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故意犯罪的停止状态
这是一篇关于故意犯罪的停止状态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定义、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特点、故意犯罪停止形态存在的范围、犯罪既遂等。
法硕刑法思维导图:共同犯罪的认定(不认为构成):利用他人作为犯罪工具的不构成;事前无通谋,事后帮助(有通谋的一定是共犯)。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故意犯罪的停止状态
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定义
犯罪既遂是犯罪的完成形态,也是法律所确定的标准形态
犯罪预备未遂中止是犯罪的未完成形态,相对于既遂形态而言,他们是特殊形态或者犯罪既遂的修正形态
犯罪形态能说明法益侵害的程度离既遂形态跃进,法益侵害性越强
(1)在A点与点(不含)之间的犯罪形态: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犯罪预备。 (2)在C点与D点(包含)之间的犯罪形态:犯罪未遂、实行阶段的犯罪中止、犯 罪既遂。
着手之前无未遂,着手之后无预备,中止存在全过程
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特点
终局性停止才产生犯罪形态
犯罪具有排他性,一个犯罪,只能有一种形态
故意犯罪停止形态存在的范围
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只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中
过失犯罪,间接故意犯罪不存在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及不存在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
犯罪既遂
构成要件(齐备)说 犯罪既遂是指犯罪行为完全具备了基本犯罪构成要件的情况,据此,犯罪行为没有完 全具备基本犯罪构成要件的,属于犯罪未遂。
犯罪既遂的形态
行为犯—最行为实施到一定程度,即构成既遂
危险犯-只要行为足以构成某种严重后果发生的危险
实害犯-必须以造成法定的实害后果才是该罪的既遂
实害>危险>行为
犯罪预备
概念
主观意图+客观创造条件+意料外原因+责任
犯意表示和犯罪预备:邀约与承诺属于犯罪预备
与实行行为的区别-能否直接侵害犯罪客体
预备:缓和抽象的危险
实行:具体紧迫的危险
犯罪未遂
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形态
犯罪分子已着手实行犯罪
犯罪未得逞
未得逞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敌方、我方、第三方
着手:
客观:客体面临紧迫危险
主观:
计划着手意思
随时着手意思
犯罪未遂的分类
实行终了的未遂和未实行终了的未遂
实行终了的未遂:把实现犯罪意图必要的行为实施完毕的未遂
未实行终了的未遂:就是行为人没有把实现犯罪的意图必要行为实施完毕的未遂
可以交叉
能犯和不能犯未遂
能犯未遂:有可能达到既遂的未遂
不能犯未遂(事实认知错误)
工具不能犯
对象不能犯
迷信犯
常识是否有错
行为是否一致
是否构成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