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潜《谈美》,“什么叫做美,美不仅在物,亦不在心,它在心与物的关系上面;但这种关系并不如康德和一般人所想象的,在物为刺激,在心为感受;它是心借物的形象来表现情趣。”心灵是感应体,物象是客观的呈现。心灵凭借对物象的理解而表现出情趣、品味、爱憎等内涵,是一种人文表达,也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表现。人文关怀也在于教育者对人的理解,对人与自然事物的引导与启发。教学应从这个层面打开视知觉经验,并引发学生的批判性思考,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当前教育环境下的人文关怀是确立在学生主体地位基础上的。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美术教育的视野中,人文关怀就是尊重需求,激发创造。
时代变迁,物质世界的丰富正取代精神领域的信念和信仰,现代的人文关怀是引领式的关怀,是人一文一心的教育信念的树立。立足现在,面对未来的意志培育和品格树立亦是一种人文关怀。
美术教师的人文关怀是将审美情境带入创作,达到素养提升。
观念决定思路和教育路径,每一种人文关怀下的成功都直指素养培育和能力塑造。
人需要个性追求,但不能丧失或脱离基本的社会性,促进自我发展是一种人文性、社会性、适应性的表现,也是人文关怀所能体现的基本特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