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妇科】06乳腺疾病
乳腺疾病
切入点
解剖
基本单位:乳腺小叶
每侧乳腺有15-20个腺叶,Cooper韧带固定
乳管壶腹部
是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好发部位, 典型表现是乳头鲜红色血性溢液
腋区淋巴结分组: 以胸小肌为界
l组:腋下组/胸小肌外侧组 Ⅱ组:腋中组/胸小肌后组 Ⅲ组:腋上组/锁骨下组/胸小肌内侧组
乳腺淋巴液输出途径
①最常见的是:腋窝淋巴结→锁骨下淋巴结 ②肋间淋巴管→胸骨旁→交通淋巴管→对侧淋巴结 ③通过肝镰状韧带--→肝脏
乳头溢液
正常月经周期、早期妊娠
浆液性无色溢液(还可见:乳腺囊性增生病)
乳腺囊性增生病(各种颜色)
①浆液性无色溢液;②黄色或黄绿色溢液 ③棕褐色溢液;④鲜红色血性溢液
乳管内乳头状瘤
①乳管内乳头状瘤→血性溢液(最常见) ②乳管内乳头状瘤(乳管阻塞)→棕褐色溢液
乳腺癌
黄色或黄绿色、血性溢液
年龄
①肿瘤经椎旁静脉系统转移: 甲状腺癌的颅骨转移; 乳腺癌的腰椎椎体转移; 前列腺癌的椎体骨或骨盆转移 ②乳头内陷的有:乳腺癌、乳腺派杰病、浆细胞性乳腺炎 ③乳头溢出浆液性无色液体的有:正常月经期、早期妊娠、乳腺囊性增生病 ④乳腺癌经淋巴道转移的表现:炎性乳癌、橘皮样改变、卫星节结 ⑤局部的可凹性改变(酒窝征):癌肿牵拉乳房悬韧带(Cooper韧带)
急性乳腺炎
初产妇,产后3-4周→乳汁淤积,细菌入侵(金葡菌) →急性化脓性感染→炎症,(脓肿)脓毒血症
乳腺囊性增生病
中年妇女(25-40)→雌孕激素比例失调→周期性 (月经前明显,月经后减轻),(双侧)乳房:痛+肿
乳腺纤维腺瘤(最常见)
花季少女(20-25)→雌激素有关→单发、无痛性肿块 (光滑易推动,质硬似乒乓球、橡皮球)
手术→唯一有效方法
乳管内乳头状瘤(次常见)
中老年,经产妇(40-50)→瘤体很小(无明显肿块)→ 鲜红色血性溢液(最常见),暗棕色(阻塞)
6-8%恶变, 手术切除为主
乳腺癌
中老年妇女→外上象限→患侧乳房单发、无痛性肿块 肿块质硬,表面不光滑,分界不清,不易被推动
(诊断:钼靶摄片,普查首选)
检查
♦确诊金标准---靠穿刺活检,乳头溢液涂片细胞学 ♦银标准/筛查---钼靶摄像,没有选B超(血运) ♦干板静电摄影:显示占位边缘清楚 ♦全身骨扫描:乳腺癌→转移癌
良性
急性乳腺炎
诊断
妊娠哺乳期初产妇,产后3-4周 →乳汁淤积,细菌入侵(金葡菌) →急性化脓性感染→炎症,(脓肿)脓毒血症
♦局部:乳房红、肿、热、♦痛,波动感 ♦全身:寒战高热,同侧淋巴结肿大、压痛,WBC↑
乳腺疾病只有2个乳房有疼痛 →急性乳腺炎,乳腺囊性增生病
治疗
预防:对因→避免乳汁淤积 一般健侧不停止哺乳,患侧停止
停止哺乳:患侧停止, 感染严重(脓毒血症), 脓肿引流后形成乳瘘
切开引流+抗生素
♦首选:β-内酰胺类(青霉素、苯唑西林),红霉素 ♦脓肿未形成→保守治疗:抗生素 ♦脓肿形成→切开引流(切口在脓肿最低部位)
充分:切口够大,扩通间隔,对口引流,脓腔低位 ——放射状切口, ——乳晕下弧形切口(乳晕下脓肿), ——乳房下缘弧形切口(深部、乳房后脓肿) ——对口引流(脓肿较大时) 扩通间隔——对比记忆: 腹腔膈下脓肿:禁忌扩间隔,防止二次污染
