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十一章 真理与价值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十一章知识点梳理,包括:真理的含义及其特性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志、价值及其价值评价、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编辑于2023-01-28 23:57:16 江苏省这是一篇关于第一章法律基本原理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市场经济的法律调整与经济法律制度,XJP法治思想引领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法律关系,法律基本概念。内容丰富,要点梳理,结构清晰,体系完整!非常值得学习!感兴趣的可以收藏一下!
这是一篇关于第十二章涉外经济法律制度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外汇管理法律制度、对外贸易法律制度,涉外投资法律制度。内容丰富,要点梳理,结构清晰,体系完整!非常值得学习!感兴趣的可以收藏一下!
这是一篇关于第十一章反垄断法律制度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规制制度,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制度,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规制制度,垄断协议规制制度,概述。内容丰富,要点梳理,结构清晰,体系完整!非常值得学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收藏一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篇关于第一章法律基本原理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市场经济的法律调整与经济法律制度,XJP法治思想引领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法律关系,法律基本概念。内容丰富,要点梳理,结构清晰,体系完整!非常值得学习!感兴趣的可以收藏一下!
这是一篇关于第十二章涉外经济法律制度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外汇管理法律制度、对外贸易法律制度,涉外投资法律制度。内容丰富,要点梳理,结构清晰,体系完整!非常值得学习!感兴趣的可以收藏一下!
这是一篇关于第十一章反垄断法律制度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规制制度,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制度,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规制制度,垄断协议规制制度,概述。内容丰富,要点梳理,结构清晰,体系完整!非常值得学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收藏一下~
第十一章 真理与价值
真理的含义及其特性
真理的含义及其特性
含义
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特性
客观性
主要是指在真理性的认识中包含着不以人和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绝对性
① 真理中包含有不依赖于人或人类的客观内容
② 人可以认识无限发展着的世界,这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相对性
① 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客观实物及发展规律的认识总是有局限的、不完全的
② 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对对象的一定方面,一定层次的正确反映
具体性
在具体的条件和范围内,主观和客观相一致
历史性
指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动态的过程
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志
不同哲学派别对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认识
唯心主义哲学
唯心主义哲学认为真理的标准是人的主观意识
旧唯物主义哲学
旧唯物主义者直观地把客观事物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
实践标准的决定性因素及其特性
决定性因素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①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范畴,而实践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②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可以把观念中的东西变为现实的存在
特性
实践标准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具体如下:
① 确定性: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的根本的标准
② 不确定性:实践检验认识是一个过程,具体的历史的实践总有一定的局限性
③ 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实践对真理的检验具有局限性,又不断突破局限性
逻辑证明的含义及作用
含义
运用已知的正确概念和判断,通过一定的推理,从理论上确定另一个判断的正确性的逻辑方法
重要作用
① 逻辑证明给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理论根据
② 有些理论要靠逻辑思维来证明
与实践关系
逻辑证明不能取代实践在检验认识之真理性的地位,原因在于:
① 逻辑证明所使用的前提、概念、原理和逻辑规则等,需要在实践中加以检验
② 逻辑证明的思维过程及其结论是否正确,要回到实践中去作最后的检验
价值及其价值评价
价值的含义及客观基础
含义
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有用性
客观基础
① 人的需要的满足为社会实践和历史发展的实际所制约,这是价值的客观基础的一个侧面
② 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而用的工具会引起新的需要,也是价值的客观前提
价值的主体性含义及其特征
含义
价值的主体性,是指价值本身的特点直接同主体的特点相联系,价值的特性表现或反映人的主体性的内容
特征
个体性
指某物对人的价值是以主体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客观需要为基准
独特性
主体在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发现客体的价值,贯穿着主体的创造性活动
多维性
客观事物的属性是复杂的,对于不同主体的价值意义也是不尽相同的
全面性
任何一个层次的主体对外都表现出一定的整体性,成为一个个体
价值的相对性
含义
某物是否对于具体的主体有意义以及意义的大小,是有条件的、可变的
表现
相关性
同一事物或客体相对于不同的主体需要,分别具有不同的价值
可变性
价值往往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相互性
指在一个社会整体中,个人不仅是自身的目的、自身的价值,同时也是别人的目的和价值,而且人们之间互为目的和价值,相对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价值
原因
① 人们对某种事物的认识是有限的,因而对某物究竟能在多大范围和程度上满足人的需要认识是有限的
② 人们的需要也是具体的、有限的,对价值客体的选择和利用是有条件的
根本原因
人类实践活动的社会历史性,同时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价值关系也在历史发展着
① 从价值的客体来说,表现为物的有用性不断丰富和提高
② 从价值的主体来说,表现为人的本质力量不断完善和自我价值不断实现
价值评价
含义
价值评价是人们对一定客体是否具有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所作的肯定或否定的判断,也被称为价值判断
影响因素
① 评价具有无法排除的差异性
② 价值评价中需要引进主体的尺度,评价性认识中包含主体的意向、愿望和要求
基本要求
① 对客体实际状况的正确认识,是形成科学的、合理的价值评价的基础和前提
② 对主体需要的正确认识,是形成科学合理的价值评价的必要条件
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
内涵
真理原则:人类必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改造世界
价值原则:人类必须按照自己的尺度和需要去认识和改造世界,使世界适合人的生存和发展
区别
① 真理原则是侧重于客体性的原则,价值原则是侧重于主体性的原则
② 真理原则是人的活动中的条件性原则,价值原则是人的活动中的目的性原则
③ 真理原则是社会活动中的统一性原则,价值原则是社会活动中的多样化原则
联系
① 相互补充:真理和价值都形成于人的活动中,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内容
② 相互贯通:二者在人的活动中互为前提,同时它们又是相互适用的
③ 相互引导:对客观世界新的正确认识,会产生新的价值目标;对价值的不断追求,也势必引起对制约实际效益的客观条件和规律的探索
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检验方式的一致性
实践既是检验真理的根本途径,也是检验价值的根本途径
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真理与价值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① 历史的统一:二者的统一随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② 具体的统一:二者的统一是在一定实践条件下达到的有条件的、相对的统一
③ 真理与价值在实践基础上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内在条件
全面的完整的统一
真、善、美的含义
真理和价值的统一是主客体之间全面的完整的统一,它通过人的活动要达到真、善、美三种境界以及作为三者统一的最高形态的自由
① “真”是获得了或达到了真理的境界,是主体在思想和行动上充分接近和适合于客体必然性的状态
② “善”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善仅指道德上合乎待人处世的规范,广义的善则包括使人在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中各方面需要得到满足的实际价值
③ “美”是在真和善的基础上达到的更高境界,从本质上讲,美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创造性活动及其成果对人的自由的肯定,它通过人的美感表现出来
三者的统一
① 真、善、美之间的统一是个逐级上升的过程,并存在着纵向过渡的发展关系
② 对真、善、美及其统一的追求,既是具体个人的人生目标,又是社会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
三者的区别
真侧重于主体和客体的一致;善侧重于主体现实性和必然性的尺度;美则是在真和善的基础上更侧重于人的精神的超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