点
做到量体裁衣——不同的新闻素材,只有用适宜的新闻体裁去反映,稿件才能形神兼备。
要抓住时机——需要抓住时机,及时将有价值的信息转化为新闻稿,以增加稿件的曝光度和影响力。选择适当的时机,发布新闻稿,能够更好地吸引读者的关注。
要有针对性
加大信息量:学会多侧面与立体化的进行报道、学会使用新闻背景、学会抓特点、尽可能少的信息符号传递尽可能多的新闻信息
加大知识含量:要注意挖掘和展示信息背后的某种客观规律、选材角度上要比单纯的信息报道更加深入
挖掘思想深度:要有正确的洞察力,要对事物的本质进行深切的了解和分析。提炼能够反映时代特征的主题
应注意的问题: 1、题材:不是所有的新闻事实都可以被作为特写题材,必须从受众需求的角度出发。 2、主题:主题必须单一集中,再选择合适的角度来表现主题。 3、文学性:特写属于新闻和文学的结合体,但首先是新闻性,即必须遵循新闻文体的真实、客观、准确,在这个前提下,可以采用文学化手法予以再现。 4、记者的情感:“繁文寡情,味之必厌”如果记者都不能被他所采访的新闻事实所感动,那么他写出来的报道就不具有感染力。但是这也不意味着记者可以宣泄自己的感情。
3.写好新闻导语
叙述型。用最简要的句子,对新闻的主要事实进行概括或概述。
描述型。将描写和叙述相结合,通过对现场情景、人物神态等反面的描写,增强报道的可视可感效果,使导语更为生动形象。
评述型。通过评述的方式,点名新闻事实背后的意义,表达倾向以引导舆论。
导语创作的段位
4.新闻结尾的写作方法
听说写作“凤头、猪肚、豹尾”,“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一篇全在尾句,如截奔马”。联系到消息写作,对于导语、主体、结尾三者,都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著名记者、新华社原社长穆青说:“新闻的实践表明,消息结尾的设计,也是一门艺术,有人将它比作消息的‘最后冲刺’。”
评论式结尾——对所报道的新闻事实,最后以评论的语气来结尾,且往往带有一定的哲理性
希望式结尾——它是在叙述新闻事实后,作者在新闻作品结尾时,对新闻事实或新闻中的人物表达希望、建议、忠告。
总结式结尾——在结尾处对消息的内容加以小结,点明新闻事实的意义,或作一归纳,再次点明主题,找出诸多事实的共同意义,给读者留下一个整体印象。写作方法上,既可以单纯对新闻事实作归结,也可以对事实进行适当议论。
描写式结尾——在结尾处用描述的手法,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以加深新闻的感染力。它主要用于一些适用描写为主,力求再现现场的新闻题材或罕见的奇观。用这种手法结尾,可增强新闻的可信性和现场的生动感。
数字式结尾——以数字表达新闻结尾的内容。运用此法结尾,可对新闻事实起到归纳、概括的作用,帮助读者从总体上理解、深化对新闻主题的认识。运用数字式结尾,必须交代数字来源,并确保数字的准确性。
文章出彩必学六看
材料三分写,七分改。好作品都是改出来的,再高的写作水平,也不敢保证一稿到位,只有通过反复修改,才能发现材料的问题和不足,找到写作的乐趣,才能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具体来说,做到六看: 一看题目:生个孩子,也要起个好名字,写材料也是一样,题好半篇文,题目一定要醒目,能够吸引人的眼球,看了题目,就想看内容。二看结构:结构的次序、层次、详略、因果无问题,还不能出现逻辑性错误。三看事实:素材要真实可靠,特别是第二手素材,一定要认真核实,心中没有数的素材,尽量不用,必须确保事实确凿。四看观点:观点不能有政治性错误,必须符合政策法规要求,也不能有常识性错误,经得起推敲。五看内容:内容不能重复,不能打架,必写的要写上,不必写的不能有。六看语言:语言与音乐一样,也有节奏美。不同的材料,对语言的要求不一样。比如,讲话稿,尽量用短句,用排比句,用双音节词,用口语,尽量少用形容词
1.消息写作要素准确无误;2.事件过程与细节、人物语言及动作真实;3.数据翔实、描述背景必须准确;4.学会辩证思考,符合大环境;5增强自身辨别能力,再三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