乳腺囊性增生病(乳腺病)
诊断
中年妇女(25-40)→雌孕激素比例失调→周期性 (月经前明显,月经后减轻),(双侧)乳房:痛+肿
乳腺囊性增生病,伴有(严重)上皮不典型增生 →乳腺癌的癌前病变,注意同时合并乳癌的可能
(乳房胀痛、刺痛,有肿块) ♦周期性:月经前明显,月经后减轻 ♦乳房内大小不等单个或多个质硬结节
治疗:对症治疗为主
♦肿块变软、缩小→观察,中药:逍遥散,→ ♦肿块无明显消退,可疑恶性→切除+快速病理 ♦不典型上皮增生+对侧乳腺癌+或家族史→单纯乳房切除术
良性肿瘤
乳腺纤维腺瘤(最常见)
花季少女(20-25)→雌激素有关→单发、无痛性肿块 (光滑易推动,质硬似乒乓球、橡皮球)
手术→唯一有效方法
乳管内乳头状瘤(次常见)
中老年,经产妇(40-50)→瘤体很小(无明显肿块)→ 鲜红色血性溢液(最常见),暗棕色(阻塞)
6-8%恶变,手术为主→切除
乳腺癌(恶性)
中老年妇女→外上象限→患侧乳房单发、无痛性肿块 肿块质硬,表面不光滑,分界不清,不易被推动
(诊断:钼靶摄片,普查首选)
乳腺癌
病因(高危因素)
•年龄:<20少见,>20发病率↑,中老年(40-50)多见 •月经初潮早<12岁、绝经年龄晚>55岁, •不孕及初次足月产>35岁 •雌激素(直接关系)——内分泌治疗 •家族史,营养过剩、肥胖、高脂肪饮食 •不典型或非典型增生(干扰项:单纯增生)
乳腺良性疾病(乳腺囊性增生病、乳腺单纯增生) 与乳腺癌的关系尚有争论→不明确
病理分类
乳房淋巴引流途径 ①大部分淋巴液通过胸大肌外侧缘淋巴管流向 →腋窝淋巴结→锁骨下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 ②部分乳房内侧淋巴液通过肋间淋巴管流向胸骨旁淋巴结; ③部分乳房上部淋巴液通过胸大、小肌间淋巴结直达锁骨下淋巴结,再流向锁骨上淋巴结 ④两侧乳房间皮下有交通淋巴管,一侧乳房淋巴液可流向对侧 ⑤深部淋巴网可沿腹直肌鞘和肝镰状韧带入肝 记忆方法: A.外侧腋窝锁骨下上(大部分) B.内侧胸骨旁 C.上锁骨下上 D.乳房间交通 E.深入肝
非浸润性癌(原位癌)
导管内癌(粉刺:管腔存在坏死物质或非粉刺)、乳头湿疹样癌(Puget病)、小叶原位癌、粉刺癌
原位癌:属早期,预后较好
浸润性非特殊癌(预后差)
浸润性导管癌(最常见)、腺癌、单纯癌、硬癌 浸润性小叶癌(肿瘤细胞呈单排列兵样排列) 髓样癌(无大量淋巴细胞浸润)
最常见,分化一般低,预后差
浸润性特殊癌
乳头状癌、小管癌(高分化腺癌)、黏液腺癌、鳞状细胞癌、腺样囊性癌、顶泌汗腺样癌 髓样癌(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
分化一般较高,预后尚可
临床
中老年妇女→外上象限→患侧乳房单发、无痛性肿块 肿块质硬,表面不光滑,分界不清,不易被推动
诊断:钼靶摄片,普查首选
特点
酒窝征:累及Cooper韧带
癌肿累及 Cooper韧带,使其收缩导致肿瘤表面皮肤凹陷所致
乳头凹陷:侵入乳管(乳管)
邻近乳头或乳晕的癌肿因侵入乳管,使之缩短,可把乳头牵向癌肿一侧使乳头凹陷
♦乳头凹陷: 乳腺癌、乳头湿疹样乳腺癌(Paget病)、 浆细胞性乳腺炎,炎性乳癌 ♦乳头不凹陷:乳管内乳头状瘤、急性乳腺炎
