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九章 认识形式与认识过程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九章知识点梳理,包括:主体观念地把握客体的基本形式和认识的过程及其内在机制。
编辑于2023-01-28 23:53:54 江苏省这是一篇关于第一章法律基本原理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市场经济的法律调整与经济法律制度,XJP法治思想引领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法律关系,法律基本概念。内容丰富,要点梳理,结构清晰,体系完整!非常值得学习!感兴趣的可以收藏一下!
这是一篇关于第十二章涉外经济法律制度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外汇管理法律制度、对外贸易法律制度,涉外投资法律制度。内容丰富,要点梳理,结构清晰,体系完整!非常值得学习!感兴趣的可以收藏一下!
这是一篇关于第十一章反垄断法律制度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规制制度,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制度,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规制制度,垄断协议规制制度,概述。内容丰富,要点梳理,结构清晰,体系完整!非常值得学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收藏一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篇关于第一章法律基本原理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市场经济的法律调整与经济法律制度,XJP法治思想引领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法律关系,法律基本概念。内容丰富,要点梳理,结构清晰,体系完整!非常值得学习!感兴趣的可以收藏一下!
这是一篇关于第十二章涉外经济法律制度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外汇管理法律制度、对外贸易法律制度,涉外投资法律制度。内容丰富,要点梳理,结构清晰,体系完整!非常值得学习!感兴趣的可以收藏一下!
这是一篇关于第十一章反垄断法律制度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规制制度,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制度,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规制制度,垄断协议规制制度,概述。内容丰富,要点梳理,结构清晰,体系完整!非常值得学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收藏一下~
第九章 认识形式与认识过程
主体观念地把握客体的基本形式
感性直观与理性思维的统一与关系
感性直观与理性思维的统一
主体通过直观反映客体的外在特征,并通过理性思维进行加工,进一步认识到客体的本质,从而实现二者的统一
感性直观与理性思维的关系
区别
① 感性直观认识客体的外部形态;理性思维认识客体的内在本质
② 感性直观具有具体性、形象性;理性思维是抽象性的
③ 感性直观是低级的认识形式;理想思维是高级的认识形式
联系
感性中有理性思维的参与;理性思维以感性直观为基础并有感性直观的渗透和参与
感性认识的含义、形式及其特征
含义
人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通过感觉器官直接接触客体获取信息的能力属于人的感性直观能力,由此而形成的认识成果是感性认识
形式
感觉
感觉是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意识和外部世界的直接联系
知觉
知觉是在各种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由多种感觉组合成的整体
表象
表象是人的大脑对过去感觉与知觉的回忆和再现,即当感觉和知觉所反映的对象离开后,人的大脑对感觉和知觉到的事物所留下的印象
特征
人的感性认识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具体体现在:
① 人的感性直观可以能动地选择和接受对象的某些信息
② 人有自己的知觉和观察定势,这种定势是在以往社会经验、认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
理性认识的含义、形式及其特征
含义
理性思维摆脱了对象的感性具体性和形象性,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作为高级的反映形式,它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的特征
形式
概念
概念是对同类事物共同的一般特性和本质属性的概括和反映,是思维的细胞
判断
判断是对事物之间联系式关系的逻辑反映,是展开了的概念
推理
推理是由已知合乎规律地推出未知的逻辑形式
特征
抽象化
理性思维在感性具体中进行抽象,把具体的活东西加以分解,从中概括出抽象的思维规定,从而达到对客体的本质和整体的联系的认识
间接性
理性思维不是直接面对客体,而是直接面对感性直观所形成的关于客体的表象等各种感性材料
理解性
理性思维的主要任务是信息建构与解读,即对客体本质的理解
认识的过程及其内在机制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现象和本质
① 现象是指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本质则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
② 现象和本质的矛盾决定认识的复杂性以及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性
③ 感性认识阶段处于认识事物现象的阶段,理性认识则处于把握事物本质的阶段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前提
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其前提是必须全面客观地把握事物的现象
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关键是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认识的材料进行加工和改造,包括:① 去粗取精;② 去伪存真;③ 由此及彼;④ 由表及里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①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②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
唯理论和经验论
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会导致唯理论和经验论,二者都是不可取的
① 唯理论否认感性认识的重要性,片面夸大理性认识的作用
② 经验论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片面夸大感性认识的作用
反思、构建与虚拟
反思
含义
借用光反射的间接性意义,指不同于直接认识的间接认识
与一般思维的区别
一般思维是对各种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反思是从由结果追溯原因,是一种抽象化程度更高的理性思维,并能够校正偏差
建构
含义
从认识发生学的角度看,是指人的认识结构的建立或构造的过程;从认识过程的角度看,是指主体在思维中对客体信息的建构或重构的过程
表现
思维的逻辑运动,是指主体对信息加工改造,按照正确反映客体的要求在大脑中重新组合成观念信息系统的过程
虚拟
含义
虚拟以“反映”为基础,用“代码”的形式来表达和合成事物及其功能
特性
① “虚拟”以数字化建构并合成对象,以“反映”为其基础
② “虚拟”问题要求认识主体应以实践为基础不断调整和更新思维结构
语言符号与认识
含义
语言符号是按一定的规则表达和交流思想意义的符号系统
作用
语言符号在人的认识活动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① 语言符号的运用使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信息变换成为可能
② 语言符号是主体进行思维操作的有效形式
③ 语言符号是表达和交流认识成果的基本手段
④ 语言符号是人类认识成果得以保存、延续的基本手段
与认识的关系
语言符号是社会的人进行认识活动、表达认识成果、进行思维操作的感性手段、感性工具,二者不可分割
非理性因素及其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含义
“非理性”的因素,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含义,具体如下:
① 狭义地说,一般不以理性思维为基础的精神要素,在主体结构中属于非理智、非认知的方面,因而被称为“非理性”的因素,包括动机、欲望、信仰、习惯、本能等
② 广义地看,“非理性”因素还包括认识能力中不能被逻辑思维的概念所包含的主体心理形式,如幻想、想像、猜测、顿悟、直觉、灵感等
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非理性因素对人的认识活动,认识能力的发挥与抑制起着重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
① 情感因素对人的认识进程具有重要的影响
② 意志对认识的进行也是一种激发和调控因素,是认识活动的支撑力量和推动力量
③ 在认识的过程中,幻想、想像、直觉、灵感等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非理性因素和逻辑形式相互作用、相互补充,对认识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评价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既看到非理性因素的积极作用,又看到它可能产生的消极作用,非理性因素要受理性因素的制约,应当在理性因素的主导下发挥非理性因素的积极作用
从理性认识搭配实践的飞跃
由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必要性
① 这是理性认识本身的要求,认识的目的是实现改造世界的任务
② 这是实践本身的要求,只有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才能实现改造世界的目的
③ 在实践中获得的理性认识,还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加以修正、补充和发展
从理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需要的条件
① 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② 认识主体必须把关于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同主体自身的利益、需要和要求结合起来,从而确定改造的目的和方式
③ 还必须考虑实践手段、实践条件的制约性,把理论的正确性与实践的可行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实践和认识的矛盾运动
认识的反复性
① 原因:认识和实践的对象的无限性决定了实践和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② 表现:认识过程呈波浪式的前进运动或螺旋式的上升运动
认识的辩证运动
认识的辩证运动,也就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矛盾运动过程,要实现二者的统一
① 具体的统一,即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实际相符合
② 历史的统一,就是说主观认识要同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实际相适应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应用
坚持群众路线,就是贯彻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