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药理学-传出神经系统药物
临床医学药理学之传出神经系统药物,概括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等等
编辑于2023-01-30 16:16:30 山东省传出神经系统药物
概述
胆碱能神经元
毒蕈碱型
M1位于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元、胃壁细胞介导兴奋作用
M2抑制心脏,舒张血管平滑肌
M3收缩胃肠道、膀胱平滑肌,血管舒张,腺体分泌增加
烟碱型
Nm位于神经肌肉接头,收缩骨骼肌
Nn型位于神经节
肾上素能神经元
α1、α2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血糖升高
β1位于心脏,兴奋心脏(正性肌力、频率、传导)
β2使平滑肌(支气管、血管、胃肠道、尿道)舒张
β3与脂肪分解有关
胆碱能神经药物
胆碱能受体激动药
M型
乙酰胆碱
药理作用
心血管系统
舒张血管
负性肌力、频率、传导
缩短心房不应期
兴奋胃肠道平滑肌,促进胃肠分泌
兴奋泌尿道平滑,膀胱逼尿肌收缩
腺体分泌增加
瞳孔括,约肌缩小瞳孔,睫状肌收缩,调节近视
收缩支气管
毛果芸香碱(匹鲁卡品)
药理作用
眼
缩小瞳孔:瞳孔括约肌收缩
降低眼压:通过缩小瞳孔,使虹膜根部变薄,使前房角间隙扩大,房水更易进入巩膜静脉窦,使眼压下降。
调节痉挛: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放松,晶状体突凸,视近物,难以看清远物
增加汗腺、唾液腺、泪腺分泌
临床应用
青光眼
口腔干燥
阿托品中毒的解救
虹膜睫状体炎
N型
烟碱(尼古丁):短暂兴奋Nn受体,持续抑制Nm受体
抗胆碱酯酶药
可逆性抗胆碱酯酶药
药理作用
眼:缩小瞳孔,降低眼压,调节痉挛
胃肠道:①促进胃平滑肌收缩及增加胃酸分泌②对食管下段具有兴奋作用,促进食管蠕动,增加张力③促进大肠、小肠的活动。
骨骼肌神经肌肉接头:治疗剂量,对重症肌无力;大剂量,导致肌束震颤。
心血管系统: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占优势)兴奋,表现为心率减慢、心输出量下降;大剂量引起血压下降。
腺体:低剂量增加腺体分泌,高剂量增加基础分泌率
临床应用
重症肌无力
腹气胀、尿潴留:新斯的明
青光眼:毒扁豆碱、地美溴铵
竞争性神经肌肉阻滞药过量的解救,阿托品中毒的解救
阿尔茨海默症
常用药物
新斯的明
体内过程:①脂溶性低,口服吸收少而不规则,一般注射给药②不透过角膜,对眼的作用弱③在体内部分药物被血浆胆碱酯酶水解,随尿排出④不易进入中枢神经系统
药理作用:兴奋程度:骨骼肌>胃肠平滑肌>腺体、眼、心血管、支气管平滑肌
临床应用:重症肌无力
禁忌症:机械性肠或沤尿道梗阻患者
毒扁豆碱
体内过程:可迅速被胃肠、皮下组织和黏膜吸收,易于透过血脑屏障
药理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小剂量兴奋,大剂量抑制;具有缩瞳、降低眼压以及收缩睫状肌而引起调节痉挛作用
临床应用:治疗急性青光眼
难逆性抗胆碱酯酶药(有机磷酸酯类)
中毒机制:有机磷酸酯类与AChE酯解部位以共价键结合,形成难以水解的磷酸化AChE,使AChE失去水解ACh的能力,造成ACh在体内大量积聚,引起一系列中毒症状
中毒表现
急性中毒
胆碱能神经突触
N样症状:兴奋N1和N2受体,出现肌震颤、肌无力、心速过快、血压升高
M样症状:瞳孔缩小,腺体分泌增加,呼吸困难,厌食、恶心,心率减慢和血压下降
中枢神经系统:先兴奋、不安,继而出现惊厥,后转为抑制,出现意识意糊
慢性中毒:血中AChE活性活性持续性下降,瞳孔缩小
治疗
①消除毒物:用微温的2%碳酸氢钠溶液或1%盐水反复洗胃,随后给予硫酸镁导泻
②解毒药物:阿托品,AChE复活药
③应用原则
联合用药:阿托品+AChE复活药
尺早用药
足量用药
重复用药
④对症治疗
维持患者气道通畅
用地西泮控制持续惊厥
抗休克
M型受体阻断药
阿托品
体内过程:口服后由胃肠道迅速吸收,透过血脑屏障;广泛分布于全身组织;阿托品以原形经尿排泄
