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绪论
心理学的对象和任务,研究方法。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和任务: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点与体系、任务和价值。
本图描述教与学的关系,测量的一种工具或者方式,能够引起人的有代表性的行为,以便对人的行为特性或心理特性进行测量和评价。
这是一篇关于学习理论的思维导图,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绪论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和任务
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观点
囯外
研究教育过程中的行为的学科
研究教与学的心理学问题的学科
研究教育教学的心理规律的学科
是对教与学的技能的理解和发展
国内
一研究整个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
研究学校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学科
′促成教育目的之实现的学科
一研究学校教与学情境中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现律的学科
基本含义
范畴:学校教与学情境中的心理学问题
对象:学校教与学情境中人的心理活动的特征和规律
任务:通过考察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的心理与行为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来研究其心理活动机制和规律的学科
定义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的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机制、规律和促进策略的学科
′含义
研究对象是教育教学情境中人的心理活动的特征、机制、规律和促进策略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的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的机制规律和有效促进策略
特点:二重性
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点与体系
学科特点
学科范畴
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教育与心理结合的交叉学科
学科任务
既是理论性学科又是应用性较强的学科
学科属性
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
学科体系
理论体系
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理论
学科理论
科学学理论
领域理论
具体问题理论
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
方法论体系
一哲学基础
科学背景
科学思想对教育心理学思想观念的影响
科学技术的一些方法和手段被引入有机体心理活动的研究当中,产生新的研究策略或方法
方法论原则和实证研究法
内容体系
没有建立统一的范式
开放性、渐进性、包容性
任务和价值
任务
理论探索任务
心理学科:揭示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
教育学科:遵循教与学的规律去设计教育内容、改善教育方法、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效能
探索教与学情境中主体获得知识、发展智力、形成健全人格的心理机制和规律
实践指导任务
研究教与学情境中主体的心理规律
价值
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理论素养,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
完善教育工作者的知识结构,加速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认识教与学的特点,贯彻因材施教原则,提高教育效益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思想方法
辩证观
人性观
人具有生物本性(有机体发生角度)
人具有社会本性(有机体发展角度)
人具有独特的意识(与其他生物的根本区别)
系统观
基本原则
客观性原则
根据教育心理现象的本来面貌来研究其本质、规律与机制,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育性原则
在教育心理学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研究手段与方法应能促进被试心理的良性发展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实证研究方法
描述性研究方法
观察法
调查法
个案研究
实验性研究方法
实验室实验法
自然实验法
单组实验
等组实验
循环组实验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科学化
研究程序规范化
理论探讨
课题选择
文献资料的收集与查阅
提出研究假设
研究计划的制订
研究方法和对象的选择
研究的具体实施
研究结果的整理与分析
研究结果的检验
撰写研究报告
判断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有效性
研究被试分组是否做到随机同质
无关变量是否得到有效的鉴别与控制
研究过程是否做到有效合理的控制
研究结果的数据分析处理是否做到客观可靠
研究过程和结果是否具有可代表性和重复性
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回顾与发展展望
诞生
背景
社会背景
西方工业革命对教育的期待
城市化进程与教育发展
移民带来的教育问题
哲学背景
经验主义、理性主义、实证主义、实用主义对教育心理学产生的影响
心理学背景
教育心理化运动
心理测量运动
儿童研究运动
冯特的科学心理学
艾宾浩斯的记忆研究
动物心理研究
科学理论背景
进化论
发展阶段
创立阶段
迷茫阶段
内容凌乱、庞杂
选择性阶段
整合阶段
存在问题
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