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四章 教师与学生 教育学理论基础
教育理论基础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
编辑于2020-01-19 03:27:16教师与学生
教师及其职业素养
教师的概念
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 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根本任务是育人
教师的作用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社会发展和人类延续中起纽带作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年青一代的品格中起关键作用 加里宁称教师是“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是人的潜能的开发者,对个体发展有促进作用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教师职业概述
教师职业性质: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 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夸美纽斯认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最优越的职业)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1994年实施的《中国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次从法律的角度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
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教师职业地位
政治地位
经济地位
法律地位
专业地位
教师职业形象
道德形象:教师最基本形象
文化形象:教师形象的核心(“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是教师典型文化特征
人格形象:学生亲近或疏远教师的首要因素
教师职业的发展历史
非职业化阶段
我国:官吏兼任,官师一体
西方:僧侣兼任
职业化阶段
伴随私学的出现而产生
专门化阶段
标志:专门培养教师的教育机构出现
世界最早的师范教育机构出现在法国
我国最早的师范教育机构出现在清末(南洋公学)
专业化阶段
从量到质
1993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教师职业的特点(教师职业角色)
传道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授业解惑者(知识传授者、人类文化的传递者)
示范者(榜样)
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
强硬专断型
仁慈专断型
放任自流型
民主管理型
家长代理人、父母、朋友、知己
研究者、学习者、学者
教师劳动的特点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复杂性
劳动性质
劳动对象
劳动任务
劳动过程
劳动手段
创造性
因材施教
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教师需要教育机智:有意外情况发生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连续性(强调时间)
广延性(强调空间)
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间接性(教师教学生,学生为社会创造价值)
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师范性
教师的职业素养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对待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对待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对待集体:团结协作
对待自己:为人师表
高度自觉,自我监控
身教重于言教
教师的知识素养
政治理论素养
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
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条件性知识):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
丰富的实践知识
教师的能力素养
语言表达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
组织教育和教学能力
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
职业心理健康
高尚的师德
愉悦的情感
良好的人际关系
健康的人格
教师教育专业素养
教育理念
教育能力
研究能力
教师专业发展
概念
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它既是教师个体专业化的条件和保障, 同时也最终代表教师职业的专业化
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者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专业理想的建立
专业态度和动机的完善
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深化
专业能力的提高
教师的专业人格
专业自我的形成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非关注”阶段
正式教师前
“虚拟关注”阶段
职前接受教师教育阶段(包括实习期)
“生存关注”阶段
关键阶段,突出特点是“骤变与适应”,新教师
“任务关注”阶段
从心理上接受教师,决心做出贡献
“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自我更新取向教师的特点)
将自己的专业发展作为反思的对象
强调教师不仅是专业发展的对象,更是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
目标直接指向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的取向
理智取向:通过正规培训,向专家学习学科、教育知识,提高教育理想认识水平和技能
实践—反思取向:主要方式通过写日志、教师访谈、构想、文献分析
文化生态取向:主要方式通过学习团队建设进行协同教学、合作教研,实现共同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师范教育
起始和奠基阶段
入职培训
在职培训
自我教育
最直接、最普遍,也是专业理想确立、专业技能提高等的关键
(跨校合作,专家指导,专业培训和交流活动)
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概述
教师中心论(赫尔巴特)
学生中心论(杜威)
师生关系内容
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
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
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师生关系的基本类型
专制型
放任型
民主型
师生关系的功能
教育功能
激励功能
社会功能
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
教师方面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
教师的领导方式
教师的智慧
教师的人格因素
学生方面
学生对教师的认识
环境方面
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与方法
教师方面
了解和研究学生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点
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发扬教育民主。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
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加强师德建议,纯化师生关系
学生方面
正确认识自己
正确认识教师
环境方面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确保校园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完整性和纯洁性
加强学风教育,促进良好学风养成,使学生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下健康地学习
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理想师生关系)的特点
人际关系:尊师爱生
社会关系:民主平等
教育关系:教学相长
心理关系:心理相容
学生
学生的特点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客体):相对的、暂时的
依据
学生具有可塑性(听话)
学生具有依赖性(还未成年)
学生具有向师性(老师说的全都对)
表现
学生的学习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 是由教育制度和学校规章制度规定的
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绝对的、长期的
依据
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
学生还可以进行自我教育
表现
自觉性(最基本表现)
独立性
创造性(最高表现)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现代学生观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学生的社会地位
具有社会属性的人
《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原则
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无歧视原则
学生享有的权利
生存的权利
受教育的权利
受尊重的权利
安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