药理作用
腺体:使腺体分泌减少,作用程度:唾液腺>汗腺>泪腺>呼吸腺>泪腺
眼
扩瞳:阻断瞳孔括约肌上的M受体,使瞳孔括约肌松弛
眼压升高:瞳孔扩大,虹膜退向四周边缘,使前房角间隙变窄,阻碍房水回流进入巩膜静脉窦,造成眼压升高
调节麻痹:阻断睫状肌M受体,睫状肌松驰,悬韧带拉紧,晶状体变平,视远物,看不清近物
平滑肌:解除痉挛,松弛作用;抑制胃肠道平滑肌,降低尿道和膀胱逼尿肌的张力
心血管
心脏:治疗量使心率减慢,是由于阻断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突触前膜M1受体,减弱ACh释放的负馈抑制作用;大剂量阻断窦房结M2受体,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作用,使心率加快
血管:治疗量对血压无明显影响;大剂量使血管扩张
中枢神经系统:不明显
药理机制:①阿托品为竞争性M胆碱受体阻断药②大剂量阿托品对神经节的N受体具有阻断作用
临床应用
①解除平滑肌痉挛:适用于内脏绞痛,如胃绞痛、胆绞痛、肾绞痛,也可用于儿童遗尿症
②抑制腺体分泌:全麻前给药,严重盗汗,重金属中毒
③眼科应用:虹膜睫状体炎,验光、眼底检查
④缓慢型心律失常
⑤抗休克
⑥解救有机磷酸酯类中毒
不良反应:口干、视力模糊、心率加快,青光眼、前列腺肥大者禁用
东莨菪碱:易透过血脑屏障,具有较强中枢抑制功能
山莨菪碱: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N型受体阻断药
神经节阻断药
肌松药
琥珀胆碱(除极化型)
除极化型肌松药:又称非竞争型肌松药,与神经肌肉接头后膜的胆碱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且不易被胆碱酯酶分解,产生与Ach相似但较持久的除极化作用,使后膜Nm受体不能对Ach起反应,从而使骨骼肌松驰。
特点
①可出现肌束颤动
②产生快速耐受性
③抗胆碱酯酶(新斯的明)不能解救,反而加强
药理作用
①作用快而短暂
②肌松作用依次为颈部肌肉,肩胛,腹部,四肢
③作用强度:颈部、四肢肌肉>面>舌>咽>咀嚼肌
临床应用
①气管内插管、气管镜、食管镜检查等
②辅助麻醉
不良反应:窒息、眼压升高、肌束颤动、血钾升高、心血管反应、恶性高热
筒箭毒碱(非除极化型)
非除极化型肌松药(竞争型肌松药):与Ach竞争神经肌肉接头的Nm胆碱受体,但不激动受体,能竞争性阻断Ach的除极化作用,使骨骼肌松驰。可被新斯的明解救。
药理作用
①肌松作用:依次为眼、头颈部、躯干四肢、膈肌和呼吸肌
②组胺释放作用
③神经节阻滞作用
临床应用:麻醉辅助药
去甲肾上腺素能药物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α受体激动药
去甲肾上腺素
体内过程
①口服因局部作用使胃黏膜血管收缩而影响吸收,在肠内易被碱性肠液破坏
②皮下注射时,因血管剧烈收缩吸收较少,且易发生局部坏死
一般采用静脉滴注给药
③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药理作用
①血管
激动血管α1受体,使血管收缩,主要是小动脉和小静脉。皮肤黏膜血管收缩最明显,其次是肾脏血管
冠状血管扩张,主要由于心脏兴奋,心肌的代谢产物(腺苷)增加所致,同时因血压升高,提高冠状血管灌注压,故冠脉流量增加
②心脏:较弱激动心脏β1受体,兴奋心脏;整体情况下,心率由于血压升高而反射性减慢使心排出量不变或下降
③血压
小剂量: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升高不明显,故脉压增大
大剂量:收缩压、舒张压都升高,脉压减小
④其他
大剂量时血糖升高;对孕妇增加子宫收缩频率
临床应用:①神经源性休克②药物中毒低血压③上消化道出血
不良反应:①局部组织缺血坏死②急性肾衰竭③停药后血压下降
禁忌症:高血压、动脉硬化症、器质性心脏病、少尿、无尿、严重微循环障碍、孕妇
间羟胺
去氧肾上腺素和甲氧明:α1受体激动药,扩大瞳孔
α、β受体激动药
肾上腺素
化学特点:见光易失效,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易失活