橘皮样变:侵入皮下淋巴管(橘淋)
癌细胞累及或堵塞皮下淋巴管,引起淋巴回流障碍出现真皮水肿、皮肤呈现“橘皮样改变
淋巴回流受阻→真皮水肿
卫星结节:沿淋巴网广泛扩散(淋卫)
满天星→伯基特淋巴瘤,卫星现象→乙脑
检查
①乳腺B超(首选)、MRI:乳腺肿块周围的血供情况
②乳房X线(钼靶)摄片:为乳腺癌普查的首选检查
③对疑为乳腺癌者,可将肿块连同周围组织一并切除作快速病检,而不宜切取活检,以免癌细胞扩散.
特殊
特殊
炎性乳癌:红肿热+乳腺癌症状(恶性最高),一般无压痛
湿疹样乳癌:湿疹表现+乳腺癌症状
Puget病:乳头湿疹样乳腺癌
①好发于:大乳管区 ②乳头内陷+乳头瘙痒、糜烂、脱屑、渗出液
少见,恶性程度低,发展慢,预后好,腋窝淋巴结转移晚, 乳头和乳晕瘙痒、皮肤粗糙、糜烂如湿疹样, 进而形成溃疡.部分病例乳晕区可扪及肿块
特殊→炎性乳癌
炎性乳癌→局部炎症:红、肿、热、(♦无痛) 乳房红肿伴有或不伴有橘皮样外观. 鉴别点:不痛、无搏动感,无发热、无WBC升高
易误诊为急性乳腺炎 ①看有无局部疼痛 ②有没有异位淋巴结转移
治疗→不可切除的乳癌:不手术 (预后最差,T4,首选:放疗和化疗)
甲状腺未分化癌→只做呼吸性的外放疗
不做手术, 不做化疗(甲状腺对化疗不敏感) 不做内放疗(未分化癌不会吸碘)
小细胞肺癌→不手术,首选放疗和化疗
分期:TNM
0期: TisN0M0 Ⅰ期:T1N0M0 Ⅱ期:T0~1、N1M0,T2、N0~1、M0,T3N0M0 Ⅲ期:T0~2、N2M0,T3、N1~2、M0, T4任何NM0,任何TN3M0 Ⅳ期:包括M1的任何TM T+N=0、1不是3期就是2期 T+N>3或N2或N3、M1
T:未查出、原位癌、 2到5、似外侵(T2/25)
T0:未查出,Tis:原位癌(只看深度,不看广度) T1:≤2cm, T2:2cm<肿瘤≤5cm,(T₂/25) T3:>5cm T4:外侵(胸壁:侵犯粘连到肋骨,炎性乳癌)
T4:外侵 (胸壁:侵犯粘连到肋骨.炎性乳癌) ①侵犯粘连胸大肌, 双手叉腰推不动→非T4 ②粘连到皮肤→不属于T4
N:同侧无、有、融、旁 (无、可动、融合)
N0:同侧无 N1:同侧腋窝有(可推动) N2:同侧腋窝不仅有,融合、粘连;不可动 N3:胸骨旁或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M:有无转移
M0:无远处转移 M1:远处转移(骨:腰疼,查:MRI或骨扫描阳性)
T+N=0、1不是3期就是2期 T+N>3或N2或N3、M1
乳腺癌的治疗
手术
①保乳+放疗,淋巴结是否清扫(淋巴结阴性,前哨淋巴结活检) •乳房大、无放疗禁忌(SLE或曾经接受放疗)、周围型(距离乳头≥3cm)单发小瘤子(≤3cm) ②保乳或单纯乳腺切除 微小癌;T1;T2(广度)或原位癌(深度) ③单纯乳腺切除+腋窝淋巴结清扫(改良根治术):Ⅱ期乳腺癌 •胸小肌不切除:Ⅰ(胸小肌外侧)淋巴结转移 •胸小肌切除:Ⅱ(胸小肌后方)或Ⅲ组(小肌内侧)淋巴结转移 ④乳腺切除+胸大肌切除+腋窝淋巴结清扫:Ⅲ期或胸大肌受侵袭的乳腺癌 •术前新辅助化疗:降期+根治术+术后化疗:防止复发转移 ⑤化疗:Ⅳ期乳腺癌(骨转移禁忌手术) •远期生存:根治术=改良根治术=保乳+放疗 •生活质量:根治术<改良根治术<保乳+放疗 •胸骨旁淋巴结转移者: 乳腺癌扩大根治术:根治术+胸廓血管、胸骨旁淋巴结清扫
