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七上科学U4_物质的特性
七上科学U4_物质的特性知识梳理,包括物质的构成、质量的测量、物质的密度、物质的比热、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升华与凝华等等。
编辑于2023-01-11 11:15:18 浙江省七上科学U4 物质的特性
物质的构成
分子
物质由分子构成
空气等物质也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极其微小的粒子
体积小
质量小
分子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
扩散现象(本质):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间有空隙
气体扩散现象
气体扩散的快慢与温度密切相关,温度越高,气体扩散的越快
液体扩散现象
液体扩散的快慢与温度密切相关,温度越高,液体扩散的越快
固体扩散现象
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分子间的空隙:气体>液体>固体
水蒸气的水分子之间的间隙较大,而水和冰的水分子之间间隙较小,所以水蒸气容易被压缩,而水和冰不容易被压缩
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分子之间的斥力和引力
物质内部的分子之间不但存在引力,同时也存在斥力
质量的测量
质量
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用质量(mass)表示
质量的通用单位是千克(符号为kg)
比千克大的单位是吨(符号为t)
1吨=1000千克
比千克小的单位是克(符号为g)
1千克=1000克
比克小的单位是毫克(符号为mg)
1克=1000毫克
质量是物体的属性,它不随物体的位置、形状、温度和状态等的改变而改变
质量的测量
天平托盘 左物右码
天平游码 相当于在右盘增加一个小砝码
天平称量 m物=m砝码+m游码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1.调平
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把游码移到衡量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向指针指向的相反方向,哪端高往哪端移),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这时衡量平衡。
2.称量
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先大后小);调节游码在衡量标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恢复平衡,被测物体的质量=砝码的总质量+游码所指示的质量值。
3.称量完毕,用镊子将砝码煮个放回砝码盒内
造成测量值有偏差的原因
偏大
砝码磨损
砝码比标准质量小
读数时指针偏右
开始没有调平,指针偏左
偏小
砝码生锈
沾上灰尘或水
读数时指针偏左
开始没有调平,指针偏右
物质的密度
密度
定义
同一种物质,质量与体积增加或减少,密度不变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并不相等
密度=质量/体积 ρ=m/V
ρ是希腊字母,读作róu。在用密度公式计算时,m、V、ρ三个量的单位必须统一
由密度的定义式可得密度的单位是克/厘米³(符号是g/cm³)或千克/米³(符号是kg/m ³),分别读作“克每立方厘米”、“千克每立方米”
1克/厘米³=1000千克/米³
例题
1.有人把一瓶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几小时,发现瓶子被涨破了,这是怎么回事?请做出解释。 水结冰,质量不变;ρ水>ρ冰 相同质量时,密度大,体积小;V水<V冰,水结冰后体积会膨胀
如左图
测量石块的密度步骤: ①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 ②测出小石块的质量m ③向量筒中注入适量的水,测得水的体积记V1 ④将石块用细线拴好,完全浸没在水中,测出石块和水的总体积为V2 ⑤计算石块体积 V=V2-V1 ⑥计算石块的密度 ρ=m/(V2-V1)
测量盐水的密度步骤: ❶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 ❷在烧杯中盛一定量的盐水,称出它的质量为m ❸把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它的体积为V ❹称出烧杯中剩余盐水的质量m ❺计算出量筒内盐水的质量 m=m1-m2 ❻计算出盐水的密度 ρ=(m1-m2)/V
物质的比热
热量
定义: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叫做热量,用符号Q表示。热量的单位为焦耳,简称焦,符号为J。焦耳是一个比较小的热量单位,更大的热量单位是千焦,符号为kJ
影响因素:温度升高多少,质量的大小,物质的比热(物质的种类)
热传递
条件
两个物体存在温度差
方向
热会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
比热
大量实验表明,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并不相同。降低相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也不相同,物质的这种特性在科学上叫做比热容。简称比热。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热量较多的比热较大,吸收(或放出)热量较少的比热较小。
水的比热比砂石大
比热越大,不容易升温,也不容易降温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物质只发生颜色去,状态等变化,而没有产生新的物质,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例如,前面学习的物质三态之间的互相转化,都属于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物质在发生变化后有新的物质产生,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化学变化通常伴随着物理变化 例如,食物霉变,磁铁吸铁粉和铁锈,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钠溶液混合,燃放烟花,都属于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密度,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延展性,导热性,导电性等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这些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性质只能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叫做化学性质
升华与凝华
升华与凝华
升华
定义:物体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升华是固态物质表面分子克服其他分子对它的引力进入空气中的过程
性质:物质升华时要吸收热量
例题
干冰粉末升华时会吸收空气中大量的热量,致使空气的温度降低,从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液化呈雾状
用久了的日光灯管两端为什么会黑? 固态钨通电高温下升华成了气态的钨蒸气,气态钨蒸气断电低温下凝华成了固态钨,由于气体会浮在灯管中,所以钨蒸气凝华后聚在了灯管两端,形成黑色的固态钨
凝华
定义: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凝华是气体分子碰到固态物质表面,并被固态物质分子的引力所束缚的过程
性质:物质凝华时要放出热量
云,雨,雪,雾,露,霜
水蒸气
夜间降温,在地面或地空液化形成小水珠
悬浮在低空
雾
附着在草木上
露
夜间降温,在地面上凝华形成小冰晶
附着在草木上
霜
在高空上降温液化形成小水珠
悬浮在高空中
云
降下来
雨
在高空上降温凝华形成小冰晶
悬浮在高空中
云
降下来
雪
降到地面前熔化
雨
汽化与液化
汽化 液态→气态
定义: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缓慢
蒸发
定义:只在液体表面进行 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
影响因素:1.温度 2.液体表面积 3.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 4.液体种类
性质:液体汽化吸热、致冷
剧烈
沸腾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腾时,温度不变,这个温度为沸点
条件:1.温度达到沸点 2.持续吸热
例题
液化 气态→液态
定义: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方法:1.降温 2.压缩体积
性质:气体液化时放出热量、致热
例题
熔化与凝固
海波和松香的熔化规律
比较海波和松香的融化,两者的共同点是:都要从外界吸收热量;两者的不同点是:海波的熔化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的,在这一温度下,海波会出现固、液共存的状态。而松香在融化时,温度则持续上升,它是一个逐渐变软,再变稀的过程。
晶体、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放热)
晶体
像海波那样,在融化时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晶体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不同的晶体熔点不同,熔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液态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做晶体的凝固点。同一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相同
明矾
石膏
水晶
金属
非晶体
像松香那样,在熔化时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非晶体 非晶体没有熔点 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蜂蜡
玻璃
橡胶
塑料
探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体种类(比热)两种实验设计方法 一,不同的物质,相同的质量,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升高的温度 二,不同的物质,相同的质量,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
同一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不同种物质,质量一定,密度和体积成反比 不同种物质,体积一定,密度和质量成正比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越剧烈
例题
一些晶体的熔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