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发展
全网最比较全!是根据b站学习而做的笔记,如有侵权请联系。主要内容有:奴隶制时期、封建教会统治时期、重商主义、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庸俗政治经济学、德国的历史学派。
编辑于2023-01-28 20:47:58 湖南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发展
奴隶制时期
为奴隶制度辩护,维护奴隶制自然经济
封建教会统治时期
农奴制和封建等级制的合理性,逐渐对商业、利润、价格、货币、高利贷和利率的论述
重商主义
早期:15-16世纪中期
晚期:16世纪下半期-17世纪
早期主张采取行政手段禁止货币(金银)出口,坚持“少买多卖”,把货币保持在国内。晚期不反对输出货币,流通中增值。
古典政治经济学o
产生:17世纪后半期-18世纪前半期
这期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1640-1688),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农业资本主义和对外贸易有了较快的发展。
资产阶级同封建贵族的矛盾依然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威廉·配第(1623-1687),诺思( 1641-1691),巴尔本(1640-1698),孟德维尔( 1670-1733),范德林特,休谟( 1711-1776)
发展和完成:18世纪中期-19世纪前半期
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高度发展。资本主义一股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已经明晰
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启。经济学也发生了第一次革命,古典革命
突破了自古希腊和中世纪以来,只注重财富管理分析的前古典经济学研究范式,确立了以财富生产分析为主要目的的古典经济学研究范式。反映了以机器生产和社工为主要特征的工业文明,对家庭经济和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农业文明的革命性替代
亚当斯密(1723-1790),大卫李嘉图,魁奈(1694-1774),西斯蒙第( 1773-1742 )
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年发表﹐利己和理性人,自由经济理论
《道德情操论》1759 行为归结于同情,《国富论》行为归结于自私,价值悖论
斯密批判了重商主义经济思想和政策主张,力主实行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第—次创立了比较完整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大卫·李嘉图
1772-1823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年
英法庸俗政治经济学
资产阶级革命
—批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学家:萨伊(1767-1832 ,马尔萨斯 ( 1766-1834 ) ,
约翰·穆勒
1806-1873
《政治经济学原理》1848年:前古典和古典经济学研究范式的的综合,财富管理与财富第一次综合生产整合为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
德国的历史学派
19世纪中叶
旧历史学派:李斯特、罗雪尔
德国刚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不能和先进的英法竞争,为保护德国资本主义发展,反对古典政治经济学,主张各国发展有各自规律。又由于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他们同时也反对空想社会主义。
新历史学派︰施穆勒、瓦格纳
19世纪70年代,德国资本主义已经高度发展,这时马克思主义已经在国际上广泛传播,工人运动日益高涨。新历史学派主要任务是反对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
边际效用价值论
19世纪70年代
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新的历史时期,即自由竞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启,经济学发生第二次革命,即边际革命。
主观效用价值论与边际分析方法。对劳动价值论和生产费用价值论提出了质疑和否定。
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影响,数量分析,特别是边际增量分析,统计方法和均衡概念等逐渐应用到经济研究上来。
此后的西方主流经济学,完全抛弃了经济制度本质的分析,专门注重对既定制度下资源且配置过程进行微观和宏观分析。!!!请联系世界历史,工人运动、革命、战争、冷战! !!
