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新高考地理——04地球上的水
地球上的水
水循环
1.类型与环节
1)海陆间循环: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2)海上内循环:蒸发、降水。
3)陆地内循环:蒸发、植物蒸腾、降水。
2.意义
①使全球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维持了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
②使地表各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
③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
④塑造着地表形态
⑤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陆地水体与水资源
1.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体存在类型: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
2)陆地上的水体类型:地表水和地下水。
3)陆地水体之间具有相互补给关系。
2.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在我国的分布和径流量的变化特点
雨水补给
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普遍,尤其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
与降水量成正相关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气温高低、积雪多少、地形状况
东北地区
有春汛和夏汛
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
气温变化、积雪和冰川储量
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
夏汛,冬季出现断流
湖泊水和地下水补给
湖泊水位和地下水水位分别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
普遍
径流补给相对稳定
3.水资源
1)水资源的衡量指标是多年平均径流量。
2)水资源短缺原因及解决措施
①空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
②时间分布不均→修筑水库;
③气候干旱、水资源总量少→节约用水;
④人口多、工农业发达,生活、生产需求量大→适度控制经济规模,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发展节水农业);
⑤水资源污染→保护水源、防治污染。
水文灾害
洪水灾害
暴雨洪水
4—9月;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地区
降水多且集中;地势低,雨季河流排水不畅;人类不合理活动
融雪洪水
4—5月融雪洪水(东北高纬度地区),7—8月融冰洪水(西部山区)
随气温升高,积雪、冰川融化形成洪水
冰凌洪水
初冬和初春;河流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河段
初冬时下游河段先封冻,初春时上游河段先解冻,从而引起上游河水越过下游冰面,溢出两岸,形成洪水
风暴潮灾害
台风风暴潮
7—10月,8月、9月最为集中;东南沿海
台风(热带气旋)引起
温带风暴潮
春季和秋季;渤海和黄海沿岸地区
温带气旋和冬季风引起
海水的性质与运动
1.海水的性质
1)海水的温度
①影响因素:太阳辐射(纬度)、海陆分布、大气运动、海水运动、海水深度、洋流等。
②海水温度的时空分布规律
a.垂直分布:从表层到海底,水温递减,1 000米以内变化较大,1 000米以下变化小。
b.水平分布:表层水温由低纬向高纬降低。
c.季节分布:同一海区的表层水温,夏季普遍高于冬季。
③海水温度的影响:影响海洋生物分布(数量、种类和生活习性)、海洋运输、气温等。
2)海水的盐度
①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温度、降水量与蒸发量、洋流、入海径流、结冰与融冰等。
②分布规律
a.表层:从副热带海域向赤道和两极递减,呈马鞍形分布。
b.垂直方向:在中低纬度海区,表层盐度较高,随深度的增加,盐度降低;在高纬度海区,表层盐度较低,随深度的增加,盐度升高。
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制盐(盐场)、制碱、海水淡化、海水养殖。
3)海水的密度
①主要影响因素:温度、盐度和深度(压力)。
②分布规律
a.水平分布: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同纬度海域的海水密度大致相等
b.垂直分布: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变化因纬度而异。通常情况下,在中低纬度海区,一定深度内海水密度基本均匀,往下(一般至1 000米深)随着深度的增加,海水密度迅速增大,再往下则密度变化很小。在高纬度海区,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变化较小。
c.特殊分布:有时随深度增加,海水密度会突然变小,海水浮力也突然变小,出现“海中断崖”现象。
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航行(深海探测、潜艇)、海底电缆
2.海水的运动
1)海水运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①海浪(风浪、海啸、风暴潮):海岸工程、开展运动项目、发电、灾害。
②潮汐:海岸工程、航运交通、军事活动、环境研究与污染治理、发电及渔、盐、水产业等。
③洋流(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航行、污染、渔场。
2)世界表层洋流分布的一般模式
3)特殊的环流模式
①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冬逆夏顺)
②南半球的西风漂流:以南极为中心呈顺时针方向环绕南极大陆,寒流性质。
4)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全球气候:促进高低纬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与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和水分平衡。
②大陆沿岸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③海洋生物: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易形成大渔场;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渔场。
④海洋航行:影响航行速度、时间及经济效益;寒暖流交汇处或寒流流经地区易形成雾;洋流带来的冰山会影响航行安全。
⑤海洋污染: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3.海—气相互作用
1)海—气相互作用的过程
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最主要源地与热量源地,大气主要以风的形式向海洋输送能量。
2)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①对水量平衡的影响:海—气相互作用参与的水循环,有助于全球的水量平衡。全球的水量平衡是水循环的结果,而水循环必须通过大气环流来实现。
②对热量平衡的影响:全球热量是平衡的,低纬地区的热量盈余等于高纬地区热量的亏损,是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将热量从低纬地区源源不断输送到高纬地区的结果。
3)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
①厄尔尼诺: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东部,如秘鲁和智利沿海,下沉气流减弱或消失,甚至出现上升气流,气候由原来的干燥少雨变为多雨,引发洪涝灾害;赤道附近的太平洋西部,上升气流减弱或消失,气候由温润多雨转变为干燥少雨,导致旱灾或森林大火
②拉尼娜:赤道附近中东部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