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七上地理第三、四章
七上地理第三、四章学习笔记,适用于预习、复习的参照。适用于考前复习,也可以综合其他资料使用。
九上历史时间线的思维导图,整理了公元前35世纪古埃及国家兴起和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兴起,到19世纪拿破仑帝国建立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知识总结,非常详细的思维导图,需要的自取。
八上生物第五、六章学习笔记,适用于预习、复习的参照。适用于考前复习,也可以综合其他资料使用。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曹刿论战思维导图
七上地理第三、四章
海洋与陆地
海陆分布
分界线
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
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
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欧洲与非洲:直布罗陀海峡
海洋占地球表层71%,陆地占29%
七大洲:亚洲(4400)、非洲(3000)、北美洲(2400)、南美洲(1800)、大洋洲(1400)、欧洲(1000)、大洋洲(900)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海陆变迁
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
地壳运动
海平面的升降
人类活动
魏格纳:大陆漂移学说
板块运动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的地壳比较活跃
板块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挤压的地方出现高山、岛链或海购等
两条著名山系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脉(由印度洋和欧亚板块碰撞、挤压形成)
由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等组成的科迪勒拉山系(最长)
天气与气候
天气:指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
气温和气温观测
气温(℃):大气的冷热程度,在百叶箱中测量
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午后2时)与最低气温(日出前后)的差
等温线图
高温/低温中心:等温线呈闭合状态,且中心气温高/低
等温线稀疏--气温差小,等温线密集--气温差大
降水的变化与差异
降水包括(降雨,雪,冰雹等)但雾、露、霜不是降水
世界降水量的基本规律
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多,极地地区降水少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世界的气候
气候是指某一地区的多年平均天气状况,具有稳定性
气候类型
热带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赤道附近,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的南北两侧,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亚洲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全年高温,少雨
温带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温差大,降水稀少
其他气候
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湿润气候:纬度较低的亚热带地区的大陆东岸
地中海气候:纬度较低的亚热带地区的大陆西岸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维度更高的地区
寒带气候(极地气候):包括冰原气候和苔原气候,终年严寒
高原山地气候:中低纬度的一些高山高原,形成原因:海拔很高,终年低温
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
维度因素:维度越低,获得太阳的热量越少,气温较低。否则反之。
海路因素
离海洋越近,降水越多,温差较小。否则反之。
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海洋则相反。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则相反
地形因素: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约6℃
人类因素
世界的区民
世界的人口: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
三大人种: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多样的语言: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的使用范围最广泛
三大宗教
佛教:起源于古代印度,建筑:石窟、佛塔与佛寺(西双版纳曼飞龙佛塔)
伊斯兰教:起源于阿拉伯半岛,其教徒成为穆斯林。建筑:清真寺
基督教(人数最多):起源于巴勒斯坦地区。建筑:基督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