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
♦术后必须辅以放疗等(切除范围: 应包括肿瘤、肿瘤周围1-2cm的组织)
Ⅰ期、Ⅱ期乳腺癌 且乳房有适当体积, 术后能保持外观效果者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保留了胸肌,术后外观较好,目前常用
Ⅰ期、Ⅱ期乳腺癌→首选
全乳房切除术
手术范围必须切除整个乳房
原位癌、微小癌,及 年迈体弱不宜作根治术者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 +腋淋巴结清扫术
♦前哨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病人 可不作腋淋巴结清扫 ♦临床腋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病人 应先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
前哨淋巴结是指接受乳腺癌病灶引流的第一枚(站)淋巴结 对临床腋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病人, 在手术时可以用同位素或染料注人乳腺癌,探查前哨淋巴结,显示后切除活检。 根据前哨淋巴结的病理结果预测腋淋巴结是否有肿瘤转移,
腋淋巴结(+):常规清扫 腋淋巴结(-):⇔前哨淋巴结活检 ♦前哨淋巴结(-):不清扫 ♦前哨淋巴结(+):清扫
化疗
最经典:CMF,6个周期 C(CTX:环磷酰胺);M(MTX:甲氨喋呤);F(5-F) 最常用:CAF,8个周期 C(环磷酰胺);A(蒽环类:多柔吡星为基础);F(5-FU)
腋窝淋巴结(+):化疗
针对浸润性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看有无高危因素→满足1个化疗
♦年龄<35岁,肿瘤直径>2cm,组织学分类差Ⅲ级 ♦雌孕激素受体(ER、PR)均(-)(内分泌治疗✘) ♦HER-2过表达(+++)或(++++),脉管癌栓/浸润
①EC-T方案(表柔比星、环磷酰胺、多西他赛)
可用于肿瘤分化差、分期晚的病例
②TC方案(多西他赛、环磷酰胺)
可用于肿瘤分化好、分期早的病例
放疗
①保乳术后必须放疗 ②乳腺癌肿物大(>5cm)或腋窝淋巴结转移肿大多(≥4个) ③直线粒子加速器放疗(中度敏感)
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Ⅱ期以上
内分泌治疗:前体→ ER(+),和(或)PR(+)
绝经前:他莫西芬(三苯氧胺)、来曲唑
与雌激素竞争ER
绝经后(卵巢无功能):芳香化酶抑制剂(A)
来曲唑或依西美坦
靶向:前提→ Her-2过表达(免疫组化)
♦(+++),(++++)→可用靶向 ♦(++)→(免疫荧光:FISH) →(+):靶向,(-):不做 ♦(+)→阴性:不做靶向
药物:赫赛汀(曲妥珠单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