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七章 历史规律与社会形态的更替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七章知识点梳理,包括:历史运动的规律及其特殊性、历史规律的实现途径、社会形态的更替及其多样性。
编辑于2023-01-28 23:50:17 江苏省这是一篇关于第一章法律基本原理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市场经济的法律调整与经济法律制度,XJP法治思想引领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法律关系,法律基本概念。内容丰富,要点梳理,结构清晰,体系完整!非常值得学习!感兴趣的可以收藏一下!
这是一篇关于第十二章涉外经济法律制度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外汇管理法律制度、对外贸易法律制度,涉外投资法律制度。内容丰富,要点梳理,结构清晰,体系完整!非常值得学习!感兴趣的可以收藏一下!
这是一篇关于第十一章反垄断法律制度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规制制度,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制度,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规制制度,垄断协议规制制度,概述。内容丰富,要点梳理,结构清晰,体系完整!非常值得学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收藏一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篇关于第一章法律基本原理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市场经济的法律调整与经济法律制度,XJP法治思想引领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法律关系,法律基本概念。内容丰富,要点梳理,结构清晰,体系完整!非常值得学习!感兴趣的可以收藏一下!
这是一篇关于第十二章涉外经济法律制度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外汇管理法律制度、对外贸易法律制度,涉外投资法律制度。内容丰富,要点梳理,结构清晰,体系完整!非常值得学习!感兴趣的可以收藏一下!
这是一篇关于第十一章反垄断法律制度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规制制度,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制度,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规制制度,垄断协议规制制度,概述。内容丰富,要点梳理,结构清晰,体系完整!非常值得学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收藏一下~
第七章 历史规律与社会形态的更替
历史运动的规律及其特殊性
自在形式和自为形式的区别
发展的源泉
自在形式:形成于自然界诸因素盲目的交互作用过程中
自为形式:形成于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以及物质和观念变换的过程
发展规律的形成机制
① 自然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在自然界各种因素盲目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自发形成的
② 历史规律在根本上形成于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以及物质的观念变换的过程
发展规律起作用的方式
① 自然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在自然界各种因素盲目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自发形成的,自然规律也是通过这种盲目的相互作用实现的
② 历史规律只有通过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才能实现
发展规律的表现形式
① 自然规律更多的表现为动力学规律
② 历史规律主要表现为统计学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含义
物质生产中存在着双重关系,即:体现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生产力以及体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生产关系
①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人们在为满足自身需要而进行的生产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产物
②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构成一个整体,即社会的生产方式
特征
① 生产力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② 生产关系是相对稳定的
相互作用
①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状况
②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表现为:
当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合时,它就有力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时,它就严重地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矛盾运动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指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不断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科学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科学把握的内容
①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具有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即: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② 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社会多种目标的实现,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集中体现
③ 应准确理解“生产力标准”
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标准,但不是唯一标准
“生产力标准”是“物”的不断丰富与人的发展的统一
“生产力标准”是生产力的现实水平和发展速度的统一
④ 变革生产关系的物质前提的客观尺度,必须满足:
从质上看,一种新的生产力已经形成
从量上看,这种新的生产力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或者说已经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构成了社会的基本矛盾,形成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二者的关系
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变化发展
②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又有反作用,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从服务方向来看,一方面是为了巩固自己,另一方面是排除对立物
从服务方式来看,政治上层建筑是把人控制在一定的秩序之内,观念上层建筑通过影响人们的思想来支配人们的行动
从效果看,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发展既可以起促进作用,也可以起阻碍作用,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具有有限性,其根本上还是受到经济基础状况的影响
二者的运动规律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必须为经济基础服务
阶级斗争
含义
① 阶级斗争是经济利益根本冲突的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其根源于阶级之间经济利益的根本对立和冲突
②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客观存在的现象,贯穿于阶级社会的全部发展过程
历史作用
①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社会形态的更替中,同时还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
② 阶级斗争是消灭阶级的必经途径,是从阶级社会向无阶级社会过渡的必经途径
阶级分析方法
含义
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去观察和分析阶级社会的历史现象
要求
全面分析阶级状况,分析各阶级的经济地位、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从而对整个阶级关系和阶级力量对比加以全面的、动态的把握
历史规律的实现途径
科技与科技革命
含义
科学与技术是两个不同而又紧密相关的概念,科学是对客观世界规律的理性认识;技术则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积累起来,并在实践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操作性手段、程序和方法
关系:科学与技术趋于一体化
科技与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表现在:
① 当代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内在要素直接影响生产力的其他要素
② 当代科学技术已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突破口或生长点
③ 当代科学技术决定着生产力发展的方向、速度和规模
科技革命的作用
积极作用:科技革命对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弊端:产生环境问题和科技伦理问题
社会革命和改革: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两种形式
社会革命和改革
概念
社会革命:是社会形态的质变,实质是先进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
改革:指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根本上是一定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改革是现代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作用
① 革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变更的决定性环节
社会革命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伟大作用
② 改革的作用:社会基本矛盾发展但尚未激化到引起革命的程度时通过改革改变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其适用于解决原有的社会体制问题
区别
革命是根本性的变革,是质变;改革是局部的,是量变
社会革命与科技革命
二者关系
二者之间具有一种辩证的关系,即:科技革命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只有经过社会革命才能消除科学技术异化
相互联系的前提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和社会革命所必需的物质前提把二者相联系起来
①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科学技术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
科技革命以生产关系为中要求改变上层建筑以至整个社会制度
② 社会革命所必需的物质前提
社会革命改变阻碍科学技术发展的落后的社会制度
社会革命的物质前提必须建立在科技革命的基础上
伟大人物:历史规律的发现者和历史任务的提出者
定义
指那些反映历史规律及其发展趋势,代表进步阶级或阶层利益,对社会发展起显著促进作用的著名人物
作用
① 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的当事人和策划者
② 历史人物是历史任务的发起人和组织者
分析方法
① 历史分析方法:从特定的历史背景出发,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对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进行具体的、全面的考察
② 阶级分析方法:把历史人物置于一定的阶级关系中,同他所属的阶级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和评价
人民群众: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①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②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③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创造历史的条件
① 经济条件有着首要的、决定性的影响
② 政治条件对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也具有直接的影响
③ 文化条件也是制约人民群众创造活动的重要因素
方法论
① 群众观点——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 内容: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以及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② 群众路线——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社会形态的更替及其多样性
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和选择性
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
含义: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就是指社会运动具有规律性
具体内容:人们的活动有其历史必然性,这种必然性就是社会对人类发展的制约,这种制约使得历史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趋势
社会形态更替的选择性
含义:社会形态更替的选择性指人的活动具有选择性 具体的选择取决于以下因素:
① 取决于民族利益
② 取决于交往
③ 取决于对历史必然性以及本民族特点把握的程度
关系
① 历史的选择性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是内在统一的
② 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为历史选择性提供可能选择的空间
③ 人们的历史选择活动有着既定的前提并受历史规律的制约
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表现
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人类总体历史过程表现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这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
社会形态更替的多样性:不同的民族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可以跨越一种或几种社会形态而跳跃式地向前发展
辩证关系
① 统一性通过多样性表现出来
② 多样性并不否认统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