奥地利学派:庞巴维克,维克塞尔
数理学派:意大利的帕累托,英国的杰文思,法国的瓦尔拉
19世纪中后期,工人运动的发展危及到资产阶级的统治,而英国旧的庸俗经济理论除了受到马克思的批判外,也受到德国历史学派和奥地利学派的攻击,其辩护能力已丧失殆尽。英国资产阶级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经济理论来调和阶级矛盾,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于是近现代经济学有了第二次综合。
制度学派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美国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一个改良派别
采取结构或制度分析的方法来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及其发展趋势,宣传社会改良
托尔斯坦·康蒙斯,凡勃伦(1857-1929 )
微观经济理论o
新古典学派,第二次综合
19世纪末,20世纪初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1842-1924 )
剑桥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经济学系
《经济学原理》1890年
将古典经济学的客观价值论和边际革命的主观价值论整合为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
继承了古典学派的经济自由主义传统,又以供求论为媒介,吸收了边际效用论,生产费用论,节欲论,边际生产力论等新旧庸俗理论,使传统的经济学成为了一个经过“新理论”改造的折中主义经济学体系。
反映了人类工业文明鼎盛时期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类经济生活的巨大促进作用,以及现代科学理论的建构方式,尤其是以数学作为一种通用的科学语言对经济学产生的重大影响,成为经济学理论从近现代走向现代的标志。
不完全竞争经济学,垄断竞争理论
一般均衡理论
序数效用论
福利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凯恩斯主义
1929年,美国爆发,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大危机 对资本主义产生了深刻影响,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凯恩斯( 1883-1946)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年
突破了新古典经济学将基点立足于个人和厂商的微观分析范式,第一次确立了以国民经济作为一个整体对象的宏观分析范式。他是在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内部,对亚当斯密以来“自由放任”的古典资本主义制度,以及马歇尔均衡价格理论的深刻反思与批判,并由此开创了“国家干预”的现代资本主义制度。标志着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开创。
凯恩斯经济理论体系的出现使西方经济学理论和政策主张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导致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国家干预主义经济政策倾向的复兴。
希克斯的经济理论
希克斯(1904-1989 )
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希克斯是微观经济学中一般均衡理论的创建者,但1939年《价值与资本》中,他抛弃了这—传统而赋予这一理论经济实质性。宏观经济学微观化的最早开拓者。宏观和微观经济学在市场机制与国家调节之间的矛盾,持续至今。
IS-LM分析,预期理论﹐刚性工资说,福利经济学的贡献
《价值与资本》1939年,《经济周期》1950年
20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发生“滞胀”现象,凯恩斯主义无法解释。
货币主义︰弗里德晏
弗里德晏,1976年诺奖.
20世纪50-60年代,以“现代货币主义”发起了对凯恩斯革命的反革命,此为经济学的第四次革命
货币因素的扰动造成」苗本国表―因此,,经济学理论中最重要的就是货巾问题。 就业和物价变动的唯一重要因素。因此,经济学理论中最重要的就是货币问题。
“现代货币主义”的革命使凯恩斯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长期中的正统地位发生了动摇。
供给学派,拉弗,费尔德斯坦,万尼斯基新
剑桥学派,琼·罗宾逊,卡尔多
新古典综合派,萨缪尔森
萨缪尔森(1915-2009 ) ,1970年诺奖
《经济学分析基础》1947年,《经济学》1948年
将新古典经济学的微观分析范式与凯恩斯主义的宏观分析范式整合为一个统一的分析框
斯拉法革命,皮罗·斯拉法
斯拉法(1898-1983)
英籍意大利经济学家。出生于意大利都灵,父亲是意大利商法教授。斯拉法在都灵读大学预科,并在法学院注册,但被征兵服役,参加大学考试而没有随班上课。他是意大利共产党创建者A.葛兰西(1891~1937)的亲密朋友,又是J.M.凯恩斯的得意助手。斯拉法1924年开始他的学术生涯,在佩鲁贾大学法学院任政治经济学教授,1926年转到撒丁岛的卡利亚里大学任教授。由于法西斯统治的日益强化,他于1927年夏移居英国,接受凯恩斯为他提供的剑桥大学讲师的职位。
《用商品生产商品》1960
该书篇幅不长,但思想深刻,在复兴古典政治经济学思想路线的基础上,提出了生产价格理论,对新古典经济理论体系进行了批判。
理性预期学派,卢卡斯,萨金特,华莱士E
20世纪70年代,也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
在批评凯恩斯主义的过程中,着重强调了宏观经济学的微观经济问题。认为,人们都是 理性的“经济人”,都具有最大化自己利益的行为和理性预期。因此对于任何宏观经济政策,人们都会有相应的政策来避免对自己的不利,从而会造成宏观经济政策的无效。 据此,理性预期学派反对凯恩斯主义的各种国家干预政策,主张由市场机制对经济自行加以调节。
斯蒂格利茨
新凯恩斯主义∶克洛沃,莱荣霍夫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