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道次第》的组织架构
这是一篇关于《道次第》的组织架构的思维导图,“依止善知识为入道根本”:亲近善知识可以完成整个成佛的修行,所有功德都离不开善知识。所以藏传佛教特别重视依止善知识,以此为入道根本。
这是一篇关于三组 净玲 46课 十不善业果报差别 业的种类等的思维导图,这十种不善业道又称十恶或十恶道,由感而招来当受三途(指泥犁、刀山、火坑——编者注)之苦的果报。
这是一篇关于分享提纲的思维导图,摆脱不良串习每次跟先生讲话时,先观察对方想表达的意思,想三秒或者慢一点回他,同时管理好自己的表情包。讲话方式不要让对方起烦恼。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净玲 三组 dcd 二《道次第》的组织架构
序言
传统佛教叫作“科判”1.科判一层层的,层级比较繁琐 2.对佛典做现代化整理,科判是重点项目。3.传统的《道次第》科判主要分四点
第一是“本论作者及传承之殊胜”
第二是“本论之殊胜”
第三是“说听轨则”
第四是“本论建立学修之次第
导师研究后作了重新编排,总的分为三部分,即序论、正论、余论
序论:作者殊胜及传承,本轮殊胜 听说轨则
正论:道前基础
下、中、上士道:引导实现暇满人身价值的过程
止观:通过止观把法落实到心行,即略示修法中正行(观察修,安住修)
总结:道次第之要义
余论,略说金刚乘修学法”
“修学引导次第”
“依止善知识为入道根本”
亲近善知识可以完成整个成佛的修行,所有功德都离不开善知识。所以藏传佛教特别重视依止善知识,以此为入道根本
修行能不能成就,关键就在于有没有善知识指导
“以有暇身劝受心要”
就是有因缘、有时间、有能力听闻佛法的人身
暇满人身的最大价值,在于帮助我们成佛,成就生命最高尚的品质
作为佛弟子,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睱满人身蕴含着巨大价值,进而实现它的价值。
“共下士道修心次第”
“共”?就是说,下士道的修行不仅可以成就下士道,同时也是中士道和上士道的基础
即念死、念恶道苦、皈依三宝、深信业果
“共中士道修心次第”
中士道是解脱道,纲领是四谛法门,重点是从认识苦到对苦的解决。
首先是认识轮回的痛苦本质,进而解决它
因为我们不了解痛苦的根源在于内心,是由烦恼造成的
苦谛
解脱道的修行,必须认识到苦,而佛法要我们观察,整个轮回的本质都是苦的
“苦苦”是我们平常就觉得苦的
“坏苦”是我们现在觉得快乐的,但并不是本质的乐
“行苦”则是无常变化带来的痛苦
苦谛、集谛和道谛是为上士道服务的。认识到轮回的本质是苦,发起出离心
集谛
思惟苦的根源,一是烦恼,二是业的积集增长,三是死亡和生命相续。业力包括身口意三业,意业是根源:贪嗔痴,我执。
修行的检验标准 观苦,生起出离心
道谛
进一步还要解决苦,解决烦恼和业力。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业
“上士道修心次第”共四节,主要是围绕菩提心展开的
“菩提心的殊胜”,即发心的重要性
菩提心如何发起 通过受持菩提心仪轨,帮助我们发心并进一步强化
菩萨行的安立”修菩萨行的目的,也是为成就菩提心服 务的。
“广说菩萨行”菩萨道的修行有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 精进、禅定、般若
上士道构建了整个菩萨道的修行,核心是菩提心,所有的 菩萨行最终都是为了成就菩提心,以此圆满无上佛果
“止观”止观是根据六度中的禅定和般若,另外开出的详细说明
即止观的自性,
怎么学止,
止就是制心一处
怎么修观,
通过各个角度来思惟无常或死亡,这个过程就是一种观修
一种是观察修,建立在思惟的基础上
是观察修,建立在思惟的基础上 ;另一种是现量的观修,立足在觉知或觉性。
初级修行是以观察修为主
最后是止观双运
“道次第之要义”对整个《道次第》的建构加以总结
如何修学《道次第》
《道次第》对我们修学佛法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我们在短时间内掌握佛法 要领
佛陀是对机设教,
《道次第》就是给我们提供成佛的常规线路,这样才能适用于各种根机
修学是看你领会了多少,而不在于你读了多少
还要花一定的时间去读、去思考,要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
《道次第》就是一个修学系统
道前基础 ,是修道前必须具备的基础,是佛法修行核心,帮助摆脱凡夫心,成就佛菩萨品质。
下士道是人天乘,出离对现世的贪著。中士道是解脱道,出离对轮回的贪著。上士道是菩萨道,出离对自我的执著。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的修行,都必须落实到止观,都是为修心服务的。下,中士道是前行,上士道是正行。
序论
一、皈敬颂
要对佛陀和与此论相关的祖师大德生起皈敬之心
皈敬。众多,世尊和诸佛菩萨最为尊贵
“堪忍刹中自在主。
主礼敬佛陀,释迦牟尼佛是娑婆世界的教主。我们这个世界是五浊恶世
一是劫浊
二是见浊
三是烦恼浊
四是命浊
五是众生浊
是解脱自在。因为解脱了烦恼,成就了无限的智慧和慈悲
“补处慈尊法中王。
赞颂弥勒菩萨,因为弥勒菩萨是下一任佛陀,是瑜伽学派(广行)的初祖,所以要礼敬慈尊
“善逝智父妙吉祥。”
是礼敬文殊师利菩萨
文殊师利菩萨,是深广两派传承源头级的祖师,也是我们修学《道次第》应该礼敬的
“龙树无著佛所记。
龙树和无著,是深广两派的代表人物
“为欲易入深广道,再以略法于此说。”
二、本论内容及造论意趣
讲本论的内容和作用
总摄了佛法一切纲领。汇归深观和广行的思想,为我们正确了 解两大学派提供了准绳
龙树代表中观学派,无著代表瑜伽学派
中观是以二谛解释世界,认为一切法都是空的
唯识是以三性解释世界,先讲心是有的,境是空的,一切都是心的显现
从发心到成佛的所有修行,以及应该具备的次第,这部论都具备了
对发心并具备修行能力的人,引导他们走向佛地,
藏传佛教特别讲究传承,必须说明这个法的源头是正的
道次第的引导,从四方面来题
第一,为阐明这一教法的殊胜,介绍造论者的重要性。
第二,为对所说教法生起尊重和信任,说明法的重要性。
第三,对如此重要的教法,学人应如听闻,师长应如何讲说。
第四,如何以正确方法引导弟子在菩提道上逐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