体内过程:口服不易吸收,一般静脉滴注或注射;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药理作用
①心脏:作用于心肌、传导系统和窦房结的β受体,加强心脏收缩性,加快传导,加快心率,提高心脏兴奋性;剂量过大或注射速度过快,可引起心律失常。
②血管
激动血管平滑肌的α受体,血管收缩
激动肝、骨骼肌β2受体,血管舒张
舒张冠状血管:机制a.兴奋冠状血管β2受体;b.心脏的收缩期缩短,相对延长舒张期;c.心肌细胞释放扩血管物质,如腺苷
③血压
治疗量:皮肤血管收缩,收缩压和舒张压升高;骨骼肌血管舒张,舒张压不变或下降,脉压增大
大剂量:由于缩血管反应,收缩压和舒张压都升高
注:预先给予α受体阻断药,肾上腺素升压作用可被反转
④平滑肌
支气管平滑肌
激动支气管平滑肌β2受体,发挥舒张支气管作用,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过敏性物质
激动支气管黏膜血管α受体,使其收缩,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有利于消除黏膜水肿
胃肠平滑肌:使其张力降低、自发性收缩频率和幅度减少
膀胱逼尿肌舒张,三角肌和括约肌收缩
⑤代谢
肝糖原分解,血糖升高
加速脂肪分解,血中游离脂肪酸升高
皮肤血管收缩,散热减少,体温升高
临床应用
①心脏骤停
②过敏性休克(首选药)
激动α受体,收缩小动脉,血压升高,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激动β受体,改善心功能,缓解支气管痉挛
减少过敏介质释放,扩张冠状动脉
③支气管哮喘:仅用于急性发作
④治疗青光眼:降低眼压
⑤局部应用:与麻醉药耐伍,延长时间;鼻黏膜和牙龈表面止血
禁忌症: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器质性心脏病、糖尿病、甲亢
多巴胺
体内过程:口服易在肠和肝中被破坏而失效,一般静脉滴注;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药理作用
①心血管
低浓度:作用于多巴胺受使细胞内cAMP水平提高而导致血管舒张
高浓度:激动心脏β1受体,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排出量增加
②血压
低剂量:增加收缩压,舒张压不变,脉压增大,外周阻力变化不大
高剂量:激动α受体,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升高,血压升高
③肾脏
低剂量:激动D1受体,舒张肾血管,肾血流量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高剂量:激动α受体,肾血管明显收缩
临床应用:①感染中毒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出血性休克;②充血性心力衰竭;③急性肾衰竭
不良反应:心动过速、心律失常、肾血管收缩
麻黄碱
化学特点:①化学性质稳定,口服有效;②拟肾上腺素作用弱而持久;③中枢兴奋作用明显;④易产生快速耐受性
体内过程:口服易吸收,可通过血脑屏障
药理作用
①兴奋心脏,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出量,心率变化不大
②松驰支气管平滑肌
③显著中枢兴奋作用
④快速耐受性:受体遂渐饱和与递质逐渐消耗
临床应用:①预防支气管哮喘;②消除鼻塞;③防治某些低血压状态;④绶解荨麻疹和血管神经性水肿
β受体激动药
异丙肾上腺素
体内过程:口服易失效,气雾剂吸入给药吸收较快,舌下含服吸收较快;作用维持时间较肾上腺素略长
药理作用
①心脏:激动β1受体,正性肌力和正性频率作用,缩短收缩期和舒张期
②舒张血管,升高收缩压,降低舒张压,脉压增大
③舒张血管平滑肌,抑制组胺等过敏性物质释放
临床应用:①心脏骤停;②房室传导阻滞;③支气管哮喘;④休克
不良反应:心悸,头晕,心律失常
多巴酚丁胺:治疗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α受体阻断药
酚妥拉明
体内过程:生物利用度低,作用维持3~6小时,一般注射给药
药理作用
①血管:阻断血管平滑肌α1受体和直接扩张血管作用,血管舒张,血压下降
②心脏:兴奋心脏,增强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增加心排出量;机制:a.反射性兴奋交感神经引起;b.阻断前膜α2受体,促进NA释放,激动心脏β1受体
③其他:阻滞钾通道作用;阻断5-HT受体;拟胆碱作用;组胺样作用
临床应用
①治疗外周血管痉挛性疾病
②去甲肾上腺素滴注外漏
③治疗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急性心肌梗死
④抗休克
⑤诊断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⑥药物引起的高血压
不良反应:①低血压;②腹痛、腹泻、呕吐、溃疡病;③心律失常、心绞痛
禁忌症: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冠心病
酚苄明
体内过程:局部刺激强,不作肌内或皮下注射,一般静脉滴注;大剂量用药可蓄积于脂肪中,然后缓慢释放,故作用持久
药理作用
①舒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降低血压;
②心率加快;机制:由于血压下降所引起反射作用,以及阻断突触前膜α2受体作用和对摄取-1、2的抑制作用
③抗5-HT及抗组胺作用
临床应用
①用于外周血管痉挛性疾病
②用于感染性休克
③治疗嗜铬细胞瘤
④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
不良反应:直立性低血压、反射性心动过速、心律失常、鼻塞
β受体阻断药
药理作用
1.β受体阻断作用
(1)心血管系统:抑制心脏,减慢心率,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排出量减少,心肌耗氧量下降,对高血压病人具有降压作用
(2)支气管平滑肌:阻断支气管平滑肌β2受体,收缩支气管平滑肌,增加呼吸道阻力,有时诱发或加重哮喘
(3)代谢
①脂肪:减少脂肪分解
②糖:儿茶酚胺增加肝糖原分解
③甲状腺功能亢进时:抑制T4转变为T3的过程,有效控制甲亢
(4)肾素:阻断肾小球旁器细胞的β1受体而抑制肾素的释放
2.内在拟交感活性:有些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除了阻断作用外,对其具有部分激动作用
3.膜稳定作用:降低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
4.眼:降低眼压,治疗青光眼
临床应用
1.心律失常
2.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3.高血压
4.充血性心力衰竭
①改善心脏舒张功能
②缓解由儿茶酚胺引起的心脏损害
③抑制前列腺素或肾素所致的缩血管作用
④上调β受体,恢复心肌对内源性儿茶酚胺的敏感性
5.甲状腺功能亢进
不良反应
1.心血管反应:心脏功能抑制
2.诱发加重支气管哮喘
3.反跳现象:突然停药,可引起病情加重
典型药物
非选择性
普萘洛尔
体内过程
①口服吸收率大于90%
②首过消除率较高
③易于通过血脑屏障和胎盘屏障
④个体差异大
药理作用:阻断作用较强,无内在拟交感活性,膜稳定作用
临床应用:心律失常、心绞痛、高血压、甲亢
噻吗洛尔:减少房水生成,降低眼压,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无内在拟交感活性和膜稳定作用
吲哚洛尔:有内在拟交感活性
选择性β1: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心绞痛
α、β受体阻断药
拉贝洛尔
卡维地洛: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肾上腺素升压作用的翻转